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创新

搜索文档
上半年GDP10强城市公布:重庆领先广州,苏州超1.3万亿,武汉第9
搜狐财经· 2025-08-02 09:56
2025年中国城市GDP十强排名 - 上海以26222.15亿元GDP位居榜首 [2] - 北京以25029.2亿元排名第二 [2] - 深圳首次突破1.8万亿元位列第三 [2] - 重庆以15929.58亿元超越广州跃居第四 [2] - 苏州作为唯一地级市以13002.35亿元排名第六 [4] - 武汉以10592.8亿元位列第九 [4] - 南京以9179.18亿元守住第十名 [5] 城市经济增长驱动因素 - 重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 工业总产值增长8.7% [2] - 苏州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三大集群产值增长21.8% [4] - 武汉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GDP增量的67% 半导体显示产业增长33.5% [4] - 杭州以11.5%名义增速居十强城市之首 [5] - 成都GDP增长率达8.57% [5] 重点城市产业动态 - 重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带动金融/物流/信息服务业激增12.3% [2] - 苏州工业园区新增57亿美元外资总部投资 专精特新企业贡献38%工业投资增量 [4] - 武汉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集聚效应显现 自动驾驶物流专线投入运营 [4] - 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降至4.1% 受跨境电商冲击明显 [2] 区域协同发展 - 沪苏同城化效应显著 轨道交通11号线日均跨城通勤量60万人次 [4] - 武汉国际铁路港中欧班列开行量同比激增1.8倍 [4] GDP增长数据对比 - 北京增量1305.4亿元 名义增速5.5% [6] - 深圳增量1020.04亿元 名义增速5.9% [6] - 苏州增量942.95亿元 名义增速7.82% [6] - 重庆增量714.58亿元 名义增速4.7% [6] - 武汉增量617.61亿元 名义增速6.19% [6]
市消协换届 受理投诉93万件挽回损失2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7-10 16:41
消费者投诉处理 - 累计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93 04万件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 6亿元 [1] - 96315热线服务系统全面升级 5条线路日均登记量突破425单 [1] - 建立投诉数据动态监管+重点企业精准约谈模式 累计对近200家企业开展约谈整改 [1] - 推出96315消费纠纷和解绿色通道 2024年企业自主化解投诉近2万件 解决率达94% [1] 消费领域研究与标准制定 - 开展智能门锁 酸奶 调味品等比较试验近百项 覆盖6000余种品牌 [2] - 智能门锁可靠性测试 防蚊手环驱蚊效果验证等试验成果推动相关产品标准制定或完善 [2] - 组织专项调查57项 形成《大数据杀熟调查报告》等系列成果 为法规制定提供参考 [2] - 京津冀区域联合开展比较试验170余次 消费调查70余次 制定4项团体标准 [2] 消费维权网络建设 - 在全市大型商场 景区 社区等设立消费维权工作站 实现家门口便捷维权 [3] - 推动1600余家企业签署《诚信服务承诺书》 提升行业自律和消费者满意度 [3] - 与市高级人民法院共建消费者权益保护基地 建立四项机制推动纠纷一站式化解 [3] 区域协同与行业监管 - 京津冀建立联席会议 联合调查等协作机制 受理投诉咨询265万余件 [2] - 在315 双11等节点联合开展食安封签赠送 快递面单警示加印等活动 [2] - 组织跨区域联合消费体察 推动行业整改 形成监管合力 [2]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协同 朝阳区技术经理人联盟成立
中国新闻网· 2025-07-03 23:48
朝阳区技术经理人联盟启动 - 朝阳区技术经理人联盟正式启动 通过科研资源共享 产学研信息融通 应用场景开放 政策精准引导 金融服务支撑五大举措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 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和产业化效能 [1] - 联盟首批成员包括首都医科大学 中国技术创业协会 北京工业软件产业创新中心 伽利略资本等机构资深专家 [1] 朝阳北部科创带运营中心揭牌 - 运营中心将建立概念验证中心 垂直创新孵化中心 青年科学家会客厅 技术经理人联盟 产业创新空间矩阵及多元公共服务空间 [1] - 目标推进朝阳北部科创带打造世界级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街区新地标 为朝阳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 [1] 朝阳区科技创新战略布局 - 实施"商务+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战略 与高校共建北工大山河湾谷创新区 