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驾驶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500台订单落地!佑驾创新(02431)无人车商业化进程全面提速
智通财经网· 2025-11-19 14:03
合作与订单 - 公司与上海玛斯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旗下玛斯特智慧(上海)装备有限公司达成业务合作,敲定500台小竹T5无人物流车订单 [1] - 订单首期100台将于2026年1月正式交付 [1] - 公司10月进驻深圳华强北参与“AI+无人物流车”首线试运行,11月再获湖南湘江智能100台订单 [2] 商业化进展 - 此次500台订单标志着公司在无人物流车商业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1] - 500台大单是公司L4级自动驾驶业务的重要里程碑 [2] - 公司自今年9月发布小竹无人车以来进展神速,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 [2] 合作细节与场景 - 双方将共同推动首期T5无人物流于安徽落地,精准覆盖仓储转运、末端配送等多元场景 [1] - 公司将与玛斯特共同组建专业运营团队、优化定制化运营流程,并完成相关人员培训 [1] - 公司还与中国邮政深圳分公司、深圳东部公交等行业龙头达成合作 [2] 产品与技术规格 - 小竹T5车型搭载先进自动驾驶系统,可在复杂路况和恶劣天气下稳定运行 [1] - 车型具备5.5m³货箱容积、1000公斤最大载重以及180公里续航里程 [1] 未来规划与行业影响 - 500台订单为无人物流行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 [2] - 公司将持续加大无人物流车产品的技术迭代与研发投入,携手更多生态伙伴拓展应用边界与商业模式 [2]
500台订单落地!佑驾创新无人车商业化进程全面提速
智通财经· 2025-11-19 14:02
合作订单详情 - 公司与上海玛斯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旗下玛斯特智慧(上海)装备有限公司达成业务合作,敲定500台小竹T5无人物流车订单,其中首期100台将于2026年1月正式交付 [1] - 双方将共同推动首期T5无人物流于安徽落地,覆盖仓储转运、末端配送等多元场景 [1] - 公司将与玛斯特共同组建专业运营团队、优化定制化运营流程,并完成相关人员培训 [1] 核心产品技术参数 - 小竹T5车型搭载先进自动驾驶系统,可在复杂路况和恶劣天气下稳定运行 [1] - 车型具备5.5米货箱容积、1000公斤最大载重以及180公里续航里程,以满足城市短途物流高频需求 [1] 公司商业化进展 - 公司自今年9月发布小竹无人车以来进展迅速:10月进驻深圳华强北参与"AI+无人物流车"首线试运行;11月再获湖南湘江智能100台订单 [2] - 公司同时与中国邮政深圳分公司、深圳东部公交等行业龙头达成合作 [2] 行业与战略意义 - 此次500台订单是公司L4级自动驾驶业务的重要里程碑,为无人物流行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 [2] - 公司将持续加大无人物流车产品的技术迭代与研发投入,携手更多生态伙伴拓展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创新 [2]
滴滴自动驾驶出海落子中东 将在阿布扎比开展技术合作与人才培养
凤凰网· 2025-11-13 16:49
滴滴自动驾驶副总裁王玥回应称,中东市场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表示,滴滴将借助在L4 级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智慧出行场景落地。目前滴滴自动驾驶系统已实 现连续安全运行超1900天,其与广汽埃安联合研发的新一代自动驾驶车型计划于年末交付使用。 凤凰网科技讯 11月13日,滴滴自动驾驶宣布与阿布扎比投资办公室(ADIO)达成战略合作,标志着其 全球化布局正式在中东地区落地。据悉,滴滴已加入阿布扎比智能和自动驾驶汽车产业集群SAVI,双 方将在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及产业生态建设等领域展开合作。 阿布扎比投资办公室总干事Badr Al-Olama表示,此次合作是塑造未来交通体系的关键一步,期待通过 引入滴滴自动驾驶的技术经验,加速区域性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进程。 阿布扎比SAVI产业集群由当地经济发展部与投资办公室共同推动,致力于打造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智能 交通枢纽。根据规划,该集群将覆盖海陆空多维度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与商业化应用,预计到2045年可为 阿布扎比创造440亿迪拉姆经济贡献及4万个就业岗位。 ...
