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连锁药房
icon
搜索文档
新店扩张成利润黑洞,老百姓规模效应难以为继,控股股东减持与质押狂欢
搜狐财经· 2025-07-09 10:18
大股东减持与质押操作 - 控股股东医药集团在2025年5月6日宣布减持计划,计划减持不超过2280.29万股,占总股本3%,按当时股价测算套现约4.51亿元,宣称目的是降低股票质押率 [1][4] - 但随后医药集团在6月27日进行"解押再质押"操作,先解除5111万股旧质押,再新质押3211万股给建设银行湘江支行,期限三年 [2] - 截至6月30日,医药集团累计质押股份1.19亿股,占其持股比例62.04%,占公司总股本15.65% [3] 公司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23.58亿元,同比下降0.36%,归母净利润5.19亿元,同比暴跌44.13%,创上市以来最差业绩 [1][6]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0.26亿元,同比下降25.77%,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12.04亿元,长期借款13.97亿元,利息费用1.78亿元占净利润34% [7]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4.35亿元,同比下降1.88%,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同比下降21.98% [7] 门店扩张与转型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门店15277家,行业第二,但2025年一季度减少25家至15252家 [8] - 2025年计划开店1000家,主要以老店转加盟为主,少量填空式开店和资产性收购 [9] - 积极布局DTP药房,截至2025年一季度拥有176家,覆盖14省55城,2024年DTP药品销售收入16.61亿元,同比增长8% [9] 行业环境 - 2024年全国关闭零售药店约3.9万家,闭店率5.7%,第四季度关店1.4万家,行业出清加速 [8] - 医保个账减少、统筹医保落地滞后、医保强监管等因素导致行业营收增长停滞、利润下滑 [7] - 行业从快速扩张转向规范化发展,为大型连锁企业提供市场集中度提升机会 [8]
特朗普考虑“影子联储主席”,美元和美债收益率走低,美股三大指数走高,小米ADR涨超10%
华尔街见闻· 2025-06-26 23:33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走高,道指涨约0.6%,标普500指数涨超0.4%,纳指涨超0.5% [3][10] - 科技股领涨,Meta盘中涨超1.5%、英伟达涨超1%,迈威尔科技涨超4% [11] - 苹果一度跌超0.9%,摩根大通下调其目标股价至230美元 [11] - 稳定币第一股Circle盘中涨超12.8% [12] 美联储政策与市场预期 - 市场加码押注年内两次降息,首次可能在9月,7月降息概率维持在20%左右 [2] - 特朗普可能最早在9月宣布鲍威尔的接替人选,新主席或偏向鸽派 [3][8] - 美联储官员对关税影响通胀存在分歧,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认为关税不会引发持续性通胀上升,里士满联储主席巴金持相反观点 [3] 经济数据与分析师观点 - 美国一季度GDP终值下修至萎缩0.5%,5月商品贸易逆差意外扩大,续请失业救济人数升至三年半最高 [2] - E*Trade分析师Chris Larkin表示经济数据反映增速放缓但仍具韧性 [8] - Granite Bay投资者Paul Stanley认为周五PCE数据是判断通胀回落持续性的关键 [8] 行业与公司动态 - 美国连锁药房巨头Walgreens季度盈利超预期,股价一度涨超1% [13] - 投行Jefferies第二季度利润因投行业务和资本市场活动受打击而下滑 [13] - 法国大型超市Carrefour股价暴跌至1993年以来最低,摩根大通警告其半年报可能引发抛售 [13] - 法国支付公司Worldline被曝可能掩盖客户欺诈行为,空头提前大量买入其空单 [13] - 北约同意将国防开支提高至GDP的5%,利好军工企业,澳大利亚无人机防御公司DroneShield涨超7% [13] 外汇与大宗商品 - 美元指数跌约0.5%,英镑、欧元涨超0.5% [7] - 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7.16,创逾7个月新高 [7][15] - 日元一度涨逾1%至143.753,现涨约0.6% [16] - 小米ADR一度涨超10%,因小米汽车宣布3分钟大定突破200,000台 [17] - 现货黄金盘中突破3350美元/盎司后转跌,现货白银涨幅收窄至0.7% [7][19] - 美油涨约0.8%,布油涨约0.6%,俄罗斯考虑在OPEC+会议上再次增产 [19]
漱玉平民: 关于召开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
证券之星· 2025-06-09 19:19
股东大会召开通知 - 公司将于2025年6月25日14:45以现场与网络投票结合方式召开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 [1] - 网络投票时间分为深交所交易系统(9:15-9:25/9:30-11:30/13:00-15:00)和互联网系统(9:15-15:00) [1]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6月19日收市时登记在册的股东 [2] 会议审议事项 - 唯一议案为《关于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 [2] - 议案已通过第四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 [2] 参会资格与登记 - 股东可通过现场、信函或邮件登记,登记时间为2025年6月20日9:30-17:00 [3] - 自然人股东需提供身份证及账户卡,法人股东需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及法定代表人证明 [3][4] - 异地股东可通过信函或邮件登记,截止时间为6月20日17:00 [4] 网络投票操作 - 投票代码为351017,简称为"漱玉投票" [6] - 互联网投票系统需提前完成身份认证,投票时间为6月25日9:15-15:00 [6] 会议联络信息 - 会议地址为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北路56号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4] - 联系人李强、綦妍荔,联系电话0531-69957162,电子邮箱sypmdm@sypm.cn [4] 备查文件 - 第四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决议及第四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决议作为备查文件 [4]
老百姓大药房减持背后:万店时代终结,谁将熬过行业寒冬?
