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进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只等那声巨响
新浪财经· 2025-11-19 18:10
来源:华尔街情报圈 亚洲股市继续追随美股下跌,但跌幅远远低于美股——空气突然安静。 这并非是下跌结束了,而是波动性即将进一步爆发的前兆——英伟达公布财报在即(怕押错方向)。 这就像那种:全班同学突然正襟危坐,铅笔都不敢敲桌子,因为成绩单要发。这种氛围背后唯一的解释 是——大家都知道接下来会有"大事件"改变方向,但没人敢先动。 英伟达将于北京时间周四凌晨05:00公布财报,届时美股已经收盘,亚洲市场将第一个消化所有利好或 利空(波动性会爆,方向还没定)。 1)营收增速预计放缓——不是问题,但容易被当成问题 据LSEG汇总的数据:英伟达8-10月当季营收可能增长逾56%,达到549.2亿美元。听起来很猛,但和之 前动辄三位数增长比,明显慢了。因为基数太大了,去年已经冲天了,今年想继续翻倍已经不太现实。 该公司已连续12个季度超预期,但差距在缩小。 2)预计需求仍将火爆——这将是财报中最稳的部分 黄仁勋上个月说:"我们 2026 年前的先进芯片订单已经 5000 亿美元。" 这不是需求弱,这是需求爆到有点离谱。微软、亚马逊、谷歌这些云巨头都在疯狂花钱建 AI 数据中 心。 3)毛利率下滑——这是被严重低估的风险点 ...
沙漠里,美国正在上演芯片革命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1-12 09:20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亚利桑那州正在形成一个由台积电和英特尔等巨头引领的、快速扩张的先进芯片制造产业集群,这标志着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格局的重大转变 [5][7][9] - 台湾半导体供应商(如UIS、长春集团)在跟随客户进行海外扩张时,经历了陡峭的学习曲线和显著的成本超支及项目延误,但通过本地化运营和供应链协作,正逐步克服挑战并开始获得回报 [2][4][8][9] - 人工智能投资热潮、对供应链中断的担忧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共同驱动了此次产业迁移,为相关公司创造了新的增长动力和全球化机遇,而非掏空其本土经济 [9][12][13][14] 亚利桑那州芯片产业集群投资与规模 - 台积电已将其在亚利桑那州的投资额增至1650亿美元,计划建设至少八座涵盖先进制造、封装和研发的工厂 [5] - 自2020年以来,亚利桑那州已吸引60多个半导体项目,宣布投资额超过2100亿美元,预计创造约25000个新就业岗位,目标是打造美国最大的芯片产业集群 [7] - 台积电凤凰城园区目前每天有5000至6000名建筑工人施工,预计未来将上升至约12000人,该园区已从荒芜之地变为拥有3000多名员工的先进芯片生产中心 [5] 半导体供应商的海外扩张挑战与应对 - 供应商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远高于预期的运营成本、冗长的许可证审批流程、劳动力短缺以及本地供应链不完善,导致项目出现延误和利润损失 [2][4][8] - 台积电为应对本地法规挑战,花费约3500万美元聘请专家,与当地官员共同制定了约18000条与半导体行业相关的新规则 [8] - 供应商采取的关键应对策略是深度本地化,例如UIS在亚利桑那州的380名员工几乎全部来自当地,并组建了规模最大的本地团队之一 [4] - 供应商之间通过合作应对挑战,例如Sunlit Chemical为Kuang Ming Enterprise提供仓储服务,Topco Scientific旨在创建供应链平台帮助中小供应商拓展海外业务 [12][13] 扩张的驱动因素与初步成果 - 人工智能投资热潮是重要驱动力,台积电凤凰城工厂为苹果和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人工智能处理器生产先进芯片 [5][9] - 对供应链中断的担忧促使芯片制造商和大型科技公司将重要生产环节转移到离本土更近的地方 [12] - 扩张已开始获得回报:2023年7月至9月期间,美国客户贡献了台积电总收入的76%,创历史新高;UIS和Marketech的市值自年初以来均增长超过60% [9] 对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影响与未来展望 - 海外扩张被视为台湾拓展其海外影响力和能力的一种方式,而非掏空本地经济,可缓解台湾本土面临的土地、电力和人才短缺问题 [14] - SEMI预测,从2027年起,美国将在芯片投资方面引领全球,如果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美国可能发展出更先进的芯片制造生态系统 [9][12] - 供应商的机遇不仅在于支持台积电,还包括为其他美国芯片制造商(如英特尔、德州仪器、格罗方德和美光)供货,市场空间更大 [12]
冰火两重天:先进芯片台积电不断涨价,成熟芯片不断价格战!
