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提取
搜索文档
1062项服务加快都市圈九城融合
长江日报· 2025-11-05 15:55
政务服务同城化发展 - 武汉市牵头建设的“一圈通办”服务体系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2] - 武汉都市圈以1062项通办事项为纽带,覆盖九城,2024年共办理各类通办业务179万余件 [2] - 构建了“线上专区+线下专窗+自助终端+鄂汇办App”一体推进的圈内通办服务体系,武汉市设140个通办窗口,圈内各城市共设200多个 [11] 企业经营效率提升 - 企业跨市经营许可审批时间从传统流程的两周缩短至3个工作日 [3] - 2024年武汉都市圈4600多个经营主体借助通办模式实现圈内互设分公司或自由迁移 [4] - 研发与量产的衔接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15天,例如中科光芯公司通过跨域政务平台即时完成生产基地手续 [4][5] - 121家规上企业通过跨域服务实现与武汉龙头企业配套协作,2024年新增配套订单额超80亿元 [5] - 跨城电子缴税系统使企业全年节省办税时间超200小时,2024年跨城异地电子缴税覆盖率达100%,惠及纳税人超12万户 [5] 民生服务便利化 - 住房公积金实现“五统一”服务,2024年异地使用住房公积金达8万余笔,提取业务可当天办结 [6] -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使住院费用可即时报销,2024年结算金额超66亿元,受益群众700余万人次 [6] - 户籍迁移实现“跨城落户不用跑”,2024年圈内10.5万人次完成跨域迁移,信息24小时内办结 [7] - 100类高频电子证照实现互认,创业者凭电子营业执照即可完成异地登记手续 [7] - 实现公交卡“一卡通用”,社保缴费年限自动累计,医保个人账户余额可异地直接使用 [7] 产业协同与经济发展 - “研发+制造”协同模式推动企业增长,例如武汉颐思谱公司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00% [8] - 跨域项目审批通办使项目建设周期压缩至60天,例如鄂州葛店开发区与光谷的产业合作 [8] - 离岸科创园累计孵化企业237家,推动12项科研成果转化,带动当地新增产值超30亿元 [8] - 跨域银企对接平台促成合作项目432个,授信总额超500亿元 [9] - 2024年武汉都市圈经济总量达到3.6万亿元,占长江中游城市群比重提升至29% [9] 人才流动与市场建设 - 跨域人才服务通办使人才可同时享受多地政策福利,如“黄鹤英才”项目申报和异地安居补贴 [9] - 跨域货运车辆通行证“一网通办”使货物运输通关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1.5小时 [9] - 企业信用信息跨域共享,良好信用记录可直接转化为异地招投标优势 [9]
深圳住房公积金归集资金破万亿
深圳商报· 2025-10-22 07:11
深圳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规模 - 截至今年9月28日,深圳住房公积金累计归集资金突破1万亿元,开户职工突破2000万人 [1][2] - 制度实施初期归集额仅218亿元,目前归集额超过1万亿元,实现历史性突破 [2] - 累计发放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逾3800亿元,支持职工购房面积约5100万平方米 [1][3] 制度覆盖范围与普惠性 - 制度覆盖户籍与非户籍职工,并纳入外籍人士、港澳台居民等群体 [2] - 2021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灵活就业人员参与公积金制度试点,目前已有约12万灵活就业人员加入 [2] - 全市公积金开户单位超60万家,实缴职工超1900万 [2] - 创设利息补贴制度,对缴存满一年且未使用贷款的职工销户提取时可获额外利息补贴,最高达利息总额的20%,截至2025年9月底累计补贴利息4.6亿元 [2] 贷款与提取政策支持 - 最高贷款额度达231万元,位居全国首位 [3] - 推出家庭代际扶持机制,父母与子女可互用公积金余额支持贷款 [3] - 截至2025年9月底,全市公积金提取总额达6000亿元,其中住房消费类提取占比超87% [3] - 租房提取额超2600亿元,惠及职工超1000万人,金额与占比均居全国首位 [3] - 已发放个人住房贷款超53万笔 [3] 业务办理便捷性与数字化 - 建立了集网站、微信小程序、APP、支付宝、自助终端于一体的公积金服务平台,47个事项中44个实现全流程网办 [4] - 41个事项实现“秒批”,线上化率达98%以上 [4] - “跨省通办”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 [4] - 上线政务服务大模型“深小i”,实现退休提取等高频业务“边聊边办” [4] - 全市首个官方掌上房产资讯平台“i深房”平台上线,提供房源展示、政策查询和公积金服务等一体化线上服务 [5]
深圳公积金政策服务双升级助力市民安居
深圳商报· 2025-08-26 15:25
