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刀库
icon
搜索文档
冈田智能分红1.2亿后拟募9.85亿陈亮夫妇持股91.74%携对赌IPO
长江商报· 2025-07-29 09:45
公司概况 - 公司为数控机床核心功能部件厂商,主要产品包括刀库、主轴、转台,应用于金属切削类数控机床 [2] - 2024年国内数控机床功能部件行业市场占有率约为2 78%至4 38%,仅次于昊志机电,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刀库厂商 [2]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 67亿元、7 73亿元、9 3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 19亿元、1 32亿元、1 69亿元 [2] - 公司拟募资9 85亿元,其中4 47亿元用于数控机床主轴及转台生产线扩建,2 14亿元用于刀库生产线扩建,1 48亿元用于研发及信息化升级 [3] 股权结构 - 公司股权高度集中,陈亮、蔡丽娟夫妇合计控制91 74%股权,IPO后仍将控制68 81% [1][7] - 2013年成立后存在长达九年的股权代持情况,2023年6月引入唯一外部股东工业母机产业基金(持股8 26%) [7] - 引入外部股东前,2022年公司现金分红1 2亿元,此后未再分红 [7][8] 产品与市场 - 核心产品刀库收入占比超80%,2022-2024年刀库单价从1 59万元降至1 46万元(降幅8%),主轴单价从0 91万元降至0 81万元(降幅11%),转台单价从1 14万元降至0 99万元(降幅13%) [2][3] - 2022-2024年刀库产能从3 72万台提升至5 33万台,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8 05%、94 73%、96 4%,产销率均超99% [3] - 同期主轴产能利用率从85 27%提升至104 96%,转台产能利用率从81 61%提升至98 31%,但转台2024年产销率大幅降至84 81% [3] 研发与技术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3800 88万元、3639 57万元、4464 4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 96%、4 71%、4 79%,低于同行8 83%、8 17%、7 61%的平均水平 [4][5] - 截至2024年末拥有专利158项(发明专利63项),而同行昊志机电拥有专利407项(发明专利203项) [6] IPO进展与对赌协议 - 主板首发申请已获深交所受理,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 [9] - 与工业母机产业基金签订对赌协议:若未在2026年末前提交IPO申请或2028年末前完成上市,将触发回购权 [8]
大专生做工业母机“弹药库”:年入9.32亿,中国第一,A股上市
36氪· 2025-07-15 07:27
公司概况 - 冈田智能申请深交所主板上市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 [2] - 公司是土生土长的镇江丹阳企业,并非日企在华子公司 [3] - 主营产品为数控机床刀库,被称为工业母机"弹药库",包括双交换卧式数控转台、立卧数控转台、液压刀库、圆盘刀库等 [4][5] - 创始人陈亮为丹阳本地人,2013年创办公司,2018年攻克链式刀库核心技术 [5] 财务与产能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7.67亿元、7.73亿元、9.3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9亿元、1.32亿元、1.69亿元 [7] - 总投资15亿元建设高端数控机床核心部件项目,一、二期已达产,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主轴3万余支、ATC产品8万余台,新增年产值超5亿元 [7] 技术与研发 - 联合南京理工大学攻坚高端数控五轴加工中心机专用刀库技术,推动航空航天领域自主突破 [6] - 国内规模最大的刀库厂商,客户包括纽威数控、海天精工、韩国现代威亚等知名机床厂商 [5] 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刀库市场规模约30-50亿元,五轴高端刀库、转塔刀库和链式刀库为主力 [8] - 行业向高速化、智能化发展,智能刀库可集成传感器实现刀具状态监测和寿命管理 [8] - 新能源车辆制造需求大容量高可靠性刀库,航空航天领域存在高端刀库进口依赖 [8][9] - 3C电子行业需要小型高速刀库满足快速换刀需求 [9] 竞争格局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方冠数控(提供非标定制方案)和德杰机械(走产品组合路线) [9] - 方冠数控产品涵盖圆盘式、链条式等多种结构,德杰机械整合刀库与动力刀塔等形成配套解决方案 [9] 行业前景 - 预计3-5年内中国高端刀库性能将接近或超越国外同行,逐步打破德日垄断格局 [10] - 国内厂商将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领域实现国产替代 [10]
冈田智能深交所主板IPO“已问询” 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刀库厂商
智通财经网· 2025-07-14 15:22
公司上市进展 - 冈田智能深交所主板上市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 拟募资9 8528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为保荐机构 [1] 主营业务与行业地位 - 主营业务为数控机床核心功能部件研发生产 主要产品包括刀库 主轴 转台 应用于金属切削类数控机床 [1] - 国内规模最大的刀库厂商 行业知名度高 品牌形象良好 [1] - 2024年国内数控机床功能部件行业市场占有率2 78%-4 38% 市场规模仅次于昊志机电 位列行业第二 [2] 客户资源与产品拓展 - 核心客户覆盖纽威数控 海天精工 乔锋智能等境内外知名数控机床厂商 [1] - 依托刀库产品积累的客户资源 主轴和转台产品销售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1] 行业市场规模 - 2024年我国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市场规模预计210 82亿元至332 21亿元 [2] 募投项目规划 - 数控机床刀库生产线扩建项目 拟投入募集资金21 40464万元 [2] - 数控机床主轴及转台生产线扩建项目 拟投入44 69566万元 [2] - 企业研发及信息化升级改造项目 拟投入14 79488万元 [2] - 营销技术服务网络建设项目 拟投入5 63270万元 [2]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拟投入12 00000万元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 67亿元 7 73亿元 9 32亿元 [2]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 19亿元 1 32亿元 1 69亿元 [2] - 2024年资产总额13 24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7 86亿元 [3] - 2024年资产负债率32 99% 较2022年64 24%显著下降 [3]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 82亿元 研发投入占比4 79% [4] 盈利能力指标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1 72元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 08% [4]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29 28% [4]
