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粥

搜索文档
宗馥莉在西安投资了10个亿
盐财经· 2025-08-15 17:45
西安恒枫饮料新基地项目 - 宏胜西安饮品新基地项目已通过审批 规划建设高速水线 奶线 无菌线等多条核心生产线及配套物流设施 预留扩展空间 主要生产纯净水 茶饮 咖啡 果汁及含乳饮料等多元品类 [3][4] - 西安恒枫由宏胜饮料集团持股90% 宏胜集团与娃哈哈存在紧密关联及合作关系 实控人为宗馥莉 西安基地是娃哈哈10亿元饮品投资规划的具体承载地 [4] - 项目落地西安经开区 该区域已形成近百亿产值的"饮料产业走廊" 聚集百事 可口可乐 达能 雪花啤酒 康师傅 青岛啤酒等龙头 具备完善供应链生态和人才储备 [4] 娃哈哈战略布局 - 公司在全国建立80余个生产基地 员工近3万人 2024年总营收突破700亿元 [6][7] - 首次布局陕西为2004年咸阳三原县基地 总投资4亿元 2024年3月宣布西安10亿元饮品生产基地计划 8月竞得经开区150.46亩工业用地 [8] - 2024年初经历产能调整 关停多家分厂生产线 西安基地带有"关旧开新" 产能补位意味 公司将回归自有生产模式 [9][10] 生产技术与产业协同 - 西安基地配备高速水线 奶线 无菌线等核心产线及配套物流体系 产品品类扩展至纯净水 茶饮 咖啡 果汁及含乳饮料 年产能超4.8亿箱 [11][13] - 通过宏胜系载体驱动产能迭代与扩张 体现"宗馥莉时代"以现代化高效自有产能支撑增长的策略 分析师认为此举带有"去娃哈哈化"意味 [14] - 西安作为西北中心城市 工业基础雄厚 经开区食品饮料产业年产值近百亿 成熟生态可降低采购与流转成本 提升区域市场渗透效率 [16][17][21] 地方招商生态 - 西安经开区招商服务高效 百事项目1小时完成注册 48天破土动工 依必安派特项目20天开工建设 [22] - 西安市出台《产业项目筹建全周期服务方案》 目标"引进即筹建 拿地即开工 竣工即投产" 编制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 差异化定位110个产业园区 [26][28] - 政府引导基金规模达250亿元 包括创新投资基金 城市更新基金等 近期设立AIC股权投资基金 百亿级新材料产业基金 吸引优质企业落地 [28]
国民饮料巨头 在西安砸下10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23:00
项目概况 - 西安恒枫饮料有限公司宏胜西安饮品新基地项目审批通过 将建设高速水线、奶线、无菌线等多条核心生产线及配套物流设施 主要生产纯净水、茶饮、咖啡、果汁及含乳饮料等多元品类 [1][3] - 项目由宏胜饮料集团持股90% 宏胜集团与娃哈哈存在紧密关联及合作关系 实控人为宗馥莉 是娃哈哈10亿元饮品投资规划的具体承载地 [3] - 项目位于西安经开区泾渭工业园 占地150.46亩 计划投资10亿元 8月11日成功竞得工业用地 [6] 战略意义 - 西安基地是娃哈哈产能版图的重要布局 带有"关旧开新"、产能补位意味 2024年初以来公司关停多家分厂生产线 未来将回归自有生产模式 [9] - 项目以宏胜系为载体 驱动产能迭代与扩张 生产技术与标准全面跃升 配备高速产线及配套物流体系 年产能超4.8亿箱 [9][11] - 西安作为西北最大中心城市 辐射整个西北区域 是"一带一路"重要桥头堡 将为品牌拓展西北市场及未来出海提供支撑 [11] 产业生态 - 西安经开区已形成近百亿产值的"饮料产业走廊" 集聚百事、可口可乐、达能、雪花啤酒、康师傅、青岛啤酒等龙头企业 具备完善供应链生态和人才储备 [3] - 百事食品陕西基地总投资约13亿元 中粮可口可乐新基地斥资10亿元规划8条饮料线+1条糖浆线 最大产能达110万吨 均计划2025年下半年投产 [12][13][14] - 成熟产业生态带来完备资源配套与协同机遇 大幅降低采购与流转成本 娃哈哈可借力当地配套实现快速启动和成本优化 [14] 公司背景 - 娃哈哈是中国最大食品饮料生产企业之一 产品涵盖10余类200多个品种 已在全国建立80余个生产基地 