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奥司他韦颗粒剂
icon
搜索文档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开标,这次有何不同
经济观察报· 2025-10-29 20:30
一位参加本次集采的仿制药企负责人认为,现在平均看来,仿 制药的利润率正在回归到10%以内。 作者: 刘晓诺 封图:本报资料室 10月28日晚,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拟中选结果公布:共纳入55种药品,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 参与投标,其中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经济观察报在现场了解到,多位药企代表认为这次竞争仍然非常充分。国家医保局表示,"本次集采竞争激 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集采",但通过规则设置和事先宣教,总体实现了"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防围 标"的预期目标。 本次集采的治疗领域覆盖抗感染、抗过敏、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消炎镇痛等领域常用药 品,常见药物如达格列净口服常释剂型、奥司他韦颗粒剂、头孢唑肟注射剂等,这些中选药物预计可于 2026年2月开始使用。 在以往的集采中,拟中选结果公示会包含企业报价。本次仅公开了拟中选企业,未公开拟中选价格,这在 国家集采中还属首次。 另一个新现象是,外国仿制药企参与中国集采的热情在上升。以达格列净为例,7家达格列净拟中标企业 中,有5家是中国企业,另外2家是印度仿制药企。 在本次集采中,获得拟中选资格的印度仿制药企共有3家,而去年这 ...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开标,这次有何不同
经济观察网· 2025-10-29 18:06
经济观察报记者刘晓诺 中选价差缩小 10月28日晚,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拟中选结果公布:共纳入55种药品,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 参与投标,其中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经济观察报在现场了解到,多位药企代表认为这次竞争仍然非常充分。国家医保局表示,"本次集采竞 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集采",但通过规则设置和事先宣教,总体实现了"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 防围标"的预期目标。 本次集采的治疗领域覆盖抗感染、抗过敏、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消炎镇痛等领域常用药 品,常见药物如达格列净口服常释剂型、奥司他韦颗粒剂、头孢唑肟注射剂等,这些中选药物预计可于 2026年2月开始使用。 在以往的集采中,拟中选结果公示会包含企业报价。本次仅公开了拟中选企业,未公开拟中选价格,这 在国家集采中还属首次。 另一个新现象是,外国仿制药企参与中国集采的热情在上升。以达格列净为例,7家达格列净拟中标企 业中,有5家是中国企业,另外2家是印度仿制药企。 在本次集采中,获得拟中选资格的印度仿制药企共有3家,而去年这一数量为0。 参加集采的药企普遍表示,在同一品种上,如果参选企业小于10家,竞争强度就不算 ...
“流感药王”意外出局新一批集采
第一财经· 2025-10-29 17:22
文章核心观点 -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竞争激烈程度高于前十批,企业报价策略普遍保守,以争夺市场份额为优先目标,导致中标产品平均价差明显缩小 [3][4][5] - 国家医保局通过设置多项新规则引导企业理性报价,但短期内企业心态尚未完全适应,部分企业呼吁未来集采规则可考虑设定最低申报价 [4][12][13] 集采整体情况 - 第十一批集采共纳入55种药品,445家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投标,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产品中标率接近六成 [3] - 本次集采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但通过措施保持了较高中选率,中选产品平均价差较此前批次明显缩小 [4] 企业报价策略与竞争态势 - 企业报价普遍偏向保守,优先考虑生存和抢占市场份额,仅有少数企业敢报高价但在激烈比拼下无奈出局 [3][5] - 部分企业采取以小博多策略,例如某药企朋友10个产品参与竞标最终中标6个 [6] - 竞争最激烈的品种是二羟丙茶碱注射剂,竞标企业数量达48家,最终14家企业中标;头孢唑肟注射剂和法莫替丁注射剂竞标企业数量分别为41家和38家,中标企业数量分别为14家和16家 [6] 具体品种与公司案例分析 - 在奥司他韦颗粒剂品种上,6家企业竞标最终2家企业中标,原市场龙头东阳光药意外落标,其奥司他韦系列产品占公司营收约67% [7][8] - 东阳光药落选品种的医院报量需求为全国111.15万片,市场份额将被中选企业湖南慧泽生物和成都第一制药瓜分,中选价格分别为17.88元和19.03元 [7][8] - 在洛索洛芬贴剂/贴膏剂品种上,九典制药以每贴4.47元的最低价中标,中标量达3012.26万贴,该价格大幅低于其2022年广东联盟集采的18.19元和2023年浙江省集采的17.37元 [10][11] - 九典制药该产品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为7.35亿元,占公司同期营业收入的48.63%,公司表示中标有助于新产品快速进入终端,但成熟产品盈利空间将面临阶段性调整 [10][12] 集采规则与行业影响 - 本次集采强调对药品进行综合评价,除价格外,品牌、质量、供应链等均在评价范围内 [13] - 政策层面鼓励理性报价,但企业因规则未限定最低申报价而在报价过程中心里没底,希望未来规则优化能考虑制定最低申报价 [12][13] - 国家医保局表示本次集采总体实现"稳临床、保质量、反内卷、防围标"预期目标,拟中选结果公示后全国患者将于2026年2月用上新一批中选药 [13]
新一批集采仍有药企卷向低价,流感药王东阳光药意外出局集采
第一财经· 2025-10-29 17:03
【#新一批集采仍有药企卷向低价#,#流感药王东阳光药意外出局集采#】在确认集采已中标后,深圳药 企老板吴研匆匆赶往机场,开启下一趟跨国出差。回想这一次竞标历程,她多多少少在报价上觉得有些 可惜。 不过,国家医保局尚未公布具体的中标价。 国家医保局方面表示,本次集采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集采,但通过1亿元以下规模产品不集采、 设置"锚点价"防止极端低价冲击、引入复活机制、事前反复宣介引导企业科学报价等措施,保持了较高 中选率,中选产品平均价差较此前批次明显缩小。 如在流感药物品种奥司他韦颗粒剂上,这次有6家企业竞标,最终有两家企业中标,该品种的市场老大 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意外落标。宜昌东阳光归属于港股上市企业东阳光药 (06887.HK)。在东阳光药的2025年半年报中,奥司他韦(包括颗粒和胶囊)销售额占东阳光药营收 约67%。长期以来,东阳光药也被外界称作"流感药物之王"。 "我们的中标价,在我们可接受范围内,但如果当时我们的报价再提高0.6元,也可能有机会中标,这算 是比较合理的价格,我们一度犹豫过。"吴研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本次集采,国家医保局试图引导企业 理性报价,但在竞标过程中,还是感受到 ...
