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核心零部件

搜索文档
秦安股份拟购亦高光电99%股权 切入“真空镀膜”领域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21:47
交易概况 - 秦安股份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亦高光电99%股权 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12 74元/股)[1] - 交易对方包括饶亦然等12名主体 配套募集资金不超过股份支付交易价格的100%[1] - 业绩承诺方承诺亦高光电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000万元、8000万元、9000万元 三年累计不低于2 4亿元[3] 战略转型 - 公司当前主业为汽车发动机/变速器零部件制造 拥有年产百万件规模的一体化生产基地 现需培育第二增长曲线[1] - 通过收购切入高端真空镀膜领域 形成"汽车零部件+真空镀膜"双轮驱动战略 符合国家鼓励并购重组政策导向[3] - 标的公司核心技术可应用于消费电子(手机/穿戴设备)、智能汽车(车载显示)、工业显示等领域[2] 标的公司价值 - 亦高光电主营超硬镀膜、AR镀膜等产品 已进入消费电子头部品牌供应链 并向全系列智能终端渗透[2] - AR镀膜技术已应用于多款智能汽车显示系统 电致变色镀膜技术在AR/VR、汽车玻璃等领域有增长潜力[2] - 交易将整合标的公司在真空镀膜领域的技术、人才、渠道资源 加速构建新业务壁垒[3] 协同效应 - 双方将在客户资源、销售渠道、技术研发等方面深度协同 突破现有市场边界[3] - 标的公司技术应用场景持续拓宽 包括智能手机渗透率提升、智能穿戴设备普及、汽车智能化趋势等[2] - 交易优化业务组合结构 增强综合抗风险能力 开辟新业绩增长点[3] 交易进展 - 目前标的资产审计评估尚未完成 具体业绩补偿等条款将在正式协议中确定[4] - 公司股票将于7月11日复牌[1]
秦安股份: 秦安股份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
证券之星· 2025-07-10 20:17
交易方案概述 - 秦安股份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亦高光电99%股权,交易对方包括饶亦然等12名股东[1][6] - 交易价格将以评估结果为基础协商确定,目前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9][10] - 支付方式为股份与现金组合,向管理层股东支付比例为65%股份+35%现金,向远致星火支付比例为50%股份+50%现金[11][12] 标的公司情况 - 亦高光电主营业务为真空镀膜产品研发生产,应用于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领域[6][10] - 核心技术包括超硬镀膜、AR镀膜、电致变色镀膜等技术,已进入头部消费电子品牌供应链[17][18]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占比超40%,为标的公司产品创造广阔应用空间[34][35] 战略协同效应 - 交易将形成"汽车零部件+真空镀膜"双主业格局,拓展产品矩阵和服务品类[17][20] - 双方将在客户资源、技术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实现协同,上市公司可借助汽车行业客户资源推广标的公司产品[19][20] - 标的公司技术可应用于智能汽车天幕玻璃、车窗等场景,与上市公司主业形成互补[18][19] 交易实施安排 - 股份发行价格为12.74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80%[14][15] - 交易对方股份锁定期为12-36个月不等,管理层股东锁定期与业绩承诺挂钩[12][13] - 配套募集资金不超过交易金额100%,用于支付现金对价、项目建设等用途[15][16]
华丰股份:2024年净利润7358.8万元 现金流显著改善
中证网· 2025-04-21 14:0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9.16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58.8万元 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均有下降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023年的-5529.82万元大幅提升至2.64亿元 主要得益于销售回款效率提高及票据贴现策略优化 [2] 业务发展 - 柴油发动机领域与潍柴雷沃达成技术配套合作 完成M4000与P4000平台的产品适配开发 拓展两家农机出口主机厂客户 [1] - 智能化发电机组业务聚焦海外市场 完成刚果(金)和菲律宾通信基站静音型机组的设计升级与交付 积极参与数据中心、矿山等领域的备用电源竞标 [1] - 推进"发动机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的技术升级与改造 提升生产线的柔性化和高精度加工能力 子公司华丰(江苏)机械已开始批量生产 [1] 研发进展 - 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共建"新型储能电池联合研发中心" 在复合聚合物固态电解质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并提交发明专利申报 [2] - 实验室阶段在固态电池的宽温域性能、循环稳定性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电池性能指标实现较大提升 [2] - 尝试将卤化物体系与聚合物基质相结合以优化离子导电性与机械强度 已取得初步验证成果 [2] - 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共同成立"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联合研发中心" 围绕冷却液系统优化开展技术攻关 [2] 管理优化 - 整合IATF16949、ISO9001等管理体系 实现质量体系高效运行 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 [3] - MES系统、刀具监控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全面落地 生产过程实现全流程监控与追溯 生产效率及管理效能显著优化 [3] 股东回报与未来规划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2元(含税) [3] - 推进客户多元化、工艺升级及海外市场拓展 [3] - 2025年聚焦技术升级与全球化布局 重点突破数据中心备用电源、新能源储能等新兴市场 并通过降本增效提升盈利空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