员工近3万人 2024年总营收突破700亿元 [4][5] - 宏胜集团成立于2003年 覆盖配料、制造、包装等饮料生产全产业链 拥有16个基地、44家子公司、104条现代化生产线 [9] - 2004年娃哈哈在咸阳三原县设立首个陕西生产基地 总投资4亿元 此次西安项目是其首次布局西安市场 [6][11] 区域优势 - 西安工业基础雄厚 汇聚200多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 吸引比亚迪、吉利、陕汽、隆基绿能等行业领军者 是西部地区世界500强企业和央企投资密度最高区域之一 [12] - 西安出台《西安市产业项目筹建全周期服务方案》 以"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为目标 加速项目落地转化 [19] - 西安编制《西安市重点产业发展及招商指南》《西安市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 明确110个产业园区差异化定位 按图索骥导入目标企业 [20]
娃哈哈继承者们各自留有后手
36氪· 2025-08-11 17:48
娃哈哈继承纠纷核心事件 - 宗馥莉被三名自称"同父异母的弟妹"起诉,争议涉及21亿美元离岸信托及娃哈哈集团29.4%股权继承权 [5][9][10] - 三名原告母亲杜建英为娃哈哈前高管,通过三捷投资集团等企业构建商业体系与宗馥莉形成对抗 [6][16][35] - 纠纷四大焦点:信托资产(150亿元)、海外资产(2500万美元豪宅)、股权继承(29.4%集团股份)、公司控制权 [11][12][13] 公司控制权争夺动态 - 宗馥莉通过宏胜系整合娃哈哈资源,转移销售团队及12省经销商合同主体,导致集团员工从2000人缩减至不足200人 [22][24][29][30] - 杜建英派系试图通过职工持股会(24.6%股份)及国有股东(46%股份)施加影响,职工持股会实际控制权存疑 [17][16] - 2025年娃哈哈商标转移申请被叫停,887个注册商标及896亿元品牌价值仍属集团 [31][32] 娃哈哈商业体系架构 - 集团仅占体系总资产15.67%,体外公司贡献97.26%营收,形成"生产-代工-经销"影子帝国 [33][37][38] - 宏胜系掌握三分之一产能,杜建英通过"三捷系"控制19家娃哈哈关联企业,形成双权力中心 [24][34][35] - 2024年体系营收回升至700亿元(+40%),但集团自身营收仅14亿元(2022年数据) [36][37]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2023年娃哈哈饮用水市占率5.6%排名第四,2024年借民族情绪实现销售暴增 [48][44] - 农夫山泉2024年因舆论攻击饮用水营收下降18.3%,但市值回升5200亿港元,机构看好其受益于娃哈哈内斗 [50][51] - 经销商反映2025年娃哈哈销售政策趋严,淘汰小客户转向数据考核,非理性消费难持续 [45][46] 民营企业传承案例 - 杉杉股份控制权争夺导致经营恶化,控股股东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53][54][55] - 国际案例显示家族信托可能引发代际矛盾,如凯悦酒店集团最终分拆上市 [56] - 专家建议传承可分离所有权与管理权,通过家族治理减少内耗 [58]
娃哈哈砍掉年销300万以下经销商,部分并入大经销商引发款项纠纷
第一财经· 2025-08-10 11:59