山东中行组织企业家客户赴沪参与进博盛会并签署战略服务协议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12 13:57
活动概况 - 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组织了以“鲁韵华章,财赋未来”为主题的深度参访与交流活动 [1] - 活动邀约了来自山东省的40余位杰出企业家共赴上海参与 [1] 进博会参访 - 与会山东企业家深入进博会展馆,穿梭于技术装备、医疗器械、消费品等各大展区,与全球前沿科技、高端装备及知名品牌零距离接触 [2] - 通过进博会这一“世界级、国际化”窗口,企业家们拓宽了国际视野,捕捉了最新的产业趋势与市场机遇 [2] 金融服务签约 - 山东中行成功举办“企业家办公室”及“家族信托”服务专场签约仪式,20余位山东知名企业家与山东中行正式签署了服务协议 [3] - “企业家办公室”服务为企业家的个人财富、家族传承、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3] - “家族信托”服务旨在通过严谨的法律结构与专业的财富规划,助力企业家实现资产稳健增值与有序传承 [3] GBIC大会参与 - 企业家代表团应邀参与了由中国银行主办的“GBIC大会”,该大会旨在汇聚多方资源,构建开放共赢的金融生态圈 [4] - 与会企业家通过会议获得了关于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产业协同等方面的宝贵启发 [4] 科技企业探访 - 活动组织企业家们走进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近距离体验了其在超算平台、自动驾驶系统、智慧城市、AI内容生成以及智慧医疗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5] - 企业家们体验了从能同时处理海量视频数据的AI基础设施到“日日新”大模型驱动的生成式AI应用等一系列创新技术 [5]
大行评级丨大摩料市场续关注比亚迪海外业务进展 予“增持”评级
格隆汇· 2025-10-31 11:33
公司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盈利同比下跌33%且逊于市场预期 [1] - 季度盈利环比增长23% 自第二季度的低位回升 [1] - 扣除比亚迪电子盈利贡献后 汽车业务单位利润达到约6100元人民币 较第二季度的4800元人民币有所改善但仍低于市场预期 [1] - 第三季度毛利率环比回升1.3个百分点至17.6% [1] 业绩驱动因素 - 毛利率回升得益于中国市场的折扣减少以及自动驾驶系统成本下降 [1] - 毛利率改善因素抵销了海外销售占比下降的影响 [1] 市场关注点与前景 - 第三季度业绩符合市场此前已降低的预期 但未为投资者带来惊喜 [1] - 未来市场将持续关注公司海外业务进度 [1] - 市场关注公司明年新产品周期 [1] - 市场关注公司会否推出销售政策以应对2026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上调的影响 [1] - 摩根士丹利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目标价130港元 [1]
“四个轮子上的超级计算机”!量子科技如何支撑汽车智能化狂飙?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9 11:36
文章核心观点 - 量子科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传感)正重塑汽车智能化的技术底座,为解决自动驾驶的算力瓶颈、通信安全和精准定位等核心挑战提供颠覆性解决方案,推动汽车从交通工具向“超级计算机”转型 [3][4][13] 传统算力瓶颈与需求爆发 - 汽车算力需求从数年前数十TOPS级别飙升至当前千TOPS级别,特斯拉FSD芯片每秒处理高达25亿帧图像 [5] - 经典计算在复杂路况下存在并行处理能力不足和概率推演短板,传统硅基芯片逐渐显露局限性 [5] 量子计算的技术原理与优势 - 量子比特叠加态特性允许同时处于0和1状态,实现指数级算力跃升和强大并行计算能力 [6] - 量子纠缠特性可实现超距安全通信,通过量子密钥分发保障数据保密性和完整性 [6] - 量子计算在路径规划中可同时评估所有可能路径,将计算时间从分钟级压缩至毫秒级 [8] 量子技术在自动驾驶场景的应用成效 - 量子优化算法嵌入自动驾驶决策系统后,复杂路口决策效率提升300% [9] - 量子机器学习通过量子主成分分析算法将激光雷达点云数据量压缩至原5%以下,单车每日数据量高达800GB [9][10] - 量子惯性导航利用原子干涉仪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克服传统IMU在复杂环境中数米误差问题 [10] 产业生态发展现状与挑战 - 量子器件需在接近绝对零度(-273℃)超导环境下工作,对制冷技术和集成化提出极高要求 [11] - 科技巨头正展开算力军备竞赛,聚焦车载量子芯片和量子安全座舱研发 [11] 技术突破与未来展望 - 固态量子传感器已实现常温工作,为量子传感量产装车奠定基础 [12] - 预计2027年配备量子通信模块的高端车型将实现车路协同零延迟 [12] - 到2030年量子计算芯片或成智能汽车标配,算力突破10亿量子比特,实现全场景无人驾驶 [12]
变异的数字话语权
国际金融报· 2025-10-27 12:35
埃里森家族与媒体行业整合 - 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之子大卫·埃里森通过其天空之舞传媒公司,在成功收购影业巨头派拉蒙后,计划进一步吞并华纳兄弟探索公司旗下资产,包括华纳兄弟影视公司、HBO、CNN、TNT等 [1] - 若收购完成,合并后的实体将拥有庞大的影视版权库,在流媒体领域具备与奈飞和迪士尼竞争的实力,并掌控CBS、CNN、TNT、HBO等主流电视台 [1] 科技巨头并购传媒娱乐资产的历史与趋势 - 科技巨头并购传媒娱乐资产的趋势始于18年前亚马逊收购《华盛顿邮报》,并在近10年,尤其是最近一两年,并购行动愈发频繁且力度加大 [2] - 脸书(Facebook)在亚马逊收购案三年后,以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被视为同类商业并购的燎原之火 [2] 并购的战略驱动因素:内容价值 - 科技巨头收购传媒娱乐资产,核心驱动力之一是对优质内容的集体追逐,内容被视为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价值驱动因素与核心引擎资产 [3] - 并购后,科技公司可利用内容资产增强其核心业务,例如亚马逊借助米高梅IP增强Alexa能力,微软通过游戏内容增强Xbox生态,甲骨文利用派拉蒙影视库丰富云服务 [3] - 在人工智能时代,内容成为训练AI的核心养料,例如推特的海量推文可用于训练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派拉蒙的影视库可用于训练视频识别AI [3] 并购的战略驱动因素:垂直整合 - 科技巨头通过并购实现内容与渠道的垂直整合,以创造"1+1>2"的协同效应,例如亚马逊将米高梅内容整合进Prime会员体系,微软将动视暴雪游戏内容与元宇宙业务结合 [4] - 垂直整合旨在将内容创作、技术支持、平台分发、用户关系等环节内化,形成完整的价值闭环,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并使价值分配向生态主导者倾斜 [4] 并购的战略驱动因素:数据赋能与注意力经济 - 科技巨头收购内容资产旨在获取用户有限的注意力预算,并通过广告、订阅、电商等方式变现 [5] - 科技巨头能凭借技术优势对标的资产进行数据化改造,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偏好来精准指导内容创作、采购和推荐,极大提升内容投资回报率,例如亚马逊利用多元数据构建用户画像为原创内容制作提供洞察 [5] 并购的战略驱动因素:战略转型与生态竞争 - 科技巨头通过控制传媒内容和社交游戏平台,构建覆盖用户工作、生活、娱乐的全场景数字生态,实现从"功能提供商"向"数字生活运营商"的战略转型,例如马斯克将X平台发展为融合社交媒体、支付、游戏等功能的"一站式商店" [6] - 此类并购加速了数字生态的寡头化趋势,市场竞争从单一产品竞争升级为整个生态系统竞争,新进入者面临极高壁垒,中小型内容创作者和平台要么被收购,要么依附于某个生态生存 [6] 并购的社会影响:数字话语权重构 - 科技巨头对传媒娱乐资产的收购关系到思想和话语的生产与流通,是一场社会权力的深刻洗牌,科技巨头正凭借资本与技术优势切入现代社会的核心话语系统,实现数字时代话语权的重构 [7] - 数字时代的生产资料转变为注意力、数据和连接渠道,科技公司有动力吞噬尽可能多的数据资源以构造数字主权领地 [7] 并购的社会影响:公共领域与知识权力 - 数字广场的私有化引发对公共领域私有化的担忧,公共对话的规则由商业利益决定,公共话语的规则制定权从公共机构向私人公司转移 [8] - 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内容价值由其数据提取潜力和注意力吸引能力决定,导致内容生产同质化、极端化,并可能挤压非主流文化和独立创意空间 [8] - 少数科技公司通过控制算法和平台,掌握了全球大多数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导致知识权力高度集中,可能制造信息茧房,削弱公共对话的共同基础 [9]
