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普通食品
icon
搜索文档
市场简报:新规落地“零添加”成历史,行业如何转型?-20250704
头豹研究院· 2025-07-04 20: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未来五年功能性食品行业将以 “功效科学化、研发精准化、产品高端化” 为主线,在政策引导与技术赋能下,逐步构建 “安全有依据、功能可验证、需求可匹配” 的新型产业生态,行业将从 “营销驱动” 转向 “研发驱动”,加速整合,资源向具备核心技术能力与临床数据积累的企业集中,形成以 “科学证据” 为核心竞争力的高端化发展格局 [30][31] 各部分总结 颁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标准的背景和原因 - “零添加” 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品牌定义存在差异,部分产品宣传导致消费者误解,2025 年 3 月第三方检测 “零添加” 酱油发现问题,引发消费者质疑和信任动摇,国家卫健委同国家市监局发布新标准,明确不允许再使用 “不添加”“零添加” 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避免食品标签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促使消费者关注产品真实属性 [2][3] 新标准对功能性食品行业的核心影响 - 配料透明化:要求食品名称与真实成分匹配,减少模糊宣传,使功能性食品企业确保产品名称与实际成分相符,明确标注关键成分含量,增强消费者信任,促使企业注重产品质量和成分真实性 [7][8] - 数字标签创新:引入二维码数字标签,解决传统标签信息量有限问题,支持语音播报功能,方便特殊群体获取完整信息,可更全面传达产品信息,提升用户体验并促进销售 [7][9] - 营养标签精细化:将强制标示的营养素范围由 “1 + 4” 扩展为 “1 + 6”,增加糖和饱和脂肪(酸)强制标识,响应国家 “三减” 行动,鼓励企业关注营养素控制,帮助消费者管理饮食习惯 [7][10] - 强制标注常见致敏成分:标注常见致敏成分,适应过敏人群增多趋势,提升食品安全信息完整性和针对性,使功能性食品企业在配方设计阶段考虑潜在过敏原问题,减少安全事故 [7][12] - 特殊膳食精准化:为特殊医学状况婴儿提供精准营养支持,填补国内产品空白,兼顾少数群体特殊营养需求,推动开发针对特定健康问题或生活方式的功能性食品 [7][11] 功能性食品企业应对新规的策略 - 基于产品分类:功能性普通食品优先确保原料合规性,避免物质超范围使用,标签宣称去医疗化,以 “特征描述” 代替 “功效宣称”,将功能成分融入高频消费场景;保健食品注重功能宣称规范化、剂型与口感的优化 [18] - 基于原料分类:食药物质与新资源食品原料深挖政策红利,开发 “药食同源 +” 复配产品,关注新资源食品原料审批进展;中药材与普通食品原料注重功能化升级,中药材提升活性成分含量,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普通食品原料利用技术提升功能性 [19] 功能性食品行业转型面临的挑战 - 消费者信任重建难题:实际功效低于宣传预期,虚假宣传和科学依据不足造成信任落差,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线上渠道监管薄弱 [26] - 产品价格与价值不匹配:新规使企业成本增加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难以接受高价,市场存在大量功能相似产品,价格战不可避免,企业难以通过技术差异化实现溢价 [26] - 渠道管理与消费体验矛盾:线下渠道专业性不足,低线城市便利店或集市充斥低价低质产品,损害行业形象 [27] - 消费者教育与产品创新滞后:科学普及不足,消费者对功能性成分理解停留在表面,购买决策受营销话术影响,产品形态单一,缺乏针对不同消费场景的创新 [27] 功能性食品行业未来五年的关键趋势 - 功效性导向深化:摒弃单纯概念营销,以食品卫生学与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聚焦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研发,以 “功效可验证、机制可溯源” 为核心特征,构建产品价值 [30] - 研发范式转型:加速淘汰低水平重复产品,构建 “精准营养 + 场景适配” 的研发体系,聚焦目标人群开发定制化产品,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改良原料特性,推动产品从 “成分堆砌” 转向 “机制协同” [31] - 监管与标准重塑行业生态:推动行业从 “营销驱动” 转向 “研发驱动”,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的衔接,建立全链条技术体系,加速行业整合,促使资源向具备核心技术能力与临床数据积累的企业集中 [31]
中国中药材功能性食品行业白皮书:从养生青年到银发族群,行业如何破解国民健康焦虑?
