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储能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肥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中国经济网· 2025-11-04 13:38
眼下,在中电建2×300MW项目现场,主厂房已经封顶,百余名工人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设备安装与管网 铺设。按照计划,明年9月这里将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独辟蹊径,利用地下近1300米深处的巨 型盐穴作为天然储气库,总容量高达90万立方米,宛如在大地下埋藏了一座巨大的"充电宝"。 "我们的项目就像是一个'电力银行',能够在用电低谷时储存电能,在用电高峰时释放出来,有效平抑 电网波动。"中电建肥城2×30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经理徐荣徽说。 走进肥城蔚蓝科技产业园的零壹肆公司车间,智能化生产线上,一颗颗钠离子电芯正经历多道精密工序 陆续下线。这片忙碌的生产场景,不仅是一条电池生产线的运转,更是新能源产业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 落地的生动缩影。"钠离子电池的低成本优势与极端环境适应性,正是破解新能源储能痛点的关键。"零 壹肆公司董事长宋杰说。 今年,肥城与潍柴动力(000338)战略合作,零壹肆公司与潍柴新能源深度合作,联手打造百亿级钠离 子电池产业集群;国内首个万吨级单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项目顺利推进……如今,肥城市新型电池电极 材料产业集群共纳入企业137家。 向"高"布局未来产业,肥城千兆瓦级"盐穴储能"解 ...
10月31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第一财经· 2025-10-31 21:38
2025.10. 31 以下是第一财经对一些重要公告的汇总,供投资者参考。 【品大事】 第一创业:全资子公司一创投行被证监会立案 第一创业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一创投行于2025年10月31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 一创投行在鸿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可转债项目中涉嫌持续督导业务未勤勉尽责,中国证监会 决定对一创投行立案。目前公司和一创投行的经营情况正常。 因赛集团: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中金公司:选举王曙光为副董事长 中金公司公告,董事会同意选举王曙光担任公司副董事长,任期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本届董 事会任期结束之日止。 安孚科技:拟3.04亿元收购安孚能源6.7402%股权 安孚科技公告,公司拟以支付现金收购正通博源持有的公司控股子公司安徽安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安孚能源")6.7402%的股权,交易金额为3.04亿元。收购完成后安孚能源将成为上市 公司全资子公司,公司持有南孚电池的权益比例将由39.09%提高至41.91%。 8连板时空科技: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因赛集团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10月31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终止发行股份及 支付现 ...
宏英智能:全资子公司签订6.16亿元储能电站项目工程PC总承包合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1 17:37
每经AI快讯,10月31日,宏英智能(001266.SZ)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宏英新能源作为联合体牵头单 位,与民乐卓航签署《民乐县二期350MW/700M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工程PC总承包合同》,合同总价 款为6.16亿元。该项目若顺利实施,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新能源储能业务,预计将对公司未来的经 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
江苏徐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29 06:59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第三季度财务报表是否经审计 □是 √否 审计师发表非标意见的事项 □适用 √不适用 一、主要财务数据 证券代码:600925 证券简称:苏能股份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 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公司董事会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 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保证季度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真 实、准确、完整。 (一)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注:"本报告期"指本季度初至本季度末3个月期间,下同。 (二)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对公司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一一非经常性损益》未列举的项目认定为非 经常性损益项目且金额重大的,以及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一一非经常性 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 ...
