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出行

搜索文档
供应链及交通运输服务专题展开幕 “首台套”技术企业首次亮相
北京商报· 2025-09-10 22:57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供应链及交通运输服务专题展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首钢园区举办 主题为"人享其行 物畅其流" [1] - 展会集中展示智慧公共交通与智慧物流服务领域的最新技术与成果 设立两大主题专区并举办"数智驱动 特大城市交通服务新范式"洽谈推介活动 [1] - 采用"线下+线上"融合方式呈现交通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果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 [1] 参展企业 - 吸引中远海运集团 中国外运 嘉兴仙途 京投亿雅捷4家行业领军企业首次参展 [1] - 顺丰 中远海运 中国外运 美团 中国邮政 北京地铁 北京公交 首发集团等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齐聚 [1] - 多家企业携数字交通 智能制造 绿色低碳等热点领域的全球首发及首展产品亮相 [1] 技术展示亮点 - 京投亿雅捷作为"首台套"技术企业展出市域(郊)铁路融合自动检票机及智能客流调控系统 推动地铁智能化服务升级 [2] - 中远海运展示区块链提单 自动化码头技术及北极航道通行成果 彰显国际航运数字化创新实力 [2] - 展会设置沉浸式互动打卡点 联合美团 文远知行 一卡通等企业推出科技体验活动 [2] - 观众可通过AI视频 智能模型体验智慧网联公交及共享出行等实际应用场景 [2]
又一潜力股将“入通”,曹操出行(02643)成长性突出,有望吸引内地增量资金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17:07
股价表现与市场认可 - 公司上市后股价从发行价41.94港元最高触及92.5港元 实现翻倍走势 反映聪明资金对其投资价值的认可 [1] 纳入恒生指数与港股通 - 公司于8月22日获准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将于9月8日生效并同步纳入港股通 有望吸引内地增量资金并改善交易结构 [2] 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 - GTV同比增长53.6%至109.54亿元人民币 订单量增长49%至37.95亿单 日订单量增长50.6%至210.8万单 [3][4] - 平均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57.4%至3810万人 平均月活跃司机同比增长53.5%至55.4万人 [3][4] - 收入同比增长53.5%至94.56亿元人民币 毛利率提升1.4个百分点至8.4% [4] - 经调整净亏损收窄至3.3亿元人民币 亏损率优化4.6个百分点至3.5% 经营现金流净流入3.25亿元且同比增长164.6% [4] 车辆销售业务表现 - 车辆销售收入7.4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7.32% 销量同比增长182.8%至7993辆 [5] - 曹操60等车型TCO低至0.47元/公里 较其他商用电动车型低约三分之一 [5] 未来增长预期 - 计划2025年新开拓200个城市 2025-2027年定制车销售目标分别为1.5-3.2万辆、2.5-4.5万辆、4-6万辆 [7] - 预计GTV将保持40%以上增长 国信证券预测公司2026年实现经调整净利润回正 [7][15] Robotaxi战略布局 - L2+级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从12.2%升至21.7% L4级自动驾驶已在5个试点城市允许全域商业化运营 [8] - 曹操智行平台已完成超1.5万公里自动驾驶测试 计划2026年底推出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 2027年规模化运营 [8] - Robotaxi单公里成本预计2026年与传统网约车持平 可节省占收入80%的司机成本支出 [9] - 预计2030年Robotaxi单车毛利达5-7.2万元/年 2035年中国市场规模达1.6万亿元 公司有望获得15%份额即2400亿元市场空间 [13] 流动性改善预期 - 当前日均换手率仅0.1%-0.2% 纳入港股通后参考布鲁可等案例 换手率可能从0.5%升至3.22%并伴随股价上涨 [14] - 内地配置型和交易型资金预计积极参与 国信证券给出98-108港元目标价 较现价存在较大空间 [14][15]
嘀嗒顺风车,没人坐了吗?