搜狐财经· 2025-11-05 15:55
台积电三季度财务表现 - 三季度营收达到9899.2亿新台币(约23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 [1] - 三季度利润为4523亿新台币(约10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1% [1] 台积电营收结构分析 - 先进制程(3nm、5nm、7nm)合计贡献三季度营收的74% [3] - 其中3nm制程贡献营收23%,5nm制程贡献37%,7nm制程贡献14% [3] - 28nm以上的成熟制程仅占营收约12% [3] 台积电市场地位与定价能力 - 公司包揽全球90%以上的先进芯片制造,几乎无竞争对手 [3] - 强大的市场地位使其拥有定价权,能够通过涨价驱动营收和利润增长 [3] - 其先进工艺技术壁垒高,其他厂商难以模仿 [4] 成熟制程芯片行业竞争态势 - 与先进制程形成鲜明对比,成熟制程芯片代工行业竞争激烈 [4] - 联电等代工厂商因价格战压力,已要求上游供应商降价至少15%以维持利润率 [5] - 世界先进等其他成熟制程厂商也采取类似策略向上游争取降价空间 [5] 芯片制造产业链利润分布 - 整个芯片制造行业的利润高度集中于先进工艺环节 [7] - 从晶圆厂到材料厂、设备厂,技术越先进的环节盈利能力越强 [7] - 成熟芯片相关的设备、材料供应商因竞争激烈、科技含量降低,被迫卷入价格战,盈利能力弱 [7]
「全都是泡沫」?硅谷AI泡沫论正急剧升温
36氪· 2025-10-16 18:14
AI行业估值争议 - 当前人工智能热潮推动股市逼近2000年互联网泡沫高峰水平,集中押注少数公司可能引发经济震荡[1] - 54%的受访基金经理认为科技股估值过高,创历史新高[12] - 高盛CEO指出部分AI资产存在约20%的回调风险,市场将经历重置与调整[12] 市场表现与估值指标 - AI相关企业贡献了今年美国股市80%的涨幅[4] - 纳斯达克100指数今年上涨18%,前瞻市盈率升至近28倍,高于过去十年23倍的平均水平[5] - OpenAI近期估值已飙升至5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初创企业[12] 资本支出与回报失衡 - 全球AI领域支出预计到2025年底达到1.5万亿美元[6] -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发现高达95%的公司生成式AI试点项目失败,未能推动收入快速增长[7] - 对许多企业而言,AI仍是"成本中心"而非"利润引擎"[7] 行业领袖观点分歧 -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认为AI行业处于"产业性泡沫",企业估值与业务基本面脱节[16] - 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承认投资者对AI过度兴奋,部分初创企业会拿到离谱融资[18] -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强调当前AI热潮与互联网泡沫有本质区别,因科技公司实力远胜当年[15] 经济影响与风险传导 - 2025年上半年美国GDP增长几乎完全由数据中心和信息处理技术推动,其他领域增长率仅为0.1%[9] - 一旦泡沫破裂,半导体和AI领域从业者首当其冲,金融机构将遭受重创[9] - 普通人的银行、养老金等金融工具很可能已投资AI公司,泡沫破裂将引发广泛市场混乱[10] 融资模式与交易结构 - OpenAI与英伟达、AMD等巨头达成超过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和芯片协议[14] - 9月OpenAI与英伟达达成1000亿美元交易,将使用其先进芯片建设数据中心[14] - 部分交易被质疑为"供应商融资"或"循环融资",模糊客户与投资者界限[14] 家族办公室投资策略 - 86%的家族办公室以某种形式投资于人工智能,52%通过公开股票投资[20] - 单一家办Globaltec Capital围绕AI基础设施、相关企业和早期应用三大领域布局[20] - 家办面临参与头部AI初创公司融资机会稀缺、信息不对称等系统性挑战[22]
瑞银:台积电或缩短美国芯片生产时间
经济观察网· 2025-10-02 02:08
台积电美国产能时间表 - 台积电可能缩短在美国生产先进芯片的时间 [1] - 缩短时间的原因是受美国政府要求加快芯片国产化的影响 [1] 美国芯片产能与需求 - 台积电和英特尔在美国的产能扩张可能足以满足2029-2030年美国国内对领先逻辑芯片的需求 [1] - 上述产能满足的需求不包括最先进的制程节点 [1] 内存芯片供应链转移 - 内存芯片供应链向美国转移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1]
英伟达砸千亿投OpenAI,一场真豪赌还是资本表演?