娃哈哈经销商策略调整 - 公司正在淘汰年销售额低于300万元的经销商,部分被并入大型经销商 [1][3] - 经销商反馈突然被取消资格,存在未结清款项和合并后的货款纠纷问题 [1][5] - 部分经销商销售任务大幅增加,如湖南省经销商2025年任务比2024年增长50% [3] - 连续两个月未达销售目标可能被取消资格,管理转向精细化,按产品品类分配任务 [3] - 冰柜投放不足成为取消资格的理由之一,有年销售千万的经销商被淘汰 [3] 市场表现与销售压力 - 零售端娃哈哈产品占比不高,面临农夫山泉等品牌的激烈竞争 [2] - 部分区域出现断货情况,原因不明 [2] - 经销商库存积压严重,如辽宁省某经销商库存超300万,正常应为70-80万 [3] - 红茶换包装后销售困难,7月任务60万仅完成40万 [3] - 2024年全国饮料销售净收入同比增长53%,回到十多年前巅峰规模 [7] 经销商整合原因与影响 - 整合旨在治理串货、多角债务等问题,由大经销商统一运作 [4] - 减少小型经销商可降低管理、人员等费用成本 [6] - 大经销商具备更强的物流、铺货能力,适合承接大量新品推广 [6] - 合并过程中出现管理混乱,如货款未结清、冰柜处置问题 [5] - 对大经销商的控制难度可能增加,存在风险 [6]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2024年销量暴增与宗庆后去世引发的舆论热潮和"野性消费"相关 [8] - 一线员工薪资显著增长,生产端工人工资人均增长23%,销售人员增长31% [7] - 部分观点认为增长存在"虚量",消费者热情消退后根基不牢 [7] - 品牌老化严重,产品和包装变化不大,新品研发不足 [8] - 营销手段滞后,未能紧跟时代潮流 [8] 未来发展与挑战 - 遗产风波影响消费者和经销商信任,短期内难以修复 [8] - 依赖情怀消费的产品线如AD钙奶、纯净水等受影响最大 [8] - 宗馥莉推进新生产基地建设,投资10亿元扩充产能 [9] - 需重视品牌年轻化,加大新品研发和创新营销 [8] - 经销商洗牌效果尚待观察,情怀消费减弱可能影响业绩 [9]
娃哈哈砍300万以下经销商引纠纷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09 17:56
娃哈哈经销商体系变革 - 公司正在淘汰年销售额低于300万元的经销商 部分经销商突然被取消资格 甚至存在未结清款项的情况 [2][5][6] - 部分被淘汰经销商的业务被并入大型经销商 但引发了经销商之间的货款结算纠纷 [6][7] - 公司对经销商管理趋于精细化 数字化 每个产品品类都有独立销售任务 未达标者可能被取消资格 [4][5] 销售压力与市场表现 - 部分经销商销售任务同比增加50% 库存积压严重 有经销商库存超300万元 远超正常70-80万元水平 [4][5] - 零售端表现不佳 产品在货架占比低 面临农夫山泉等品牌激烈竞争 部分地区出现断货情况 [3][5] - 冰柜投放不足成为部分经销商被淘汰的导火索 有年销售千万的经销商因半个月未完成80台冰柜投放被取消资格 [5] 业绩增长与潜在风险 - 2024年公司饮料销售净收入同比增长53% 一线员工薪资显著增长 生产端增长23% 营销端增长31% [9] - 业绩增长可能主要源于创始人去世引发的"野性消费" 而非渠道改革成效 随着热度消退销量面临下滑 [10][11] - 遗产纠纷可能影响品牌形象 核心产品如AD钙奶 纯净水等依赖情怀消费的产品线受冲击较大 [10][11] 战略调整与未来布局 - 公司正在西安投资10亿元建设新生产基地 涵盖纯净水 茶饮料 咖啡等多条生产线 [11] - 行业专家指出品牌老化严重 产品创新不足 营销手段滞后 需加强品牌年轻化建设 [10] - 经销商整合虽可降低管理成本 但需加强对大型经销商的管控能力 [7][8]
娃哈哈砍300万以下经销商引纠纷
第一财经· 2025-08-09 17:47
宗馥莉接班后的娃哈哈经营策略 - 公司正在淘汰年销售额低于300万元的经销商,部分经销商被突然取消资格或并入大型经销商[3][6] - 部分经销商反馈公司存在未结清款项问题,冰柜投放不足成为淘汰导火索之一[3][7] - 新任管理层实施精细化经销商管理,数字化对接总部,每个产品品类都有独立销售任务[7] 经销商体系变革与市场表现 - 2024年公司全国饮料销售净收入同比增长53%,一线员工工资显著增长(生产端+23%,销售端+31%)[13] - 部分经销商面临销售指标翻倍增长(如湖南省经销商2025年任务比2024年增长50%),库存积压严重(某经销商库存达300万vs正常70-80万)[6][7] - 山东临沂出现断货现象,零售端市场份额面临农夫山泉等品牌激烈竞争[5] 经销商整合引发的纠纷 - 酒泉地区二级经销商在被取消资格前3-9月销售额增长率达1164.8%至9991.9%,但仍遭清退[9] - 合并过程中出现货款纠纷(如980件货品移交后未收到货款),公司建议经销商报警处理[11] - 行业专家指出快消品行业合并经销商属常见策略,但需加强大经销商管控[12] 品牌发展与市场挑战 - 2024年业绩增长被部分归因于宗庆后去世引发的"野性消费",而非经销商体系改革成效[14][15] - 产品创新不足(包装多年未变)、营销滞后导致品牌老化,遗产风波加剧消费者信任危机[14][15] - 公司仍在推进产能扩张(西安10亿元投资新生产基地,含多条饮料生产线)[15]