核心政策调整 -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从50万元提高至60万元 家庭申请最高额度从90万元提高至110万元 同时符合多种上浮情形可累加上浮比例最高110% 即个人最高可贷126万元 家庭最高可贷231万元 [3] - 可贷额度从账户余额的14倍提高至16倍 助力中低收入家庭和青年职工群体更多更快获得贷款 [3] - 购买本市商品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调整为20% 购买保障性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15% [4] - 异地贷款取消户籍和首套房限制 异地缴存职工无论是否具有深圳户籍只要满足条件均可申请贷款 [5] - 利息补贴比例全面提高 累计缴存1-5年补贴比例从5%提高至10% 5-10年从8%提高至15% 10年以上从12%提高至20% [5] 业务创新与服务优化 - 全国首创数字人民币及智能合约技术应用于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 实现灵活就业人员提取"先到账 再验证" 资金秒到账 [7] - 借助政务服务大模型"深小i"实现退休提取等高频业务"边聊边办" 自动核验用户身份信息免去手动填报 [8] - 新增与珠海 汕头 江门 潮州 揭阳5个城市签订跨区域合作协议 目前已与省内10个城市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9] - 增设夫妻"冲还贷"业务 可直接冲抵住房公积金贷款本息 简化"先还贷再提取"流程 [4] 资金规模与使用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底深圳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资金9792.67亿元 累计提取6344.84亿元 [1] - 累计支持1014.55万缴存人租房提取2501.01亿元 [1] - 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53.08万笔 发放金额3717.63亿元 [1] 数字化建设与荣誉 - 成功搭建国产化数字档案管理系统 实现信息在线核验和全渠道线上审核 成为全国住房公积金行业首家通过国家高水平数字档案室认定的单位 [11][12] - 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服务近1800万市民和50万家企业 建立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响应民生诉求 [10]
北京:因汛情修缮受损自有住房造成生活困难的,可申请提取公积金
新京报· 2025-08-18 19:57
政策支持措施 - 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2025年汛情影响的缴存职工提供阶段性支持措施 执行期限至2025年11月30日 [1] - 受汛情影响职工因修缮受损自有住房造成生活困难的可申请提取公积金账户余额 修缮资金额由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等部门核定 [1] - 职工因住房暂不具备居住条件需租赁住房并完成备案的可申请提取公积金支付租金 取消连续足额缴存3个月限制 取消无自有住房限制 取消月缴存额限制 每月提取限额为实际月租金 [1] 申请实施流程 - 申请人需到住房所在地公积金中心管理部提出申请 由管理部与乡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应急部门等单位对接核实后提供支持措施 [1]
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受今年汛情影响的缴存职工给予阶段性支持
央视新闻· 2025-08-18 19:11
核心政策内容 - 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针对汛情影响推出阶段性支持措施 执行至2025年11月30日 [2][8] - 允许受灾职工提取公积金余额用于修缮受损自有住房 修缮资金额由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核定 [3] - 允许受灾职工提取公积金支付租房租金 取消连续足额缴存3个月限制 取消北京无房限制 取消月缴存额限制 按月实际租金设置提取限额 [4][5] 申请与实施机制 - 申请人需前往住房所在地公积金中心管理部提交申请 [6] - 管理部将联合区乡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及应急部门进行核实后提供支持 [6] - 措施旨在确保支持政策精准实施 [6]
核减贷款次数、降低首付比例、支持物业费提取……苏州发布住房公积金新政
证券时报· 2025-08-12 17:32
住房公积金新政核心观点 - 多地发布住房公积金新政,旨在降低购房者置业成本和门槛,增强购房者置业能力 [1][2] - 政策优化预期持续,未来可能进一步支持公积金"带押过户"和人才公积金政策 [15] 苏州公积金新政 - **贷款次数认定优化**:缴存人家庭购买首套或第二套自住住房,若原公积金贷款住房已出售,可核减贷款次数 [7][8] - **首付款比例下调**: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或第二套自住住房,首付款比例从20%降至15% [9] - **大病提取范围扩大**:缴存人本人及配偶、父母、子女患重大疾病可一年两次提取公积金,额度不超过医保自付部分 [9] - **物业费提取支持**:缴存人及配偶可提取公积金支付自住住房物业费,每年一次,额度不超过实际支付费用 [9][10] 北京公积金新政 - **首套房认定标准**:实行"认房不认贷",无房但有1笔已结清公积金贷款记录的家庭认定为首套房 [14] - **二套房贷款额度提高**:最高额度从6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购买绿色建筑或多子女家庭可上浮至140万元 [14] - **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五环内外统一降至30%,此前为五环内35%、五环外30% [14] - **年度缴存可贷额度提高**:每缴存一年可贷额度从10万元提高至15万元,120万元贷款所需缴存年限从11年缩短至7年 [14] - **提取公积金付首付同时申请贷款**:支持缴存人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并申请公积金贷款 [14]
