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传承

搜索文档
能者上位VS家族传承,中企接班同城不同路
36氪· 2025-07-07 14:59
阿里巴巴权力交接 - 39岁的蒋凡首次进入阿里巴巴合伙人委员会,成为电商事业群CEO [1] - 阿里巴巴在接班人选择上采取开放态度,遵循能者上位原则 [2] - 公司从马云到张勇再到蔡崇信、吴泳铭搭档,形成清晰的权力交接路径 [2] 娃哈哈股权结构 - 娃哈哈集团第一大股东为杭州市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股46% [20] - 宗馥莉作为第二大股东持有29.4%股权,对应品牌价值896.09亿中的百亿级权益 [21][22] - 公司股权结构为国资46%、宗家29.4%、工会联合委员会第三 [20] 娃哈哈发展历史 - 1987年宗庆后承包校办企业经销部起家,初始资金14万元或20万元国有资产 [10] - 1999年改制后形成混合所有制,国有股占51%,经营者和职工购买49% [20] - 改制后国有股东长期放弃分红权益,2008-2022年累计应得分红达数十亿元 [25][26] 娃哈哈经营争议 - 管理层成立200多家体外公司,其中100多家与国资无关联 [27] - 2022年"娃哈哈系"总资产370.47亿,营收512.02亿,净利润47.67亿 [27] - 387件"娃哈哈"商标曾试图转移至宗馥莉控股公司被制止 [28] 企业接班模式对比 - 国企采取能者上位机制,民企分为公众型(战中选将)和家族型(二代接班) [30][31][32] - 宁波民营企业未来5年80%面临交接班,95%选择代际传承 [32] - 欧洲家族企业第三代接班时80%任命非家族成员担任CEO [32] 宗馥莉接班风波 - 2023年7月曾因股东质疑管理合理性提出辞职,5天后恢复职务 [35][37] - 改革措施包括高管换血、员工合同改签至宏胜饮料集团 [39][40] - 宗庆后去世后超过15家"娃哈哈系"企业停工停产 [41] 历史案例对比 - 褚时健曾带领玉溪卷烟厂成为云南利税大户,1994年获改革风云人物称号 [15] - 红塔集团现为100%国资控股,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5] - 褚橙作为纯民营企业在褚时健去世后由其子顺利接班 [44]
从80后宗馥莉到90后高海纯,女继承人涌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20:22
核心观点 - 中国商界女性继承者崛起趋势明显,从千亿资产掌舵者到90后新生代接班人,展现独特"她力量" [1][9] - 女性接班从被动选择转向能力导向的主动决策,反映商业竞争本质从体力魄力向沟通能力、情感智慧与系统思维转变 [14][15] - 女性接班人与企业现代化转型形成双向促进,尤其在制造业领域通过国际化、数字化等路径推动改革 [12] 执掌千亿资产女性继承者 - 宗馥莉带领娃哈哈营收重回700亿,通过宏胜饮料集团打造20个生产基地、100+生产线,2024年以810亿元身家登顶中国女首富 [3] - 孟晚舟在华为推动财务数字化变革建立数据管理体系,2025年福布斯中国商界女性榜第3名 [4][5] - 刘畅推动新希望从饲料企业转型食品产业,2024年实现千亿营收并进入世界500强,2025年入选《财富》全球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 [6] 90后新生代女继承人涌现 - 中衡设计提名93年出生的冯嘉音为非独立董事,协助业务转型与海外布局 [10] - 洪通燃气刘欣(曼彻斯特大学金融会计双学位)进入董事会负责战略投资 [10] - 天合光能任命93年高海纯为联席董事长,与其父共同执掌百亿级企业 [10] - 该群体普遍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多元专业及数字化与国际化的代际优势 [10] 女性接班风格与时代变迁 - 女性沟通优势显著,与长辈交接更顺畅,善于建立信任化解矛盾 [11] - 香港家族企业出现主动选择女性接班人案例(如郑志雯、李思德),打破"重男轻女"传统 [14] - 美的集团何倩嫦、李嘉诚基金会李思德等展示女性参与企业治理的多元化路径 [14] - 立讯精密王来春提出"雌雄共体"领导力概念,融合强势与同理心特质 [16]
全球第一公司34岁继承人内斗43岁后妈,股份被清零,市值蒸发百亿
搜狐财经· 2025-06-30 20:17
