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ADS 4.0

搜索文档
车企应敬畏技术、坚守底线 让智能驾驶回归安全本位!
齐鲁晚报· 2025-05-15 15:46
行业现状与政策调整 - 智能驾驶行业经历从"技术狂飙"到"安全平权"的转变,车企纷纷修改宣传术语,如比亚迪将"高阶智驾"改为"驾驶辅助",理想汽车强调"安全而非解放双手"[3][4] - 工信部明确要求禁用"自动驾驶""全自动驾驶"等误导性术语,需显著标注系统局限(如"无法识别静止障碍物""需驾驶员随时接管"),此前超60%用户误认为L2级辅助驾驶可完全脱手[3][6] - 上海车展期间车企连夜撤换智能驾驶宣传物料,行业整改动作迅速[1] 车企安全策略升级 - 小鹏推出"AI智能驾驶安全训练营",通过考试与陪驾培养用户正确认知[5] - 华为ADS 4.0推出"透明化数据看板",实时显示传感器状态并在高风险场景(如隧道强光)触发红色方向盘灯带及语音提示[5] - 比亚迪实施"双版本安全策略":15万元以下车型标配4摄像头+3毫米波雷达的基础安全包,20万元以上车型提供激光雷达选装[5] 技术分级与用户认知 - 当前所有量产车均为L2级,事故责任由驾驶员承担,但车企宣传中"准L3""零接管"等术语导致超四成车主误认为可完全自动驾驶[6][7] - L2级本质是辅助工具,L3级仅在特定条件(如60km/h以下、天气晴朗)允许脱手,仍需保持注意力集中[7][11] - 2025年中国市场L2级渗透率达65%,L3级商业化仍受法规限制,部分车企通过"城区NOA"等功能模糊边界[11][12] 行业长期发展方向 - 智能驾驶终极目标是构建更安全的出行生态而非取代人类,需技术普惠与安全平权并行[8][9] - 岚图CEO呼吁车企明确功能边界,避免"宣传与体验脱节",行业需用"辅助"而非"自动"定义技术[5][8]
2025上海车展总结
东吴证券· 2025-05-05 22: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上海车展机器人是最大亮点,智能化与全球化是战略重点,电动化走向成熟 [2] - 大六座SUV竞品多,部分热门车型未亮相,合资电车发力 [3] - 第三方智驾供应商积极推出全新方案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整车发布会总结 - 华为聚焦智能化,ADS 4有四大升级,华为智选车模式形成“五界”品牌,HI模式朋友圈拓展 [12][13] - 小鹏注重智能化与机器人,发布P7 +超长续航max,IRON人形机器人投入实训,全球化市场表现强劲 [12][26] - 理想强调智能化,L6智能换新版和Mega家庭特别版有升级 [31] - 蔚来提出智能汽车新三大件,丰富产品矩阵 [32][33] - 比亚迪新增概念车,腾势自研线控转向亮相 [38][42] - 长城围绕科技、越野、世界三个方向发展,目标转型全球化品牌 [43] - 长安推进三电、智能化、全球化三大计划,目标2030年总销量500万辆 [46] - 吉利整合电池业务,实现银河全域AI安全平权,极氪9X搭载千里浩瀚H9方案 [50] - 上汽集团实施Glocal战略,明确四大智驾合作伙伴 [57][58] - 广汽集团推出星灵AI,埃安推出全球首款前装量产L4级自动驾驶车 [61][62] 车展重点新车总结 - 比亚迪多款新车亮相,包括王朝网Dynasty - D、海洋网Ocean - S、海豹06、海狮06、腾势Z等 [69][71][83] - 长城二代哈弗枭龙MAX上市,魏牌高山开启预售 [88] - 吉利极氪9X首秀,零跑B01首次亮相 [91][94] - 蔚来乐道L90和萤火虫发布,理想L6智能换新版和Mega家庭特别版升级 [100][101][109] - 小鹏P7 + 5C电池版发布,广汽集团发布四款新车 [110][116] - 长安启源Q07上市,深蓝S09预售发布 [117][126] - AUDI首款车型E5 Sportback亮相 [130] 智能化零部件发布会总结 - 地平线携HSD亮相,与多家车企和Tier1合作,理想AD Pro搭载征程6M [134][135] - 黑芝麻智能推出新一代芯片平台等,与英特尔合作 [146][148] - 小马智行L4级自动驾驶能力提升,推进Robotaxi量产 [155] - 德赛西威展示舱驾融合方案,与高通深化合作 [158][163] - 知行科技展示已量产方案,与多家厂商合作 [167][168] - 华阳集团展示多元产品,与芯驰合作 [174] - 伯特利展示智能底盘全系解决方案 [178] - 均胜推出机器人关键零部件 [179] - 耐世特发布线控制动EMB产品 [186] - 保隆科技聚焦智能辅助驾驶传感器,与多家企业合作 [187][188][189]
2025上海车展智驾技术大比拼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8 14:26
