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运

搜索文档
水资源综合利用大有潜能
经济日报· 2025-07-04 06:08
水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功能,系统推进水电基地建设、抽水蓄能发展、内河航运提升及水风光一体化开发[1] - 政策强调统筹水资源的经济、生态、社会价值,实现水尽其用,为新时期水资源高效利用锚定方向[1] - 2021年《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形成满足新能源高比例大规模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产业[2] - 2022年水利部发布指导意见推进水利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拓宽重大水利项目投融资渠道[2] 水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成果 - 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截至今年6月20日累计发电量超过196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59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亿吨[1] - 四川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为流域内新能源开发提供关键支撑[1] - 长江干线年货运量10年间由不足20亿吨跃升至超35亿吨,持续领跑全球内河航运[1] - 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通过航道整治与智慧船闸建设,年单向通过能力可达4200万吨,带动沿岸文旅经济发展[1] 水资源综合利用面临的挑战 - 政策调控与市场机制协同不足导致水权配置不合理[2] - 先进技术推广存在高成本、兼容性差等瓶颈[2] - 跨区域跨部门协调机制缺失制约水资源统筹调配效率[2] 水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路径 - 政策驱动与市场机制融合: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将万元GDP用水量等核心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2] - 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良性发展模式[2] - 科技赋能:分领域分地区开展调研,精准化推广应用纳米过滤、智能水表、膜分离等先进技术[3] - 构建以重大科技研发为核心、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为重点的创新体系[3] - 统筹协调: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和"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体系[3] - 以重大项目为引领完善水资源调配动态监测与智能调度系统[3] - 聚焦农业节水灌溉、工业循环用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等高效节流措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