冈田智能冲击深主板,拟募资近10亿,研发费用率明显低于同行
36氪· 2025-07-08 08:25
公司概况 - 公司全称为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冈田智能",提交深交所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1] - 实际控制人为陈亮、蔡丽娟,直接持股16.51%,通过6家间接控股平台合计控制91.74%股份 [1] - 主营业务为数控机床核心功能部件(刀库、主轴、转台)的研发生产,刀库营收占比超80%,主轴约10%,转台及其他不足10% [2][3] 行业地位 - 2024年国内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市场规模210.82亿-332.21亿元,公司市占率2.78%-4.38%,行业排名第二仅次于昊志机电 [2] -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认证其圆盘刀库、链式刀库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同类企业首位 [8] - 主要客户包括纽威数控、海天精工、乔锋智能、韩国现代威亚等境内外知名机床厂商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67亿元、7.73亿元、9.32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20.6% [6] - 同期归母净利润1.19亿元、1.32亿元、1.69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28% [6] - 毛利率持续提升,从30.72%(2022)增至32.70%(2024) [6] - 资产负债率显著下降,从64.24%(2022)优化至32.99%(2024) [7] 研发与风险 - 研发投入占比低于同行,2022-2024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96%、4.71%、4.79%,同期可比公司均值8.83%、8.17%、7.61% [8][9] - 应收账款规模较大,2024年末达2.90亿元,占营收31.09% [9] 募资计划 - 拟募资9.85亿元,投向刀库/主轴/转台生产线扩建(6.61亿元)、研发信息化升级(1.48亿元)、营销网络建设(0.56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1.2亿元) [10][11] 增长驱动 - 2024年增长受益于工业母机政策支持及《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刀库产品结构优化带动单价提升 [4] - 对韩国现代威亚、纽威数控等核心客户销售收入显著增长 [4]
惠科股份、欣强电子、通则康威、冈田智能深交所IPO“已受理”
智通财经网· 2025-07-01 13:53
IPO申请概况 - 深交所披露惠科股份、欣强电子、通则康威、冈田智能4家公司IPO申请已受理,分别拟登陆主板或创业板 [1] - 惠科股份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欣强电子为民生证券,通则康威为中信建投,冈田智能为华泰联合 [2] - 4家公司均于2025年6月30日更新受理状态,注册地涉及广东和江苏 [2] 惠科股份业务分析 - 主营业务为半导体显示面板及智能显示终端的研发制造,产品涵盖TV/IT面板及终端、智慧物联终端 [2] - 2024年电视面板、显示器面板、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面积分别位列全球第三、第四、第三名 [2] - 85英寸LCD电视面板出货面积全球第一,在超大尺寸显示领域具备领先优势 [2] 欣强电子业务分析 - 专注于中高端印制电路板(PCB)研发生产,产品均价超2000元/平方米,以八层及以上高端PCB为主 [3] - 2024年全球内存条PCB市占率12.57%,SSD领域PCB市占率2.57% [3] - 在存储、通讯领域具有头部企业竞争力和品牌优势 [3] 通则康威业务分析 - 主营宽带连接终端设备设计研发,直接服务全球电信运营商及垂直行业客户 [3] - 2025年ABI Research全球5G FWA CPE供应商竞争力排名第七,为大陆地区除中兴、华为外唯一进入前十的企业 [3] 冈田智能业务分析 - 主营数控机床核心功能部件研发生产,产品包括刀库、主轴、转台,应用于金属切削类数控机床 [4] - 客户覆盖纽威数控、海天精工、乔锋智能等境内外知名数控机床厂商 [4]
工信劳模树标杆 匠心筑梦立潮头 我市为两位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劳动模范授牌
镇江日报· 2025-05-20 07:39
公司表现与成就 - 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亮荣获"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公司已成为刀库领域的领军企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产品在全国市场销量位居首位 [1] - 江苏东方瑞吉能源装备有限公司首席焊接技师罗沙荣获"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其团队出色完成了国内外重大项目中难、新、尖端产品的焊接任务 [1] - 冈田智能拥有150余项知识产权,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制定,在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国产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 - 东方瑞吉能源装备的罗沙突破了阿布扎比石油公司订单中超长超高压电加热芯制造的电加热管与管板焊接技术瓶颈,设计出新型焊接工装 [2] 行业影响与贡献 - 冈田智能带领团队打破国外垄断,推动了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国产化进程 [1] - 东方瑞吉能源装备的焊接技术创新为企业成功进军海外市场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2] - 罗沙累计带出徒弟80余人,承担国内外重大项目焊接任务超千项,为产业整体技能水平提升作出突出贡献 [2] - 两家公司的成就体现了镇江"四群八链"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3]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冈田智能在刀库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技术水平 [1] - 罗沙团队突破了超长超高压电加热芯的焊接难题,确保产品加工质量 [2] - 两家公司分别代表了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国产化和高端装备焊接技术的前沿水平 [1][2]
