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RA机器人

搜索文档
不裁员了,美的要拿什么自救?
36氪· 2025-07-22 15:56
核心观点 - 公司近期进行大规模组织优化,涉及多业务线裁员但未达传闻中的3万人规模,空调事业部裁员10%,微清事业部裁员比例超50%[1][16][18] - 同步推进战略转型,计划三年投入500亿元布局AI大模型、新能源、机器人及具身智能领域,新成立智能电商子公司[2][3] - 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收入突破千亿达1044.96亿元,占总营收25.67%,较2020年提升7个百分点[3] - 2024年营收4071亿元同比增长9.44%,净利润385.37亿元同比增长14.29%,但利润率9.42%低于行业水平[5][20] - 实施"数一战略"推动空调市场份额超越格力,9个品类线上线下市占率第一[12] 业务架构调整 - 合并区域运营中心缩减管理成本,如佛山并入广东深圳、临沂并入济南青岛等[7] - 冰箱/洗衣机/厨房品类业务整合,重点转向高端高毛利产品及类自营门店建设[21] - 关停非盈利部门,精简产品线至核心品类,学习小米精品策略[19][20] 组织管理变革 - 推行简化工作流程,减少审批层级与会议频次,强制18:20下班政策引发争议[5][9] - 绩效体系采用S-A-B-C-D五级强制分布,优先淘汰C/D级员工,校招生占中高层2/3名额[12][13] - 招聘门槛提高,取消二本校招项目,社招通道收缩,侧重985/211及重点院校生源[14] 历史转型路径 - 2012年曾裁员3.2万人并砍掉7000种产品型号,推动营收突破3000亿[16] - 2022年起加速ToB转型,形成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自动化/数字化创新四大板块[2] - 机器人业务通过库卡布局汽车/3C/光伏领域,新能源车部件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4] 行业竞争态势 - 房地产下行冲击家电需求,2024年新房销售面积同比下滑12.9%[19] - 小米/华为智能家居生态构成压力,飞科/戴森等新兴品牌抢占小家电市场[19][20] - 空调业务2024H1营收1014.61亿元占比46.7%,但面临格力等传统对手竞争[16]
新时达董事会换届,海尔系强势入主
国际金融报· 2025-07-18 20:17
公司治理变动 - 新时达完成第七届董事会换届 新董事会由9名成员组成 包括5名非独立董事 3名独立董事及1名职工代表董事 [1] - 海尔系高管全面入驻董事会 新任董事长展波为海尔集团董事局董事 副总裁 分管产业互联网等战略业务 [1] - 非独立董事刘长文 王晔 张翠美均来自海尔集团 分别担任过海创汇董事长 海尔集团CTO 商业总法律顾问等职务 [2] - 高级管理人员调整 刘长文兼任总经理 李安任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 蔡亮等继续担任副总经理 [2] 股权交易进展 - 海尔集团2月21日签署协议 收购新时达10%股份 获得19 24%表决权 转让价款13亿元 [2] - 海尔计划追加投资超12亿元参与新时达定向增发 交易完成后将成为实际控制人 [2] - 6月26日完成股份交割 新时达正式纳入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 [3] 公司经营状况 - 新时达电梯控制器产品全球市场份额第二 SCARA机器人销量全球第四 国产第二 拥有全自主可控技术 [3] - 2022-2024年连续三年净亏损 分别为-10 57亿 -3 79亿 -2 88亿 [3]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155万至230万元 上年同期亏损1875 05万元 扣非净利润仍亏损1525 35万至1600 35万元 [3]
帮主郑重:7月14日涨停股大揭秘!这几个方向散户也能稳稳跟?
