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传模块
icon
搜索文档
首家“A+H”无线通信模组企业来了!广和通今天登陆港交所
证券时报网· 2025-10-22 21:12
10月22日,广和通(300638)(00638.HK)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今年上市的第12 家"A+H"企业,同时也是国内首家实现"A+H"上市的无线通信模组企业。 H股上市首日,该股开盘报21.5港元与发行价持平,其后走势向下,收盘跌11.72%至18.98港元。同一 天,广和通A股跌7.89%至27.57元,A股相较于H股溢价约59.09%。 招股书显示,广和通成立于1999年,作为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商,模块产品包括数传模块、智 能模块及AI模块,在此基础上,向下游应用场景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包括端侧AI解决方案、机 器人解决方案及其他解决方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于2024年按来自持续经营的收入计:广和通是全球第二大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商, 全球市场份额为15.4%;在全球无线通信模块市场中,广和通在多个下游应用场景的市场份额排名领 先,在汽车电子应用场景排名第二,市场份额26.8%;在智慧家庭、消费电子均排名全球第一,市场份 额分别为15.1%、5%。 招股书显示,广和通约55%的所得款项净额预期将分配作研发用途,主要包括与AI技术及机器人技术相 关的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约15% ...
广和通上市预冷:首日下跌12%,公司市值171亿港元,上半年利润降31%,勤道赣通浮亏5860万
36氪· 2025-10-22 17:37
H股上市概况 - 公司于港股上市,全球发售约1.35亿股H股,发售价为21.5港元,募资总额为29亿港元,募资净额为28.11亿港元 [1] - 基石投资者包括勤道赣通、太平洋资产管理等,合计认购12.6亿港元 [1] - 港股上市首日表现不佳,开盘价21.5港元,收盘价18.98港元,较发行价下跌11.72%,市值为170.92亿港元 [2] - A股同日下跌7.89%,收盘市值为211亿元,较港股市值高出36.9% [2] - 此次上市后,公司形成"A+H"格局 [2]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是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商,产品包括数传模块、智能模块及AI模块,并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5] - 业务覆盖汽车电子、智慧家庭、消费电子及智慧零售等应用场景 [5] - 于2021年7月收购深圳锐凌51%股权以扩大海外汽车前装市场业务,并于2024年7月出售相关海外业务 [5]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52亿元、56.52亿元、69.71亿元 [6] - 同期毛利分别为10.66亿元、11.87亿元、12.6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0.5%、21%、18.2% [6] - 2022年、2023年、2024年经营利润分别为3.35亿元、4亿元、3.87亿元,运营利润率分别为6.4%、7.1%、5.6% [7] - 2022年、2023年、2024年年内利润分别为3.65亿元、5.65亿元、6.77亿元,年内利润率分别为7%、10%、9.7% [8]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8亿元,毛利4.39亿元,经营利润1.76亿元,年度利润1.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1% [3][8] 股息与股权结构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分别宣派股息6310万元、2.9亿元及2.67亿元 [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张天瑜直接持股36.78%,并控制39.29%股权 [12][18]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应凌鹏持股3.33%,新余市广和创虹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股2.52% [12] - H股上市后,张天瑜直接持股为31.26%,应凌鹏持股为2.83%,H股股东持股比例为15% [20]
广和通募29亿港元首日破发跌12% 广发基金管理等浮亏
中国经济网· 2025-10-22 16:57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2日讯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和通",A股代码: 300638.SZ,港股代码:00638.HK)今日在港交所上市。截至收盘,该股收报18.98港元,跌幅11.72%, 跌破发行价,盘中最低价18.89港元。 最终发售价及配发结果公告显示,广和通全球发售项下发售股份数目135,080,200股H股(视乎超额 配股权行使与否而定),香港发售股份数目13,508,200股H股,国际发售股份数目121,572,000股H股(视 乎超额配股权行使与否而定)。 | 發售股份及股本 | | | --- | --- | | 發售股份數目(超額配股權獲行使前) | 135,080,200 | | 香港公開發售最終發售股份數目 | 13,508,200 | | 國際發售最終發售股份數目(超額配股權 | 121,572,000 | | 獲行使前) | | | 於上市時已發行的股份數目(超額配股權 | 900,533,742 | | 獲行使前) | | 根据最终发售价及配发结果公告,广和通的基石投资者包括:勤道赣通、太平洋资产管理、中国太 保(香港)、广发基金管理、广发国际、瑞华投资、智度 ...