新浪证券· 2025-05-22 15:1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连锁药房行业进入洗牌阶段,"万店时代"扩张狂潮停止,行业龙头老百姓控股股东拟减持3%股份套现4.4亿元,引发市场对行业前景担忧 [1] - 2024年全国药店闭店数达3.9万家,闭店率5.7%,第四季度单季关店1.4万家创历史峰值 [1] - 六大连锁药房2024年营收增速集体放缓,最高涨幅仅8.01%,老百姓成为唯一营收下滑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44.13%,扣非净利润降幅达41.18%,现金流缩水25.77% [1] 公司经营困境 - 老百姓2024年新增门店211家但关闭236家,首次出现净减少,新店培育期长达3-5年且成本高企,叠加商誉减值导致净利润大幅缩水 [2] - 医保政策收紧导致多地暂缓新增医保定点药店审批,虽然公司93%直营门店有医保资质但增量空间近乎关闭 [2] - DTP药房收入占比不足8%,面临采购成本高和医保降价挑战,短期内难成业绩支撑 [2] 转型策略与行业竞争 - 老百姓2025年计划新开1000家门店中加盟店占比超80%,以老店转加盟为主降低直营风险 [3] - 布局县域DTP药房填补特药服务空白,一季度末已拥有176家DTP门店 [3] - 行业出清期采取填空式收购策略吸纳存量资源,但竞争对手大参林和益丰药房2024年营收分别增长8.01%和6.53%,益丰是六大连锁中唯一净利正增长企业 [3]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细化运营,竞争焦点转向医保资源争夺、专业化服务能力(DTP药房/慢病管理)和成本控制体系 [4] - 行业进入"剩者为王"新周期,精细化运营能力成为穿越周期关键 [6]
多家机构认为医药板块估值修复开启,港股创新药ETF(159567)逆市上涨,先声药业涨超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09:57
港股市场表现 - 5月19日早盘恒生指数跌0.73%,恒生科技指数跌1.58% [1] -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涨0.58%,换手率8.02%,成交额超1.15亿元 [1] - 成分股中先声药业涨超5%,再鼎医药、三生制药、远大医药涨超4%,诺诚健华、康哲药业跟涨 [1] 医药板块行情 -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反弹强劲,多只医药基金净值涨幅超30% [1] - 机构认为医药板块估值修复已开启,关注AI医疗、脑机接口、创新药等方向 [1] - 创新药和部分仿创药是布局重点,商保目录政策变化、集采/国谈预期落地及美国肿瘤会议数据公布将催化股价 [1] 创新药及产业链 - 创新药板块进入快速放量期,国内外商业化和对外授权推动营收增长并加速盈利转折 [2] - 仿创结合企业创新药占比提升,仿制药受集采压制 [2] - 中药板块短期承压但长期具品牌化与创新潜力 [2] 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 - 医疗器械受政策落地缓慢和库存影响短期承压,招投标回暖带动复苏预期 [2] - 医疗服务受非刚需消费复苏滞后拖累,但AI赋能和细分赛道企稳为龙头企业带来新机遇 [2] 生命科学上游 - 生命科学上游处于景气反转初期,海外需求回暖、国内企业加大研发与全球布局,有望重回高增速 [2]
并购后遗症“大发作”,又变实控人提款机?套现13亿后,又要减持3.4亿!老百姓:利润腰斩,还有57亿商誉高悬
市值风云· 2025-05-16 18:07
控股股东减持 - 2022年9月老百姓医药集团减持2%股份套现3.44亿元[2][3] - 2025年5月拟再减持不超过3%股份按19.80元/股计算顶格减持可套现4.51亿元[4] - 上市至今控股股东累计减持套现超13亿元若本次完成减持总额将突破17亿元[5]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223.6亿元同比微跌0.4%2025年一季度营收54.4亿元跌幅扩大至1.9%[7] - 2024年净利润5.2亿元同比下滑44.1%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2.5亿元同比下滑22%[9] - 营收下滑在连锁药房行业罕见仅与国大药房同为负增长企业[12] 行业现状 - 2024年零售药店全品类销售额5,282亿元同比下滑2.2%为七年来首次负增长[16] - 2024年全国药店数量突破70万家闭店3.9万家闭店率5.7%预计2025年闭店5-10万家[18][19] - 行业面临政策挤压医保控费收紧药品价格谈判和集采常态化压缩利润空间[16] 经营模式 - 加盟店数量三年增长1.4倍至5,296家占总门店34.67%但收入占比仅13.89%利润占比5.47%[26][28][29] - 加盟模式毛利率较直营低23个百分点拉低整体毛利水平[30] - 直营店日均平效从60元/平方米下滑至47元/平方米反映管理问题[33] 商誉风险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商誉高达57.56亿元占总资产27.37%位居同业第一[37][39] - 2024年计提商誉减值1.08亿元剩余商誉存在较大减值风险[38] - 历史并购溢价显著如2022年收购怀仁大药房单店成本达250万元远超新开店成本[37]