搜狐财经· 2025-07-15 07:14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微涨但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回调 涨停股保持活跃 [1] 政策背景 - 险资入市新规落地 预计带来万亿增量资金 利好市场长期流动性 [3] - 科创板推出"科创成长层" 降低未盈利企业上市门槛 可能重塑科技股估值逻辑 [3] 连板梯队分析 - 国晟科技4连板 涉及HJT电池和钙钛矿技术 光伏行业前沿方向 业绩预增 [3] - 上纬新材4连板 PEEK材料概念叠加风电设备 AI算力需求爆发带动特种材料需求 [3] - 联环药业3连板 医药中间体涨价驱动 [3] - 绿地控股3连板 受益房地产政策微调 资金在低位基建股中寻找机会 [3] 代表性涨停案例 - 华宏科技2连板 上半年净利润预增超30倍 稀土原料价格回升叠加稀土回收业务放量 稀土行业受"反内卷"政策推动 产能整合加速 [3] - 国电南自涨停 上半年净利润预增171%-225% 电网自动化订单增加 受益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和电网升级改造 属于"科特估"概念 [4] - 新时达涨停 海尔入主带来供应链协同和海外渠道资源 工业机器人业务受益 人形机器人量产预期升温带动核心部件需求 [4] 风险警示案例 - *ST亚太涨停 因被申请破产重整 纯属博弈重组预期 风险极高 [4] - 华银电力净利润预增36倍 主要靠非经常性损益 主营业务无起色 业绩持续性差 [4] - 北方稀土涨停但主力净流出近18亿元 资金出货明显 [4] 投资筛选标准 - 业绩增长需来自主营业务 如华宏科技(产品涨价)和国电南自(订单增长) [5] - 行业逻辑需有政策支持和产业趋势 如稀土/机器人/算力领域 [5] - 估值合理性考量 如新易盛净利润预增3倍多但市盈率不足30倍 [5] 行业投资机会 - 稀土行业:国家推动产能整合 北方稀土/中国稀土等龙头话语权增强 新能源车/机器人对稀土需求刚性 [3][5] - 机器人领域:人形机器人量产预期升温 PEEK材料/减速器等核心部件需求大增 [4][5] - 电网设备: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推动电网升级改造需求 [4]
25亿元买机器人企业 海尔意在重构工业互联网版图?
经济观察报· 2025-07-03 18:52
收购背景与战略意义 - 海尔以25亿元战略入股连续三年累计亏损17亿元的新时达 旨在补齐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的关键硬件能力 [1][2][12] - 新时达在工业控制 机器人研发等OT层技术实力雄厚 其SCARA机器人出货量位居国产第二 全球第四 拥有全自主可控控制技术 [6][12] - 收购后双方将形成"硬件执行+软件集成+平台赋能"的一体化能力 助力海尔从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定制转型 [6][14] 业务整合路径 - 整合框架围绕战略定位 供应链协同 技术融合三大维度推进 新时达明确为"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服务商" [12][14] - 海尔将引入"人单合一"管理模式 通过股权激励等改革激活新时达团队 专注硬件研发制造 [14] - 供应链协同方面 海尔将优化新时达成本结构 提升毛利率 缩短交货期 并开放全球工厂作为实验场地 [15] 工业互联网市场前景 - 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14862.5亿元 卡奥斯已赋能15个行业 16万家企业 超200个场景 [5][8] - 机器人技术是智能家居 工业4.0等领域的核心技术 收购将提升海尔产品智能化水平与服务能力 [9][10] - 海尔2024年营收4016亿元 利润302亿元 同比增长13% 具备整合新时达的资金实力 [14] 机器人赛道布局 - 海尔成立机器人事业部 形成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双线格局 1999年即开始布局 2025年将推出家庭人形机器人"夸父" [19][21] - 收购后联合7家具身智能企业成立创新生态联盟 并与上海嘉定区签署战略协议 强化产学研合作 [18] - 家电三巨头中 海尔聚焦"工业+家庭"双场景 美的通过收购库卡布局全球 格力以自主研发为主 [22] 竞争格局与挑战 - 海尔拥有覆盖70%制造业大类的卡奥斯平台及122个全球工厂 资源整合能力突出 [23] - 新时达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0.97亿元 33.87亿元 33.57亿元 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 [12] - 工业机器人行业竞争白热化 技术迭代快 海尔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创新优势 [16][23]
25亿元买机器人企业 海尔意在重构工业互联网版图?
