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气候电池
搜索文档
科学家提出全气候电池设计框架
中国能源报· 2025-11-09 18:44
全气候电池技术突破 - 美国科学家提出创新全气候电池设计框架,旨在让锂离子电池在宽温域范围实现高效稳定电力存储 [1] - 新设计方案通过优化材料和集成内部加热系统,使锂离子电池在各种气候下表现良好 [3] 现有锂离子电池技术瓶颈 - 当前锂离子电池工作温度范围介于-30℃至45℃之间,在电动汽车、数据中心等高温大型系统普及下面临严峻稳定性挑战 [3] - 低温环境下电池难以全功率运行,高温时可能发生爆炸,低温下性能衰减,高温下容量与稳定性双双下降 [1][3] - 现有外部温控设备笨重耗电且需频繁维护,效率低下,极大限制电池在太空等极端环境中的应用 [3] 创新设计框架与技术细节 - 在全气候电池内部集成由电池自身供电的加热元件,内部加热结构采用厚度仅约10微米的镍箔 [3] - 该设计几乎不增加电池重量或体积,赋予系统自我调节温度能力,摆脱对外部温控设备依赖 [3] 性能提升与应用前景 - 新设计将电池可靠运行温度范围扩展至-50℃至75℃,适用于传统锂离子电池难以胜任的场景 [3] - 通过将热管理功能内置,显著节省电池系统占用空间,大幅简化系统结构 [3]
科学家提出全气候电池设计框架
科技日报· 2025-11-09 09:11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科学家提出一项创新的全气候电池设计框架 有望让锂离子电池在宽温域范围实现高效 稳定的电力存储 [1] 锂离子电池现有技术短板 - 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难以全功率运行 在高温时可能发生爆炸 [1] -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介于-30℃—45℃之间 [1] - 电池在低温下性能会衰减 高温下容量与稳定性双双下降 极大限制了其在太空等极端环境中的应用 [1] - 现有系统依赖的外部加热或冷却装置笨重耗电 需频繁维护且效率低下 [1] 创新设计框架与技术特点 - 新设计在全气候电池内部集成加热元件 使其能在高温环境安全稳定工作 并可借助自发热机制应对严寒环境 [1] - 电池内部加热结构采用厚度仅约10微米的镍箔 [1] - 加热功能完全由电池自身供电 几乎不增加电池的重量或体积 [1] - 通过将热管理功能内置 显著节省了电池系统的占用空间 摆脱了对外部温控设备的依赖 大幅简化了系统结构 [2] 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 - 新设计使电池可靠运行的温度范围扩展至-50℃—75℃ 适用于传统锂离子电池难以胜任的场景 [2]
12天11板大牛股 尾盘跳水跌停!但这些板块已率先反包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15:44
市场整体表现 - 9月19日市场震荡走弱,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沪指跌0.30%,深成指跌0.04%,创业板指跌0.16% [2] - 全市场超3400只个股收跌,量能大幅萎缩,沪深两市成交额2.32万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缩量8113亿元 [2] - 前一交易日(9月18日)市场宽幅震荡,成交额达3.17万亿元,沪指日K线技术形态较差,下穿20日线并逼近30日线 [3] 板块表现分析 - 能源金属板块涨幅居前,上涨3.23%,年初至今累计上涨41.95% [14][16] - 光刻机板块上涨2.09%,年初至今累计上涨64.07% [14][19] - 旅游及酒店板块上涨2.08%,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6.75% [14][17] - 机器人、工业母机等板块跌幅居前 [2] 能源金属板块驱动因素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在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上表示,将强化锂电池技术创新引领,加快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前瞻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16]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表示,国内氧化铝企业提锂项目加速推进,将形成规模效应 [16] - 能源金属板块成交额216.1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8.1亿元 [16] 旅游及酒店板块驱动因素 - 国庆假期恰逢中秋节,形成长达八天的“超级黄金周”,携程平台国庆假期跨省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5% [17] - 旅游及酒店板块成交额218.26亿元,大单净流入871.49万元 [17] 科技板块内部动态 - 科技股内部分歧加剧,海外链走弱,但国产替代方向下的光刻机及存储芯片概念走强 [19] - 光刻机板块成交额425.39亿元,大单净流入10.92亿元 [19] - 催化因素包括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上分享了昇腾芯片规划路线,并推出全球最强超节点和集群 [19] 工程机械板块特征 - 工程机械板块上涨1.51%,年初至今累计上涨61.01% [14] - 板块逻辑融合了军工、民爆、汽车零部件及个股超跌反弹等多种情况 [20] - 山河智能出现“老龙回归”式涨停,其控股子公司与孚能科技签署采购框架协议,协议总金额不超过1.175亿元 [20][22] 市场技术面与情绪 - 深指、创指收阴十字星,维持5日线上涨趋势 [5] - 市场缩量企稳,主要股指日线相对前一日最低点有所抬升,周线多数维持在5周线上方,中长期上行趋势未改 [10] - 市场情绪退潮,上海建工迅速跌停止步5连板,首开股份尾盘跳水跌停 [7][8]