锚定专精特新之路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中国证券报· 2025-05-14 04:33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 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600多家,这些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能力强的特征,在产业中发挥强链、固链、稳链的重要作用 [1] - 五位来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代表围绕创新药物研发、数控机床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微波通信材料创新、储能电池研发制造、卫星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分享了技术突破和市场突破的高质量发展故事 [1] 创新药物研发 - 广东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全球领先性的创新药物,目标是创建先进的疗法及新药 [1] - 该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双抗药物可同时作用于两个疾病关键靶点,实现1+1>2的疗效,其中一款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双抗新药在Ⅲ期临床试验中疗效接近翻倍 [2] 数控机床核心部件研发 - 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数控机床和核心功能部件刀库、主轴、转台等产品研发生产,突破了刀库重要零件加工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难题,产品性能好且成本大幅下降 [2] - 刀库是工业刀具的仓储中心,能够将手动换刀转化为快速精准的自动换刀,是机床的"弹药库" [2] - 该公司长期保持专注,不盲目扩张,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专注于产品技术创新,与高校院所保持合作以提升研发及创新能力 [2] 微波通信材料创新 - 浙江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突破多项技术瓶颈,助力5G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核心陶瓷器件实现大批量应用 [3] - 该公司认为产品研发要面向行业发展方向,在了解产品应用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研发,并保持开放心态,善于学习和借鉴现有技术再进行创新 [3] 卫星制造 - 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卫星总装工艺工程师需要具备设计能力和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 [3] - 该公司在培养技术骨干时让新人直接参与卫星型号,完整体验全部工艺流程,进行针对性和实战性锻炼 [3] 储能电池研发 - 上海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利用AI技术研发新材料,管控产线和管理供应链,将储能的度电成本从5毛钱降低到4毛钱左右 [4] - 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储能行业和先进制造业,该公司抓住了这一机遇 [3][4]
5位“小巨人”企业代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发言!他们说了什么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3 18:38
专精特新企业整体发展 - 中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4万家 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600多家 [1] - 这些企业具有专业化 精细化 特色化和创新能力强的特征 在产业中发挥强链 固链 稳链作用 [1] 生物医药行业 - 创新药物研发从立项到获批上市通常需要10亿美元以上投入和10年以上时间 [6] - 公司研发的双抗药物可同时作用于两个疾病关键靶点 实现1+1>2的疗效提升 已研发上市两款创新药用于治疗胃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6] -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双抗新药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对比国际标准方案实现疗效接近翻倍 [20]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 - 公司专注数控机床刀库技术研发15年 实现从手动换刀到快速精准自动换刀的技术突破 [8] - 自主研发的刀库性能好且成本大幅下降 突破重要零件加工设备设计和制造难题 [8][21] - 所有投资都聚焦数控机床领域 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保持核心团队稳定 [21] 通信电子材料行业 - 公司专注微波陶瓷材料和微波元器件研发 产品应用于5G通信 网络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 [11] - 开发出10余款陶瓷材料 在6个月内完成5G基站元器件材料开发和100多款新产品研制 [11][22] - 87岁老教授坚持技术指导 将经验形成标准化手册 使年轻工程师试错成本降低50%以上 [22] 新型储能行业 - 长时储能技术可将风能 太阳能等新能源变得稳定可靠 [13] - 公司将芯片行业30年积累的方法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跨界融入储能领域 [14] - 使用AI技术发现新材料和监控生产线 保证产品品质 [14] 航天科技行业 - 公司研制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能穿云透雾进行全方位观测 应用于国土监测和应急救灾 [16] - 卫星总装涉及几十道工序和几百个测试项 需要严谨处理每一处细节 [16] - 实现多个国内首颗突破 包括泰景四号01星国内首颗X波段商业遥感卫星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