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卓医

搜索文档
京东健康亮相2025服贸会 以创新服务与医疗AI为健康消费注入新活力
央广网· 2025-09-11 17:57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展示互联网医疗服务闭环和医疗AI大模型落地应用的最新实践与技术突破 [1] - 公司坚持全渠道模式协同效应 在供给升级 服务体验 引领规范 技术落地等方面持续深耕 [3] - 公司半年内首发上线30款全球创新药及健康新品 并丰富适老化等细分品类 [3] - 公司承接全国多地适老国补政策落地 精准满足3亿银发人群健康养老需求 [3] - 公司网上买药医保个账支付服务惠及全国近2亿参保用户 [3] - 公司三年累计发布265种疾病标准化诊疗路径和16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 [5] 服务能力与创新 - 公司打通医检诊药服务闭环 提供在线问诊 超160款到家检测 专业护士上门 最快9分钟药品送达的一站式服务 [5] - 公司发布AI京医系列产品 包括AI医生 AI药师 AI营养师等智能体 累计服务超5000万用户 [8] - 智能健康助手"康康"能为用户联接在线问诊 找医生医院 报告解读等服务资源 [8] - 公司推出医院AI产品"京东卓医" 在多家医疗机构落地 其中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的服务流程闭环已累计服务患者超220万人次 [8] 行业趋势与政策环境 - 健康消费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1] - 互联网+医疗健康凭借高效便捷服务体验及医疗AI大模型技术 正全面激发健康消费潜力 [1] - 商务部 卫健委等12部门联合出台《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提出壮大新型健康服务业态等重点任务 [3]
京东健康(06618.HK):业绩超预期 商品和服务收入均表现亮眼
格隆汇· 2025-08-20 11:07
财务表现 - 25H1营收353亿元 同比增长25% 超出市场20%增速预期 [1] - 25H1经调整净利润36亿元 同比增长35% 大幅超出市场10%增速预期 [1] - 经调整净利润率10.1% 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 [2] - 毛利率25.2% 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 [1] 业务构成 - 医药健康产品销售收入293亿元 同比增长23% [1] - 线上平台及数字化营销收入60亿元 同比增长34% [1] - 服务收入占比从16%提升至17% [1] - 年度活跃用户数突破2亿 [1] 增长驱动因素 - 30+创新药线上首发包括信达生物信尔美、信立泰信超妥等 [1] - 医疗器械和保健品多款首发包括鱼跃安奈糖5代血糖仪、汤臣倍健蓝罐蛋白粉 [1] - 广告主数量增加推动数字化营销增长 [1] - 履约费用率10.07% 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体现规模效应 [2] 战略布局 - 京东买药秒送O2O服务连接全国20万+药房 [2] - 线上医保支付服务覆盖范围扩大至2亿人口 [2] - 打造皮肤、心理、中医、肿瘤、男科5大专科体系 [2] - 与诺和诺德战略合作围绕肥胖、糖尿病打造一站式诊疗服务 [2] - 拓展居家照料、到家快检、护士到家等生态服务 [2] 技术赋能 - 升级AI京医、京东卓医等系列AI产品 [2] - C端在线医院上线500+智能体 累计服务用户超5000万 [2] - B端赋能就医管理、医生助手、医院运营管理等场景 [2] 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率5.1% 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因加强医疗咨询可信度投入 [2] - 研发费用率2.1% 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2] - 管理费用率1.7% 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2]
财报里的「健康」信号:拆解京东健康高质量增长背后的逻辑
36氪· 2025-08-19 21:49
业务战略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持续强化供应链能力并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和全链路服务闭环 [1] - 与合作伙伴共同增长是长期战略之一,2025年上半年超过30款创新药在平台线上首发 [1][2] - 与卫材中国战略合作,独家线上首发国内首款非镇静类抗失眠新药莱博雷生 [1] - 供应链能力和品牌赋能价值形成共振,促成大量合作并建立首发产品数量优势 [2] 服务模式创新 - 互联网医院在皮肤、精神心理、中医、肿瘤、男科五大专科领域探索出有效服务模式 [3] - 线下服务重点提升"到家"能力,护士到家服务扩展至7大类64项,到家快检提供超160款检测服务 [3] - 流感应对全链路服务实现一天内完成检测、问诊、买药、复查全流程 [4] - 体重管理业务布局延伸战略,与诺和诺德、信达生物、礼来制药达成战略合作 [5] - 互联网医院上线减重门诊,填补市场空白并推动服务专业化升级 [6] 财务表现与增长驱动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24.5%,创疫情后最强半年度增速 [7] - 活跃用户数突破2亿人,医药电商收入293亿元(占比83%),医疗服务收入60亿元(增长34%) [7][8] - 用户增长和粘性是业绩提升主因,服务模式革新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11] - 净利润增长主要由营收增长驱动,期间费用率保持平稳 [11] AI战略布局 - 发布"AI京医"系列产品,累计服务用户超5000万,包括AI医生、AI药师等多角色智能体 [14] - 推出医院全场景产品"京东卓医",已在多家医疗机构落地,累计服务超220万人次 [14] - AI应用持续发力,有望成为第三增长曲线并提升资本市场估值水平 [15]
财报里的「健康」信号:拆解京东健康高质量增长背后的逻辑
36氪· 2025-08-19 21:42
核心观点 - 京东健康活跃用户突破2亿,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与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 [2] - 公司通过强化供应链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构建"医检诊药"全链路服务闭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3][6] - 服务模式革新成为第二增长曲线,AI升级有望成为第三增长曲线 [5][16][20] 业务战略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战略聚焦供应链能力强化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 [3] - 通过品牌赋能与合作伙伴共同增长,2025年上半年实现30款创新药线上首发 [3][4] - 供应链能力与品牌赋能价值共振,形成首发产品数量优势并抢占高价值赛道 [4] - 体重管理业务布局体现战略延伸,与诺和诺德、信达生物等药企合作抢占GLP-1类药物市场 [7][8] 服务模式创新 - 打造"医检诊药"全链路闭环,重点建设互联网医院专科服务能力(皮肤/精神心理/中医/肿瘤/男科) [6] - 线下服务突出"广"(护士到家7大类64项服务、到家快检160款检测)与"快"(最快3分钟接单1小时上门) [6] - 流感场景实现检测-问诊-买药-复查全链路一天内完成,形成服务升级正反馈循环 [7] - 上线减重门诊填补市场空白,推动专业化升级并完善用户画像 [9] 财务表现与增长驱动 - 2025上半年收入353亿元(+24.5%),活跃用户超2亿创疫情后最强增速 [11] - 医药电商收入293亿元(+23%)占比83%,医疗服务收入60亿元(+34%)增速更快 [12] - 用户增长和粘性提升是业绩主因,服务模式革新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14] - 净利润增长由营收驱动,费用支出比重保持平稳 [14] AI战略与市场反应 - 发布"AI京医"系列产品(AI医生/药师/心理咨询师等),累计服务用户超5000万 [19] - 推出医院全场景产品"京东卓医",在温州附一医等项目累计服务220万人次 [19] - 财报发布后股价两日累计暴涨21%,市场认可AI应用前景与业务模式稀缺性 [17][19] - AI作为第三增长曲线有望突破传统增长瓶颈,提升估值水平 [20]
AI医疗与创新药齐热,京东健康在押什么注?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8-19 14:47
行业趋势 - 创新药与AI医疗成为双重风口,中国A/H股上市创新药公司股价年初至今上涨78%,部分AI医疗个股涨幅突破100% [2][3] - 医疗健康成为2025年政策、消费、技术三方面的热点,政策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减重、慢病管理等细分领域活跃,AI预计降低药物开发成本4倍、提升癌症筛查效率20倍 [11] - AI医疗被视为行业变革关键方向,斯坦福大学报告将其列为最具潜力应用之一 [27] 公司表现 - 京东健康2025年上半年营收352.9亿元(同比增长24.5%),年度活跃用户突破2亿 [6][21] - 财务数据:毛利88.92亿元(+32.7%)、经营盈利21.27亿元(+105.5%)、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35.7亿元(+35%) [7] - 资本市场定位兼具创新药与AI医疗科技股属性,政策、消费、技术三重红利推动增长 [12] 供应链与用户增长 - 供应链优势体现为"新特药全网首发第一站",2025年上半年超30款创新药上线,包括减重注射药玛仕度肽、降压药信超妥等 [23] - 自营+在线平台+即时零售的"三角形结构"串联全国20万家药房,线上医保覆盖扩大,平台商家数量突破15万家(半年新增5万) [23] - 用户规模突破2亿后,通过强化"医、检、诊、药"闭环维持增长,互联网医院日均问诊量超50万单,护士到家覆盖64项服务,快检业务扩展至23城 [24] AI医疗布局 - 2019年起分阶段推进AI应用,分诊准确率提升至90%,2023年推出医疗大模型"京医千询" [30] - 2025年上线超500个专家医生智能体,覆盖皮肤、精神心理等专科,"AI京医"累计服务用户超5000万 [30][31] - 延伸至医院服务体系,通过"京东卓医"提供个人就医管家、医生数字分身等全场景AI服务 [31] 行业对比 - 2019-2020年互联网医疗暴涨后降温,2024年MSCI中国医疗保健指数跌幅超19%,但2025年调整速度超预期 [9][10] - 京东健康区别于早期互联网医疗企业,兼顾供应链硬实力与全场景服务能力,形成网络效应护城河 [17][19][24]
