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夸克AI助手
icon
搜索文档
AI传播开始反着打了
36氪· 2025-10-30 10:34
好久没写传播复盘笔记了。 这段时间,时不时有品牌和AI的朋友跟我交流:AI产品传播,还能怎么打? 以前靠邀请码,后来邀请码疲倦了,再也没什么出圈案例了;但我倒觉得,最近看的几个传播动作,挺有意思。 它们几乎在行业里先形成一种「好奇链条」,然后再进行持续渗透,所以,我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传播阶段:表面To C的产品,实质先用To B 做杠杆。 1 怎么说?先看案例:高德那次「封楼」事件挺典型;没有发新闻稿的情况下,先在小红书上放出了一些零散的信息,说公司里有一层楼被封了,不让别人 进去。 那些帖子没几天就被截图、转发,广告圈、媒体圈的人全在猜: 高德到底在干嘛?是不是要搞什么新品牌?还是在重组团队?这种模糊的信息,反而比官方通告更有传播力。 因为大家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话题开始自己发酵,就会有大量的人去关注,我当时看到这个案例时,还好奇,一个TOC产品,为什么用TOB打法? 其实,它真正打动的,是KOC,让他们自己去猜,去蹭流量,这样信息像滚雪球一样,就能从行业延展到外部。 这是典型的「B端杠杆」,传播起点不是C端用户。 再看夸克,「C计划」也一样;表面上,是一次AI助手的产品升级,实际上,是阿里在通义体 ...
国盛计算机自定义Agent相关报告:入口之战、算力继续猛烈
国盛证券· 2025-10-26 14:12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计算机行业给予“增持”评级 [44] 核心观点 - AI产业正经历两大核心趋势:AI应用入口争夺战激烈上演,以及底层算力需求持续激增 [1][2][7] - 自定义Agent是AI应用发展的核心方向,其竞争力由数据、模型与接口三大要素决定 [1][14] - 浏览器正成为AI入口的关键战场,OpenAI等厂商通过推出AI浏览器旨在争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控制权 [2][27] - 大模型训练与3D生成等前沿技术应用正推动算力需求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7][28][33] Agent三要素与AI应用竞争力 - Agent的三大核心要素是数据、模型与接口,这是判断AI应用潜力的重要标准 [1][14] - 垂类数据是Agent性能提升关键,例如飞猪旅游Agent通过实时数据接入实现机票、酒店价格秒级更新,有效解决传统AI的“幻觉”和时效性问题 [1][16][17] - 基础模型能力增强使Agent能执行复杂多步骤任务,并更准确匹配工具功能 [1][18] - 开放接口使Agent能与外部系统交互,例如腾讯元宝与腾讯文档打通实现无缝衔接 [1][18] - 微信凭借14.11亿月活用户、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开放的小程序生态,被视为最具潜力的AI应用之一 [1][19] - 阿里夸克浏览器深度融合通义Qwen模型,整合搜索、AI相机等功能,实现从提问到行动的一站式体验,其用户中00后占比超过一半 [1][20][21] - Salesforce与OpenAI扩大合作,允许在ChatGPT中访问Salesforce平台,展示B端AI应用的融合潜力 [1][21] AI入口争夺与浏览器演进 - OpenAI于10月21日推出以ChatGPT为核心的新网络浏览器ChatGPT Atlas,标志其进军互联网入口级应用 [2][22][27] - ChatGPT Atlas主要特点包括:将ChatGPT融合到浏览器中,可在任何页面打开侧边栏进行总结、解释或处理任务 [2][22][23] - 具备个性化和可控的记忆能力,用户可控制ChatGPT记住浏览内容的关键细节以提供更智能建议 [2][25] - 可在浏览器中行动的Agent能够执行多步骤任务,例如根据食谱自动查找杂货店并订购食材 [2][26][27] - 该浏览器旨在将ChatGPT从独立聊天界面转变为主动式、情境感知的核心操作系统,抢夺用户入口 [2][27] 算力需求激增与产业动态 - Anthropic于10月24日宣布与谷歌达成数百亿美元云计算交易,计划部署100万块谷歌TPU芯片,预计2026年形成超1GW算力容量 [7][28] - Anthropic采用多元算力策略,结合谷歌TPU、亚马逊AWS Trainium及英伟达GPU以提升Claude模型性能 [7][28] - 字节跳动火山引擎于10月23日发布豆包3D模型1.0,可从单张图像端到端生成仿真级3D模型 [7][30] - 该3D模型可无缝导入Isaac Sim等仿真引擎支持具身智能训练,并能从单物体生成拓展至构建完整3D场景 [7][31][33] - 3D模型在具身智能训练、游戏等规模化场景的应用,预计将进一步推高算力需求 [7][33] 建议关注的标的 - 算力领域建议关注寒武纪、海光信息、中际旭创、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等公司 [8][34] - Agent应用领域建议关注阿里巴巴、腾讯控股、金山办公、科大讯飞、恒生电子等公司 [8][34] - 其他相关领域包括自动驾驶与军工AI等 [9][34]