娃哈哈砍掉年销300万以下经销商 部分并入大经销商引发款项纠纷
第一财经· 2025-08-09 17:23
公司经营策略调整 - 公司正在淘汰年销售额低于300万元的经销商,部分经销商被突然取消资格或并入大型经销商 [1][3][5] - 经销商销售任务大幅增加,2025年销售额目标比2024年增长50%,未达标者可能被取消资格 [3] - 公司对经销商管理精细化,每个产品品类都有独立销售任务,并采用数字化对接方式 [3] 经销商现状与反馈 - 部分经销商库存积压严重,如辽宁省某经销商库存超300万元,远超正常水平70万-80万元 [3] - 冰柜投放不足成为淘汰导火索,有年销售千万的经销商因未完成冰柜投放目标被取消资格 [3] - 经销商合并过程中出现费用纠纷,如酒泉某经销商被拖欠近2年销售费用及冰柜处置问题 [5][6] 市场表现与竞争环境 - 零售端产品占比不高,面临农夫山泉等品牌的激烈竞争,部分区域出现断货情况 [2] - 2024年公司全国饮料销售净收入同比增长53%,一线员工工资人均增长23%-31% [8] - 业绩增长部分源于创始人去世引发的"野性消费",但热度消退后销量下滑问题显现 [9][10] 行业专家观点 - 经销商合并是快消行业常见策略,可降低管理成本,但需加强对大经销商的管控 [7] - 品牌老化严重,产品创新不足,营销滞后是销量下滑的根本原因 [10] - 遗产风波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依赖情怀消费的产品线(如AD钙奶)受影响最大 [10] 未来布局 - 公司投资10亿元在西安建设新生产基地,布局纯净水、茶饮料、咖啡等多品类生产线 [11] - 行业认为业绩增长主要依赖情怀消费,经销商洗牌的实际效果仍需观察 [11]
独家调查|娃哈哈砍掉年销300万以下经销商,部分并入大经销商引发款项纠纷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09 17:20
公司经营策略调整 - 公司正在淘汰年销售额低于300万元的经销商,部分经销商被突然取消资格或被并入大型经销商 [1][4][6] - 经销商销售任务大幅增加,2025年销售额目标比2024年增长50%,未达标者可能被取消资格 [4] - 公司对经销商管理精细化,每个产品品类都有独立销售任务,并采用数字化管理 [4] 经销商反馈与市场表现 - 部分经销商因冰柜投放不足或销售指标未达标被取消资格,有经销商库存积压超300万元 [4][8] - 经销商反映公司拖欠销售费用及冰柜处置问题未解决,合并过程中出现货款纠纷 [7][8] - 零售端娃哈哈产品占比不高,部分区域出现断货情况,市场竞争压力大 [3] 业绩增长与市场挑战 - 2024年公司饮料销售净收入同比增长53%,一线员工工资人均增长23%-31% [11] - 业绩增长被部分归因于宗庆后去世引发的“野性消费”,但后续销量下滑明显 [12] - 行业专家指出公司品牌老化严重,新品研发和营销创新不足,需加强品牌年轻化建设 [12][13] 行业观点与未来动向 - 经销商合并策略旨在解决串货、债务等问题,但可能增加对大经销商的管理难度 [9] - 公司正在西安投资10亿元建设新生产基地,计划扩大纯净水、茶饮料等产品线 [13][14] - 遗产风波可能削弱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怀依赖,经销商调整的实际效果仍需观察 [12][14]
风暴中的娃哈哈经销商
36氪· 2025-07-25 18:38