惠城环保:公司提钒项目主要产品为五氧化二钒和三氯化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7 13:27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提钒项目主要产品为五氧化二钒和三氯化铁 [2] - 项目生产的高纯五氧化二钒可制备超纯净、高性能钒电池电解液 [2] 产品特性与优势 - 高纯五氧化二钒制备的电解液具有杂质含量低、产品稳定性高的特点 [2] - 该电解液同时具备生产成本低的优势 [2] 产品应用领域 - 高纯五氧化二钒主要用于新能源电池及新能源储能电池领域 [2] - 具体应用方向为钒电池电解液的制备 [2]
氮化镓及功率半导体解读专家会
2025-10-23 23:20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功率半导体行业,特别是氮化镓和碳化硅技术领域[1] * 纪要重点讨论的公司包括国内厂商英诺赛科、三安光电、华润微电子、芯联集成、华虹半导体、士兰微、中车时代等[6][17][23] * 纪要也提及国外厂商如英飞凌、纳微塔斯、EPC、Transform、意法半导体、安森美、德州仪器等[6][8][16][23] 核心观点与论据:氮化镓技术应用与市场 * 氮化镓在高功率应用中逐渐占据优势,尤其是在1千瓦到10千瓦范围内,其性价比优于碳化硅,预计未来市场空间可达数十亿甚至百亿规模[1][2] * 主要应用驱动力来自英伟达等AI服务器的800伏供电架构,该架构将氮化镓功率器件应用推向更广泛市场[1][2] * 在800伏直流供电架构中,1,000瓦是氮化镓与硅基IGBT的分界线,超过1,000瓦时氮化镓损耗更低,成本逐渐降低,在3,000瓦平台上性价比优势明显[1][3] * 氮化镓器件在800伏平台上已能满足1,200伏极限电压要求,适用于英伟达新平台,平台功率可达千瓦级,最高可推至3,000瓦[2][11] * 氮化镓器件主要有耗尽型和增强型两种技术路线,目前主流是增强型[1][12] * 氮化镓市场目前多数厂商亏损,主要因产能不足和需求有限,长期来看需求增加将推动产量提升并稳定价格[2][15] * 氮化镓材料成本本身较硅略贵,理论上其价格应比IGBT贵20%至30%左右以维持正常商业模式[15] 核心观点与论据:氮化镓与碳化硅比较 * 碳化硅在高压应用中更稳定可靠,因其采用同质外延,材料质量和缺陷密度远低于氮化镓,导热性能优越[1][13] * 氮化镓适用于中低压、高频领域,但在超过800伏的高电压应用中面临漏电流发热挑战,材料缺陷密度增加[1][13][14] * 在1,000至3,000瓦范围内,由于价格敏感且需求量大,市场份额会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氮化镓而非碳化硅[4] * 碳化硅器件价格更高,大约是氮化镓的一倍,例如在AI服务器800伏架构中,氮化镓芯片成本约100元人民币,而碳化硅单价若超过200元人民币则不太可能被采用[5] * 碳化硅价格下降主要因供过于求,存在非理性低价竞争,未来供需平衡后价格应回归合理水平[2][16] 核心观点与论据:主要厂商与竞争格局 * 英诺赛科是全球最大的氮化镓厂商,占据约三成市场份额,产品覆盖100伏至1,200伏,已通过英伟达验证[1][6] * 英诺赛科的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芯片制造的前道和后道工艺上,并形成规模效应,其后道工艺与硅基IGBT通用,使其8寸硅基IGBT工艺成熟,良率高[1][9] * 从芯片技术角度看英诺赛科领先,而在整体系统解决方案上则是英飞凌最强,英飞凌擅长系统方案设计,盈利能力最强[8] * 台积电退出氮化镓代工业务对大陆厂商是利好,因其6寸生产线性价比低,英诺赛科已建全球首条8寸氮化镓专线,降低成本[2][21] * 目前8寸氮化镓晶圆价格已低于6寸,8寸售价在四五千元左右,而之前台积电生产的6寸氮化镓晶圆售价约为六七千元人民币[2][22] 核心观点与论据:产能、供需与价格 * 当前氮化镓市场处于亏损状态,大多数厂商尚未实现盈利,主要由于当前产能规模不足以及市场需求有限[15] * 英诺赛科目前年产能为15,000片,但其设计产能可达6.5万片至7.8万片,如果未来产能扩大至4万片或5万片,其运营成本将显著降低,有望实现盈利[15] * 功率半导体在整个半导体芯片中占比相对较小,约为5%到7%,目前市场总体处于供需平衡状态,甚至略有供大于求[18] * 未来功率半导体需求增长主要来自新能源储能和数据中心等领域,新能源风光储能领域至少有6到7倍的增长空间[19][20] 其他重要内容:供应链与地缘政治影响 * 安世半导体被制裁对工业半导体特别是汽车电子领域影响较大,但其空缺很快会被其他品牌填补,国内企业如芯联集成、华润微电子、中车时代等有望扩大市场份额[17] * 安世半导体2024年的产值为147亿人民币(约20多亿美元),其被制裁后,市场份额大致在百亿人民币左右,将由国内主要企业分食[24] * 台积电退出氮化镓代工业务,因其6寸生产线成本比8寸生产线高30%,需要扩建先进封装产能,大陆厂商在氮化镓代工领域将获得更大发展机会[21]
"火爆"的多孔碳材料赛道,有哪些实力玩家?
