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锂锰基

搜索文档
容百科技(688005):2025年中报点评:Q2盈利受新业务及减值影响,下半年有望恢复
东吴证券· 2025-08-04 09:1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25Q2盈利受新业务投入及减值损失影响,但下半年有望恢复 [1][10] - 钠电、锰铁锂、富锂锰基及固态电解质等新业务产业化进程加速 [3] - 25H1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206%,Q2单季度现金流达15亿元 [4] - 三元材料销量受北美关税扰动影响,预计下半年恢复 [10] 业务进展 - 钠电:启动6000吨聚阴离子正极产线建设,预计26年达万吨出货规模 [3] - 磷酸锰铁锂:25H1商用车销量突破千吨,二代产品年内有望用于乘用车 [3] - 富锂锰基:全固态领域已有百公斤级出货,液态领域有望率先产业化 [3] - 固态电解质:高镍及超高镍正极实现吨级出货,硫化物电解质中试线预计25Q4竣工 [3] 财务表现 - 25H1营收62.5亿元(同比-9.3%),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765.5%) [10] - 25Q2营收32.8亿元(同比+2.8%,环比+10.8%),归母净利润-0.5亿元 [10] - 25H1三元业务实际盈利7700万元,单吨净利0.15万元 [10] - 25Q2经营性现金流15亿元(同比+825%,环比+347%) [4] 盈利预测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0.27/5.0/7.3亿元(原预期8.1/10.4/13.1亿元) [1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91%/1797%/45% [11] - 2025-2027年EPS预测为0.04/0.70/1.02元/股 [1] 估值数据 - 当前股价22.12元,市净率1.90倍 [7] - 2025-2027年PE分别为595.90/31.41/21.65倍 [1] - 总市值158.10亿元,流通市值102.88亿元 [7]
锰系电池走向锂电“第三极”
高工锂电· 2025-07-24 19:58
锰基电池系统性回归 - 锰基电池材料体系(磷酸锰铁锂、单晶锰酸锂、富锂锰基正极)正在冲击锂电版图的"第三极"[2] - 多家企业围绕磷酸锰铁锂、单晶锰酸锂及富锂锰基等方向持续释放新动态[3] - 锰基电池从小动力向大动力及储能市场延伸,焕发出远超历史水平的技术生命力[16] 单晶锰酸锂技术突破 - 星恒电源通过固相法前驱体工艺实现单晶锰酸锂材料规模化量产,解决了锰溶出率高、结构坍塌等问题[6] - 星恒开发出第三代锰酸锂材料并与磷酸锰铁锂混掺,构建"黄金双核"材料体系:常温循环寿命突破3000次,高温循环寿命达1500次以上,低温充电速率提升20%,低温续航能力提升15%[8] - 搭载"黄金双核"材料的星恒锰基电池在国内电动两轮车锂电市场占据70%以上份额,并成为五菱宏光MINI EV重要电池供应商[8] 磷酸锰铁锂产业化进展 - 磷酸锰铁锂在继承磷酸铁锂高安全性基础上显著提升了能量密度,被业界视为下一代主流技术路线之一[9] - 宁德时代M3P电池(磷酸锰铁锂体系)已应用于奇瑞星纪元ES、华为智选智界S7和特斯拉Model Y等高端车型[10] - 星恒第二代磷酸锰铁锂电池出货量已突破1000万组,引领产业化进程[11] 富锂锰基发展动态 - 通用汽车与LG新能源合作开发的富锂锰基电池预计2028年商业化,福特汽车计划2030年推出相关产品[12] - 星恒已率先实现低压富锂锰的产业化应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头部企业积极布局相关材料技术[13] 锰基电池应用拓展 - 锰基电池应用从轻型电动车、便携场景拓展至主流动力系统与储能市场[15] - 星恒布局新一代锰基材料如MnFeNi氧化物、MnNi氧化物及低压富锂锰等,打造适配多场景的新型材料平台[15] - 锰基体系在储能领域具备成本更优、低温性能更强的潜在优势,吸引多家储能企业展开合作测试[15]
倒计时11天!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议程更新
高工锂电· 2025-06-27 20:44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全球锂电池产能需求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7TWh 锂电新材料市场持续增长 [5] - 锂电新材料产业化进入高速通道 全场景电动化新周期推动新电池与新材料产业化同频共振 [5] - 快充等高性能电池市场加速渗透 磷酸锰铁锂 富锂锰基 硅基负极 硬碳负极 LiFSI 复合集流体等新材料产业化应用提速 [5] 技术创新与研发方向 - AI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突破核心引擎 宁德时代 国轩高科 欣旺达 亿纬锂能等企业将AI融入材料研发 电池生产和管理全生命周期 [5] - 基于AI调度算法 实时仿真及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正在融入电池 