美股IPO· 2025-09-23 20:26
合作性质与规模 - 英伟达与OpenAI宣布价值1000亿美元的重磅合作,远超OpenAI过去十年72亿美元融资总额 [3][4] - 合作内容包括英伟达为OpenAI提供先进芯片以构建、训练和托管AI模型,同时分阶段向OpenAI注入1000亿美元购买其未上市股票 [4] - 分析认为此次交易不仅是商业合作,更是一场资本战略表演,通过股权投资规避了英伟达的财务风险 [4] 交易策略分析 - 与2000年代初电信热潮的供应商融资模式不同,英伟达以股权投资方式参与,OpenAI无需像借贷一样偿还资金 [5] - 该投资对英伟达风险可控,股权可能贬值或OpenAI未来订单未兑现,但英伟达每年有约1000亿美元自由现金流和4.5万亿美元市值支撑 [5] - 英伟达作为先进AI芯片市场几乎唯一的选择,其通过巨额投资锁定客户的必要性存疑,而OpenAI作为行业领导者进行百亿美元级别融资本应不成问题 [6] 战略意图与行业影响 - 交易强化了"AI竞赛进入更高层级"的印象,对双方均构成利好 [1][7] - 对OpenAI而言,千亿美元资金承诺强力支撑其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宏大叙事,并使5000亿美元估值对投资者更具说服力 [7] - 对英伟达而言,加剧AI领域竞争可促使谷歌、Meta、Anthropic等公司寻求类似巨额交易,从而巩固其市场主导地位 [1][7]
英伟达砸千亿投OpenAI,一场真豪赌还是资本表演?
华尔街见闻· 2025-09-23 15:44
合作概述 - 英伟达与OpenAI宣布一项重磅合作,包括提供先进芯片和分阶段注入1000亿美元股权投资[1] - 合作金额1000亿美元已远超OpenAI过去十年融资总额72亿美元[1] - 交易通过股权投资规避英伟达财务风险,对OpenAI而言支持其通用人工智能叙事[1] 交易结构分析 - 英伟达以股权投资方式参与,OpenAI无需像借贷那样还款[2] - 与2000年代初电信热潮供应商融资模式不同,英伟达投资风险相对可控[2] - 英伟达每年有约1000亿美元自由现金流,市值高达4.5万亿美元,有能力承担此类投资[2] 战略动机分析 - 英伟达几乎是先进AI芯片大规模供应的唯一选择,通过投资锁定客户必要性存疑[3] - OpenAI今年营收有望达120亿美元,但不足以支撑数百亿美元资本支出计划[3] - 作为AI领域领导者,OpenAI通过市场进行百亿美元级别融资理应不成问题[3] 市场影响 - 交易营造"AI竞赛进入更高层级"印象,使双方受益[4] - OpenAI获得千亿资金承诺,有力支撑其超越人类智慧的通用人工智能叙事[4] - 英伟达促使谷歌、Meta、Anthropic等竞争者寻求类似巨额交易,巩固市场主导地位[4]
前任CEO发声:英特尔需要400亿美元维持技术领先地位
搜狐财经· 2025-08-12 23:29
资金需求与支持 - 英特尔需要约400亿美元资金支持以维持其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的竞争力 [1] - 最可行资金来源是英特尔的主要客户群体 建议八家客户各自投入50亿美元 [3] - 建议客户通过股权投资方式参与 以换取未来在美国本土生产的产能保障和"第二供应商"选择权 [3]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领先芯片代工厂如台积电和三星短期内无计划将其最先进制程全面引入美国 [3] - 美国科技企业需考虑支持英特尔提升产能以确保供应链稳定性 议价能力及地理多样性 [3] - 半导体技术领先优势需要长期持续投入 领先企业不会选择尚未成熟的技术方案 [3] 技术发展机会 - 英特尔在高数值孔径极紫外光刻和背面供电等前沿技术上仍具备追赶甚至领先机会 [3] - 必须立即启动大规模投资才能把握技术发展机会 [3] - 建议对先进芯片进口设置一定机制以提升本土制造的吸引力 [3] 战略重要性 - 支持本土半导体制造应被视为与支持其他关键产业同等重要 [5] - 企业 客户与管理层需协同合作解决资金与技术发展问题 [5] - 英特尔仍有机会在全球芯片竞争中占据关键位置 [5]
美联储传出投降声,中国减持美债运回黄金,李显龙一语激起千层浪
搜狐财经· 2025-07-22 06:21