杉杉集团发展历程 - 1980年代初期郑永刚接手负债800万元的宁波甬港服装厂,9年内将其打造为中国服装行业标杆企业[3] - 1980年代筹措3万元投放中国首个服装电视广告,"杉杉牌"西装迅速走红,7年后成为中国服装行业首家上市公司[5] - 2000年初战略转型新能源,投资鞍山碳素研究所研发锂电池负极材料,坚持投入十余年[8] - 2013年锂电池技术首次商业化应用于智能手机,2022年负极人造石墨出货量全球第一[8] - 2022年创始人郑永刚个人财富达125亿元,公司曾创下近千亿市值[8][10] 控制权争夺事件 - 2023年郑永刚突然离世未留书面遗嘱,法定继承人周婷(第二任妻子)与指定接班人郑驹(长子)爆发控制权争夺[12] - 内斗导致公司市值从400多亿腰斩至200多亿,两年累计蒸发超200亿[10][14][17] - 2023年4月周婷起诉郑驹并申请股权冻结,5月双方表面和解但矛盾持续[16] - 2024年11月周婷接任董事长,公司总债务达400亿(其中120亿短期债务),市值再蒸发160亿[17] - 2025年2月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6月郑驹股权被司法拍卖彻底出局[18][20] 企业管理与传承问题 - 郑永刚奉行"穷养儿子"理念,郑驹留学期间需挤公交,归国后经系统培养2019年升任副总裁[10][12] - 创始人离世暴露传承法律手续缺失,法定继承与指定接班制度冲突导致权力真空[12][22] - 控制权争夺期间公司同时面临新能源行业周期性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等外部压力[14] 行业影响 - 案例折射中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代际传承难题,复杂家族关系加剧治理风险[22] - 公司曾通过两次战略转型(服装品牌化、新能源布局)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最终因内耗迅速衰落[3][8][20]
中国企业传承驶入“三峡地带”
虎嗅· 2025-06-24 20:41
企业传承现状 - 中国非公企业传承进入"三峡地带",面临复杂挑战 [2] - 改革开放40年后,草莽创业的企业家们普遍面临退休但仍在"超龄服役" [2] - 万科和阿里巴巴作为标杆企业,因无实际控制人状态使传承问题更加复杂 [3] 传承模式比较 - 大部分有实际控制人的非公企业选择亲缘传承路线 [3] - 美的选择职业经理人接班但实际控制权仍集中 [4] - 万科和阿里创始人真正远离权力中心,与美的模式形成对比 [4] 接班人选拔机制 - 接班人从内部选拔,在条件相当者中产生,为后续动荡埋下隐患 [5] - 阿里接班人位置被视为"烫手",在位者最终靠边站的现象出现 [6] - 接班人为证明合理性而承受长期危机感,影响决策风格 [7] 组织变革与文化重塑 - 郁亮接班后启动万科全员"起立坐下"式组织变革 [8] - 张勇频繁调整阿里组织结构,每年底必有调整 [9] - 阿里2019年推出"新六脉神剑"文化价值观,万科同期进行文化大讨论 [10] 商业战略调整 - 万科2014年开启多元化转型,王石反对但仍推进 [13] - 阿里2019年提出"商业操作系统"概念,新零售成为1号工程 [13] - 新业务决策偏离第一性原理,出现"富养孩子"现象 [13] 管理制度创新 - 张勇提出中台和敏捷组织概念作为管理纲领 [15] - 郁亮将万科职业经理人制度迭代为全员事业合伙人制度 [16] - 万科合伙人需入资参与,与阿里合伙人制度形成差异 [17][18] 权力分配演变 - 企业完成传承后普遍经历先收权再分权的过程 [19] - 阿里进行1+6+N经营责任制改革,员工需离职再入职 [19] - 分权导致山头文化,传承人缺乏创始人的人格魅力 [19][20] 传承人挑战 - 传承人需通过商业战役累积声望,建立权威 [21] - 面临创始人光环压力,常被与创始人比较 [22] - 企业传承后普遍进入多元化发展和多战之秋阶段 [22] 当前状态 - 张勇和郁亮已远离权力中心,但企业传承问题仍待解决 [24] - 中国非公企业传承仍处于风高浪急阶段,需继续探索解决方案 [25]
二代接班,企一代不放心
经济观察报· 2025-06-23 19:11
大量中国家族企业的"企一代"已进入退居二线的年龄,他们非 常希望子女能独立经营好"自己打下的江山",维护家族利益, 但又没办法完全放心地交班。 作者:田进 封图:图虫创意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成守正目睹了众多国内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管理权的"交接时刻",从国内大型民 营企业到中小型制造业工厂,他将这一过程比作一家百年家族企业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企业管理权的交 接过程,总是 交织着各种情绪和矛盾。 他说,其中既有企业一代的忧虑和不信 任,也有"企二代"的内心挣扎,以及与原有管理班底之间的矛盾等。 成守正是罗盛咨询的领导力咨询顾问,主要负责智能制造、工业科技、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咨询业 务,至今已为150余家大型企业提供过咨询意见和人才解决方案。罗盛咨询是一家全球性咨询公 司,自1996年在上海成立办公室以来,提供的咨询服务主要包括CEO/董事会咨询、高管继任规 划、家族企业咨询等。 成守正曾遇到过的一个案例:一名东北的"企二代"从家族企业中获得了数千万元资金并投向了商业 地产,但最终几乎血本无归。因为这样的创业经历,这名"企二代"内心十分愧疚,对于能否接班也 缺乏底气。但这名"企二代"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在第二次独立创业 ...
