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感知
icon
搜索文档
IPO雷达|武汉聚芯被证监会要求补充材料:业务模式、合规性、诉讼风险受关注
搜狐财经· 2025-11-24 12:12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薇 本次,证监会要求该公司补充具体业务模式、近三年技术出口业务开展情况及合规性,境外子公司涉及 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等监管程序履行情况,并出具合规性结论。 股权与激励方案是否存利益输送 该公司还需说明新增股东入股价格合理性及差异原因,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已实施的股权激励方案需披 露人员构成、价格公允性及合规性,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利益输送。 2025年10月,武汉聚芯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启动港股IPO流程。 据招股书,武汉聚芯主要通过提供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和影像技术产品实现收入,受下游行业需求增加 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该公司的收入也有所增长。 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1-6月(报告期),公司的收入分别为1.27亿元、2.42亿元、6.67亿 元、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7亿元、-1.1亿元、973万元、2072万元。 虽然2024年该公司净利润由负转正,但2023年公司毛利率下滑至23.6%,主要产品售价呈下降趋势。 业务模式与合规性需说明 武汉聚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聚芯")近期因港股IPO申请被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材 料,监管关注的问题涉及业 ...
聚芯微电子拟港股上市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具体业务模式等
智通财经· 2025-11-21 20:50
上市申请与监管问询 - 中国证监会于2025年11月21日公布对聚芯微电子等7家企业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 [1] - 聚芯微电子已于2025年9月29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和中信证券 [1] - 证监会要求公司及律师就多项事宜补充说明并出具明确法律意见 [1][2] 证监会关注要点 - 要求补充说明公司及子公司最近三年技术出口业务的开展情况及合规性 [1] - 要求补充说明具体业务模式 [2] - 要求说明境外子公司涉及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等监管程序履行情况及合规性 [2] - 要求说明最近12个月内新增股东入股价格的合理性及差异原因,并就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出具结论 [2] - 要求说明已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合规性,包括人员构成、关联关系、价格公允性及决策程序等 [2] - 要求说明拟参与“全流通”的股东所持股份是否存在质押、冻结等权利瑕疵情形 [2] - 要求说明未决诉讼的具体情况,评估其对未来经营及本次发行的潜在影响,并确认披露充分性 [2] 公司业务与技术定位 -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3] - 公司致力于通过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芯片与优化算法的深度融合,赋能智能设备实现精准感知、卓越影像与智能化升级 [3] - 公司技术围绕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影像技术三大核心领域,服务于机器人、物联网、移动智能设备、数字孪生及汽车电子等高增长场景 [3] - 公司解决方案构建了“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的核心能力,通过多模态传感融合与精准驱动协同,旨在赋能智能设备突破复杂环境的感知极限 [3]
新股消息 | 聚芯微电子拟港股上市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具体业务模式等
智通财经网· 2025-11-21 20:47
智通财经APP获悉,11月2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2025年11月17日— 2025年11月21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司公示7家企业补充材料要求,其中,公示提到要求聚芯微电子补 充说明具体业务模式等。据港交所9月29日披露,武汉聚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聚芯微电子)向 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海通国际和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 中国证监会请聚芯微电子补充说明以下事项,请律师核查并出具明确的法律意见: 招股书显示,聚芯微电子是行业领先的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通过高 性能数模混合信号芯片与优化算法的深度融合,赋能智能设备实现精准感知、卓越影像与智能化升级。 公司的技术围绕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影像技术三大核心领域,为机器人、物联网、移动智能设备、数 字孪生及汽车电子等高增长场景提供关键驱动力,显着提升交互效率与影像体验。依托领先的智能感知 技术平台,并结合创新的精密驱动技术,公司的解决方案构建了"感知 - 决策 - 执行"闭环的核心能力。 通过多模态传感融合与精准驱动的深度协同,公司致力于赋能智能设备突破复杂环境的感知极限,成为 智能设备创新先锋,引领感 ...
