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
icon
搜索文档
向智!创新力成就生产力——“活力中国调研行”感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新华社· 2025-07-18 19:22
人工智能产业 - 北京人工智能企业突破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占全国一半以上[3][9] -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多模态世界模型,孵化中国首个千亿参数大模型和AI智能体[9] - 北京培育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聚焦高精尖产业[9]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制造 - 小米汽车工厂76秒下线一辆车,700个机器人协同作业,关键工序自动化率100%[4][6] - 江淮汽车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尊界超级工厂实现0.3毫米车身分色精度,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第一[11] - 安徽通过高能级创新平台和全产业链发展,1-5月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首位[11] 无人机与低空经济 - 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无人机产品覆盖农林植保、物流运输等领域,广东开通超700条无人机航线[14] - 广东无人机物流年飞行近80万架次,构建30分钟航空医疗救援网络[14] 传统产业升级 - 潮州三环公司突破MLCC介质层厚度技术,产品进入AI服务器和高端车载电子市场[15] - 首钢一高炉转型为科幻乐园,融合AI/VR技术,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16][19] - 安徽宿州智慧农业平台提升大豆单产10%,蛋白质含量提高9%以上[19][21] 量子科技与未来产业 - 合肥量子产业集群发展迅速,"量子密话"用户近600万,服务覆盖3000家单位[23][25] - 北京人形机器人"天工2.0"实现电力巡检应用,2024年机器人产业营收超300亿元[27] - 广州小马智行自动驾驶汽车在北上广深提供商业化服务,开展公开道路测试[28][30] 产业集群与创新生态 - 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约13%[14] - 广东培育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包括电子信息、汽车和新能源[15] - 安徽布局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先导区,设立发展基金[25]
从荔枝林到独角兽,从乡镇厂棚到世界巨头:广东制造“出圈”密码丨活力中国调研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15:18
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行业 - 本末科技研发的直驱电机在家用清洁类机器人领域有近百亿元市场规模 [2] - 公司开源轮足机器人平台累计交付量达数千台 出口至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 Xbot Park机器人基地孵化超140家硬科技企业 其中6家成为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 [9] - 东莞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超7000家 数量居全国前列 [10]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案例 - 巨轮智能从乡镇小厂起步 专注轮胎模具国产替代 2004年成功IPO [11] - 公司RV减速器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5] - 三环集团MLCC产品介质层厚度从5微米突破至小于1微米 堆叠层数达1000层 [19] - 三环集团光通信陶瓷插芯 氧化铝陶瓷基板等产品产销量全球领先 [15] 区域产业协同效应 - 广东形成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8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 [19] - 东莞半小时供应链可快速实现创意落地 显著降低企业试错成本 [6][9] - 三环集团依托广东产业链协同 上游装备支持与下游客户反馈形成良性循环 [19] 技术创新突破 - 本末科技通过共享工厂模式解决初创期高额设备投入难题 [6] - 逸动科技获松山湖管委会支持建立专属测试码头加速产品开发 [9] - 巨轮智能坚持技术迭代 将轮胎模具 工业机器人等产品做到极致 [15]
活力广东:突破不止 创新不歇
金融时报· 2025-07-09 15:12
智能制造行业现状 - 联合飞机集团的无人机生产基地中,"90后""00后"技师通过精密操作和精益求精的实操本领为智能制造注入青春力量 [1] -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的算法工程师通过千万次参数校准和科研执着为智能制造注入"数字灵魂" [1] - 广东智能制造领域呈现出机械臂嗡鸣、无人机螺旋桨旋转、数控机床精密切削等多元化技术应用场景 [1] 企业智能制造实践案例 - 利元亨智能仓储立库实现从收货到配送的全套自动化智能操作,双向穿梭车精准运送物料 [2] - 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中六轴工业机器人能伴随音乐完成舞狮等复杂动作,实现传统文化与智能制造的融合 [2] - 潮州三环公司生产芝麻大小的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在纳米尺度上体现电子元件领域的精耕细作 [2] 区域智能制造发展 - 广东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培养专业人才、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 - 广东通过创新实践案例展示产业变革潜力,成为中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生动缩影 [3] - 广东智能制造领域展现出澎湃活力,未来将继续引领"粤制造"发展 [3]
