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
icon
搜索文档
三环集团李钢:以“打地铺”精神,攻坚“卡脖子”问题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19:52
7月11日下午,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南都记者获悉,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 事长李钢作为代表在会上发言。 李钢在会上表示,三环集团是一家专注于先进材料、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的综合性国家高新技术企 业。"有些人觉得,做企业只要做好技术、生产、销售等专业性的事,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不大。但回 望三环集团的发展历程就能清楚地看到,企业要做大做强,一定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需要强大的精神 文明力量来支撑。" 以"打地铺"精神,攻坚"卡脖子"问题 李钢表示,近年来,集团坚持以"艰苦奋斗、做精主业"为内核培育企业文化,近2000名工程师以"打地 铺""不服输"的精气神持续攻坚"卡脖子"和"新能源领跑"问题,目前主要产品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90%以 上规格已实现国产化,30多项产品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部分还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 据悉,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三环集团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4年实现销售73.8亿元,同比 增长28.88%;净利润21.94亿元,同比增长38.78%。"接下来,集团将牢记报国初心,以高标准的精神文 明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努力实现新突破。 ...
三环集团副总裁邱基华:抢滩“电子工业大米”千亿元市场 贴片电容小型化竞赛持续升温|走进上市公司·高见202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0 18:49
行业概况 - MLCC被称为"电子工业大米",具有体积小、比容大、寿命长、高频使用时损失率低、可靠性高等优点 [1][2] - 一部智能手机需要一千多颗MLCC,一辆电动汽车需要一万多颗MLCC [1] - 随着AI、新能源等产业发展,MLCC需求上升,2028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407亿元 [2] - MLCC小型化竞赛持续升温,成为行业内企业角力的焦点 [1][21] 公司表现 - 三环集团2024年营业总收入73.75亿元,同比增长28.78%,归母净利润21.90亿元,同比增长38.55% [6] - 2020年至2024年营业总收入持续增长,从39.94亿元增至73.75亿元 [9][10] - MLCC产品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6] 产品与技术 - 公司生产规格为"0201"的MLCC,厚度约1毫米,内部堆叠上千层陶瓷介质膜,每层厚度仅1微米 [13] - 陶瓷介质膜越薄,电容器体积越小、性能越强,技术攻关难度很高 [16] - 从2020年5微米厚度突破至1微米,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将膜带做得既薄又均匀 [21] 研发投入 - 公司拥有近190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以博士和硕士为主 [16] - 2024年研发投入5.83亿元,同比增长6.83%,占营业收入7.91% [16] - 2020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从2.39亿元增至5.83亿元 [18][19] 竞争格局 - 与全球MLCC头部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部分高端产品的技术和产能方面仍存在差距 [15][21] - 海外企业在高端产品的技术和产能上仍具有优势 [21] - 公司当前核心任务是聚焦自身,通过技术研发与持续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同时拓展多元应用领域 [21]
活力广东:突破不止 创新不歇
金融时报· 2025-07-09 15:12
观察一个省、一座城,一个产业、一家企业,往往先从扎根在这里的那些鲜活的人物开始——在联合飞 机集团的无人机生产基地中,一个个工作台上整齐摆放着精密工具,"90后""00后"的技师们在一旁驻 足、弯腰,专注地安装、调试无人机上的零部件,每一个指示标识都精心贴好,当被问及生产工序、机 型等问题时,他们娓娓道来、细致入微。像他们这样的年轻一代,正用指尖的精密操作与精益求精的实 操本领,为智能制造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在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里,算法工程师们双眼紧盯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数据,手指在键盘上敲 击出密集的节奏;在旁边的测试台上,机器人跟随指令灵巧转动关节,机械臂末端的夹爪精准抓取目标 物体,他们用千万次的参数校准与永不妥协的科研执着,为智能制造注入"数字灵魂"。 机械臂的嗡鸣声、无人机螺旋桨旋转声、数控机床的精密切削摩擦声……构成了广东新时代的"智造"乐 章。走进这片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笔者深刻感受到人与科技交织出的澎湃活力。 在潮州三环公司的展厅里,电子元件产品琳琅满目,被誉为"电子工业大米"的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 (MLCC)如星辰般陈列,每一粒都仅有芝麻大小,在柔光灯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在这里, ...