成守正:管理权交接时刻,企一代不放心
经济观察报· 2025-06-21 21:45
家族企业传承现状与挑战 - 中国家族企业正处于一代向二代传承的关键时期,管理权交接过程常伴随一代的忧虑、二代的能力质疑及与原有管理班底的冲突 [1][2] - 企二代普遍具备全球化视野和系统化管理理念,但面临战略执行经验不足、难以服众等挑战 [2][6] - 典型案例显示东北某企二代首次创业失败后通过二次创业证明能力,反映接班过程中的试错与成长 [1] 代际差异与管理冲突 - 江浙地区企二代多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管理思维更注重生态链长期价值而非短期收益 [3] - 新老管理理念冲突突出:企一代与原有班底信任深厚形成"一言堂",企二代新战略推进受阻 [3] - 常见过渡方案为让企二代先独立运营创新性小业务以建立威望,再逐步接管核心业务 [3] 职业经理人引入趋势 - 欧洲家族企业调研显示,80%第三代企业选择外聘CEO,家族成员退居幕后仅保留财富控制权 [4] - 职业经理人模式优势在于持续引入先进管理思维,避免家族成员能力滞后于时代发展 [4] - 中国企一代对职业经理人缺乏信心,存在退而不休、越级干预管理等现象 [5] 治理机制缺陷 - 国内家族企业普遍缺乏家族宪章和规范管理制度,陷入"人治"状态导致家族与企业概念混淆 [5] - 欧美经验显示,明确治理结构需区分管理层与董事会职责,家族通过董事会指导战略而非直接经营 [7] 接班人培养策略 - 企二代培养应侧重潜力而非现有经验,通过轮岗、外部企业任职等方式积累多维能力 [9][10] - 需建立领导力梯队计划,预防突发人才缺口,保持组织韧性 [10] - 欧美家族企业注重提前10-15年布局接班人培养,设置高标准能力导向选拔机制 [11] 国际化传承经验 - 成功家族企业通过独立创业、公益等途径平衡个人发展与家族利益,增强凝聚力 [11] - 建立灵活治理机制确保决策效率,如设立家族委员会统一战略意见 [12] - 外部管理者应聚焦前沿商业视角引入,企二代可转型为战略监督者角色 [13][14]
60岁还接不了班的企二代们
商业洞察· 2025-06-09 16:20
以下文章来源于真故研究室 ,作者杨梅 真故研究室 . 真问题,更商业 作者: 杨梅 来源:真故研究室 比皇宫更危险的地方是东宫,比皇帝更难当的是太子。 在中国民营企业界,有几位处境尴尬的"二代"。他们在继承人的位置上坐了几十年,年近 60 仍 旧没能顺利接班,甚至沦为"废太子"。 作为父亲的万隆和汪海,有一些相似之处。两人几乎同龄,都是退伍转业到地方国企,都曾挽救 公有制企业于败亡,人生经历复杂,管理风格强硬,大小事宜从不愿假手于人。 这与个人性格有关,也与成长的时代有关。他们起家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一切都需要摸着石头 过河,只有杀伐果断、大胆强硬,才能冲破条条框框。这也造就了他们日后在企业中说一不二的 性格,为父子反目埋下祸根。 最知名的,当属双星太子和双汇太子。 最近,双星名人集团的创始人汪海公开控诉儿孙联手逼宫。据他的说法,为了抢班夺权,孙子汪 子栋软禁自己,儿子汪军和儿媳徐英突袭公司总部、抢夺公章。 汪海出生于 1941 年,现年 84 岁,有"青岛鞋王"之称。他曾一手将老牌国企双星集团从一家濒 临倒闭的小厂,发展为横跨鞋业和轮胎的上市公司。 2008 年,双星集团完成私有化改制,其鞋 服业务独立为双 ...