常熟市汽车产业全球伙伴大会召开
苏州日报· 2025-10-29 11:20
产业规模与基础 - 常熟市汽车产业总规模超过1600亿元,聚集上下游企业超过500家 [1] - 汽车电子产业已聚集相关企业近100家,年产值超过600亿元 [1] - 形成以动力电子、底盘电子、车身电子为基础,安全舒适、信息娱乐、智能驾驶为核心的全链条产业体系 [1] 近期投资与项目签约 - 活动现场集中签约15个汽车电子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额39亿元 [1] - 今年以来围绕汽车电子产业链总计签约项目59个,总投资超过150亿元 [1] - 签约项目涵盖智能感知、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等多个汽车电子核心领域 [1] 产业生态与发展规划 - 发布常熟市汽车电子创新生态及招商热力图,展示区位优势、创新载体、配套资源与招商重点 [1] - 常熟是长三角县域汽车产业布局最早、门类最全的城市之一 [1] - 汽车电子被定位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支撑和常熟长期布局的关键赛道 [1]
晶品特装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翻倍
证券日报网· 2025-08-19 14:4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665 39万元 同比增长112 60% [1] - 利润总额-1179 52万元 亏损同比收窄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5 39万元 亏损同比收窄 [1] 业务发展 - 专注智能感知+机器人装备领域 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 [1] - 研发方向涵盖特种机器人 智能感知 模拟仿真 智能制造 [1] - 行业回暖叠加民品业务拓展推动业绩增长 [1] 项目进展 - 按合同完成采购 生产 交付工作 推进后续项目 [2] - 南通特种机器人产线按规划开展采购和建设 [2] - 北京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完成部分设备安装调试 [2]
晶品特装: 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8 17:12
核心观点 - 公司积极响应上交所倡议 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并落实各项工作 [1] - 公司专注智能感知与机器人装备领域 通过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和拓展产品门类实现业绩增长 [1] -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构建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核心技术体系 致力于打造AI+机器人尖端科技产业集团 [2] - 公司积极推进股份回购 截至2025年1月23日累计回购152.36万股 占总股本2.0138% 支付金额6653.28万元 [2] - 公司优化治理结构 取消监事会并将职权移交董事会审计委员会 系统性修订24项治理制度 [2][3] - 公司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 通过多种渠道保持与投资者的有效沟通 [3][4]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665.39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112.60% [1] - 利润总额为-1179.52万元 亏损较上年同期明显收窄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55.39万元 亏损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 [1] 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总投入2494.99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 [2] - 研发特种机器人、智能感知、模拟仿真及智能制造产品 [2] - 某机器人项目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提升公司在特种机器人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 [2] 股份回购 - 截至2025年1月23日累计回购152.36万股 占总股本2.0138% [2] - 回购价格区间为32.13元/股至56.10元/股 [2] - 支付总金额6653.28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2] - 2025年6月开展新一轮股份回购 [2] 公司治理 - 取消监事会 将监事会职权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 [2] - 系统性修订《公司章程》及《股东会议事规则》等24项相关治理制度 [2] - 制定《舆情管理制度》提高应对各类舆情的能力 [2] - 2025年上半年召开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会议2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1次 提名委员会会议1次 [3] 募集资金使用 - 加快推进募投项目实施 项目施工进度较去年同期有较大提升 [3] - 争取募投项目早日投产并实现预期效益 [3] 投资者关系 - 2025年上半年召开业绩说明会1场 以文字图文互动形式与投资者沟通 [4] - 通过上证e互动平台、投资者邮箱、热线电话、现场调研等多种形式加强与投资者交流 [4] - 强化信息披露 提升上市公司透明度 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4]
永安行: 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定期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10 19:49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基于物联网和数据云技术的共享出行系统研发、销售、建设及运营服务,同时提供共享出行服务、智慧生活服务及分布式氢能数字平台业务[4] - 主要业务板块包括公共自行车业务(系统运营服务和系统销售)、共享出行业务、智慧生活业务及氢能产品业务[4] - 2024年各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系统运营服务40.08%、系统销售2.52%、共享出行23.49%、智慧生活14.05%、氢能产品19.87%[4] - 2024年整体毛利率为8.75%,较2023年的12.15%持续下滑,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10.72%[4][6] 公共自行车业务 - 系统运营服务业务覆盖全国190余个城市,运营车辆约12.35万辆,2024年收入1.83亿元,同比下滑39.20%[4][8] - 系统销售业务2024年收入0.12亿元,同比下滑52%,主要因政府公共自行车系统采购减少[7] - 2024年系统运营服务毛利率转为-12.70%,主要受项目清算人员成本增加影响[8] - 截至2025年3月末在手项目50个,协议金额约3.5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2个项目和1.44亿元[8] 共享出行业务 - 2024年收入1.08亿元,同比下滑24.48%,毛利率转为-4.15%[4][10] - 截至2025年3月末投放新一代公共自行车2.14万辆(覆盖4城)、助力自行车17.82万辆(覆盖24城)、氢能自行车7440辆(覆盖5城)[10][13] - 2025年一季度共享出行业务亏损加剧,毛利率降至-65.75%[10] 氢能业务 - 2024年氢能产品业务收入0.91亿元,同比增长333%,主要因收购浙江凯博并表[4][13] - 已建成15万辆/年氢能自行车生产线、15万瓶/年储氢器生产线及2万台/年微型太阳能制充氢一体机生产线[13] - 2024年氢能自行车产能利用率8.05%,较2023年的2.69%提升但整体仍较低[13] - 产品已通过德国TÜV莱茵认证,具备欧洲市场销售资质[2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58亿元,同比下滑15.96%;净利润-0.66亿元,较2023年减亏0.65亿元[4][25] - 2024年末总资产44.67亿元,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24.21亿元(主要为哈啰普惠股权投资)[30] - 2024年末应收账款3.98亿元,已计提坏账准备3.84亿元,账龄超1年占比过半[33]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37亿元,投资性现金流净流入2.01亿元[37] 资本结构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29.15%,权益资本与刚性债务比率565.24%,财务杠杆较低[30][36] - 主要债务为"永安转债",2024年末余额5.41亿元,累计转股金额3.13亿元[3][36] - 2024年EBITDA 1.30亿元,对刚性债务和利息支出的覆盖倍数分别为0.21倍和2.86倍[37] 公司治理 - 2025年3月控制权变更,上海哈茂成为控股股东,杨磊成为实际控制人[38] - 拟向上海哈茂定向发行股份募资不超过8.40亿元,发行完成后上海哈茂及杨磊合计持股比例将达38.06%[38] - 原实控人孙继胜承诺现有业务2025-2027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2亿元,否则需现金补偿[38] 行业环境 - 共享两轮车行业形成无桩单车为主、有桩单车为辅格局,美团、滴滴和哈啰单车占据主导地位[4] - 行业受政策变化、居民偏好影响较大,部分城市出现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导致监管趋严[4] - 地方政府财政弱化导致公共自行车业务回款时间延长,系统运营服务发展萎缩[4][8] - 氢能产品市场仍处初期发展阶段,存在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不畅风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