京东健康(06618):业绩超预期,商品和服务收入均表现亮眼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9 13:2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 - 对应2025、2026年46、38xPE [7] 核心观点 - 25H1业绩超预期:实现营收353亿元(yoy+25%),经调整净利润36亿元(yoy+35%),远超市场预期的20%收入增速和10%利润增速 [7] - 增长驱动因素:药品销售(293亿元,yoy+23%)和数字化营销(60亿元,yoy+34%)双轮驱动,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7%带动毛利率上升1.6pct至25.2% [7] - 运营效率提升:履约费用率同比下降0.31pct至10.07%,经调整净利润率提升0.8pct至10.1% [7] - 生态布局深化:连接20万+药房扩展O2O服务,医保支付覆盖2亿人口,专科诊疗体系与AI产品(500+智能体服务5000万用户)协同发展 [7] 财务数据 收入预测 - 2025E收入700.9亿元(原预测636.5亿元),同比增长21% [6][7] - 2026E收入813.5亿元(原预测696.5亿元),同比增长16% [6][7] - 2027E收入910.2亿元(原预测765.5亿元),同比增长12% [6][7] 利润预测 - 2025E归母净利润42.3亿元(下调6.4%),对应EPS 1.32元 [6][7] - 2026E归母净利润50.9亿元(上调1%),对应EPS 1.59元 [6][7] - 2027E归母净利润59.3亿元(上调2.4%),对应EPS 1.85元 [6][7] 关键指标 - 2025E ROE 7.1%,2027E提升至8.4% [6] - 销售/研发/管理费用率分别为5.1%/2.1%/1.7% [7]
京东健康(06618):25H1业绩超预期,首发产品矩阵仍在扩容,AI医疗多维度布局
信达证券· 2025-08-18 20:01
投资评级 - 京东健康(6618.HK)的投资评级未在报告中明确提及 [1] 核心观点 - 2025H1公司收入352.9亿元(同比+24.5%),归母净利润25.91亿元(同比+27.4%),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35.7亿元(同比+35%)[2] - 收入增长驱动力:活跃用户突破2亿、日均问诊单数超50万、药品线上渗透率提升、超30款创新药线上首发[3] - 毛利率提升1.56个百分点至25.2%,履约开支费用率下降0.31个百分点至10.07%[3] - AI医疗布局成果显著:"AI京医"智能体累计服务用户超5000万,覆盖诊疗全流程[3] - 专科体系建设:已形成皮肤、精神心理、中医、肿瘤、男科五大专科,皮肤科服务超2000万患者[4] 财务数据 - 2025E-2027E预测:营业收入702.6亿/811.5亿/937.37亿(同比+21%/15%/16%),除税前溢利55.13亿/61.8亿/71.3亿[5] - 盈利能力:2025E毛利率24.58%,ROE 8.25%,EPS 1.55元[5] - 现金流:2025E经营活动现金流64.93亿元,现金及等价物将达407.48亿元[7] 战略布局 - 产品首发矩阵持续扩容:强生创新药博珂®、杜蕾斯001TRON创等独家首发[3] - 医院数字化合作: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服务超220万人次[3] - 技术投入:推出面向医院的"京东卓医"系统,包含数字医院管理等三大服务模块[3]
京东健康领跑行业的“底牌”是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8-18 19:15
财务业绩与用户增长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达人民币353亿元,同比增长24.5% [2] - 年度活跃用户数量突破2亿,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持续增长 [2] - 服务收入增速快于产品销售增速 [2] - 股价盘中涨幅超16%,刷新2023年2月以来新高 [2] 医药电商竞争优势 - 83.72%的消费者有家庭备药习惯,40.46%的消费者日常线上购药概率超50% [3] - 61.84%的受访消费者将京东作为线上购药首选平台 [3] - 通过自营、在线平台和全渠道布局提升供应链效率 [5] - 即时零售业务最快实现9分钟送达,双十一期间夜间订单量同比增长1.8倍 [5] - 超30款创新药在平台线上首发,强化"新特药全网首发第一站"优势 [6] 医疗服务闭环构建 - 推出"京东到家快检"业务,提供呼吸道、痛风等到家检测服务 [10] - 护士到家业务扩展至7大类64项服务项目 [10] - 首次打通在线问诊、上门检测、医生诊断、药品配送的"医检诊药"闭环 [18] - 互联网医院日均问诊单量超50万单 [16] - 