三个场景,看广东产业体系向新(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7-05 05:56
广东产业实力 - 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 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 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四成 [1] - 形成电子信息 新能源等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拥有8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1] - 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 15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1] 传统产业升级 - 潮州三环突破高端MLCC生产技术 陶瓷介质层从5微米降至1微米 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 通信 汽车等领域 [2] - 2023年广东推动超1万家工业企业技改数转 佛山 江门入选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3] - 惠州打造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新材料产业集群 [3] 新兴产业发展 - 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研发单人喷气飞行背包 最高时速100公里 可用于应急救援 [4] - 深圳联合飞机Q100农业无人机适用于多种农业作业 2025年销量有望达10万台 营收突破10亿元 [4] - 广东低空经济规模超千亿元 聚集企业1.5万余家 开通5G-A基站超1.1万个 [5] 未来产业布局 -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研发医疗 家政 工业等多场景机器人 已申请专利300多项 [6] - 奥比中光3D视觉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70% 应用于服务机器人领域 [6] - 珠三角形成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 2024年产业集群营收超900亿元 居国内第一梯队 [6]
频频“出圈”的广东制造,“含新量”在哪?从这场调研看懂
南方都市报· 2025-06-30 16:17
广东制造业创新生态 - 广东创新资源高度集中于企业,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人员、资金及发明专利集中在企业[2] - 差异化考核和容错机制为国资创投松绑,"投早投小投科技"成为各地共识,东莞元生智能凭借纸盒模型获200万元创业投资[4][5][6] - 全省研发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主要科技指标稳居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全球创新指数第二[4] 企业创新案例 - 励丰文化通过沉浸式技术赋能文旅产业,在演出剧场还原历史情境,推动城乡夜经济发展[3] - 小马智行无人网约车进入量产前夜,通过创新制度设计和数据检测实现比人工驾驶"安全一个数量级以上"[3] - 视源电子三大拳头产品(液晶显示主控板卡、交互智能平板、智能会议平板)全球领先,全球每三台电视机就有一块其主板[3] - 三环集团突破MLCC技术,实现90%产品规格国产化,推动高端电子元件产业链发展[4] 政府支持体系 - 东莞松山湖管委会为逸动科技建专用码头,体现"无事不扰,有事必到"服务原则[7] - "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形成固定制度,深圳成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署并全球招聘CTO[8] - 广东连续多年获评全国最佳营商环境省份,新设民营经济发展局系统性服务民企[8] 产业转型升级 - 出口结构从服装家具家电"老三样"转向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10] - 熠日科技灯光产品获欧美客户接受关税溢价,中集模块化建筑技术使项目周期缩短50%、建筑垃圾减少50%[10][11] - 全省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900万户居全国第一,常住人口达1.278亿年增74万人[13] 人才战略实施 - "百万英才汇南粤"活动提供超120万个岗位,开展4000多场招聘[12] - 胜宏科技配置900多套低价商品房解决员工住房,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并全球精准猎才[13] - 利元亨智能装备通过"技术立业、苦练内功"理念培养人才,90后科研人员三年晋升子公司总经理[13]
挖掘陶瓷材料向“新”力,潮州企业亮出“电子工业大米”
南方都市报· 2025-06-29 09:46
行业地位与重要性 - MLCC被誉为"电子工业大米",重要性不亚于半导体芯片,广泛应用于从手机到新能源汽车等各类电子设备 [2] - 中国曾高度依赖MLCC进口,实现国产化替代是行业共同目标 [2] 公司技术与产品突破 - 三环集团MLCC产品聚焦高容量、高可靠性、高频、高耐压、小型化方向,形成丰富产品矩阵 [2] - 实现陶瓷介质膜厚度从5微米到1微米突破,堆叠层数超1000层,1微米厚度相当于头发直径的1/40 [7][13] - 研发团队花费数千万元购置测试设备,通过拆解优化设备部件,耗时半年解决膜带均匀性难题 [8][13] - 目前在国内1微米MLCC产品领域占据领先市场份额 [13] 研发投入与人才战略 - 公司为突破材料微观结构瓶颈投入重金购置分析设备 [7] - 全球高校招聘人才,提供优厚待遇和灵活工作地点政策,吸引海外留学生 [14] - 潮州市人社局近五年投入22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公司引进领军人才和团队 [14] - 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强化科研能力 [14] 公司背景 - 三环集团成立于1970年,2014年深交所上市,专注先进材料研发生产 [7] - 产品覆盖通信、电子、新能源、半导体、移动智能终端等领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