头豹研究院· 2025-07-02 20: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药材功能性食品行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受益于健康消费升级和政策支持,但面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挑战,药食同源理念将拓展市场边界 [2] - 精准营养为中药材功能性普通食品提供科学化路径,中药材保健食品中备案中药材保健食品及灵芝保健食品极具增长潜力 [3] - 备案制相比注册制准入门槛更低,人参、西洋参和灵芝纳入保健食品备案原料目录,拓宽了中药材在保健食品领域的应用范围 [79] - 灵芝保健食品以灵芝为主要原料,传统名贵中药材灵芝药理作用丰富,医药企业是主要厂商,不同代际老龄人的消费意愿各异将推动行业发展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一章 中国中药材功能性食品的行业综述 - 保健食品属于功能性食品的细分领域,本文研究范畴为广义的功能性食品,包括功能性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中药材功能性食品指以中药材功能性成分为主要原料的功能性食品 [11] - 药食同源物质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其思想源于传统医学的养生观,应用场景不断扩展,相关中药材产业发展态势复杂 [12] - 道地药材与中药材GAP推动中药材质量提升,道地药材是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但产业面临问题,新版中药材GAP为行业提供了更安全、稳定、高效的原料基础 [13] 第二章 中国中药材功能性普通食品的行业分析 - 精准营养为中药材功能性普通食品提供科学化路径,国民膳食结构不合理,传统膳食建议难以满足个体需求,精准营养干预应运而生,促使该部分食品需求快速增长 [34] - 心血管健康与减糖赛道快速增长,常见慢性病中维护心脑血管健康与促进减糖属于高增长赛道,与功能性成分膳食纤维有关,高膳食纤维成分的中药材在功能性普通食品领域应用广阔 [35] - 行业存在整体功能性食品产业的共性问题,如资源分布不均衡、开发功利化、低水平重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 [36] 第三章 中国中药材保健食品的行业分析:备案中药材保健食品 - 保健食品备案制相比注册制准入门槛更低,人参、西洋参和灵芝被正式纳入保健食品备案原料目录,开辟了传统中药材原料可在备案产品中使用的先例 [67] - 行业产品厂商背景多元,中药企业原料成本优势显著,备案中药材保健食品的厂商可分为两类,中药企业在业内更具竞争优势 [68] - 备案中药材保健食品的主流剂型包括软胶囊与粉剂,已备案的人参及西洋参保健食品以软胶囊和颗粒剂为主,已备案的灵芝保健食品分为灵芝孢子粉和非灵芝孢子粉两类,非灵芝孢子粉包括软胶囊和口服液两种剂型 [69] 第四章 中国中药材保健食品的行业分析:灵芝保健食品 - 传统名贵中药材灵芝药理作用丰富,含有三萜和多糖等化学成分发挥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等药理活性,纳入食药物质目录后,可作为普通食品、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原料 [123] - 医药企业是灵芝保健食品的主要厂商,灵芝保健食品与中医药理念关联度高,化药与中药企业在推广时更具优势,且会持续投入研发 [123] - 不同代际老龄人的消费意愿各异,老年群体是保健食品的主要客群,银发经济的崛起将为行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不同代际老龄人的需求推动行业规模增长 [124]
药品保健品坑老专项整治启动!南都曾起底“诱导式剧本”乱象
南方都市报· 2025-05-28 14:39
5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发文称,按照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要求,部署在全国开 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有效打击药品、保健品市场"坑老""骗老"行为。南都此 前曾推出"病态流量"系列调查,揭露虚构伦理视频携无证商品欺骗老人的"诱导式剧本"乱象。 南都此前报道。 据了解,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将聚焦老年人药品、保健品领域,依法查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违法广 告、非法添加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通过开展"你拍我查"活动,鼓励群众 拍摄涉嫌违法行为,及时收集和掌握违法问题线索,公正高效查处,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市 场竞争环境不断优化。 有千万粉丝级网红在直播间"大吵大闹"演绎剧本时,并没有挂商品链接,但其团队成员会借势单开自己 的账号进行直播带货。"我爸以前还去公园广场遛弯,现在也不出去了,每天就躺床上看直播。他还在 直播间买过各色首饰、文玩手串,我一看就是假的,但他自己硬说是真的。"阿文(化名)的父亲正是 该网红的"铁杆粉丝"之一。 还有受访者向南都记者提出担忧:有博主在直播间卖用糖果冒充的保健品、"药品",他们担心家里老人 使用或者服用后,会出现身体不适。 ...
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超46万件 虚假宣传、假冒、安全问题投诉比重同比上升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19
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61767件,同 比增长33.33%,解决26121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723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 倍赔偿的投诉585件,加倍赔偿金额38万元。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165608人次。 根据2025年一季度内服务大类投诉数据,互联网服务类,生活及社会服务类,教育培训服务类,销售服 务类,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居于前五位。与2024年一季度相比,金融服务类,文化、娱乐、体育服 务类,公共设施服务类投诉量比重上升;生活及社会服务类、互联网服务类、电信服务类投诉量比重下 降。 在具体商品投诉中,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为:服装、通讯类产品、普通食品、鞋、日用杂品。与2024 年一季度相比,日用杂品、鞋、服装、汽车及零部件投诉量上升,普通食品投诉量下降。 在具体服务投诉中,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为:经营性互联网服务、餐饮服务、移动电话服务、培训服 务、远程购物。与2024年一季度相比,交通运输、远程购物、教育服务投诉量上升,住宿服务、餐饮服 务投诉量下降。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根据投诉性质,合同问题占26.56% ...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461767件|315青诉
搜狐财经· 2025-05-08 15:54
5月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 到,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61767件,同比增长33.33%,解决261218件,为消费者挽 回经济损失23723万元。 在具体商品投诉中,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为:服装、通讯类产品、普通食品、鞋、日用杂品。与2024 年一季度相比,日用杂品、鞋、服装、汽车及零部件投诉量上升,普通食品投诉量下降。 在具体服务投诉中,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为经营性互联网服务、餐饮服务、移动电话服务、培训服 务、远程购物。与2024年一季度相比,交通运输、远程购物、教育服务投诉量上升,住宿服务、餐饮服 务投诉量下降。 中消协表示,投诉分类基本情况显示,今年一季度,合同问题占26.56%,售后服务问题占26.07%,质 量问题占19.67%,虚假宣传问题占7.27%,安全问题占5.8%,价格问题占4.18%,假冒问题占3.54%,人 格权益问题占1.06%,计量问题占0.88%,其他问题占4.97%。与2024年一季度相比,虚假宣传、假冒、 安全问题投诉比重上升,质量、合同问题投诉比重下降。 在所有投诉中,商品类投诉为24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