行业趋势 - 2025年上海车展上智能驾驶技术取代动力电池成为车企宣传核心,呈现技术迭代加速、场景化落地深化、安全与体验并重三大趋势 [2] - 智驾技术路线从单一走向多元,五种技术路线(激光雷达融合、纯视觉、无图、端到端大模型、分布式电驱)均有产品展示 [3][4][5][6] - 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达55.7%(2024H1),预计2025年突破65%,成为新车标配 [18] 技术路线 - 华为坚持激光雷达主导的多传感器融合路线,ADS 4.0搭载192线激光雷达(最小探测精度3cm)与XMC数字底盘引擎实现毫秒级响应,已完成6亿公里高速L3级仿真测试 [4][7] - 特斯拉缺席但纯视觉路线仍有追随者,小鹏汽车从激光雷达转向纯视觉技术 [4] - 无图技术路线代表Nullmax依托Mobileye EyeQ6芯片实现全场景覆盖,ID.ERA支持动态算力分配 [4] - 端到端大模型路线中,小鹏发布720亿参数自动驾驶大模型(参数量为主流35倍),具备链式推理能力 [7] - Momenta飞轮大模型5.0通过用户驾驶数据反哺训练,与丰田合作实现30余项功能 [8] 场景化应用 - 理想L6搭载双Thor-U芯片(算力1400TOPS)优化复杂路口场景 [10] - 问界M8计划升级ADS 4.0重点优化施工路段绕行等长尾场景 [11] - 零跑C16将激光雷达车型价格下探至13万元区间,泊车效率提升40% [13] - 广汽丰田铂智7推出手机APP远程控制泊车功能 [14] - 四维图新与高通合作的行泊一体方案实现100%冗余覆盖 [15] - 极氪9X通过5颗激光雷达+双Thor芯片将故障率降低90% [15] 监管与安全 - 工信部新规禁止使用"自动驾驶"等词汇,要求明示功能边界(如"无法识别静止障碍物") [16] - 华为ADS 4.0宣传片因未标注驾驶员需保持关注被撤下 [16] - 小鹏汽车推出AI安全训练营培养用户正确认知 [16] - 理想汽车强调辅助驾驶核心价值是安全而非解放双手 [17] L3级进展 - 部分企业硬件已达L3级但暂称L2级,需配套措施完善 [18] - L3级高速场景变道成功率98.7%,但城市左转通过率89.2%,暴雨天识别率暴跌至65% [18] - 华为ADS 4.0和小鹏世界基座模型有望率先通过L3认证 [18]
【乘用车&智能化4月报】3月产批零符合预期,华为ADS 4迈向L3新征程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04-27 19:15
乘用车行业景气度跟踪 - 3月狭义乘用车产量248.1万辆,同比+12.9%,环比+42.9% [4][11] - 批发销量241.2万辆,同比+10.2%,环比+36.5%;交强险零售销量182.7万辆,同环比分别+19.7%/+42.7% [4][11] - 出口39.1万辆,同环比-3.7%/+12.0% [4][11] - 企业库存增加6.9万辆,渠道库存增加19.4万辆 [25][27] 新能源车市场表现 - 新能源批发渗透率46.8%(环比+0.4pct),零售渗透率53.0%(环比+1.8pct) [4][11] - EV渗透率34.94%(环比+2.07pct),PHEV渗透率18.10%(环比-0.31pct) [33] - 30-40万元价格带新能源销量占比环比+1.9pct,20-25万元占比环比-0.13pct [36][37] - 5-10万元价格带新能源渗透率环比+5.81pct,30-40万元渗透率环比-2.85pct [39][40] 自主品牌市占率 - 自主品牌批发市占率66.0%(环比-5.0pct),零售市占率62.9%(环比-3.3pct) [4][45] 智能化发展现状 - 新能源乘用车城市NOA级别智驾渗透率18.3%,同环比+7.9/+1.7pct [4][11] - 问界/理想/小鹏智驾渗透率分别为84.0%/45.3%/40.5% [4][11] - 华为ADS4.0完成四大升级:架构升级(WEWA+XMC数字底盘)、安全升级(CAS4.0)、体验升级(车位到车位2.0)、产业升级(高速L3方案) [5][85] - 特斯拉FSD累计里程超35亿英里,Model 3/Y/Cybertruck实现无人监管自动驾驶 [79][81] 智能化零部件渗透率 - 激光雷达渗透率11.17%(环比-1.07pct),HUD渗透率17.88%(环比+0.42pct) [7][96] - 线控制动渗透率87.3%(环比+1.23pct),1BOX产品渗透率61.0%(环比-1.01pct) [7][99] - 天幕玻璃渗透率32.94%(环比+3.58pct),空气悬挂渗透率12.52%(环比-0.76pct) [7][92] - 铝价/钢价近一月分别下跌4.4%/4.7% [7][102] 投资配置建议 - 看好AI智能化/机器人+红利风格双主线 [8][108] - 乘用车板块推荐小鹏/理想/小米(港股)、赛力斯/比亚迪(A股) [9][108] - 零部件板块推荐地平线机器人/德赛西威(智能化)、拓普集团/福耀玻璃(机器人/优质部件) [9][108] - 商用车板块推荐宇通客车(客车)、中国重汽/潍柴动力(重卡) [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