商界巨擘陨落!西子电梯总裁坠亡事件折射企业家生存困境
搜狐财经· 2025-06-06 19:48
公司概况 - 西子电梯科技有限公司为中国电梯行业领军企业,年产值从初创期数千万元攀升至2021年25亿元 [3] - 公司实现从租赁厂房到现代化产业园的跨越式发展,由刘文超2008年带领46人团队创立 [3] - 公司系新西奥电梯集团全资子公司,实际控制权涉及王水福家族与陈夏鑫的股权博弈 [4] 企业家背景 - 刘文超现年54岁,1993年进入杭州西子电梯厂,历任技术、销售管理岗位,获"浙江省创业创新优秀企业家"等荣誉 [3] - 生前担任浙江省智慧电梯专业委员会主任、杭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评审专家 [3] - 工作强度极高:年度约100天出差、100天居住企业,仅少量时间兼顾家庭 [3] 行业环境 - 电梯制造业普遍存在高强度工作模式,受房地产市场波动、安全监管趋严双重压力 [3] - 中国企业家协会2024年调研显示,超六成制造业企业家存在中度以上焦虑症状 [4] - 行业面临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与安全责任的多重挑战 [4] 治理结构 - 企业传承与治理结构问题突出,职业经理人需在复杂股东关系中寻求平衡 [4] - 百大集团2024年澄清不存在借壳上市计划,但股权博弈持续影响公司发展 [4] - 民营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治理结构矛盾可能影响职业经理人团队稳定性 [4] 社会影响 - 事件折射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期深层阵痛,企业家需平衡技术创新、管理变革与个人健康 [4] - 仅12%企业设立高管心理健康支持计划,社会对企业家心理健康关注机制缺失 [4] - 行业组织需推动建立企业家心理支持平台,完善高管健康管理体系 [4]
隆基绿能李振国之女进入董事会,多家光伏企业已开启女掌门时代
贝壳财经· 2025-05-27 17:41
2023年3月,通威股份(600438.SH)创始人刘汉元之女刘舒琪获任董事长。2022年年初,英利集团创 始人苗连生之女苗青作为新任董事长首次出现在企业活动上。 一年前的2024年5月,另一光伏龙头天合光能(688599.SH)同样传递了二代接班的明显信号,公司实 际控制人高纪凡之女高海纯进入董事会。 出生于1993年的高海纯作为公众视野中公认的接班人,自2017年进入天合系历练,担任天合星元投资发 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办公室投资者关系经理、战略投资部副总经理等职务。她的首个重要角色 是自2022年6月开始担任的天合富家董事长。天合富家为天合光能旗下主营分布式家用光伏业务的子公 司,天合光能已于2023年4月启动分拆天合富家上市的筹备工作,同年6月,天合富家进行IPO辅导备案 登记。但2024年12月,天合光能最终终止了此次分拆。 今年1月,高海纯获选为天合光能第三届董事会联席董事长。天合光能其时披露称,公司新设解决方案 事业群,为集中式、分布式应用场景提供一站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同时致力于"新型微电网""零碳园 区"等新应用场景的构建和推广,高海纯将兼任该解决方案事业群总裁。 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近 ...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代际破局
经济观察报· 2025-05-26 19:33
新一代传承人群体特征 - 年龄跨越80后到00后,以90后为主,80%以上有海外留学经历,国际名校双硕士文凭持有者占比显著 [5] - 男女比例接近平衡,男性占比51%,女性占比49% [5] - 拥有广泛兴趣爱好,如赛车、艺术收藏等,且普遍在外历练3-5年后再回归家族企业 [6] - 接班过程伴随心理转变,从抗拒到接受,最终基于亲情或企业文化认同承担重任 [7] 接班方式多样化 - 数字化转型成为常见路径,案例包括牛津硕士改造屠宰场信息化、95后数字化升级商业物业 [10] - 依托消费敏感度拓展新业务,如美容连锁二代创立年轻化护肤品牌、晨光文具孵化九木杂物社 [11] - 利用技术积累跨界创新,如缝制设备家族二代转型新能源储能服务 [11] - 全球化背景助力海外拓展,案例涉及医疗企业获FDA审批、橡胶粘合剂企业海外建厂 [12] - 金融工具运用能力突出,部分二代主导家族产业投资公司,推动产融结合 [13] 成功传承核心经验 - 接班成功率高于独立创业,依托家族资源形成竞争优势 [17][18] - 业务或组织创新是关键,如地产二代推行分权制改革、股权激励引入外部人才 [19] - 两代人需双向学习,一代需提供创新支持系统,二代需理解企业传统 [20] - 持续沟通机制至关重要,商学院教育可促进两代共识 [21][22] - 多子女接班需科学分工,双向选择避免家族分裂 [22] - 股权设计需分阶段交接,通过业绩考核逐步赋权 [23] - 家庭教育是基础,价值观认同决定回归意愿 [24][25] 行业趋势与挑战 -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高峰刚至,实践案例将持续丰富 [26] - 职业经理人与家族成员共治将成为长期趋势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