检测结果平均3小时内出具,提升诊疗效率 [10] 技术驱动与诊疗质量提升 - AI诊疗助手2.0分诊准确率达99.5%,电子病历书写效率提升120% [18] - AI一次问题解决率超90% [18] - 发布医院全场景大模型产品"京东卓医",涵盖患者管家、医生数字分身等功能 [19] - 皮肤专科罕见病专区覆盖多种疾病,美容门诊提供全链路服务 [16] - 智能分诊系统实现医患精准匹配,接入全国三甲医院资源 [16] 行业发展趋势与战略定位 - 互联网医疗从单点竞争转向生态竞争,需弥补传统医疗痛点 [12][19] - 平台通过供应链效率提升和用户精细化运营重构医药零售体验 [6] - 检测业务创新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尤其服务老年群体 [12] - 技术突破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工具,改善在线问诊效率 [18][19] - 行业价值在于与传统医疗互利共生,而非替代关系 [12]
股价暴涨11.67%! 京东健康上半年发生了什么?25/64
美股IPO· 2025-08-18 07: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24.5% [3][4] - 2025年上半年毛利88.92亿元,同比增长32.7%,毛利率25.2% [3][4] - 经营利润21.27亿元,同比增长105.5% [4][5] - 经调整净利35.7亿元,同比增长35% [4][5] - 商品收入293亿元,同比增长22.7%,服务收入60亿元,同比增长34.4% [7] 用户与商家数据 - 年度活跃用户数量突破2亿 [6] - 第三方合作商家数量超15万家 [6][7] - 京东互联网医院日均问诊单量超过50万 [6][8] 业务模式与战略 - 完善"医、检、诊、药"服务闭环,强化线上线下融合 [8] - 到家医疗健康服务领先,京东护士到家业务覆盖7大类64项服务 [9] - 京东到家快检服务网络覆盖23个城市,提供超160款快速检测服务 [9] 专科建设与AI应用 - 打造皮肤、精神心理、中医、肿瘤、男科五大专科体系,皮肤专科服务超2000万患者 [9] - 推出AI京医系列产品,累计服务用户超5000万,覆盖线上全流程 [9] - 推出"京东卓医"AI产品,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服务患者超220万人次 [10] 收入结构 - 商品收入增长驱动力:活跃用户增加、医药健康产品在线渗透率提升、品类丰富 [7] - 服务收入增长驱动力:数字化营销服务费增加,广告主数量增长 [7]
半年净赚25.9亿,刘强东的医药生意大爆发
36氪· 2025-08-17 10:33
行业趋势 - 医药电商行业困境已扭转 头部企业业绩持续兑现 市场底部周期结束 新上升周期到来 [1] - 行业估值整体不高 但已从单纯卖药平台转型为"医疗服务+医药零售+AI"驱动的综合性行业 头部企业有望提前受益 [3] - 医药零售行业竞争激烈 但各平台持续加大投入 2019年公司占在线零售药房市场份额达29.8% [7] 公司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52.9亿元 同比增长24.5%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35.7亿元 同比增长35% 归母净利润25.9亿元 同比增长27.4% [1] - 2025年上半年毛利88.9亿元 同比上升32.7% 毛利率25.2% 处于高位水平 [1] - 2022-2024年营收从193.83亿元增至581.60亿元 2024年净利润超41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5.9亿元 同比增长27.4% 年内股价涨幅超117% [8][3] 运营数据 - 2025年二季度末年度活跃用户超2亿 第三方合作商家超15万家 互联网医院日均问诊单量超50万 [3][9] - 到家医疗健康服务扩展至7大类64项 覆盖23个城市 提供超160款快速检测服务 [9] - AI京医系列产品累计服务用户超5000万 覆盖看病买药全流程 推出首个医院全场景AI产品"京东卓医" [10] 资本市场表现 - 财报发布后股价暴涨超11% 盘中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 创两年多新高 [3] - 动态市盈率38倍 远高于行业平均11.96倍 阿里健康动态市盈率55倍 [3][10] - 中金上调2025及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30%/21%至45.1亿元和52.8亿元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11] 战略转型 - 从医药零售向多元化大健康产业集团转型 完善"医、检、诊、药"服务闭环 [9] - 深耕互联网医院重点专科领域 强化到家、到店服务能力和生态建设 [9] - 在AI领域实现突破 推出多款专业服务智能体和医生辅助工具 [10] 发展历程 - 2011年开始布局医药行业 2015年获C证具备自营网上药店资格 2019年独立运营 [5][7] - 2020年底市值突破6000亿港元 随后三年跌幅超90% 最低市值600多亿港元 [7] - 背靠京东集团资源 成立时间晚于阿里健康但早于美团医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