三个场景,看广东产业体系向新(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7-05 05:56
广东产业实力 - 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 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 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四成 [1] - 形成电子信息 新能源等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拥有8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1] - 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 15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1] 传统产业升级 - 潮州三环突破高端MLCC生产技术 陶瓷介质层从5微米降至1微米 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 通信 汽车等领域 [2] - 2023年广东推动超1万家工业企业技改数转 佛山 江门入选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3] - 惠州打造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新材料产业集群 [3] 新兴产业发展 - 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研发单人喷气飞行背包 最高时速100公里 可用于应急救援 [4] - 深圳联合飞机Q100农业无人机适用于多种农业作业 2025年销量有望达10万台 营收突破10亿元 [4] - 广东低空经济规模超千亿元 聚集企业1.5万余家 开通5G-A基站超1.1万个 [5] 未来产业布局 -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研发医疗 家政 工业等多场景机器人 已申请专利300多项 [6] - 奥比中光3D视觉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70% 应用于服务机器人领域 [6] - 珠三角形成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 2024年产业集群营收超900亿元 居国内第一梯队 [6]
频频“出圈”的广东制造,“含新量”在哪?从这场调研看懂
南方都市报· 2025-06-30 16:17
广东制造业创新生态 - 广东创新资源高度集中于企业,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人员、资金及发明专利集中在企业[2] - 差异化考核和容错机制为国资创投松绑,"投早投小投科技"成为各地共识,东莞元生智能凭借纸盒模型获200万元创业投资[4][5][6] - 全省研发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主要科技指标稳居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全球创新指数第二[4] 企业创新案例 - 励丰文化通过沉浸式技术赋能文旅产业,在演出剧场还原历史情境,推动城乡夜经济发展[3] - 小马智行无人网约车进入量产前夜,通过创新制度设计和数据检测实现比人工驾驶"安全一个数量级以上"[3] - 视源电子三大拳头产品(液晶显示主控板卡、交互智能平板、智能会议平板)全球领先,全球每三台电视机就有一块其主板[3] - 三环集团突破MLCC技术,实现90%产品规格国产化,推动高端电子元件产业链发展[4] 政府支持体系 - 东莞松山湖管委会为逸动科技建专用码头,体现"无事不扰,有事必到"服务原则[7] - "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形成固定制度,深圳成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署并全球招聘CTO[8] - 广东连续多年获评全国最佳营商环境省份,新设民营经济发展局系统性服务民企[8] 产业转型升级 - 出口结构从服装家具家电"老三样"转向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10] - 熠日科技灯光产品获欧美客户接受关税溢价,中集模块化建筑技术使项目周期缩短50%、建筑垃圾减少50%[10][11] - 全省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900万户居全国第一,常住人口达1.278亿年增74万人[13] 人才战略实施 - "百万英才汇南粤"活动提供超120万个岗位,开展4000多场招聘[12] - 胜宏科技配置900多套低价商品房解决员工住房,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并全球精准猎才[13] - 利元亨智能装备通过"技术立业、苦练内功"理念培养人才,90后科研人员三年晋升子公司总经理[13]
挖掘陶瓷材料向“新”力,潮州企业亮出“电子工业大米”
南方都市报· 2025-06-29 09:46
行业地位与重要性 - MLCC被誉为"电子工业大米",重要性不亚于半导体芯片,广泛应用于从手机到新能源汽车等各类电子设备 [2] - 中国曾高度依赖MLCC进口,实现国产化替代是行业共同目标 [2] 公司技术与产品突破 - 三环集团MLCC产品聚焦高容量、高可靠性、高频、高耐压、小型化方向,形成丰富产品矩阵 [2] - 实现陶瓷介质膜厚度从5微米到1微米突破,堆叠层数超1000层,1微米厚度相当于头发直径的1/40 [7][13] - 研发团队花费数千万元购置测试设备,通过拆解优化设备部件,耗时半年解决膜带均匀性难题 [8][13] - 目前在国内1微米MLCC产品领域占据领先市场份额 [13] 研发投入与人才战略 - 公司为突破材料微观结构瓶颈投入重金购置分析设备 [7] - 全球高校招聘人才,提供优厚待遇和灵活工作地点政策,吸引海外留学生 [14] - 潮州市人社局近五年投入22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公司引进领军人才和团队 [14] - 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强化科研能力 [14] 公司背景 - 三环集团成立于1970年,2014年深交所上市,专注先进材料研发生产 [7] - 产品覆盖通信、电子、新能源、半导体、移动智能终端等领域 [7]
南充:工业韧性突围
四川日报· 2025-05-22 06:39
南充工业发展现状 - 南充化工产业在"3+2"重点产业中表现突出 一季度实现产值225.5亿元 同比增长15.6% [4][5] - 四川永盈新材料有限公司计划在BDO行业下行周期逆势扩产3万吨产能 基于对下游可降解塑料产业链的信心 [4] - 南充经开区成立可降解塑料项目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已对接多家客商并完善招引方案 [4] 产业链与营商环境 - 南充组建8个产业链专班和5个产业服务中心 包括新型工业化发展促进中心等 推动政策资源向工业集中 [4] - "企业之家公共服务平台"上线 实现涉企政策直达和企业诉求快速响应 预计年内覆盖千家规上企业 [5] - 南充在四川省营商环境评价中经营主体满意度多次位居第一 吸引柔性电路板、新型显示等领域企业落户 [5] 新兴技术与产品创新 - 吉利星际客车自主研发醇氢电动公路客车 加醇10分钟续航600公里 已在南充量产下线 [4] - 四川零零昊科技真空隔热旅居舱实现零下40℃舱内恒温10-20℃ 未发布即获200余订单 [5] - 弘鑫云创在AI算力卡和服务器部件领域发力 2023年产值5.94亿元 2024年增至10.08亿元 [5] 企业案例与人才战略 - 南充三环电子凭借多层陶瓷电容器等产品2024年产值突破40亿元 设立川东北首个民企产业研究院 [5] - 中景航天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3D打印工程师 300多名员工中80%从事研发 核心岗位年薪超20万元 [5] - 吉利四川新能源商用车2023年产销量占全国近10% 研发与生产均依赖本土人才 [5] 产业集聚与区域布局 - 南充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链向空港片区集聚 一季度产值达40.73亿元 同比增长48.9% [5] - 27所中职院校每年输送2万余名技能人才 适配成渝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需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