DT新材料· 2025-10-23 00:05
多孔碳材料凭借独特结构特性有效解决了硅基负极的核心痛点, 助力固态电池提升能量密度、延长循 环寿命,为推动硅基负极从实验室研究走向规模化实用化的关键支撑,加速了固态电池从技术研发到产 业落地的进程 ,为高能量密度储能时代的到来注入了强劲动力。 湖州市海华新型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展位号 /N2055 公司是国内 P.S.A变压吸附制氮用碳分子筛的专业生产厂家,公司现有生产规模居同行前列。2001年公 司被浙江省科技厅认定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先后承担了1项"浙江省创新项目"、1项"省科技 型中心企业创新基金"等科技计划项目。公司生产的碳分子筛系列产品,分别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 国家就产品1项、省高新技术产品2项、省级新产品8项。公司在同行业中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 量体系认证,并获得省级清洁生产验收。 目前,公司生产的碳分子筛系列产品已成功应用于 P·S·A制氮设备,并被多家大、中型变压吸附生产企 业指定为配套产品。公司已获得自营出口权,产品主要销往欧盟国家和东南亚地区及港澳地区。 点击拓展阅读: 3.2 亿!进度条再刷新 元力新能源碳材料(南平)有限公司 预计 2028年全球硅碳负 ...
与特斯拉、宁德时代角逐,“华友”三年打造IPO,近三成员工持股,高瓴又大赚|原创
新浪财经· 2025-10-21 20:10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程 - 思格新能源成立于2022年5月,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储能领域的公司,创始人许映童曾任华为光伏及昇腾计算业务总裁 [1][2][3] - 公司于2025年2月首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因6个月内未完成聆讯而失效,同年9月再次递表,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法国巴黎银行 [2] - 公司成立三年即冲刺港股上市,创造了资本时速新案例 [1] 创始人及核心团队 - 创始人许映童拥有深厚的华为背景,1999年加入华为,曾领导团队使华为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在2015年成为全球第一,并于2022年3月离职创业 [1][3] - 执行董事兼总裁张先淼是许映童在华为的老部下,同样来自华为智能光伏业务,负责公司产品研发及供应链管理 [17][18] - 公司核心研发、市场、销售等关键岗位多由前华为员工担任,团队较为年轻,IPO前近三成员工通过持股平台持有公司股权 [20][21][22]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0.58亿元迅猛增长至2024年的13.3亿元,成为中国储能行业最快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美元的公司 [2] - 公司于2024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0.84亿元,2025年1-4月净利润进一步达到1.87亿元,全年或实现4亿元净利润 [2][13]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2023年的31.3%大幅提升至2025年1-4月的50.9%,主打产品SigenStor同期毛利率从32.2%提升至51.2% [12][13] 业务与产品分析 - 公司业务聚焦于可堆叠分布式光储一体机解决方案,在此细分市场,按2024年出货量计,公司以28.6%的份额位列全球第一 [5] - 王牌产品SigenStor为五合一光储充一体机,2024年销量达447兆瓦时,同比增长约24倍,贡献公司90%以上收入 [8][9][10] - 产品销售采用经销模式,分销商贡献95%以上收入,2025年前4个月,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为42.2% [7] 市场与区域表现 - 公司战略重心在欧洲市场,2024年欧洲市场贡献收入7.98亿元,占总营收60%,2025年前4月占比进一步提升至61.3% [6] - 相比之下,中国内地市场收入贡献从2024年的635万元(占比0.5%)下滑至2025年前4个月的934万元(占比不到1%) [6] - 全球储能市场竞争激烈,2024年龙头特斯拉出货量35.6千兆瓦时,市场份额15.5%,而思格新能源总出货量0.5千兆瓦时,市场份额0.2% [4] 融资与估值 - 公司成立后融资活跃,三年内完成六轮融资,总额达7.15亿元,估值从种子轮的1亿元增长至B1轮的41.7亿元,增加40多倍 [14][15] - 知名投资机构高瓴通过A1和A2轮合计投资1.8亿元,IPO前持股14.89%,为最大机构股东,按末轮估值测算浮盈约3倍 [16] - IPO前,创始人许映童合计控制约49.28%投票权,其身家按末轮估值测算约为15.4亿元 [21]