Mobileye Q3业绩超预期 上调全年营收指引的下限
格隆汇APP· 2025-10-23 21:15
公司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营收为5.04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4.849亿美元 [1] - 第三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09美元,略高于预期的0.08美元 [1] - 上调全年营收指引下限,预计全年营收在18.5亿至18.9亿美元之间,此前预期为17.7亿至18.9亿美元 [1] 行业与市场动态 - 公司自动驾驶系统需求激增 [1] - 需求激增源于客户库存清理,标志着行业可能结束长期低迷 [1]
汽车工程学会:预计2040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超80%
新京报· 2025-10-22 21:12
行业长期发展目标 - 到2040年中国品牌全球竞争力大幅提升,关键零部件企业与全球产业体系深度融合,进入世界汽车强国前列 [1] - 到204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要达80%以上,加快推进汽车产业全面电动化进程 [1]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路径 - 到2040年自动驾驶系统在安全性、适应性、效率及认知理解能力上将全面超越职业驾驶员水平 [1] - 到2040年L4级在智能网联汽车新车中全面普及,L5级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市场 [1]
儿童能避开的纸箱,难倒了天价开发的AI司机
第一财经· 2025-10-20 12:12
文章核心观点 - 终端市场对辅助驾驶能力的认知存在显著偏差,消费者认为简单的场景(如识别静止纸箱、砖头)对智驾系统而言是技术难题,这种“反常识”的认知差异是当前智驾安全问题的核心 [3][5][6] - 智驾系统基于数据和概率进行感知,其逻辑与人类基于常识的感知方式存在根本不同,导致系统在处理未标注的通用障碍物和静止物体时面临挑战,并倾向于谨慎忽略静止物体以避免频繁“幽灵刹车” [10][11] - 行业正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收集极端案例数据以及加强终端市场教育(如制定试驾培训材料)来明确能力边界、提升安全性并推动技术进步,目标是实现长期的完全自动驾驶 [12][13] 辅助驾驶的认知偏差 - 信息从智驾专业团队到车企营销团队,再到终端消费者传递过程中会出现失真和模糊,导致消费者对辅助驾驶能力产生过高预期 [5] - 消费者普遍认为辅助驾驶应能轻松识别大型静止物体(如工程车)或常见障碍物(如50厘米纸箱),但这些场景实际是当前技术的难点,高度依赖高性能激光雷达,纯视觉方案更难应对 [6] - 人类大脑是精密的感知模型,能轻易调用常识识别物体,而机器需依赖海量标注数据训练,对未标注的通用障碍物识别能力有限 [7][11] 技术挑战与系统逻辑 - 智驾系统将摄像头捕捉的像素点或激光雷达的点云数据通过标注分类,若物体未被标记则无法识别,这与人类直观认知形成反差 [11] - 系统对静止物体识别极其谨慎,因为道路大部分静止物(如路灯、阴影)无需避让,过度反应会导致频繁“幽灵刹车”从而带来更大安全风险 [11] - 移动物体因是道路异常信号,系统可通过连续帧图像轻松计算其速度和轨迹,从而更有效地作出反应 [11] - 技术案例显示,系统可能误判广告牌上的车辆图片或起跑人像为真实障碍物引发急刹,这体现了机器感知基于概率的特性 [9][10] 行业解决方案与进展 - 技术层面采用多传感器融合(如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提供感知冗余,并加速收集极端案例数据以填充模型认知空白 [12] - 企业加强终端市场教育,例如与车企合作制定试驾路线培训材料,让销售人员在试驾中明确告知用户适用场景和能力边界 [13] - 行业价值观强调对安全的敬畏心,指出汽车软件工程需高要求纪律,与互联网产品快速迭代模式不同 [12] - 行业设定技术发展目标为3年实现“脱手”驾驶、5年“闭眼”驾驶、10年“随心”驾驶的完全自动驾驶愿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