新一批集采号召“理性报价”,仍有企业卷向低价,“流感药王”意外出局
第一财经· 2025-10-29 16:00
本次集采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集采。 在确认集采已中标后,深圳药企老板吴研匆匆赶往机场,开启下一趟跨国出差。回想这一次竞标历程, 她多多少少在报价上觉得有些可惜。 "我们的中标价,在我们可接受范围内,但如果当时我们的报价再提高0.6元,也可能有机会中标,这算 是比较合理的价格,我们一度犹豫过。"吴研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本次集采,国家医保局试图引导企业 理性报价,但在竞标过程中,还是感受到大家的'卷',普遍在报价上偏向保守。 10月27日傍晚,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产生中选结果。此次集采共纳入55种药品,445家 企业的794个产品参与投标,其中272家企业的453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产品中标率接近六成。 不过,国家医保局尚未公布具体的中标价。 国家医保局方面表示,本次集采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前十批集采,但通过1亿元以下规模产品不集采、 设置"锚点价"防止极端低价冲击、引入复活机制、事前反复宣介引导企业科学报价等措施,保持了较高 中选率,中选产品平均价差较此前批次明显缩小。 吴研所在的企业,这次中标的是一款呼吸类产品,在报价上,他们居中。在这款产品上,还有其他7家 企业也中标。 "集采之前,我预感大家 ...
第十一批国采共纳入55个品种
国际金融报· 2025-07-17 10:11
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第十一批)概况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共纳入55个品种,涵盖抗肿瘤、糖尿病、心血管、呼吸系统等临床常用药物 [2] - 信息填报时间为7月16日至7月31日16:00,审核通过的药品将作为医疗机构填报需求量的选择范围 [1] - 被纳入集采的药品均为已上市多年、过了专利保护期且有多家企业在生产的成熟品种,创新药未被纳入 [1] 纳入与未纳入品种分析 - 本次集采涉及多家原研药企,包括默沙东、阿斯利康、诺华、罗氏、武田制药等,将与上百家过评药企竞争 [2] - 倍特药业、正大天晴、石家庄四药等龙头企业均有10个及以上过评品种,齐鲁制药、石药欧意、华海药业、科伦药业等企业有6个以上过评品种 [2] - 68个过评数量达到条件的药品未被纳入,原因包括跨医保目录、采购金额小于1亿元、未启动一致性评价、临床使用风险高及专利侵权高风险等 [3] - 5个因专利侵权高风险未纳入的品种包括沙库巴曲缬沙坦、恩扎卢胺、阿格列汀、伏诺拉生、吲哚布芬,其中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国内销售额从2.88亿元飙升至40亿元以上 [3] 专利与市场竞争动态 -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过评企业数已达21家,南京一心和、科伦药业的相关产品已上市销售 [4] - 南京一心和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商品名"一心坦")为全球法规市场首个突破原研专利壁垒并获批上市的该品种药物 [4] 集采规则优化 - 规则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预计在投标资质、报量带量、竞价规则等方面优化 [5] - 首次公开集采品种遴选条件和流程,以"参比制剂和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企业数达到7家及以上"为基础条件,从122个品种筛选至55个 [6] - 强化质量要求,投标药品的上市许可持有人或受托生产企业需具有2年以上同类型制剂生产经验,且生产线2年内不违反药品GMP要求 [6] - 取消1.8倍价差熔断,改为动态调节模式,废除"0.1元""1元"低价保护线,引导理性定价 [7] - 报量与分量规则调整,医疗机构可选择按通用名报量,新增"单一企业获量不得超过全国报量50%"条款 [7] - 完善竞争预警机制,定期公布过评企业超12家的"强竞争品种"和超20家的"超强竞争"提醒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