连锁药房“规模神话”崩塌:万店时代终结,效率革命开启
新浪证券· 2025-05-16 14:16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连锁药房行业迎来"至暗时刻",七家头部企业中六家净利润集体下滑,行业首次出现亏损案例[1] - 除益丰药房外,六大企业净利润全线下滑,漱玉平民录得行业五年来首亏[2] - 国药一致、大参林等四家企业总员工数锐减超8000人,单店员工数普遍从5人压缩至3人,健之佳、一心堂逼近"2人店"极限[2] 商业模式转型 - 行业"规模效应"逻辑崩塌,密集开店无法通过地理垄断获取溢价[2] - 政策推动的药品比价系统与线上医保支付打破价格不透明壁垒,消费者转向追求性价比与即时配送[2] - 药房核心职能从零售终端向"区域前置仓"转型[2] - 头部企业新增门店数显著放缓,国药一致直营店减少758家[4] 效率革命 - 单店人力成本压缩近40%,数字化系统替代人工拣货,区域集中配送取代分散仓储[4] - 行业共识转向在关键区域形成高效覆盖网络,而非"遍地开花"[4] - 未来竞争力取决于"效率密度"——以最少人力、最优仓配网络覆盖最大客群[3] 资本市场反应 - 益丰药房净利润增长但全年股价涨幅仅15%,落后于同行,反映市场对行业底层逻辑颠覆的焦虑[3] - 传统财务指标如营收、拓店数已无法反映企业真实价值,政策冲击、效率竞赛等非财务因素成为关键[5] 行业展望 - 短期内裁员与关店阵痛不可避免[5] - 长期看需完成从"规模扩张"到"效率为王"的蜕变才能穿越寒冬[5] - 行业被迫回归商业本质——用最低成本满足最大需求[6]
六大民营连锁药房2024年财报观察:增长“降温”,盈利“遇阻”,行业在困境中谋变
华夏时报· 2025-05-08 17:13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连锁药房行业增速显著放缓,六大民营连锁药房营收同比涨幅均未超过10%,最高仅为8.01%,远低于2022-2023年普遍超10%甚至20%的水平 [2] - 归母净利润表现更为严峻,仅益丰药房实现8.26%增长至15亿元,其余五家均出现下滑,其中大参林下降超20%,老百姓利润近乎腰斩,漱玉平民亏损近2亿元,健之佳利润暴跌约七成 [5] - 全国药店闭店数量激增,2024Q3单季关闭9545家,前三季度累计达25114家,新开门店数从Q1的1.6万家递减至Q3的1.2万家 [5] 企业分化格局 - 益丰药房成为唯一"既长个子又长肉"的企业,通过优化门店布局、调整商品结构和降本增效,在240.62亿元营收基础上守住净利润增长 [5] - 大参林以264.97亿元营收成为规模冠军,但净利润缩水两成多,反映规模扩张与盈利能力的失衡 [5] - 区域型药房普遍承压,一心堂利润缩水至不足1.5亿元,显示中小连锁在规模与服务差异化上的困境 [5] 门店扩张态势 - 六大连锁药房门店总数仍保持增长,大参林净增2479家至16553家领跑,老百姓净增1703家至15277家,益丰净增1434家至14684家 [7] - 扩张速度较前几年明显放缓,行业焦点从"开店速度"转向"关店控制",管理能力与运营成本成为新考验 [6][7] 核心挑战因素 - 政策压力:医保控费收紧、药品集采常态化压缩利润空间,全国药店比价系统和追溯码推行增加合规成本 [8][10] - 线上冲击:新兴线上药店分流客源,消费者比价行为加剧(感冒药比价3-5个平台),保健品/医疗器械销售额跳水两成 [8][10] - 成本攀升:房租人力成本上涨,供应链不稳定导致缺货断货,数字化投入增加费用 [8][9] 转型应对策略 - 数智化转型成为共识,重点提升门店管理精细化、供应链效率和顾客服务体验 [12] - 业务结构优化:增加高毛利非药品类(健康食品/美妆),降低药品采购成本 [12] - 线上线下融合:构建全渠道销售服务体系,但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改造 [12] - 商誉风险暴露:前期疯狂并购积累的商誉减值压力开始显现 [11]
大参林2025年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规模效应带动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8 15:31
