乳酸菌饮料

搜索文档
收购爱零食告吹,三只松鼠线下拼图少了一块
经济观察报· 2025-06-17 19:31
三只松鼠收购爱零食告吹 - 三只松鼠终止对湖南爱零食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购,原因是"双方就部分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3] - 该收购是公司2024年发起的三起收购中金额最大的一笔,拟斥资不超过2亿元[7][8] - 收购谈判历时八个月,此前公司创始人曾表示"10天就把事情敲定了"[12][13] 线下扩张战略受挫 - 爱零食是一家拥有2000多家门店的量贩零食连锁品牌,此次合作告吹对公司线下扩张计划造成影响[5][15] - 公司原计划通过收购爱零食、爱折扣和致养食品,将线上与线下营收占比从7:3调整为5:5[15] - 2024年公司已出资1.14亿元取得与爱折扣合资公司60%股权,出资1295.66万元取得与致养食品合资公司20%股权[11] 公司业绩与战略转型 - 三只松鼠2019年营收达101.73亿元历史高点,2020-2023年遭遇四连跌,2024年营收106.22亿元同比增长49.30%[16] - 公司长期依赖线上渠道,2020-2024年第三方电商平台营收占比约七成[16] - 战略定位从"让坚果和好零食普及大众"转变为"让好产品普及大众",2024年进军饮料赛道并推出60款硬折扣单品[20][21] - 2024年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22] 行业竞争格局 - 量贩零食赛道已形成"三分天下"格局,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门店数量分别突破1.6万家和1.5万家[10] - 爱零食2023年控股多个区域品牌,2024年门店数量从1800多家增至2000多家[10] - 公司认为量贩零食业态精准切中"多快好省"的消费需求,将承接传统卖场商超的流量转移[17]
收购爱零食告吹,三只松鼠线下拼图少了一块
经济观察报· 2025-06-17 17:50
收购终止事件 - 三只松鼠终止对湖南爱零食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购,原因是"双方就部分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1] - 爱零食是一家拥有2000多家门店的量贩零食连锁品牌,此次收购是三只松鼠线下扩张的关键举措[1] - 收购终止后,公司表示将继续围绕既定战略寻求发展机会[6] 收购背景与计划 - 2024年10月,三只松鼠宣布拟收购爱零食、爱折扣、致养食品,金额分别不超过2亿元、0.6亿元、1亿元,合计不超过3.6亿元[2] - 收购目的是借助三只松鼠品牌和供应链优势拓展线下市场及进入乳饮新赛道[2] - 2024年11月,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透露与爱零食的协议在10天内敲定,但最终谈判历时八个月后失败[3] 行业竞争格局 - 量贩零食行业呈现"三分天下"格局,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分别拥有1.6万家和1.5万家门店[3] - 爱零食2023年通过控股和收购扩张,2024年11月至2025年6月门店从1800家增至2000家[3] - 三只松鼠已成功收购爱折扣60%股权(1.14亿元)和致养食品20%股权(1295.66万元)[3] 公司战略转型 - 三只松鼠计划未来2-3年将线上与线下营收占比从7:3调整为5:5,线下扩张是核心战略[4] - 2024年公司营收106.22亿元(同比+49.30%),净利润4.08亿元(同比+85.51%),结束四连跌[5] - 公司战略定位从"让坚果和好零食普及大众"转变为"让好产品普及大众",向全品类+全渠道转型[7] 业务拓展动作 - 2025年3月推出60款硬折扣饮料产品,涵盖果汁、苏打水等品类[7] - 2025年5月宣布跨界零售,计划开设全品类生活馆和便利店[7] - 2025年4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创始人章燎原将2025年定位为"重生之年"[8][9]
泰国乳制品出口不断扩大 去年出口增长百分之十一点五 居东盟国家首位
人民日报· 2025-05-23 05:53
泰国乳制品出口表现 - 2024年泰国乳制品出口同比增长11.5% 总出口额达5.82亿美元 在东盟国家位居第一 [1] - 六大主要出口市场为马来西亚 越南 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 菲律宾 缅甸 其中马来西亚进口增幅高达64.3% [1] - 得益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泰国乳制品在东盟国家具有显著竞争优势 [1] 市场需求与产品趋势 - 市场需求旺盛的乳制品包括酸奶 乳酸菌饮料 常温奶 混合豆奶 奶茶 咖啡等乳制品相关饮品 [1] - 泰国乳制品企业开始探索低脂 零脂 植物基 零乳糖乳制品 满足多样化需求 [2] - 泰国企业"乳品之家"是当地第一家有机乳制品生产商 采用有机奶牛饲养工艺 不使用抗生素 化学杀虫剂等 [2] 生产与技术升级 - 泰国乳业促进组织实施2023年至2027年行动计划 推动奶牛农场向现代化 高效化方向发展 [2] - 计划包括推动"智慧农场"标准 提升管理效率 增加原奶产量 [2] - 泰国农业与合作社部建议奶农科学使用草 干草 玉米茎 并分配资金引入先进技术提高质量 [2] - 主要乳制品企业采用巴氏杀菌技术保障产品安全无菌 [2] 出口市场拓展 - 得益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自贸协定 泰国乳制品正扩大出口至中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 智利等市场 [3] - 泰国计划进一步开拓非洲 拉美等新兴市场 提升全球乳制品贸易地位 [3]
娃哈哈陷舆论危机:代工争议、内部动荡与品牌透支
新浪证券· 2025-05-16 17:23
代工争议 - 2024年起消费者发现娃哈哈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生产,同规格产品价格比今麦郎自有品牌高出30%,引发对品牌溢价掩盖成本压缩的质疑 [1] - 2025年3月广东消费者投诉代工生产的乳酸菌饮料出现黑色沉淀物并导致儿童身体不适,涉事产品委托方为宗馥莉控股的广州恒枫饮料公司 [1] - 公司于2025年5月15日声明已终止与今麦郎代工合作,但未解释在自有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情况下选择代工的原因 [1] - 今麦郎为承接订单投资1.5亿元扩建河源工厂,代工模式存在产能过剩风险 [1] 内部动荡 - 2025年2月16日陕西娃哈哈乳品车间突然停产,杭州精密机械公司也出现类似员工停工事件 [2] - 宗馥莉推行的"宏胜化"改革与传统家族式管理产生冲突,包括劳动合同转签、末位淘汰制等措施导致员工归属感流失 [2] 战略隐忧 - 2024年公司营收700亿元,但核心产品AD钙奶、纯净水包装20年未更新,便利店铺货率不足30%被竞品碾压 [3] - 元气森林"0钠水"等创新产品快速抢占市场,凸显公司创新滞后 [3] - 宗馥莉将大量订单转移至关联企业宏胜饮料,导致自有工厂员工降薪裁员,研发部门缩编,食品科学研究院等核心部门解散 [3] 行业警示 - 代工模式将品控风险转嫁消费者,2025年乳酸菌事件暴露"重营销轻品控"弊端 [3] - 消费者信任一旦受损难以修复,公司面临信任危机与代工模式恶性循环 [3] 管理冲突 - 宗馥莉试图通过代工快速扩张但忽视供应链管理,推动现代化改革但未妥善处理员工安置与文化传承 [4] - 母公司股权纠纷与管理风格冲突叠加,加剧公司边缘化风险 [4] 转型困境 - 公司困局体现家族企业传承与传统品牌转型的双重挑战 [5] - 短期需终止代工、回应员工诉求以重建信任,长期需平衡改革力度与文化传承 [5] - 若无法突破"高端不赚钱、大众不买账"怪圈,品牌可能沦为贴牌时代牺牲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