卧龙新能:卧龙储能目前掌握自研BMS、PCS、EMS、PACK及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基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1:41
储能业务技术能力 - 公司掌握自研BMS、PCS、EMS、PACK及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基础 [2] - 公司为电网侧、工商业侧和用户侧客户提供新能源储能关键设备及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2] 投资者关注焦点 - 投资者询问公司储能项目运营情况及稀土矿石项目 [2] - 公司回应仅涉及储能业务技术细节 未提及稀土矿石项目相关信息 [2]
绿田机械(605259):绿田机械分析师会议-20250923
洞见研报· 2025-09-23 22: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绿田机械展开调研,展现了其经营现状与发展前景 公司在通用设备领域表现良好,高压清洗机和通用动力机械产品产能利用率高、订单充足 公司重视研发创新,积极布局储能等新赛道,新建项目将提升产能 2024 年公司业绩实现新突破,未来有望凭借产能提升和品牌建设持续发展 [23][25][3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绿田机械,所属行业是通用设备,接待时间为 2025 年 9 月 23 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罗昌国等 [16]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为线上参与绿田机械 2025 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全体投资者,接待对象类型为其它 [19] 调研机构占比 未提及 主要内容资料 - 高压清洗机环保、高效、节能,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将向专业化等方向发展,无线高压清洗机潜力大 公司具备大型发电机组生产能力,按订单供货 [24] - 公司“创 T5 家用无线锂电高压洗车机”支持鸿蒙智联,会关注市场趋势推动产品创新 [25] - 2024 年公司新增储能产品,包括自主研发的电池包和储能逆变器,已进入量产阶段 [25] - 公司自主研发的小型工程机械产品有马路切割机等,在海内外市场销售 [25] - 公司高压清洗机泵头自研自产,具有效率高、寿命长等特点 [25] - 公司通用动力机械产品年产能 80 万台,高压清洗机年产能 260 万台,产能利用率高,在手订单充足 [25] - 公司以“技术自主化、品牌全球化、运营本土化”战略推动全球化布局,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重视股东利益推动市值增长 [27] - 公司储能产品销售以海外市场为主 [27] - 公司生产的筑路工程机械产品如小型压路机等在国内外市场销售 [28] - 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结合产品特点研发迎合市场需求的项目 [28] - 公司新建年产 140 万台通用动力机械产品工程预计 2025 年下半年完成主体建设并分批释放产能,上市后分红水平高,将继续回报股东 [28][30]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2.49 亿元,同比增长 38.29%;净利润 1.86 亿元,同比增长 3.44% 公司坚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新能源储能赛道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