工信部:加快电池前瞻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加大对不合格企业的处置力度
经济观察报· 2025-09-19 12:33
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 加快布局前瞻技术,包括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全气候电池、快充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1] - 突破基于热失控模型的主动安全预警技术,研发高性能阻燃电池材料、高效绿色灭火材料[1] - 构建多维度安全技术体系以强化锂电池技术创新引领[1] 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 - 支持扩大国际合作,引导产业高质量出海,加强与有关国家资源、战略、政策、标准等对接[1] - 加强对锂电池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指导,支持国内企业联合出海,开拓国际市场[1] - 积极参与海外绿色低碳能源治理,主动融入并寻求主导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1] 安全标准与质量监管 - 强化锂电池等相关标准实施,提升锂电池生产安全、使用安全、处置安全水平[1] - 建立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锂电池产品安全分级评价技术体系和储能电池产品推荐目录[1] - 持续开展锂电池质量监督检查,加大对不合格企业的处置力度,推动产品性能和质量提升[1]
固态电池板块走强,赣锋锂业股价创两年来新高
新浪财经· 2025-09-19 12:02
固态电池板块表现 - 固态电池板块震荡上行 赣锋锂业涨停报52.82元创两年新高 市值达1087亿元 华亚智能 厦钨新能 腾远钴业 天齐锂业 中一科技跟涨 [1] 政策与宏观环境 - 工信部表示将加快固态电池 钠离子电池 快充电池等前瞻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支持锂电池企业联合出海开拓国际市场 [3] - 美联储降息或致美元指数下行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黄金与大宗金属 科技股组合具配置价值 [3] 赣锋锂业业务进展 - 公司储能电芯实现规模化量产 与多家头部企业建立长期供应合作 当前产能满产 一体化布局保障稳定交付 [3] - 公司是全球锂行业唯一同时拥有卤水提锂 矿石提锂和回收提锂产业化技术的企业 提供逾40种锂产品 [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3.76亿元同比下降12.65% 归母净亏损5.31亿元较上年同期7.6亿元亏损收窄 [4] 行业供需格局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锂盐行业深度调整 因供需格局转变和锂产品价格下跌导致业绩下滑 [4] -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需求稳健增长 但行业仍面临供给过剩 部分环节盈利能力承压两年 [4] - 锂电板块部分环节迎价格筑底回升和扩产放缓双重利好 行业盈利呈现企稳迹象并具向上弹性 [4] 技术发展趋势 - 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加速落地 有望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具备新技术布局优势的企业或率先反弹 [5]
机构:锂电池整体需求迎来旺季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11:09
政策导向与技术创新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强化锂电池技术创新引领,加快布局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全气候电池、快充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1] - 政策方向包括突破基于热失控模型的主动安全预警技术,研发高性能阻燃电池材料、高效绿色灭火材料,以构建多维度安全技术体系[1] 行业基本面与业绩趋势 - 锂电池产业链连续两个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环比显著增长,业绩拐点确立[1]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下游需求稳健增长,但行业仍面临供给过剩格局,部分环节盈利能力已持续承压两年[2] - 行业盈利已呈现企稳迹象并具备向上弹性,随着企业降本增效措施的推进以及下半年传统旺季的到来,市场悲观预期正逐步消化[2] 市场需求与产能格局 - 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动力电池需求预期进一步提升,储能端需求维持高增长,锂电池整体需求迎来旺季[1] - “反内卷”持续深化有望促进落后产能加速出清,有利于拥有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优质产能利用率提升及相关公司业绩继续修复[1] - 当前锂电板块部分环节迎来价格筑底回升和扩产放缓的双重利好[2] 新技术发展与投资机会 - 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推进,为产业链的材料体系和设备环节带来迭代升级的确定性增量需求[1] - 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加速落地,有望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具备新技术布局优势的企业或率先迎来反弹[2] - 建议关注在固态电解质、新型正负极、单壁碳纳米管、复合集流体等材料环节拥有技术和产能先发优势的公司,以及在固态电池核心工艺设备环节积极布局的锂电设备公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