阿里夸克“C计划”浮出水面
经济观察网· 2025-10-23 14:05
公司产品发布与战略 -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AI应用夸克于10月23日正式上线对话助手功能,用户可通过主页按钮或右滑进入该模式 [2][3] - 夸克AI助手深度融合搜索、AI相机、拍照搜题、AI写作、翻译、电话等原生功能,提供从提问到行动的一体化体验 [3] - “C计划”在阿里巴巴内部存在,由夸克核心产品团队与通义实验室联合推进,项目资源优先级高,对话助手被视为其首个阶段性成果 [3] - 夸克AI助手可无限使用通义Qwen最新模型 [3] 市场竞争格局 - 豆包、百度等平台均已推出类似AI助手产品,竞相开放更直接、更智能的原生AI能力 [3] - 在A16z发布的全球Top100消费级生成式AI应用榜单中,夸克位列第九,豆包位列第十二 [5] - 年轻用户成为各家平台的必争之地,夸克用户以00后为主占比超过一半,豆包用户主要集中在25至35岁人群占比近四成 [3] 产品定位与优势 - 随着AI助手融入学习、办公、创作等场景,夸克与豆包的用户边界开始交织 [4] - 相比更偏向职场效率及娱乐应用的豆包,夸克在教育和搜索领域更具优势 [4]
全球Top 100 AI应用最新榜单:ChatGPT居首,谷歌大幅追赶位居次席,阿里夸克冲到第9
硬AI· 2025-09-01 01:14
全球AI消费级应用竞争格局 - ChatGPT继续稳居首位 但谷歌通过多产品矩阵策略大幅缩小差距 其通用助手Gemini在网页端获得ChatGPT约12%的访问量 位列第二[2][3] - 谷歌首次以独立域名形式在榜单中占据四个席位 除Gemini外 AI Studio首次进入前10 NotebookLM排名第13 Google Labs位列第39[3][6][8] - Gemini在移动端的月活用户数接近ChatGPT的一半[4][6] 中国AI产品全球化表现 - 中国AI产品在全球市场表现强劲 阿里巴巴旗下夸克AI助手跃升至网页端第9位 字节跳动豆包位列第12位[2][3] - 50个网页端应用中有3个主要服务中国用户的产品跻身前20 包括夸克(第9)豆包(第12)和Kimi(第17)这些产品超过75%的流量来自中国[3][13] - 7个中国开发的AI产品主要服务海外市场 包括DeepSeek 海螺和可灵等视频生成模型 以及SeaArt图像生成工具[16] - 移动端中国产品优势更加明显 估计50个移动应用中有22个由中国团队开发 但仅有3个主要服务中国市场 美图公司贡献5个应用 字节跳动推出4个产品[4][16] 头部产品竞争态势 - X平台的Grok助手表现亮眼 从2024年底的零起步迅速积累超2000万月活用户 在移动端排名第23位 Grok在7月发布新模型Grok 4后移动端使用量激增近40%[4][17] - Meta的AI助手增长相对温和 Meta AI在网页端仅排名第46位 未能进入移动端前50 该产品5月底上线后增长缓慢[17] - DeepSeek在经历2月份的高峰后有所回落 Perplexity在各平台均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Claude在网页端持续增长但移动端增长放缓[17] AI辅助编程工具增长 - AI辅助编程工具正成为新的增长领域 Lovable和Replit均成功进入主榜单 Lovable更是跃升至第22位[18] - 某头部"氛围编程"平台的美国用户群体在注册后数月内收入留存率超过100% 表明用户不仅留存还在扩大使用规模[20] - 这些平台带动了相关基础设施产品的增长 数据库服务商Supabase的流量增长与核心氛围编程平台几乎同步 过去九个月的增长速度较此前数年显著加快[20] 谷歌产品矩阵具体表现 - AI Studio作为面向开发者的沙盒平台成功跻身前10 该平台支持用户构建Gemini多模态模型应用[8] - NotebookLM在从Google Labs独立后排名第13位 这一学术研究工具在近一年来稳步增长 仅在夏季学术用户流失期间略有下滑[8] - Google Labs排名第39位 该平台承载多个AI实验项目 Veo 3发布后Google Labs流量激增超13% 创下过去一年最大单月涨幅[11]