凤凰网财经· 2025-08-27 22:01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独立顺风车平台龙头企业,业务和业绩在2025年上半年出现显著下滑,面临行业竞争加剧和增长模式挑战 [4][5][6] - 尽管注册用户和车主数量持续增长,但顺风车业务量、交易额及盈利能力均大幅下降,反映行业整体收缩和结构性压力 [5][9][10] - 公司面临网约车巨头降维打击及技术变革冲击,需重新评估业务方向以应对行业集中度提升和差异化竞争趋势 [24][26][35] 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2.86亿元,同比下降29.1%,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86.0% [9] - 顺风车订单量4320万,同比下降30.0%,整体交易额26.08亿元,同比下降34.9% [10] - 顺风车业务毛利率67.2%(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分部利润1.72亿元,净利率62.5% [13] - 智慧出租车业务收入249.7万元,同比下降19.4%,分部毛利率-42.3%,亏损158.0万元 [14] - 广告业务收入920万元,同比下降22.1% [15] 用户与车主规模 - 注册用户数持续增长:2024年6月底3.68亿,2024年12月底3.72亿,2025年6月底3.95亿 [9] - 注册车主数持续增长:2024年6月底1770万,2024年12月底1890万,2025年6月底1990万 [9] 行业环境 - 网约车市场整体收缩,2025年6月用户规模5.11亿,环比下降,使用率45.6%为2023年底以来最低 [10] - 网约车价格下降、Robotaxi入场及公共交通/私家车渗透率提升,挤压顺风车需求 [11] - 移动出行市场从竞争转向合作,聚合模式推动传统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 [29][30] 竞争格局 - 滴滴、高德、哈啰、小拉、花小猪及美团、携程等巨头均布局顺风车业务,对公司形成降维打击 [25][26] - 公司在车主信任、价格、服务体系及出行场景化方面无明显优势 [27]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差异化服务和无人网约车 [35] 战略与挑战 - 公司业务模式依赖顺风车抽佣,虽盈利但增长受限 [6][13] - 智慧出租车业务覆盖96个城市(较2024年底减少1城),战略合作城市数量不再披露 [14][30] - 公司员工仅300余人,主张通过挖潜增效而非增加运力实现增长 [33] - 股价从发行价6港元跌至1.32港元(截至8月26日),市值13.44亿港元 [33] 历史背景 - 公司2014年由前Google高管创立,获IDG、蔚来资本等五轮融资共20亿元 [19] - 早期聚焦顺风车蓝海市场,2024年6月以"共享出行第一股"身份登陆港股 [7][22]
曹操出行上半年营收大增53.5%,定制车队增至3.7万辆,已开始部署新一代Robotaxi
第一财经· 2025-08-27 16:33
核心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实现收入9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5% [1] - 总订单量达3.8亿单,同比增长49% [1] - 毛利率由去年同期7.0%提升至8.4%,主要受益于规模经济效应及经营效率提升 [1] - 期内亏损同比收窄39.8%,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64.6% [1] 运营数据与市场地位 - 业务覆盖全国163座城市,以2024年GTV计为中国第二大网约车平台 [1][2] - 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57.4%,平均月活司机数同比增长53.5% [2] - 平均客单价(AOV)上升至28.9元人民币 [2] - 在七次用户调研中获评中国主要共享出行平台"服务口碑最佳" [2] 定制车战略进展 - 在31个城市自持超过3.7万辆定制车,定制车贡献GTV达25亿元,同比增长34.7% [3] - 车辆销量由2024年上半年2826辆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7993辆 [3] - 车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7.3%至7.436亿元人民币 [3] 自动驾驶布局 - 通过"曹操智行"平台开展Robotaxi服务研发,累计完成超过1.5万公里自动驾驶测试 [4] - 2025年2月上线自动驾驶平台,在苏州、杭州启动示范运营 [4] - 计划2026年底推出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预装自动驾驶组件及应用程序 [5] - 构建"定制车+自动驾驶技术+出行平台"全域自研闭环生态 [4] 行业增长前景 - 中国共享出行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起以17.0%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9年达8042亿元 [3] - 市场渗透率将由2024年4.3%提升至2029年7.6% [3] - 2035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攀升至1.6万亿元 [4] 业务扩展计划 - 2025年上半年通过销售定制车进军27个新城市,重点关注下沉城市市场潜力 [6] - 拟于2025年内以相同模式进军更多城市 [6] - 依托吉利生态优势持续优化增长策略,实现快速增长与盈利能力的健康平衡 [6] 市场认可与评级 - 获恒指公司选定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1] - 申万宏源、浙商证券等多家机构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看高至103.17港元 [1] - 被认为有望在Robotaxi商业化浪潮中抢占先机,打开中长期估值空间 [1] 社会责任举措 - 在20余个城市投放超1000辆无障碍专车,每月开展"无障碍公益日"活动 [5] - 行业内首家参与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5] - 设立司机关爱金、司机子女教育基金等援助计划 [5]
顺风车,没人坐了吗?