北京理工大学朝阳科技园 [2] - 以奥运村街道为核心打造朝阳北部科技创新发展带 加快区域科技成果转化 [2] - 未来将强化创新政策供给 加大耐心资本供给 补齐创新空间短板 营造包容开放的创新文化生态 [2] 技术转移转化发展路径 - 技术转移转化本质是知识 技术 人才 资本等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 [2] - 需重点引育国际化技转人才队伍 拓展全球技术转化通道 强化专业服务支撑 [2] 论坛组织架构 - 由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主办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 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区科信局) 奥运村街道承办 [2] - 朝阳北部科创带运营中心 北京氪星创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技术市场协会协办 [2] - 吸引政府部门 全球智库 科研院所 创新企业 投资机构等200余位代表参会 [2]
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将于9月举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2 05:10
大会概况 - 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将于9月11日至14日举行 聚焦现代种业 生物制造 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三大板块 [1] - 采用1+7分布式办会模式 主会场设于通州区 平谷 丰台 延庆 朝阳 大兴 海淀 昌平七区设立分会场 [1] - 大会主题为深化区域协同 聚力种业振兴 [1] 活动安排 - 推出1+1+1+10+N系列活动 包括开幕式 农业中关村主论坛 种业科技成果展示体验活动 10个专业论坛 N场预热活动 [1] - 10个专业论坛涵盖玉米种业 微生物种业 蔬菜种业 畜禽种业等领域 [1] - 拟邀请600家科技企业参展 吸引市民体验种业振兴成果 [1] 国际合作 - 开幕式 主论坛及专业论坛突出国际元素 邀请国际组织代表 院士专家及全球头部企业负责人参会 [2] - 推动自主成果国际转化 包括种出粮进和种出肉进计划 [2] - 大北农集团深化与南美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化合作 拟收购阿根廷大豆公司并在巴西开展性状转化 [2] - 北京联育肉牛与老挝开展肉牛育种合作 [2] - 峪口禽业在现有蛋鸡和白羽肉鸡出口基础上 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2] 京津冀协同 - 首次由京津冀三地农业农村部门携手举办 [2] - 组织50个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和200家北京优农 津农精品 河北优农品牌新主体 [2] - 田间展示京津冀上千个玉米 蔬菜突破性新品种 [2] - 推动三地在品种培育 生物防治 立体栽培 科技研发 成果转化等领域优势互补 [2] - 形成研发在京津 转化在河北 应用在全国的区域协同创新模式 [2] 外围活动 - 策划蔬菜种业商业展 玉米品种地展 观赏鱼文化周和8条园区企业参观路线等外围活动 [3] - 为专业观众搭建深度交流平台 [3]
京津冀协同,聚力种业振兴!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将9月11日开幕
南方农村报· 2025-06-11 17:33
大会概况 - 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定于9月11-14日举行,主题为"深化区域协同 聚力种业振兴",突出"区域化、国际化、市场化"三大特点 [3] - 大会设置"1+7"会场(通州主会场+7区分会场),举办"1+1+1+10+N"系列活动 [3][14] -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获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种子联盟等国内外组织支持 [8] 京津冀协同与种业创新 - 首次由京津冀三地农业农村部门联合举办,组织50个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和200家区域农业品牌企业 [7] - 展示京津冀上千个玉米、蔬菜突破性新品种,推动三地在品种培育、生物防治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7] - 形成"研发在京津、转化在河北、应用在全国"的区域协同创新模式 [7] - 北京种业成果显著:建成全球最大西瓜/玉米DNA指纹库,白羽肉鸡"沃德188"打破国外垄断,杂交小麦技术全球领跑 [6] - 北京在多个物种育种领域领先:7个物种世界第一方阵(肉鸭、蛋鸡等),20个物种全国领先(玉米、肉鸡等) [6] - 市场份额数据:玉米品种占全国18%,转基因玉米大豆性状应用占全国73.3%,肉种鸭/蛋种鸡/奶牛冻精份额分别达80%/66%/35% [6] 国际化布局 - 北京种业成果已输出至坦桑尼亚(蛋种鸡)、巴西/阿根廷(转基因玉米大豆)、俄罗斯(蔬菜种子)、巴基斯坦(杂交小麦) [10][11] - 