公司营收与目标 - 2010年公司提出3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目标,但2013年仅实现782.78亿元营收,此后销量持续下跌 [1] - 2024年公司营收重回700亿元区间,经销商接到增长50%的业绩目标 [1][11] - 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公司包装水市场份额从4.17%最高升至20.04%,后回落至16.79% [8] 销量表现 - 2024年3月创始人离世后,公司抖音旗舰店销量暴涨500%,部分经销商仓库被买空 [3] - 2024年7月电商平台日销量从1万-1.2万件腰斩至5000-7500件 [5] - 6位经销商中4位表示2024年销量同比持平,2位出现30%以上下滑 [6] - AD钙奶、爽歪歪、八宝粥等产品销量直线下降,部分果汁和红茶库存滞销 [8] 渠道与终端建设 - 公司学习竞争对手模式,为经销商配备业务人员细分责任区服务网点 [11] - 2024年8月启动61735个冰柜维保和10万个智能冰柜招标 [14] - 当前销售终端超300万个,与农夫山泉接近但未带动销量提升 [14] - 北京部分便利店增加大瓶装饮用水上架数量 [15] 产能与供应链 - 2024年7月因产能不足委托今麦郎代工,2025年4月终止合作 [12] - 2025年初关停18家分厂生产线,其中5家涉及遗产纠纷当事人 [12] - 山东和深圳经销商反映产能不足导致部分产品涨价0.5-1元/件 [12] 产品与创新 - 主力产品瓶装水和AD钙奶均为20年前开发,缺乏持续吸引消费者的新品 [15] - 过去承包制经销方式导致新品开发滞后,未建立市场反馈机制 [15] 经销商压力 - 部分经销商以18元/件倒挂出货(正常价格为19-20元/件),面临严峻库存压力 [8] - 多位经销商认为完成50%增长目标基本不可能,但尚未被取消资格 [11][12]
独家|经销商眼中宗馥莉的“反击”:口水仗你们去打,我管好这摊生意
观察者网· 2025-07-22 09:15
公司管理改革 - 公司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管理改革,涉及产线归属权、税务规范化和经销商成本降低等方面,预计明年变化更大 [2] - 公司体系复杂,工厂和产线归属不同家族成员分管,导致管理混乱,部分工厂停工传闻与实际情况不符 [2] - 公司要求对产线和工厂进行统一管理,不符合标准的工厂和产线被砍掉或停工检修,部分授权生产被终止 [3] - 公司正在投入新设备和产线,包括几千万元的超滤净水机器,预计新设备将提高5倍产能 [4] 生产端调整 - 公司终止了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的授权生产,该产线年产量1000万桶14.8L饮用水 [3] - 南京工厂二期扩建临近投产,新设备即将进场,西北地区工厂奶产线被拆除并更换为水线设备 [3] - 新设备投入包括超滤净水机器,预计将显著提高产能 [4] 渠道端优化 - 公司采用托盘货架运输替代手工码货,降低经销商成本(每月节省4000-5000元)并提高效率(排队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0.5-1小时) [6] - 公司增加"送水到家"服务,直接由事业部管理,加强对终端的触及,学习农夫山泉的模式 [6] - 公司通过大量投放冰柜直接触达消费者,去年招标超过6.17万个冰柜维保和10万个智能冰柜,覆盖全国5.8万个地址 [6] - 公司官方公众号开设"哈宝送水到家"小程序,平台粉丝量超过1000万 [7] 销售表现 - 公司产品在商超销量出现成倍增长,跑赢市场竞争 [9] - 家族纠纷事件后,公司电商平台日销量从1万-1.2万下滑至5000-7500,各地销售出现30%-50%下滑 [9] - 公司产品在零售端表现改善,外包装质量提升导致送货损耗降低 [8] - 公司在全国各地本地建厂,成本低利差大,品牌势能上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