全球Top 100 AI应用最新榜单:ChatGPT居首 谷歌大幅追赶位居次席 阿里夸克冲到第9
智通财经网· 2025-08-30 18:01
全球AI消费级应用竞争格局 - ChatGPT继续稳居全球生成式AI消费应用首位,但谷歌通过多产品矩阵策略大幅缩小差距,其通用助手Gemini在网页端获得ChatGPT约12%的访问量,位列第二 [1] - 谷歌首次以独立域名形式在榜单中占据四个席位,除Gemini外,AI Studio首次进入前10,NotebookLM排名第13,Google Labs位列第39 [1][7][10] - 移动端竞争格局更为胶着,Gemini的月活用户数接近ChatGPT的一半,X平台的Grok助手从2024年底零起步迅速积累超2000万月活用户,在移动端排名第23位 [2][15] 中国AI产品全球化表现 - 中国AI产品在全球市场表现强劲,阿里巴巴旗下夸克AI助手跃升至网页端第9位,字节跳动豆包位列第12位,50个网页端应用中有3个主要服务中国用户的产品跻身前20 [1][11] - 7个中国开发的AI产品主要服务海外市场,包括DeepSeek、海螺和可灵等视频生成模型以及SeaArt图像生成工具 [14] - 移动端中国产品优势更加明显,估计50个移动应用中有22个由中国团队开发,美图公司贡献5个应用,字节跳动推出4个产品 [14] 细分领域增长动态 - AI辅助编程工具成为新的增长领域,Lovable跃升至网页端第22位,Replit也进入主榜单 [16] - 头部"氛围编程"平台的美国用户群体在注册后数月内收入留存率超过100%,数据库服务商Supabase的流量增长与核心平台几乎同步,过去九个月增长速度显著加快 [19] - Google Labs在视频模型Veo 3发布后流量激增超13%,创下过去一年最大单月涨幅 [10] 竞争对手动态分析 - Grok在7月发布新模型Grok 4后移动端使用量激增近40%,动漫角色Ani的推出进一步推动用户增长 [15] - Meta的AI助手增长相对温和,网页端仅排名第46位,未能进入移动端前50,6月份用户对话内容泄露事件影响用户信心 [15] - DeepSeek在经历2月份的高峰后有所回落,Perplexity在各平台均保持强劲增长势头,Claude在网页端持续增长但移动端增长放缓 [15]
全球Top 100 AI应用最新榜单:ChatGPT居首,谷歌大幅追赶位居次席,阿里夸克冲到第9
华尔街见闻· 2025-08-30 17:17
全球AI消费级应用竞争格局 - ChatGPT继续稳居全球生成式AI消费应用首位 但谷歌通过多产品矩阵策略大幅缩小差距 其通用助手Gemini在网页端获得ChatGPT约12%的访问量 位列第二[1] - 谷歌首次以独立域名形式在榜单中占据四个席位 除Gemini外 AI Studio首次进入前10 NotebookLM排名第13 Google Labs位列第39[1][7][10] - 移动端竞争格局更为胶着 Gemini月活用户数接近ChatGPT的一半 X平台Grok助手从2024年底零起步迅速积累超2000万月活用户 在移动端排名第23位[2][15] 中国AI产品全球表现 - 中国AI产品在全球市场表现强劲 阿里巴巴夸克AI助手跃升至网页端第9位 字节跳动豆包位列第12位 月之暗面Kimi排名第17[1][11] - 50个网页端应用中有3个主要服务中国用户的产品跻身前20 另有7个中国开发的产品主要面向海外市场 包括DeepSeek 海螺和可灵等视频生成模型以及SeaArt图像生成工具[1][14] - 移动端中国产品优势更加明显 估计50个移动应用中有22个由中国团队开发 但仅有3个主要服务中国市场 美图公司贡献5个应用 字节跳动推出4个产品[2][14] 细分领域增长动态 - AI辅助编程工具成为新的增长领域 Lovable跃升至网页端第22位 Replit进入主榜单 显示AI应用生成领域快速崛起[16] - 头部"氛围编程"平台的美国用户群体在注册后数月内收入留存率超过100% 数据库服务商Supabase流量增长与核心平台同步 过去九个月增长速度显著加快[19] - Google Labs在视频模型Veo 3发布后流量激增超13% 创下过去一年最大单月涨幅 NotebookLM在独立后排名第13位 近一年来稳步增长[7][10] 竞争对手表现分化 - DeepSeek在经历2月份高峰后大幅回落 网页端访问量较峰值下降超40% 移动端下滑22%[15] - Perplexity在各平台均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Claude在网页端持续增长但移动端增长放缓[15] - Meta AI在网页端仅排名第46位 未能进入移动端前50 5月底上线后增长缓慢 6月份用户数据泄露事件进一步影响用户信心[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