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保创新药

搜索文档
长钱长投新规出台,创业板综编制优化
东吴证券· 2025-07-11 21:52
资本市场新闻 - 财政部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考核方式,将“净资产收益率”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1][6] - 深交所修订创业板综编制方案,7月25日实施,引入风险警示股票月度剔除和ESG负面剔除机制[1][7] 行业新闻 - IEA将2025年平均石油需求增长预期从72万桶/日下调至70.4万桶/日,2026年从74万桶/日下调至72.2万桶/日[1][8] - 2025年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7月11日启动,申报期为7月11 - 20日[1][9] 市场表现 - 7月11日,科创50指数涨1.48%,北证50指数涨0.90%,创业板涨0.80%,沪深300涨0.12%,上证指数和A股指数微涨0.01%[1][11] - 截至7月11日,北证A股成分股268个,平均市值31.04亿,当日成交额247.66亿,较上一交易日涨17.20%[1][11] - 北交所个股收盘上涨184只,奔朗新材、国源科技、西磁科技涨幅居前,分别涨29.95%、17.51%、11.42%;广咨国际、中设咨询、华维设计跌幅居前,分别跌11.48%、8.93%、7.67%[12] 公司公告 - 交大铁发新增发行286.35万股,持股5%以上股东持股比例从17.19%降至16.57%[21] - 球冠电缆中标南方电网项目,中标金额50,932.63万元[21] - 格利尔三位股东拟减持,分别不超700,000、472,500、66750股,占总股本0.93%、0.63%、0.09%[21]
财联社7月11日晚间新闻精选
快讯· 2025-07-11 21:44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工信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 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支持企业在重点场景应用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 [1] - 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正式启动 首次新增商保创新药目录 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但超出"保基本"定位的药品 [2] - 国有保险公司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全面落地 增加五年周期指标 [3] 光伏行业 - 多晶硅期货三周飙涨近30% 现货价格大幅回升 硅片厂商纷纷提价 [4] - 光伏下游对涨价接受度有限 观望居多 实际成交有限 [4] 上市公司动态 - 北方稀土连续2个涨停板 公司表示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5] - 中银证券连续2个涨停板 公司表示经营正常 无应披露未披露事项 [5] - 五粮液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31.69元 [5] - 大智慧澄清未开展"稳定币"、"虚拟资产交易"、"跨境支付"等相关业务 [5] - 国投中鲁连续5个涨停板 公司表示生产经营未发生重大变化 但提示股票交易波动风险 [5] - 华媒控股连续4个涨停板 预计上半年净亏损4650万元-6000万元 同比转亏 [5]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跟踪指数剔除CXO标的,高纯度布局优质创新药企
搜狐财经· 2025-07-03 14:42
恒生创新药ETF表现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上涨3 33%,盘中换手率达100 36%,成交金额4 40亿元,市场交投活跃[1] - 该ETF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近1年涨幅达96 14%,成为港股纯创新药企业的风向标[1] 指数编制调整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修订编制方案,剔除CXO公司(包括CRO、CMO、CDMO),100%聚焦创新药企业,提升指数精准度[1]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全链条支持创新药研发、准入、入院及支付[1] - 国家医保局首次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调整方案,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1] 商业保险作用 - 商保创新药目录的建立明确基本医保边界,为商业健康保险提供发展空间,增强创新药经济支撑[2] - 商保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提升,未来将为高价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提供支付支持,带来行业机遇[2] 产品信息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场外联接A类代码024328,C类代码024329,可共享创新药产业发展红利[3]
医药生物行业观察:商保创新药目录加速落地;AI+医疗应用前景深化
搜狐财经· 2025-07-03 10:53