郑州与开封住房公积金同城化管理再扩容 首批业务通办事项材料清单目录发布
河南日报· 2025-08-03 08:24
郑开住房公积金业务通办扩容 - 郑州与开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联合发布《郑开住房公积金业务通办事项材料清单目录》(第一批),明确15类提取业务和5类查询业务的材料清单、办理方式、频次、额度等 [1] - 这是继2022年8月发布《郑开住房公积金同城化管理业务指南》后的服务事项再扩容,进一步实现跨区域业务办理提质增效 [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两市共为对方城市缴存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1312笔、6.63亿元,办理住房公积金提取5181笔、2.92亿元 [1] 业务通办事项新增内容 - 新增因购房和还贷提取配偶、父母、子女住房公积金等4类事项 [2] - 新增租赁自住住房、退休、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未重新就业且封存满半年等6类提取事项 [2] - 新增公积金个人账户信息、缴存明细、贷款、还款明细、贷款进度等5类查询事项 [2] 业务办理方式 - 郑开住房公积金业务通办事项均提供线下办理与全程网办两种途径 [2] - 郑州市多数业务可通过"郑好办"APP平台实现全程网办 [2] - 开封市业务主要通过"开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微信公众号进行全程网办,部分业务在首次提取等环节要求线下办理 [2]
7月1日起沈阳住房公积金优化6项政策措施
快讯· 2025-06-26 15:08
住房公积金政策优化 - 将2024年11月实施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15%的政策适用期限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 [1] - 灵活就业缴存人、异地缴存职工和现役军人可将已偿还5年(含)以上的个人住房商业贷款转为住房公积金贷款 政策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 [1] - 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经认定新建高品质住宅的贷款上限可放宽到当期最高贷款额度的1.4倍 [1] 贷款额度调整 - 单位缴存职工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计算中的账户余额倍数由22倍调整为25倍 [1] - 灵活就业人员账户余额倍数同步上调 [1] 提取政策放宽 - 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的购房时限由2025年6月30日延长至2026年12月31日 [1] - 办理时限由2025年8月31日延长至2027年2月28日 [1] 毕业生补贴政策 - 驻沈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2024—2026年应届毕业生 毕业两年内在沈就业创业 首次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及养老保险费满六个月以上 给予500元/人的开户补贴 [1]
广东省住房公积金2024年年度报告出炉 超1209万人提取公积金 过半用于租房
广州日报· 2025-05-14 03:12
住房公积金缴存情况 - 2024年广东省住房公积金缴存额4088.55亿元,同比增长4.99%,累计缴存总额35621.49亿元,同比增长12.97% [2] - 新开户单位9.95万家,净增单位4.21万家,新开户职工289.46万人,净增职工16.09万人,实缴单位68.28万家,实缴职工2274.13万人 [2] - 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为缴存主力,新开户职工中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占比63.65%,外商投资企业占14.59%,近五年非公有制单位职工占比稳定在80%以上 [2] - 灵活就业人员新开户4.87万人(同比增44.51%),实缴14.72万人(同比增15.63%),全省16个城市支持灵活就业人员缴存 [2] - 广州、深圳、东莞为缴存额前三城市,分别实缴1312.54亿元、1227.15亿元、231.81亿元 [3] 住房公积金贷款情况 - 2024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5.23万笔(同比减24.60%)、1017.02亿元(同比减14.63%),单笔平均发放额66.78万元,节约购房利息支出约90.49亿元 [4] - 贷款职工年龄30—40岁(含)占比最高(51.22%),30岁(含)以下占29.44%,40—50岁(含)占16.94%,首套住房贷款占比89.46% [4] - 购房建筑面积90—144(含)平方米占比55.71%,90(含)平方米以下占38.07%,144平方米以上占6.22%,新房贷款占比58.42%(含保障性住房7.92%) [4] - 深圳、广州、东莞为放贷笔数前三城市,分别发放4.49万笔(382.34亿元)、3.87万笔(306.89亿元)、1.09万笔(96.63亿元) [4] 住房公积金提取情况 - 2024年全省1209.14万人提取住房公积金,提取额3339.13亿元(同比增11.60%) [5] - 租房提取人数681.37万人(占比56.35%,同比增13.47%),提取金额820.91亿元(同比增42.74%),占全国比例近1/3,租房提取额占提取总额24.58%(同比提高超5个百分点) [5] - 东莞、深圳、珠海等八市租房提取人数占比均高于4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