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首程控股执委会委员、联席总裁叶芊:扶持企业要有“长视角” 投资行业要有“长链条”
上海证券报· 2025-06-04 02:31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作为技术门槛最高、系统集成最复杂的品类,正加速走向规模化落地,多家头部企业产能有望在2024年突破千台大关,2025年或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 [1] - 机器人行业技术密集、周期长,短期看不清赢家,但长期有望诞生市值数百亿甚至千亿美元的企业 [1] - 工业领域机器人应用在巡检、应急等特定领域1-2年内能看到成熟应用,而家庭场景还需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场景成熟 [3] 公司战略布局 - 未来两到三年内,每年将通过旗下基金平台投资10家以上精选机器人企业 [1] - 重点布局三大方向:垂直领域创新(医疗、工业等)、供应链核心技术(关节模块、灵巧手、传感器等)、人机交互升级智能体机器人(情感陪伴、家庭服务等) [1] - 成立北京首程机器人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提供融资租赁、销售代理、行业咨询、供应链管理等多元化服务,面向整个行业开放 [2] 投资策略 - 投资过程中看重创始团队能力(理想、执行力)和供应链能力,倾向于选择具备技术壁垒与商业化落地能力强的企业 [2] - 构建覆盖"投前、投中、投后"的全链条风控体系,投前通过"尽调清单库"和"企业价值评估模型"量化分析,投后提供场景到供应链的赋能服务 [2] - 以"投科技、引链主、强赋能"为抓手,已投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消费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上游零部件等各细分领域 [3] 行业挑战与机遇 - 机器人领域技术迭代快、风险维度复杂,需建立可持续的价值创造机制穿越技术周期 [3] - 新技术涌现频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通过团队建设、供应链、场景应用等支持帮助企业迭代进步 [3]
海尔入主后新时达动作频频:高管减持与机构扎堆调研背后的多空博弈
机器人圈· 2025-05-20 18:22
海尔卡奥斯战略入股新时达 - 海尔卡奥斯以19.61元/股(溢价93%)收购新时达10%股权,转让价款13亿元,并通过表决权委托获得19.24%表决权18个月,合计控制29.24%表决权 [4] - 海尔卡奥斯以7.99元/股包揽定增1.53亿股(占总股本16.83%),耗资12.19亿元,最终持股比例达26.83%,总控制权超40%,海尔集团成为新时达实际控制人 [4] - 市场解读为海尔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战略补位,新时达的运动控制、工业机器人技术与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家电制造场景存在协同空间 [4] 新时达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2-2024年累计亏损超15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54%至7.86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仍亏损813万元,毛利率同比下滑1.1个百分点至16.96% [7] - 市场对海尔入主后的协同效应预期升温,股价在3个月内最高涨幅达90% [7] - 高管减持引发短期信心波动,董事王春祥和副总经理蔡亮计划减持不超过200万股(占总股本0.3%),公司回应为个人资金需求 [10] 机构调研与市场关注点 - 5月7日接受11家机构调研,5月13日接待82家机构调研,包括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Schroders Investment Management等 [8] - 市场关注点集中于海尔协同效应、人形机器人布局和存货管理 [8] - 新时达透露与海尔集团的交易尚未正式交割,交割后将加大协同力度 [8] - 公司明确2025年底前推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正与多家企业洽谈"小脑"与驱动层技术合作 [8] 行业动态与趋势 -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出炉,75家公司表现各异 [17] -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火爆来袭,科技革命下的产业重构与社会想象 [17] - 院士报告和行业专家探讨人工智能的行为智能、产品智能及机器人创新设计的六大关键技术 [17]
东兴证券晨报-20250508
东兴证券· 2025-05-08 16:59
核心观点 - 政策积极主动稳定市场信心,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落地,市场有望重回活跃,结构性行情明显,大科技和消费是主线,债市定价权重向基本面倾斜,各行业政策利好企业发展 [3][9][17][20][26] 各研报总结 东兴宏观 - 一行一局一会肯定一季度经济和资本市场表现,不回避关税影响,政策向企业端倾斜,货币政策宽松,降准降息符合预期,定向贷款支持多领域 [3][26] - 对科技企业金融支持具体,扩大两新贷款额度 3000 亿,多部门全方位支持融资 [4][27] - 资本市场巩固回稳向好势头,央行优化工具额度合并利好回购增持,证监会完善预案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金融稳定局扩大保险资金试点调降风险因子,资产重组是重点 [5][28] - 金融稳定局将推出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政策,精准服务受关税影响主体,A股科技叙事清晰,中国资产配置价值提升 [7][29] 东兴策略 - 政策稳定市场信心,货币政策落地,设立再贷款额度,合并资本市场工具额度,加强政策力度,调降保险公司风险因子,推出公募基金方案 [9][17] - 