36氪· 2025-08-27 08:24
公司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2.86亿元同比下降29.1% 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86.0% [4] - 顺风车业务量下降30% GMV下降34.9%至26.08亿元 [1][5] - 注册用户达3.95亿 注册车主1990万但未带动业务增长 [4] 盈利能力分析 - 顺风车业务毛利率67.2%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 分部利润1.72亿元净利率62.5% [8] - 智慧出租车业务收入249.7万元同比下降19.4% 毛利率-42.3% 分部亏损158万元 [8] - 广告业务收入920万元同比下降22.1% 体量过小无法对冲核心业务下滑 [9] 市场竞争环境 - 网约车用户规模5.11亿环比下降 使用率45.6%为2023年底以来最低 [5] - 面临滴滴/高德/哈啰等平台顺风车业务降维打击 [14] - 网约车整体价格下降及Robotaxi入场挤压顺风车需求 [6] 战略发展困境 - 智慧出租车业务覆盖96个城市较2024年底减少1城 [8] - 传统出租车体系转向接入主流网约车平台而非自建平台 [14] - 用顺风车盈利补贴第二曲线未获市场认可 [17] 资本市场表现 - 港股发行价6港元 现股价1.32港元市值13.44亿港元 [17] - 公司员工仅300多人 主张不增加运力前提下挖潜增效 [17]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差异化服务和无人网约车 [18]
永安行: 关于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
证券之星· 2025-08-07 20:20
控制权变更与股份转让安排 - 上海哈茂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以每股13.76元价格受让孙继胜、常州远为、索军、陶安平及黄得云合计持有的32,721,710股股份(占总股本13.67%)[4][12] - 杨磊以每股15.28元价格受让上海云鑫持有的14,363,882股股份(占总股本6.00%)[4][12] - 孙继胜放弃其持有的32,954,801股股份(占总股本13.77%)对应的表决权以巩固上海哈茂控股地位[12][15][26] 定向增发方案细节 - 向特定对象上海哈茂发行71,819,411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84,028.71万元发行价格11.70元/股[2][10] - 发行价格依据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80%确定符合监管规定[6] - 发行完成后上海哈茂及杨磊合计持股比例从19.57%提升至38.06%表决权比例从22.85%增至38.25%[11][25] 控制权稳定性安排 - 表决权放弃期限设定为股份过户后24个月或定向增发完成时或上海哈茂持股比例超孙继胜20%三者孰早[15][18][26] - 孙继胜承诺2025-2027年现有业务扣非净利润合计不低于-20,000万元否则以现金补偿[22][27] - 孙继胜出具不谋求控制权承诺函并同意后续向上海哈茂转让剩余43,208,808股股份[28][32] 认购资金与合规性 - 上海哈茂认购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及哈啰集团内部拆借不涉及外部借款[36][37] - 上海哈茂作为控股股东具备认购资格股份锁定期36个月符合《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33][34] - 本次发行符合《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6号》第9条要求无不当利益输送情形[38][39] 战略发展与业务协同 - 控制权变更背景为上市公司需借助哈啰集团产业资源实现业务转型升级与协同发展[40][41] - 新股东计划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提升、氢能技术优势及芯片业务拓展改善经营水平[23][24] - 业务、采购及销售层面预计将依托哈啰集团资源实现协同效应但未披露具体变化计划[40]
曾是群众短途出行“最后一公里”首选 营运11年后,1360辆公共自行车“退役”
镇江日报· 2025-08-02 07:58
公共自行车市场现状 - 镇江经开区公共自行车项目运营11年,累计投放1360辆自行车,建设80个站点,安装1640套锁车器 [1] - 运营初期日均最高骑行量超1000辆次,目前日均骑行量不足200辆次,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 [1][2] - 共享单车无桩化模式更便捷灵活,导致公共自行车使用率急剧下降 [1] 项目退出原因及后续安排 - 公共自行车及配套设施老化损坏,维护成本增加,影响用户体验 [2] - 项目将于8月逐步退出市场,共享助力车站点将优化覆盖原服务区域 [2] - 押金和预充值款将退还用户,退卡流程通过官网公告 [2] 行业趋势 - 共享出行工具(如共享单车、助力车)逐步替代传统公共自行车 [1][2] - 公共交通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新技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推动模式创新 [1][2]