广和通赴港二次上市,折价35%,给二级市场预留了一点水位
搜狐财经· 2025-10-14 22:31
政策背景与上市概况 - 中国证监会于2024年推出五项新措施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港交所为A股市值超过100亿的企业开辟30天快速审批通道 [1] - 在此机制下,2024年已有11只A+H股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从递交申请到正式挂牌平均耗时不到5个月,目前另有76家A股公司已递交招股书,约一半预计在当年第四季度上市 [1] - 广和通港股代码为00638 HK,招股日期为10月14日至10月17日,计划发行1.35亿股,其中90%为国际配售,招股价区间为19.88至21.5港元,公司市值区间为179.03亿至193.61亿港元,上市日期为10月22日 [1] - 本次发行有10家基石投资者,认购占比达44.8%,按招股价上限计算,募资总额约为29亿港元 [1][1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广和通成立于1999年,是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组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包括数传模块、智能模块及AI模块,并向下游提供端侧AI解决方案、机器人解决方案等 [2] - 公司业务覆盖汽车电子、智能家庭、消费电子、智能零售等应用场景,以2024年收入计算,是全球第二大无线通信模组提供商,全球市场份额达15.4% [2] - 在细分领域,公司智慧家庭市场份额全球第一,高达36.6%,消费电子领域市场份额全球第一,高达75.9%,汽车电子领域市场份额全球第二,为14.4% [3] 财务表现分析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52.0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9.71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14%,净利润从2022年的3.6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77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7.0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18亿元,同比分别下滑9.02%和34.66%,主要系出售锐凌无线车载前装业务所致 [6] - 剔除业务出售因素,202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实际同比增长23.4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54%,显示核心业务增长强劲 [6] - 毛利率方面,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20.5%、21.0%和18.2%,2025年前四个月为17.7% [5] 产品结构与收入构成 - 模块产品是公司绝对收入主力,2024年占比96.1%,其中智能模组收入占比52.4%,数传模组占比43.7% [7] - 解决方案业务增长迅速,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4%提升至2024年的3.0%,其中端侧AI解决方案在2024年贡献收入8124万元,占比1.2% [7] - 公司收入约60%来自海外市场,2025年前四个月,中国台湾地区贡献35.7%,美国市场贡献10.9%,中国大陆市场贡献41.0% [8] 行业前景与投资亮点 - 全球物联网产业高速发展,预计2025年全球物联网终端数将达到215亿,同比增长14.4%,2030年将达到411亿,市场前景广阔 [9] - AI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开启智能新时代,公司凭借在无线通信模组的领先地位和AI技术的提前布局,有望在行业变革中占据有利位置 [9] - 相较于A股价格,港股发行价存在折价,广和通A股10月14日收盘价30.5元人民币,港股发行价上限21.5港元,折价约35% [10] 市场情绪与中签预测 - 2025年已上市的11只A+H股整体表现优异,但广和通上市之际恰逢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股价承压 [11] - 招股首日孖展12倍,预测最终超购倍数可能达500倍,按15万人申购估算,一手中签率预估为15%,申购500手预计可稳中一手 [13] - 乙组申购人数预估约1万人,乙头中签可能为1至2手 [14]
广和通(00638)招股
新浪财经· 2025-10-14 13:30
上市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25年10月14日至10月17日招股,预计2025年10月22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2] - 全球发售1.350802亿股H股,占发行后总股份的15%,其中90%为国际发售,10%为公开发售,另有15%超额配股权[3] - 招股价范围为19.88港元至21.50港元,每手200股,入场费为4,343.37港元[3] - 按招股价中位数计算,预计募集资金净额约为26.89亿港元[5] - 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承销商包括中信证券、国证国际、招银国际等[3][6] 募资用途 - 约55.0%的募集资金净额预期将分配用于研发,主要投向AI技术及机器人技术相关的创新及产品开发[5] - 约15.0%预期将用于未来五年在中国深圳建设制造设施[5] - 约10.0%预期将用于偿还若干计息银行借款[5] - 约10.0%预期将用于战略投资或收购[5] - 约10.0%预期将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5] 基石投资者与市场地位 - 此次IPO引入10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约12.60亿港元的发售股份[4] - 基石投资者包括勤道赣通、太平洋资产管理、中国太保(香港)、广发基金管理、广发国际、瑞华投资、智度投资、张晓雷先生、国泰君安证券投资、君宜香港基金[4][5]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来自持续经营的收入计,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商,全球市场份额为15.4%[8] - 在汽车电子应用场景中,公司市场份额为26.8%,排名全球第二;在智慧家庭和消费电子场景中,市场份额分别为15.1%和5.0%,均排名全球第一[8] 公司业务与股东结构 - 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商,产品包括数传模块、智能模块及AI模块,并提供端侧AI解决方案、机器人解决方案等定制化服务[8] - 模块产品及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智能家庭、消费电子、智能零售等场景[8] - 上市后,控股股东张天瑜先生持股比例为31.26%[7][8]
优秀!从会计到年薪236万CFO,如今又助公司赴港IPO!
