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固态电芯

搜索文档
1.36GWh!龙源电力储能液冷电池系统招标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9-02 17:12
招标项目概况 - 龙源电力集团共享储能技术公司发布第五批储能电站液冷电池系统框架采购招标 预估总规模1360MWh 分为4个标段[2][3] - 招标编号CEZB250008250 资金来源为自筹 招标代理机构为国家能源集团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3] - 采购为框架协议形式 实际采购量按项目建设进度落实 存在不确定性[5] 技术规格与标段划分 - 标段1采购600MWh储能电池系统 采用314Ah及以上磷酸铁锂电芯 液冷冷却技术 单舱额定容量不低于5MWh[2][6] - 标段2采购700MWh储能电池系统 技术规格与标段1完全一致 采用314Ah及以上磷酸铁锂电芯 液冷冷却技术[2][6] - 标段3采购10MWh储能电池系统 采用314Ah及以上半固态电芯 液冷冷却技术 单舱额定容量不低于5MWh[2][6] - 标段4采购50MWh钠离子电芯 要求单体电芯尺寸与常规磷酸铁锂电芯保持一致 采用聚阴技术路线[2][6] 投标资格要求 - 投标人必须是储能电池电芯制造商 不接受联合体和代理商投标[7][9] - 标段1和2要求2022年8月至投标截止日期间 至少具有2个国内200MWh及以上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设备供货合同业绩[7] - 标段3要求至少具有1个国内10MWh及以上半固态电池储能设备供货合同业绩[7] - 标段4要求至少具有1个国内10MWh及以上钠离子电芯合同业绩[7] - 所有标段需提供具有CMA/CNAS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型式检验/试验报告[8] - 标段3和4投标人需承诺配合招标人开展示范项目 首台套设备及科技项目申报工作[9] 招标时间安排 - 招标文件购买时间为2025年9月2日09:00至2025年9月8日16:00 每标段售价70元[10] - 投标截止及开标时间为2025年9月22日10:00 通过国能e招投标人业务系统进行电子投标[13] - 长协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 交货期为项目需求确认后45天内[6] 行业技术动向 - 招标首次纳入半固态电芯和钠离子电芯技术路线 采购规模分别为10MWh和50MWh[2][6] - 要求钠离子电芯尺寸与常规磷酸铁锂电芯兼容 体现行业对新型技术兼容性的重视[2][6] - 液冷冷却技术成为标准配置 单舱容量要求不低于5MWh 反映行业向大容量系统发展趋势[2][6]
【机构调研记录】兴业证券调研南都电源、密尔克卫
证券之星· 2025-08-18 08:07
公司调研概况 - 兴业证券近期调研2家上市公司 包括南都电源和密尔克卫 [1] 南都电源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39.23亿元 同比下降18亿元 归母净利润约-2.3亿元 [1] - 二季度单季度盈利约3400万元 实现扭亏为盈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5.9亿元 [1] - 扭亏主要得益于全球储能市场深耕获得高毛利率订单及数据中心业务快速增长 [1] 南都电源产能布局 - 现有锂电电芯产能10GWh 新型电力储能集成产能10GWh [1] - 华拓二期和扬州项目有序推进 再生铅板块减产 加大磷铁资源化研发 [1] 南都电源产品开发 - 开发783Ah和587Ah单体超大容量铁锂储能电芯 [1] - 完成314Ah半固态电芯的长电箱5MWh液冷储能系统开发 [1] - 发布20尺6.25MWh储能系统 [1] 南都电源订单情况 - 在手未发订单总量7.8GWh 其中海外订单2.3GWh [1] - 海外主要市场为澳洲 欧洲 英国 中东等地区 [1] - 数据中心高压锂电在手未发订单约0.8GWh [1] 南都电源业务拓展 - 连续中标多个高压锂电数据中心项目 [1] - 开发第三代高压锂电产品 提供储能加备电解决方案 [1] - 民用锂电业务聚焦换电和整车配电领域 通过整车厂合作与经销商模式推广 [1] 南都电源项目进展 - 2.8GWh半固态项目由三个独立储能项目构成 建设地位于深圳和汕尾 [1] - 项目将缓解粤港澳大湾区电力供需矛盾 [1] 密尔克卫海外布局 - 东南亚地区已有超过300名员工 [2] - 除少数外派管理层外 大部分为当地招聘的中层管理人员和员工 [2] - 注重与当地核心管理人员的文化认同 持续扩充高级管理人才招聘 [2]
直面掌门人|中天科技薛驰:向新向海向外 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7-31 16:53
公司发展历程与财务表现 - 自2002年上市以来营业收入增长超100倍 累计纳税超138亿元 向股东分红累计近34亿元 市值增长40余倍 [2] - 1992年进军光纤通信 2002年迈入智能电网 2011年布局新能源 形成多领域协同发展格局 [4] 战略布局与创新体系 - 以差异化创新为根基 构建新能源为突破 海洋经济为龙头 智能电网为支撑 数字通信为引擎的多板块协同生态 [2] - 2023-2025年经营方针均围绕"创新"主题:2023年"创新驱动 合规奋进" 2024年"固本兴新 合规精进" 2025年"守正创新 贡献驱动" [4] - 打造7个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和14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 - 2024年研发投入19.44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超4% 研发人员超2700人 博士硕士占比超10% [23] 技术突破与产业成果 - 2010年成功研制国内首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光纤预制棒 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17] - 2024年新增160余项新产品 其中30余项通过国家级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19] - 在电力领域成为特高压建设主力军 海洋领域实现±525kV直流海缆技术突破 新能源领域半固态电芯具备量产条件 [18] - 截至2024年4月23日能源网络领域在手订单约312亿元 其中海洋系列134亿元 电网建设140亿元 新能源38亿元 [19] 国际化战略与海外布局 - 2002年起布局海外 已在欧盟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设立5家海外工厂 14个海外营销中心 40多个海外办事处 [10][27] - 2024年境外营业收入占比近两成 土耳其工厂2024年实现超1亿元净利润 [27] - 启动"海外再造一个中天"行动 推行"三个全球"战略(全球思维 全球布局 全球服务) [10][29] - 通信 电力 海洋板块海外建厂计划正在积极推进 [28] 组织管理与人才机制 - 设立5000万元人才基金引进国际化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 [23] - 推行"知识产权银行"项目 超11000名员工开设账户 累计发放奖金超2000万元 [24] - 实施"三我众创"机制(我工作 我思考 我建议)并推广至海外工厂 [24][28] - 建立未来产业研究院承担中央研究院职能 布局新领域和新技术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