经济观察网· 2025-07-03 10:07
海尔战略入股新时达 - 公司以超25亿元完成对新时达的战略入股交割,将这家连续三年亏损的工业机器人龙头纳入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 [2] - 收购基于构建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的"综合考量",核心在于补齐公司的关键硬件能力 [3] - 新时达在工业自动化硬件技术领域有深厚积累,可加强卡奥斯平台在硬件设备的自主研发与生产方面的能力,形成软硬件互补的生态格局 [2] 收购的战略意义 - 机器人产业是未来家庭与工业场景的核心方向,新时达的技术积累符合公司在工业自动化、国产化替代领域的战略布局 [2] - 通过"硬件技术整合+软件生态协同"的差异化路径,双方有望打破行业壁垒,重构工业互联网赛道的竞争版图 [2] - 收购后公司将形成"硬件执行+软件集成+平台赋能"的一体化能力,提升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一站式服务竞争力 [4] 新时达的业务状况 - 新时达连续3年累计亏损超17亿元,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0.97亿元、33.87亿元、33.5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7亿元、-3.79亿元、-2.88亿元 [6] - 公司电梯控制器业务出货量居全球第二,SCARA机器人出货量处于国产第二、全球第四,是国产头部机器人厂商中最早拥有全自主可控控制技术的企业 [3] 整合计划 - 双方将围绕战略定位、供应链协同、技术融合三大维度推进整合 [6] - 公司将新时达定位为"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引入"人单合一"管理模式,激活团队专注于硬件研发制造 [7] - 通过供应链协同改善新时达经营状况,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毛利率、缩短交货期和提高运营效率 [7] - 搭建运营管理体系,实现收益核算与激励分配的精准化管理,新时达设备数据将全面接入数字化平台 [8] 机器人领域布局 - 公司已成立机器人事业部,研发工业机器人和家政服务相关领域 [9] - 26年前开始布局机器人赛道,已形成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双线并行的格局 [10] - 2025年推出国内首款家庭人形机器人"夸父",标志着其机器人业务从功能化向具身智能升级 [10] 行业背景 - 中国工业互联网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4,862.5亿元 [5] - 传统家电市场增长见顶,公司正加速从"家电制造商"向"工业生态构建者"转型 [2] - 工业机器人企业普遍陷入亏损困境,主要由于下游市场需求下滑和行业竞争白热化 [6]
海尔正式入主新时达 将共同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证券时报网· 2025-07-01 19:42
海尔战略入股新时达 - 海尔卡奥斯完成收购新时达10%股份并获得19.24%表决权,转让价款约13亿元,成为控股股东 [1] - 海尔计划投入超12亿元参与新时达定向增发,进一步巩固控制权 [1] - 新时达正式加入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双方将实现IT层与OT层能力深度融合 [1] 新时达核心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拥有30年工业自动化经验,业务涵盖控制与驱动、机器人产品、电梯控制三大板块 [2] - 电梯控制器出货量全球第二,SCARA机器人出货量国产第二、全球第四 [2] - 控制技术实现四层自主可控(硬件、操作系统、算法、应用软件),其中算法积累达30年 [3] - 公司是国内少数实现控制技术横向迭代的企业,非实时操作系统采用Linux,其余均为自研 [3] 战略协同与行业影响 - 海尔通过入股拓展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生态布局,新时达技术将强化卡奥斯行业连接能力 [5] - 合作推动"云—边—端一体"数字化解决方案,加速制造业"泛机器人化"趋势 [1][4] - 双方整合将提升智能制造竞争力,为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注入新动能 [5] 未来发展定位 - 新时达将基于控制技术("大脑")优势,引领AI赋能制造业的产品变革 [4] - 公司聚焦具身智能时代,推动"机器人+"形态的自主决策产品创新 [4]
中国机械自动化,从“低端搬运”到工厂的“心脏”
新浪财经· 2025-05-27 18:53