英飞特(300582) - 2025年7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13 21:14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型为特定对象调研,时间是2025年7月11日,地点在公司会议室 [2] - 参与单位有第一创业证券、义柏资本等多家机构,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贾佩贤 [2] 产品应用与优势 - LED驱动电源业务产品序列完备,覆盖住宅、工业等各类领域,中大功率用于道路、体育等照明,中小功率用于酒店零售和商业照明 [3] - 深耕LED驱动电源领域多年,有研发和创新模式优势,产品线规格完整,功率覆盖3W - 1800W,能适应不同环境,具备多种智能化功能,应用领域广泛 [3][4] - 除驱动电源,还提供传感器等照明配套产品,提供“一站式”LED照明系统解决方案 [4] 市场发展情况 - 植物照明市场自2021年爆发,应用场景丰富,技术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大,公司产品可用于多种植物照明场景 [5] - LED驱动电源在LED整灯成本中占比约10% - 40%,发展前景广阔,受新技术融合、节能环保需求和新兴国家建设需求推动 [7] 业务布局与投资 - 2025年3月,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以1000万元增资上海共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有20%股份,积极布局新能源业务 [6] 其他业务情况 - 目前公司产品暂不涉及汽车灯饰行业 [8] - 收购DS - E业务后,公司产品序列更完备,能提供更广泛产品组合,成为提供LED照明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9] - 如有投并购计划,公司将依规披露 [10]
奥本海默上调Lyft(LYFT.US)目标价至20美元:自动驾驶遇冷催生共享出行新机遇 潜在涨幅达25%
智通财经网· 2025-07-09 12:04
行业竞争格局 - 汽车持有成本上升叠加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反响平平 为Lyft缩小与Uber差距创造机会 [1] - 市场对自动驾驶技术颠覆共享出行需求的悲观预期已被打破 特斯拉有限数量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未能引发行业震动 印证传统共享出行服务仍具备稳固市场基础 [1] 公司财务表现 - 自5月发布第一季度财报以来 消费者需求与行业竞争格局未出现显著变化 为第二季度及下半年市场表现提供稳定预期 [1] - 预计Lyft逐步实现有意义的EBITDA利润率扩张 将具备更多资源开展增值型并购 例如此前对FreeNow的收购 同时可能启动股票回购计划以提升股东价值 [1] 市场评级与目标价 - 奥本海默维持对Lyft的优于大盘评级 并将目标价上调3美元至20美元 较周一收盘价存在25%上行空间 [1] - Seeking Alpha给予买入评级 量化评分达4.34分(满分5分) 反映机构投资者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 华尔街分析师整体持持有观点 [2]
车身广告涉嫌踩踏监管红线,冒进挤入Robotaxi赛道,哈啰再入商业化迷宫?
华夏时报· 2025-07-03 21:38
哈啰Robotaxi业务布局 - 高调宣布进入Robotaxi赛道并完成超30亿元融资 主要资方为蚂蚁集团和宁德时代 [2] - 提出三年内实现商业化落地的目标 计划以全球化为基础展开国内城市对接并拓展国际市场 [3] - 行业前景方面 高盛预测2030年中国Robotaxi数量达50万辆 2035年市场规模470亿美元 [2] Robotaxi行业现状与挑战 - 技术成本显著下降 激光雷达从十万美金降至几千元人民币 [3] - 行业处于高投入阶段 百度无人车单辆成本48万元(普通乘用车两倍) 小马智行2024年亏损20亿元(为营收三倍) [2] - 商业化落地时间表不明确导致行业一度降温 初创公司面临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瓶颈 [3] 哈啰资金与竞争压力 - 累计融资超百亿元 但最近一次非Robotaxi融资停留在2021年 资金储备面临压力 [4] - 主要竞争对手(美团单车/青桔)均有上市公司输血 美团2023年共享单车亏损收窄至201亿元 青桔亏损超50亿元 [6] - 蚂蚁集团注资额从2019年40亿元锐减至2023年5亿元 2024年减持6%股份套现2.19亿元 [6] 两轮业务商业化尝试 - 2018-2020年累计亏损48亿元(营收21-60亿元) 此后未公开业绩数据 [5] - 通过车身广告变现 刊例价40元/辆/月(起做量200辆) 包括车篮/车身/车轮等多形式 [7] - 联名营销频繁 与罗意威推出金色定制单车 与COSTA在三城推出骑行活动 [7] 监管合规风险 - 北京/上海等地明文禁止共享单车设置商业广告 北京2017年指导意见明确禁止条款 [8] - 律师指出车身广告可能违反《广告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 若影响安全驾驶即属违法 [9] - 用户质疑联名单车将骑行者变为"人肉广告靶子" 专家认为市井化营销损害品牌调性 [9] 战略转型与品牌定位 - 从两轮业务向Robotaxi跨越 但两轮业务尚未解决变现难题 [5] - 公司称将围绕运动健康/户外出行场景开展营销 例如千岛湖骑行赛事合作 [9] - 行业观察指出其品牌调性与高科技形象存在潜在冲突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