开幕式及论坛强化国际元素,邀请国际组织代表及头部企业解读全球种业趋势,展示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 [10] - 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大北农拟收购阿根廷大豆公司,峪口禽业拓展蛋鸡出口市场,博收公司蔬菜种子出口俄罗斯 [12] 产业活动与科技展示 - 主会场展示三大板块:生物育种(抗蓝耳病猪新品种)、合成生物(人造肉)、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 [16] - 10个专业论坛覆盖玉米种业、畜禽种业、智慧农业等细分领域,由不同区域根据产业优势承办 [17] - 全年农时联动活动:6月展示芳香蔬菜、7月鲜食玉米品鉴、8-9月400+玉米新品种展示、10月特色蔬菜观摩 [18][19] - 创新平台落地:全国首个种业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平台、百项科技成果展示、百家农业主体线上直播 [15][16]
中国北京种业大会9月11日开幕,联动全年农时活动持续至10月
新京报· 2025-06-11 16:00
大会概况 - 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将于9月11日至14日举行,主题为"深化区域协同 聚力种业振兴",设置"1+7"个会场(通州主会场+7区分会场)[1] - 推出"1+1+1+10+N"系列精彩活动,包括主论坛、科技成果交流体验、10场专业论坛及全年农时联动活动[1][4] 主会场亮点 - 通州主会场聚焦生物育种、合成生物、智慧农业三大板块,展示抗蓝耳病猪新品种、基因编辑育种技术、生物培育肉、智能农业装备等前沿成果[2] - 首次由京津冀三地农业农村部门联合举办,组织50个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和200家品牌新主体,展示上千个玉米蔬菜新品种[3] 科技成果转化 - 举办百项农业科技成果展示、百项冠名发布及百家农业经济主体直播互动,推动供需精准匹配[3] - 形成"研发在京津、转化在河北、应用在全国"的区域协同创新模式,加速玉米"五良"技术集成等成果落地[3][5] 专业论坛与活动 - 10场专业论坛覆盖玉米种业、微生物种业、畜禽种业等细分领域,由各区分会场承办[4] - 全年农时联动活动包括6月芳香蔬菜展、7月鲜食玉米采摘、8-9月玉米新品种观摩、10月特色蔬菜展示等[5] 北京种业全球影响力 - 北京建成全球最大西瓜玉米DNA指纹库,基因编辑工具、白羽肉鸡"沃德188"等7个物种育种水平居世界第一方阵[6] - 玉米品种占全国18%,转基因玉米大豆性状应用占全国73.3%,肉种鸭市场份额达80%[6][7] - 北京种业成果已输出至坦桑尼亚、巴西、俄罗斯等国家,涵盖蛋种鸡、转基因作物、蔬菜种子等领域[7]
前置货站助企业“飞全球”
苏州日报· 2025-05-09 08:22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苏州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长期面临内陆段物流时间长、机场安检查验作业量大等问题,增加隐性成本并带来货物安全风险[1] - 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航空前置货站落地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实现机场安检、海关查验、鉴定报告出具三大流程前置,物流时效提升12至24小时,企业地面物流成本降低10%至30%[1] - 传统模式下苏州货物从出厂到送机需两三天,高附加值产品如生物医药对空运时效要求迫切,运输温控问题导致单次干冰添加成本超3000元[2][3] 区域经济与物流需求 - 苏州工业园区年进出口规模约1000亿美元,其中空运出口货值达300亿至350亿美元,2000多家出口企业高度依赖航空运输[2] - 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占园区进出口货物主要品类,企业对"快、更快"的物流诉求推动制度破局[2][4] - 长三角协同背景下,苏州与上海共建"长三角国际空港苏州航空货运中心",叠加自贸区+综保区政策优势,实现预安检功能[3][6] 技术创新与监管突破 - 前置货站采用转关模式,通过"沪宁海关前置货站联网监管平台"实现AI辅助判别和全过程远程监控,海关查验效率显著提升[7] - 部署5G物联网技术,接入上海机场内网系统,60组摄像头及车辆监控设备实时传输数据至华东民航局上海机场安保中心[7] - 民航与海关监管系统首次兼容,货物一次安检即可同步满足双方要求,专用车辆配备安全智能锁[7] 运营成效与区域联动 - 前置货站启用首月吸引企业重构物流链,从试水小货到吨级大货,民航监管专用车直达上海机场航班[1][10] - 配套服务包括江苏省首个100级海关无尘查验室、生物医药监管平台,保障2至8摄氏度恒温查验环境[9] - 上海松江、浙江嘉兴等地考察团调研,长三角"航空物流圈"扩展加速,"园区经验"具备复制潜力[10] 基建标准与安全保障 - 货站围网建设标准超越民航局MH/T 7003-2017要求,4米以下采用1厘米×1厘米密集型围网,12米围网一封到顶[6] - 《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航空安保管理方案》达101页4万字,明确应急保障措施并获华东民航局试点批准[6][8] - 专线对接上海机场PATCL和东航物流两大货站,联动20家国内外航司资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