行业整体表现 - 上周医药生物行业整体涨幅1.6%,跑输沪深300指数1.95%的涨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3位 [1] - 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医药商业子板块涨幅领先,生物制品、中药及化学制药呈现分化态势 [1] 商保创新药目录政策 - 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设立商保创新药目录,重点纳入"临床价值突出但超出医保保障范围"的创新药 [1] - 目录通过"三除外"政策(不计入医保自费率、集采可替代品种监测及按病种付费限制)为高值创新药入院扫除障碍,并探索价格保密机制 [1] - 商保创新药目录与国家医保目录同步调整,企业可自主选择申报路径,为未能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提供另一条支付通道 [1] - 目前商业健康险对创新药的支付占比不足8%,政策目标期望未来十年提升至44% [1] 商保创新药目录挑战 - 高价创新药的临床价值评估、商保支付方的议价动力、医疗机构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仍需解决 [2] - 商保目录虽明确排除DRG/DIP支付限制,但医疗机构对高值药品的运营成本顾虑仍未消除 [2] - 政策执行细则的完善、多层次支付体系的衔接将成为下一阶段关键 [2] AI+医疗技术应用 - 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通过靶点筛选、分子设计及临床试验优化,显著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 [3]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AI辅助的新药研发项目已获得中央财政倾斜,2025年专项资金规模达17.5亿元,重点支持传染病、罕见病等领域的创新突破 [3] - AI辅助诊断系统在影像识别、病理分析等场景的应用逐步成熟,部分三甲医院已将其纳入常规流程 [3] - 国家卫健委明确"创新药应用病例不纳入医院费用控制考核",为AI+医疗服务的临床推广提供了制度空间 [3] AI+医疗技术挑战 - 医疗数据的碎片化、隐私保护难题,以及AI模型的可解释性不足,仍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核心障碍 [3] - 未来产学研协同攻关、数据标准化建设及监管框架完善将成为突破重点 [3] 行业展望 - 医药生物行业正处于政策驱动与技术变革的双重窗口期,商保创新药目录的推进有望重构支付生态 [3] - AI技术的深度融合将重塑产业竞争格局,随着政策细则的逐步明朗与技术应用的持续迭代,行业结构性机会将进一步凸显 [3]
商保创新药目录靴子落地:价格“谈判”改“协商”
虎嗅· 2025-07-02 10:15
政策发布与核心变化 - 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通过"协商"确定商保创新药目录内药品结算价 [2][7] - 同步发布《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制定价格协商流程但未明确细则 [3][7] - 原"丙类目录"正式定名为"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第一版目录制定将与2025年国谈同步进行 [4][5] 目录运作机制 - 药企可采取"双轨申报"模式,自主选择申报基本医保目录或商保创新药目录,或同时申报双目录 [5] - 目录制定流程分为准备、申报、专家评审、谈判/价格协商、公布结果5个阶段,时间跨度从2025年6月至11月 [10] - 测算专家由商业保险和药物经济学专家组成,价格协商专家由商保专家和医保部门代表组成 [17] 价格形成机制演变 - 价格确定方式从"谈判"调整为"协商",强调尊重商业保险公司市场主体地位 [7][13] - 商保专家对药品准入和价格协商具有重要决策权,医保局明确"政府和市场有边界" [13][15] - 协商价格将形成统一标准,避免不同保司出现差异定价,但具体协商规则仍需另行确定 [19][20] 政策支持与激励 - 对目录内药品实施"三除外"政策:不纳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集采替代药品检测及DRG/DIP结算范围 [26] - 医保局将向保司开放数据支持(需确保安全)、推动医保商保同步结算、共享智能监管平台 [28][29][30] - 政策意图通过"以政策换价"而非"以量换价"推动创新药发展,因商保参保规模有限(惠民保参保约2亿人) [24][25] 市场参与方态度 - 部分保司人士认为医保局在价格机制上"后退了一步",但官方解释为对市场规律的适应性调整 [14][15] - 保司参与意愿仍存不确定性,部分业内人士表示积极性不高 [31] - 行业关注点聚焦于协商细则未明确、目录约束性降低(仅"推荐"使用)等实操问题 [21][23]
四问创新药目录申报:哪些药品符合资质?价格谈判由谁主导?
第一财经· 2025-07-01 19:51
商保创新药目录与基本医保目录同步调整机制 - 2025年医保"国谈"首次实现商保创新药目录与基本医保目录"同步申报、同步调整" [1] - 商保创新药目录申报于7月启动,9-10月同步开展价格谈判,10-11月公布结果 [1][3][6] - 创新药企可自主选择申报医保目录、商保目录或两者同时申报 [1] 商保创新药目录定位与申报条件 - 首版目录主要纳入超出医保"保基本"定位但具高临床价值的创新药,推荐商保及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参考 [2] - 申报条件为2020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获批的新通用名药品或罕见病治疗药 [2] 工作流程与专家评审机制 - 调整工作分5阶段:准备(已完成)、申报(7月)、专家评审(8-9月)、谈判(9-10月)、公布结果(10-11月) [3] - 商保目录评审设立三组专家:评审组(复评准入)、测算组(价格评估)、协商组(现场谈判),商业保险公司专家拥有重要决策权 [4][7] - 医保与商保目录谈判衔接:同时符合两目录条件的药品优先进行医保谈判,失败后转入商保价格协商 [5]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与协同方向 - 2024年商业健康险原保费收入达9773亿元(同比+8.2%),接近居民医保筹资规模但资金使用率低于医保95%水平 [8] - 医保局推进四大协同:保障范围(明确医保边界支持商保错位发展)、数据(安全共享医保数据赋能商保产品开发)、结算(实现医疗机构端同步结算)、监管(共享智能监管平台) [8][9][10] - 商保创新药目录药品享受"三除外"政策:不纳入医保自费率指标、集采替代监测、按病种付费范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