材料 设备等新能源产业链细分领域 [5]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入材料降本关键周期 硫化物固态电池成本在3 7-6 5元/wh 聚合物复合电解质成本约2-3 5元/wh [7] 材料与设备创新 - 材料设备企业创新聚焦三大方向 材料加工精度提升 固态电池专用设备开发 全流程自动化升级 [5] - 复合集流体产业化应用与规模化破局成为重要议题 [9] - 新一代负极材料量产进展 富锂锰基材料产业化 钠电核心材料规模化与降本路径等技术方向被重点讨论 [10] 会议核心议题 - 开幕式聚焦多元需求共振下电池材料变局 涵盖全场景大需求新格局 新材料应用驱动电池迭代升级等主题 [9] - 专场一讨论新材料应用蓝海 包括锂电池新材料应用与产业化研判 广义新能源与新材料协同发展趋势等 [10] - 专场二探讨新材料创新路径与零碳智造 涉及AI加速锂电研发变革 设备企业适配新材料工艺需求等 [11] - 专场三聚焦固态电池材料产业化与降本路径 涵盖正极材料多线布局 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创新等 [11] 产业链协同与生态建设 - 材料 工艺 装备协同成为锻造综合供应商长板的关键 [9] - 电池回收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创新技术被纳入讨论议题 [11] -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现场技术交流 新产品展示成为大会亮点 [8]
7月8~9日相约邛崃!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议程发布
高工锂电· 2025-06-17 18:34
锂电新材料产业化进展 - 全球锂电池产能需求预计2030年达7TWh 锂电新材料市场持续增长 [1] - 快充等高性能电池加速渗透 磷酸锰铁锂 富锂锰基 硅基负极 硬碳负极 LiFSI 复合集流体等新材料产业化提速 [1] - 材料创新成为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的关键驱动因素 [1] AI技术在电池领域的应用 - 宁德时代 国轩高科 欣旺达 亿纬锂能等企业将AI融入材料研发 电池生产和管理全生命周期 [1] - AI调度算法 实时仿真及数字孪生技术正渗透至电池 材料 设备等新能源产业链细分领域 [1] 设备企业创新方向 - 2025年设备企业聚焦材料加工精度提升 固态电池专用设备开发 全流程自动化升级三大领域 [2] - 针对新型材料工艺特性 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需求 设备企业持续深度创新 [2] 固态电池产业化挑战 - 硫化物固态电池成本3.7-6.5元/wh 聚合物复合电解质成本2-3.5元/wh [2] - 材料技术突破 制备工艺优化 产业链协同成为固态电池降本关键 [2] 大会核心议程亮点 - 开幕式聚焦全场景电动化需求 新材料驱动电池迭代 复合集流体产业化等议题 [4] - 专场讨论涵盖富锂锰基材料 磷酸锰铁锂 新一代负极材料 LiFSI等前沿技术产业化路径 [6] - 圆桌对话涉及钠电材料规模化 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量产等战略议题 [4][6] 行业活动规模与影响力 - 汇聚100+细分领域重量级企业 300+锂电产业链高层 [3] - 高工产业研究院将发布新能源材料产业报告 举办30万线上粉丝参与的创新企业颁奖典礼 [5]
天华新能正极材料送多家固态电池客户评测;本周工业硅现货价格小幅下跌 | 新能源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07:57
天华新能固态电池项目进展 - 公司新研制高电压钴酸锂、高镍三元、富锂锰基和尖晶石镍锰材料等正极材料,适用于固态及半固态锂电池应用场景 [1] - 富锂锰基等正极材料已完成研发试样并送多家固态电池客户评测,部分客户已通过评测实现销售 [1] - 研发成果满足"高比能、高安全、高倍率、长寿命、低成本"核心诉求,在客户体系中表现出较高比容量和较好稳定性 [1] -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这些研发成果有望为公司带来新增长点并推动产业发展 [1] 江苏新能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 公司股票连续2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属于异常波动 [2]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4.65%,主要因风况不佳导致风电项目发电量减少 [2] - 未来业绩与风速、光照强度等自然资源状况及行业政策变化密切相关 [2] 工业硅市场动态 - 本周工业硅现货价格小幅下跌,主要因供应增加预期和需求不振 [3] - 供应端北方大厂继续复产,丰水期临近南方部分厂家筹备开炉,整体产量将有明显增加 [3] - 需求端有机硅单体厂6月检修计划较少,产量有增加预期;多晶硅行业开工率变动不大 [3] - 期货盘面创新低对现货价格形成较大压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