美国政策转向的经济背景 - 美国财长耶伦释放中美关系缓和信号 暗示8月12日关税大限可能不会严格执行 同时商务部取消对英伟达先进芯片的出口限制 引发市场积极反应 道琼斯指数单日涨幅超1.5% 纳斯达克突破前期高点 [1] - 美国面临3.2%的高通胀压力 贸易战导致消费者每年额外支出约2300亿美元 国债规模突破35万亿美元 新发美债利率超4% 偿息压力巨大 [3] - 资本巨头表达担忧 马斯克警告美债危机或致美元贬值 巴菲特罕见发声关注通胀和财政赤字问题 [3] 中国应对措施与市场反应 - 中国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债 累计规模超280亿美元 总持仓降至7563亿美元近年新低 同时黄金储备连续八个月增持至7383万盎司 显示资产结构调整意图 [5] -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中国金融政策有效限制资本外流 美联储5.25%-5.5%的高利率政策未能引发预期效果 [6] - 英伟达CEO黄仁勋证实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取消 公司在中国市场获得重大利好 [1]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 - 东盟推进本币结算 巴西阿根廷筹建"南美元" 沙特人民币原油结算量翻三倍 系统性削弱美元霸权地位 [6] - 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预言的"世界减一"局面显现 各国加速减少美元依赖 [6] 行业竞争与科技博弈 - 美国豪掷920亿美元巩固AI霸权 公开点名与中国竞争 显示科技领域遏制政策持续 [8] - 中国加强战略储备 包括石油粮食等物资 福建舰海试等举措显示应对长期博弈准备 [10] 结构性矛盾与长期影响 - 美国对台军售加速 显示核心矛盾未解 政策缓和仅为解决国内经济压力的权宜之计 [8] - 中美根本认知差异难以调和 美国视中国崛起为霸权威胁 中国坚持发展权 结构性分歧将长期存在 [8]
中美谈判结束后,岛媒:美国无牌可打,莫迪表态:稀土不卖日本了
搜狐财经· 2025-06-16 18:19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会议 -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于6月9日在伦敦举行 聚焦关税 科技和稀土等核心议题 是美中关税战爆发以来双方举行的第二场经贸磋商 [1] - 此次磋商是落实6月5日中美两国元首通话共识的重要举措 双方同意团队继续落实好日内瓦共识并尽快举行新一轮会谈 [3] 磋商代表与背景 - 美方代表团由财政部长贝森特 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贸易代表格里尔组成 中方由国务院副总理率团参与 [3] - 自5月12日中美日内瓦会谈达成同步大幅降低双边关税共识后 全球股市迎来一波强劲反弹 [3] 科技领域议题 - 美国在人工智能和先进芯片方面加强对华出口管制 中国商务部批评美方此举剥夺其他国家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权利 [3] - 美国技术出口管制可能成为重要议题 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加入表明美方或愿意重新考虑阻碍中国长期增长目标的技术限制 [4] 稀土贸易态势 - 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管制措施 强调稀土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 实施出口管制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6] - 美国车企抱怨稀土磁铁短缺导致车厂濒临停产 美国唯一在运营的加州芒廷帕斯稀土矿需将稀土出口到中国进行提炼 [6] - 评估显示美国想要摆脱对中国稀土依赖至少还需10年时间 [6] 关税与贸易措施 -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与主张强硬的前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关系密切 预计在关税问题上态度强硬 [6] - 美国商务部已暂停美国核电设备供应商向中国核电站出售产品的许可证 [6] 在华美企运营状况 - 中国美国商会调查显示大多数在华美国企业不打算退出中国 也没有企业将生产转移回美国 而是选择本地化运营或将部分生产转移到第三国 [7] - 美国对华关税导致许多在华美国企业陷入困境 但中国市场对美国企业仍具有不可忽视的吸引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