物流自动化发展 - 2023年双十一期间杭州菜鸟物流园使用1000台"小蛮驴"机器人进行分拣作业,运行速度0.5米/秒,承重30公斤,在20万平方米仓库实现精准投递 [1] - 充电区200台机器人实现自动排队充电,展现高度协同能力 [3] - 对比15年前人工分拣需每日弯腰超1000次,当前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效率并改善工作环境 [5] 国产自动化设备技术突破 - 2007年深圳汇川技术通过逆向研发推出首台国产伺服驱动系统,控制精度±0.02弧分,成本仅为进口产品1/3 [8] - 埃斯顿自动化2010年推出DELTA并联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达到ABB水平,实现高端控制逻辑突破 [10][12] - 李群自动化研发SCARA机器人实现0.01毫米重复定位精度,进入3C精密制造领域 [14] 市场竞争策略与成果 - 2013年中国成为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后,本土企业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嘉腾机器人AGV小推车价格不足进口1/2,年销3000台 [12][14] - 汇川技术变频器以比西门子低40%价格打入中东市场,并具备耐高温特性 [16] - 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突破24万台,国产化率首超50% [19] 当前技术应用与全球化 - 苏州纺织厂码垛机器人效率达2.3秒/次,海尔智能工厂实现机器人按订单实时调整生产 [19] - 蔚来工厂300台国产焊接机器人实现±0.3毫米定位精度,接近国际水平 [19] - 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球40%,自动化设备出口额280亿美元,东南亚市场占有率超60% [21]
安集科技接受241家机构调研 先进制程领域进展引关注
证券时报· 2025-05-17 01:43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全周上涨0 76%收于3367 46点 深证成指周涨0 52% 创业板指涨1 38% [2] - 本周共有163家上市公司披露机构调研记录 安集科技为最受关注公司 获241家机构调研 [2] 安集科技 - 公司专注于高端半导体材料研发 主要产品包括化学机械抛光液 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和电镀液及添加剂 [2] - 电镀液及添加剂产品已完成平台搭建 推进本地化生产及验证 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业务增速显著 刻蚀后清洗液和抛光后清洗液增长较快 [2] - 公司未单独统计先进制程产品占比 但新应用新技术在新产品占比持续提高 [2] - 一季度收入与部分下游晶圆厂客户业绩不匹配 因客户集中度降低 业绩披露时间错位 产品线侧重不同 对下半年市场需求持谨慎观望态度 [3] 新时达 - 本周接受82家机构二次调研 海尔集团通过13亿元交易获得公司控制权 目前交易尚未正式交割 [3] - 公司主营电梯控制 机器人 控制与驱动等业务 电梯控制器出货量全球第二 SCARA机器人出货量国内第二全球第四 [3] - 交割后将与海尔共享全球供应链 数字化营销等资源 依托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工业自动化领域协同 [4] 奥比中光-UW - 本周获59家机构调研 公司为全球3D视觉传感器重要供应商 提供"机器人之眼"技术 [4][5] - 在中国服务机器人领域市场占有率极高 已与云迹科技 擎朗智能等头部客户合作 覆盖智能巡检 酒店配送等场景 [5] - 行业门槛高 竞争格局稳定 未来三至五年将加大下游投入以保持技术和市场领先 [5] 其他调研热点 - 海大集团 阳光诺和 仕佳光子等4家公司接受超50家机构调研 [4]
中国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行业:需求回暖,国产替代加速突围
智通财经· 2025-05-14 09:20
工业机器人市场复苏与增长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11.6%,结束库存去化周期,汽车主机厂、半导体、汽车零部件需求稳步提升 [1] - 协作机器人(cobots)产量同比激增41.4%,远超传统多关节机器人(12.5%)和SCARA机器人(11.2%),成为行业增长极 [1] - 汽车主机厂需求同比增长45.4%,锂电池行业从2024年的-19.4%反弹至+10.5%,光伏领域同比下滑15% [3]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国产厂商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52.3%小幅降至51.4%,但头部企业表现亮眼 [1] - 埃斯顿(9.9%)和汇川技术(8.9%)跻身行业前十,分别位列第二和第四,市占率持续提升 [1] - 发那科(10.1%)仍居首位,库卡、ABB等外资品牌通过调整价格策略扩大份额 [1] 未来增长预期 - 2025年工业机器人增速因竞争加剧下调至6.3%,但2026-2027年预计回升至11.2%和12.2% [3] - 外资品牌逐步提升均价以维持利润,价格战压力有望缓解,国产厂商在定制化服务与交付速度上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3] 工厂自动化市场表现 - 一季度工业自动化需求同比增长2.4%,终结连续四个季度的下滑 [5] - OEM市场在包装机械、锂电池设备等领域带动下增长3.3%,结束了长达11个季度的低迷 [5] 核心产品市场份额 - 汇川技术在伺服系统市场份额提升至31.4%(2024年为28.3%),逆变器市占率达20.8%,均为国内第一 [7] - 伺服和逆变器市场2025年增速分别上调至2.6%和1.3% [7] - 小型PLC国产化率从2023年的38.2%升至2024年的41.0%,汇川技术位列第四(6.7%) [8] - 大型PLC市场西门子占据45.2%份额,国产厂商本地化率从5.9%提升至8.3% [8] RV减速器国产化突破 - RV减速器2024年国内需求同比增长9.7%,远超工业机器人本体3.9%的增速,国产厂商市占率首次突破60% [8] - 双环传动以25%的市占率稳居国内第二,并进入国际四大机器人厂商供应链 [10] - 国产RV减速器价格仅为外资品牌的60-70%,预计2024-2028年国内需求将以10.4%的复合增长率增长 [10] 技术差异与市场分工 - RV减速器主导重载机器人(如汽车焊接、搬运),谐波减速器在轻载场景(3C产品组装、医疗设备)更具优势 [10] - 国内厂商在谐波减速器领域加速突破,绿的谐波(LHDS)等企业市占率持续提升 [10] 行业长期趋势 - 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行业呈现"需求回暖+国产替代"的双重逻辑 [11] - 汇川技术、双环传动等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复苏与国产替代趋势 [11] - 协作机器人、新能源装备等细分赛道将成为未来增长的新引擎 [11] - 国产厂商正从"替代"走向"引领",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长期投资价值 [11]
新时达2024年营业收入33.57亿元 计划于2025年推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全景网· 2025-04-26 22:0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7亿元,同比微跌0.8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8亿元,同比增长24% [1] 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业务 - 完成第四代机器人控制柜全面切换,实现体积缩小、性能提升及物料成本降低 [1] - 在关节型机器人领域优化焊接机器人本体的刚性、精度和速度,推出"双机协同"功能,巩固焊接技术领先地位 [1] - SCARA机器人业务表现亮眼,推出10-20kg级吊装式、壁挂式及立柱式SCARA机器人,填补行业空白 [2] - 完成洁净型SCARA机器人全系列开发,拓展3C电子、食品医药等洁净制造场景应用,全球SCARA销量排名第四,国产第二 [2] - 半导体机器人业务成为新增长点,推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晶圆传输机器人产品矩阵,覆盖前道和后道工艺制程,实现国产设备替代 [2] - 具身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方向明确,计划于2025年推出市场 [2] 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业务 - 推出SC50智能视控一体运动控制器,获评"第二十一届深圳企业创新纪录"项目 [3] - 在伺服驱动产品领域推出直驱伺服驱动器,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实现高速高精度性能 [3] 公司背景 - 成立于1995年,凭借控制技术引领电梯控制器行业变革 [3] - 2010年上市后,将控制技术延伸至机器人行业和工控行业 [3] - 主营业务包括电梯控制产品及系统、机器人产品及系统、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三大板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