市场有望重回活跃,结构性行情明显,大科技和消费是主线,二季度指数或区间震荡 [10][18] - 投资者可提升仓位参与结构性行情,关注大科技、消费、军工航天方向 [11][18] 东兴固收 - 降准降息兑现,货币后续易松难紧,4月PMI数据弱打开宽松窗口,关税冲击制造业预期 [20] - 降准下调 0.5 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 1 万亿,调整投放期限结构体现对资金面呵护 [21] - 降息包括下调政策利率、结构性工具利率和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带动 LPR 下行、支持经济转型和降低居民房贷成本 [22] - 投资策略上,短期内利率债窄幅震荡,中长期债券收益率震荡下行,建议 10Y 国债波段交易,选择高流动性活跃券 [23] 东兴银行 - 货币政策降准降息和结构性工具调整,释放积极信号,带动融资成本下降,稳定银行息差 [32] - 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提升息差约 0.9bp,定向支持特定领域 [32] - 政策利率降息预计对银行息差影响偏中性,强调规范市场行为,防范资金空转 [33] - 结构性工具下调利率、增加数量,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提升息差约 1bp,加大重点领域支持 [34] - 房地产方面,LPR 和公积金贷款降息减少居民房贷成本,促进消费,房企融资政策积极,推动风险出清 [34][35] - 强化外贸企业金融纾困,风险总体可控,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银行板块受益 [35][36] - 投资建议关注两条主线,一是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强银行配置价值,二是逆周期政策下优质区域行估值修复 [37] 东兴房地产 - 降准降息降低资金成本,缓解房企债务压力,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提振购房需求,促进市场企稳 [39] - 加快出台适配融资制度,聚焦保交楼和项目融资,引导金融支持向保障性住房等领域倾斜,推动行业转型 [39] - 投资建议短期关注估值修复机会,中长期聚焦龙头企业,推荐保利发展、新城控股等 [39] 重要公司资讯 - 新时达研究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拟年底前推出产品 [13] - 灵宝黄金预计一季度纯利不低于 2.5 亿元,因产量增加、效率提升和金价上涨 [13] - 金证股份中标多家客户 AI 算力项目,累计金额近千万元 [13] - 中国海诚与泸州老窖签约,开展多方面合作并签署项目合同 [13] - 吉利汽车建议私有化极氪,提出收购报价 [13] 经济要闻 - 华为鸿蒙电脑系统亮相,应用适配覆盖多领域,预计年底支持超 2000 个应用 [14] - 国家发改委推动民企促进法落实,拓空间推出 3 万亿项目,破壁垒提高民企中标率 [14][15] - 驻美使馆就中美经贸会谈表态,中方反对美方关税,要求平等对话 [15] - 南部战区驱离菲护卫艇,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15] - 4 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上升至 32817 亿美元,升幅 1.27% [15] - 天津发放算力券,按合同金额 10%补贴,单个企业上限 200 万元 [15] - 七部门联合印发农业科技创新意见,培育壮大领军企业 [15] - 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工程投运 [15] - 华为哈勃入股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商千寻智能 [15] - 广和通将联合火山引擎举办 AI 玩具研讨会 [16]
新时达2024年营业收入33.57亿元 计划于2025年推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全景网· 2025-04-26 22:0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7亿元,同比微跌0.8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8亿元,同比增长24% [1] 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业务 - 完成第四代机器人控制柜全面切换,实现体积缩小、性能提升及物料成本降低 [1] - 在关节型机器人领域优化焊接机器人本体的刚性、精度和速度,推出"双机协同"功能,巩固焊接技术领先地位 [1] - SCARA机器人业务表现亮眼,推出10-20kg级吊装式、壁挂式及立柱式SCARA机器人,填补行业空白 [2] - 完成洁净型SCARA机器人全系列开发,拓展3C电子、食品医药等洁净制造场景应用,全球SCARA销量排名第四,国产第二 [2] - 半导体机器人业务成为新增长点,推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晶圆传输机器人产品矩阵,覆盖前道和后道工艺制程,实现国产设备替代 [2] - 具身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方向明确,计划于2025年推出市场 [2] 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业务 - 推出SC50智能视控一体运动控制器,获评"第二十一届深圳企业创新纪录"项目 [3] - 在伺服驱动产品领域推出直驱伺服驱动器,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实现高速高精度性能 [3] 公司背景 - 成立于1995年,凭借控制技术引领电梯控制器行业变革 [3] - 2010年上市后,将控制技术延伸至机器人行业和工控行业 [3] - 主营业务包括电梯控制产品及系统、机器人产品及系统、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三大板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