行业整体趋势 - 药店行业2024年呈现增速放缓、短期承压的大趋势,但零售药店占全终端销售额比重增至30.8%(2019年为23.4%),行业头部集中度持续提升[1][7][8] - 药品三大终端销售额约18638亿元(同比下滑1.2%),其中零售药店销售额5740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快于其他终端[7] - 行业连锁率58%(2023年),显著低于美国的71%,前十强市占率30.9%对比美国的85%,集中度提升空间大[8][9] 公司业绩表现 - 大参林2024年总营收264.97亿元(+8.01%),归母净利润9.15亿元,2024Q1营收69.56亿元(+3.02%),归母净利润4.60亿元(+15.45%)[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7.68亿元(同比+44.14%),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3] - 2024年门店净增2479家(+17.61%),总数达16553家,规模居行业第一[1][3][4] 运营效率优势 - 三项费用率合计水平与存货周转天数均为上市连锁药房中唯一呈现下降趋势的企业[1][4] - 日均坪效水平连续多年在上市药房企业中排名首位[1][4] - O2O送药服务覆盖门店上线率80.38%,B2C业务实现全国覆盖[5] 区域扩张战略 - 在广东、广西、河南及黑龙江等优势区域市场份额名列前茅,新进上海及内蒙古填补空白[4] - 2019年以来新进15个省级行政区,全国布局基本完成,2024年下半年进入加密期聚焦市占率[4] - 直营门店中拥有DTP药房248家,医保定点门店10093家,统筹报销定点门店2822家[10] 处方外流布局 - 构建处方承接体系,对接区域处方流转平台,加密院边店及DTP药房布局[10] - 处方药院外市场占比仅20%(2023年),显著低于美日水平,增量空间显著[9][10] - 探索"医+药+养+检+险"业务闭环,推动创新药销售[10] 行业长期驱动因素 - 医药分离改革(零加成、双通道、门诊统筹等政策)持续推动处方外流[9][11] - 2024年药店价值榜10强企业总营收1700亿元(+4.17%),增速快于行业平均[9] - 头部企业将通过并购整合提升市占率,中小连锁及单体药房加速出清[8][9]
基石资本张维: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形成的关键在于打通上市和减持通道
投中网· 2025-04-19 13:28
中国创投退出难题与资本市场改革 - 全亿健康案例显示控股型投资从成立到完全退出需17年(5年整合+2年IPO+5年锁定期+5年减持),远超"5+2"基金周期限制[3][4] - 中国创投面临"上市难"与"减持难"双重困境:A股企业上市中位数时间13.4年(科创板)vs美股11年,减持需季度2%限额且审批流程复杂[4][5] - 国资LP主导市场格局:2024年政府相关资金占新募人民币基金44.4%,国有背景LP出资占比达84.5%,其周期偏好直接影响GP行为[5] 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的形成机制 - 基金周期决定耐心程度:国际并购基金12年周期vs国内"5+2"结构,长期资本是科技企业成长的必要条件(高科技企业平均需数十年培育)[4][5] - 财富效应驱动大胆资本:网景案例显示未盈利企业快速造富可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马斯克400亿美元减持支撑再创业(如收购Twitter)印证退出通畅的重要性[7] - 股权分置改革历史启示:2005-2007年流通市值从1万亿增至8万亿,上证指数涨130%至6124点,证明流通性改善可激活市场[9][10] 资本市场制度性缺陷与改革方向 - 上市门槛导致估值扭曲:A股边缘化公司维持15-25亿市值(应为5000万美元以下),科创板5年仅51家亏损企业上市(占比2.8%)vs美股75%企业IPO时未盈利[13][16] - 退市机制严重不足:A股十年累计退市219家(年均退市率0.5%)vs美股1975-2012年平均退市率8.22%,注册制需配套严格退市制度[13][16] - 创投退出效率低下:十年间仅10%投资项目实现IPO,通过IPO仅收回39%成本,形成"万亿投资堰塞湖"[11] 社会信用与资本市场发展 - 资本市场本质是社会信用高级形态,需通过法治化(打击造假/违规信批)和市场化(注册制+退市)建立长期信用预期[3][18] - 企业家信心核心在于政策预期稳定性,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使非流通/流通股东利益一致化,当前需类似制度突破解决减持难题[10][18] - 科创板历史意义: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是重大创新,但需进一步扩大试点(2024年尚无亏损企业IPO)[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