搜狐财经· 2025-09-19 18:31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商 产品包括数传模块、智能模块及AI模块 并提供端侧AI解决方案、机器人解决方案等定制化服务[4] - 公司成立于1999年 2017年4月13日在A股上市 截至9月18日总市值约人民币235亿元[3] - 按2024年持续经营收入计 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商 全球市场份额达15.4%[4] 市场地位 - 在汽车电子应用场景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达24.6%[4] - 在智慧家庭应用场景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达36.6%[4] - 在消费电子应用场景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达75.9%[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69.71亿元 较2023年56.52亿元增长23.3% 较2022年52亿元增长34.1%[5] - 2024年毛利12.67亿元 毛利率18.2% 较2023年21%下降2.8个百分点[5] - 2024年经营利润3.87亿元 运营利润率5.6% 较2023年7.1%下降1.5个百分点[5] - 2024年年内利润6.77亿元 年内利润率9.7% 较2023年10%微降0.3个百分点[5] 资本运作 - 获证监会批准发行不超过1.55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3] - 2021年7月收购深圳锐凌51%股权以扩大海外汽车前装市场业务 收购后持有深圳锐凌100%股权[4] - 2024年7月出售香港锐凌及卢森堡锐凌经营的海外汽车前装市场业务 因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困难及成本[5] 管理层信息 - 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王红艳年薪236.18万元 负责集团财务运作及资金管理[5][10] - 董事长张大瑜年薪186.46万元 总经理应凌鹏年薪270.18万元[7] - 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陈仕江年薪287.84万元 为高管中最高薪酬[7]
新股消息 | 美格智能(002881.SZ)递表港交所 在全球无线通信模块行业中收入排名第四
智通财经网· 2025-06-18 21:19
公司上市申请 - 美格智能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 [1] - 每股H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 最高发行价包含1%经纪佣金及多项交易费用 [2] 行业地位与业务概况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块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4年按收入计在全球无线通信模块行业排名第四 市场份额6.4% [3] - 产品组合包括智能模块(高算力/常规)和数传模块 应用于泛物联网、智能网联车及无线宽带领域 [3] - 高算力智能模块全球市场份额达29% 位居第一 产品算力覆盖8TOPS至64TOPS [4] - 5G车载模块出货量全球第一 市场份额35.1% [5] 技术领先性 - 全球首家推出智能模块产品 并在新能源汽车中实现5G智能模块大规模部署 [3] - 首家开发48TOPS高算力智能模块 并成为领先汽车制造商指定供应商 [4] - 2023年全球首个在高算力智能模块上运行文本生成图像的生成式AI模型 [4] - 全球首批推出5G-A及5G RedCap模块产品的企业之一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3.06亿元、21.47亿元、29.41亿元人民币 [5] - 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1.27亿元、6260.9万元、1.34亿元人民币 [5] - 2024年毛利率16.5% 研发费用占比7.1% [6] - 2024年税前利润率4.2% 净利润率4.6% [6]
广和通港股IPO背后:募投必要性存疑?市场格局好但产业链话语权是否强
新浪证券· 2025-04-30 16:16
A股上市公司赴港股上市热潮 - 2025年以来已有超过30家A股上市公司递表或发布港股上市公告 [1] - 代表性公司包括蓝思科技、宁德时代、先导智能等,其中宁德时代已通过备案 [2] - 港股国际化属性助力企业全球化布局,多家公司在公告中明确提及"全球化战略"目标 [2][3] 政策支持与市场背景 - 2024年4月国务院出台文件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证监会同步优化沪深港通机制 [3] - 港股二次上市成为企业拓展国际资本平台、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 广和通港股募资案例 - 拟募集资金用于AI技术研发(通信/机器人领域)、智能制造基地建设(深圳)、战略并购及偿还债务 [5] - 研发投入占比从2021年11%降至2024年8.78%,但募资仍强调技术投入 [6] - 账面资金14亿元覆盖有息债务12亿元,财务费用三年下降45%(2022年0.49亿→2024年0.28亿) [8] 业务结构与市场地位 - 主营业务为无线通信模块(96.1%收入占比),细分领域数传模组(43.7%)和智能模组(52.4%) [11][12] - 2024年新增端侧AI解决方案(收入8000万)和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百万级) [11] - 全球市场份额15.4%排名第二,汽车电子(24.6%)、智慧家庭(36.6%)、消费电子(75.9%)细分市场均居首位 [12][14] 财务与运营风险 - 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58.3%,最大客户贡献17% [18] - 应收账款达20亿元占总资产25.78%,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下降32.74% [16][18] - 轻资产模式(固定资产不足1亿)与可转债募资项目(土建投入占比56%-90%)存在矛盾,项目最终终止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