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脑机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热门主题 谨慎介入
深圳商报· 2025-07-04 00:50
今年表现强劲的脑机接口相关概念股,是将继续成为"新神话"还是"昙花一现"?对此,多位专家给出了 答案——长期看好行业发展,但需警惕短期炒作风险。 国泰君安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方奕表示,脑机接口产业链正加速完善,预计2030年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 场规模达400亿美元,推荐布局脑机接口相关领域的康复医疗设备公司以及脑机接口电极、芯片和智能 脑机系统公司。 中信证券主题策略首席分析师刘易认为,侵入式脑机接口已处于大规模临床试验的临界点,非侵入式脑 机接口也在积极拥抱产业化"奇点",未来脑机接口商业化的每一步进展都会引起全球市场极大关注,提 高国内相关赛道的投资景气度,建议重点关注三条主线:一是海外先行产业突破带动国内映射标的景气 预期抬升;二是有望推出消费级脑机接口产品的公司;三是有望受益于脑机接口产品落地的应用端公 司。 记者也注意到,在经历了新一轮集体暴涨后,近两日,部分脑机接口相关概念股也迎来了回调。尤其是 此前股价狂飙的明星中概股脑再生科技股价近期持续暴跌。 "当前,在金融异动拉动指数上台阶以后,预计下半年是'权重搭台、主题唱戏'的市场行情,因此,不 排除脑机接口等热门主题会持续出现阶段性机会。对此,普通投资 ...
马斯克“带货”脑机接口,相关概念股集体飙涨!
搜狐财经· 2025-06-30 17:43
6月30日,A股最"上头"的板块是谁?非脑机接口莫属! 在科技狂人马斯克的带动下,相关概念股集体起飞。 截至收盘,翔宇医疗(688626.SH)涨20%,爱朋医疗(300753.SZ)涨超10%,创新医疗(002173.SZ)涨10%,三博脑科(301293.SZ)、南京熊猫 (600775.SH)、熵基科技(301330.SZ)大涨。 消息面,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发布了一段长达一小时的视频,展示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及产品发展方向。据介绍,目前Neuralink的受试者已 经达到7人,其中涵盖4名脊髓损伤患者与3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受试者们平均每周使用设备时长约50小时,峰值超100小时,几乎只要是清醒 的时间都在用。 不仅如此,Neuralink还公布了未来的发展路线图—— 2025年底:在言语皮层植入设备,解码无声"意图言语",即直接从大脑信号中解码有意识的词语,转换为语音; 据Precedence Research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26.2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增加到约12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7.35%,在医疗、娱 乐、智能家居、军事等 ...
北京已有13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上线,占全国总量近35%
新京报· 2025-06-26 21:17
北京数字经济建设成果 - 全市已有13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上线,占全国总量的35% [1] - 豆包、智谱、Kimi等通用大模型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1] - 快手可灵、生数Vidu的文生视频模型技术实力全球领先 [1] - "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完成国际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无线全植入脑机系统人体植入手术,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1] - "天工"机器人获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 [1] 数字基础设施与产业规模 - 累计建成5G基站14.12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量超64个,位居全国第一 [2] - 海淀、朝阳、亦庄、京西4个E级公共智算中心总算力规模达3.3万P [2] - 算力互联互通平台接入优质算力1.3万P,构建京津冀蒙环京算力供给廊道 [2] - 工业互联网累计标识解析量超2900亿次,接入企业节点超16万家 [2] - 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核心产业营收超3500亿 [2] 技术应用与示范案例 - 京东物流智能仓仓储坪效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5倍 [2] - 小马智行自动驾驶重卡在京津塘高速示范应用,累计安全运行超8万公里,示范载重运输超500个标准集装箱 [2] 未来发展重点 - 支持组建数字技术创新联合体,在人工智能、区块链、脑机接口、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 [3] -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建设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 [3] - 支持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3] -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化工业产品和行业龙头企业 [3]
脑机接口技术进入“元年”,投资人直呼“估值太高”
第一财经· 2025-06-25 16:17
行业动态 - 2025年被视为国内脑机接口行业的"元年",多个科研团队宣布进入或即将进入临床阶段,并宣称完成"全球首例"临床治疗 [1] - 脑机接口成为全球投资人追捧的项目,Neuralink再融资6.5亿美元,估值达90亿美元,国内阶梯医疗完成3.5亿元人民币融资 [1] - 南开大学团队完成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试验,成功帮助偏瘫患者实现功能修复 [3] - 中国科学院等机构成功开展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受试者2-3周训练后实现下象棋、玩游戏等功能 [4] - "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完成国际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无线全植入脑机系统的人体植入,即将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4] 技术进展 - 介入式脑机接口通过血管介入安放电极避免开颅手术,具有创伤小、信号采集精度高、恢复期短等优点 [3] - 侵入式脑机接口在临床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受试者达到与普通人控制电脑触摸板相近的水平 [4] - 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即将迈入临床阶段,已完成5例患者植入,为脊髓损伤、脑卒中、渐冻症患者实现功能替代和康复 [4] 资本市场 - 脑机接口头部公司估值过高,第一梯队企业估值普遍在20亿元人民币上下,部分达十几亿美元 [6] - 投资人认为10亿元人民币以内是"比较舒服的区间",1亿美元以上基本不考虑 [6] - 脑机接口技术商业化前景未明朗,退出估计还需要很久 [6] - 神经刺激系统技术在帕金森、癫痫等疾病治疗方面展示出明确应用前景,被认为是最有希望走通商业化的方向 [6] 发展阶段 - 脑机接口技术仍处于非常早期阶段,医疗应用获批预计还需等待3到5年,消费级植入设备需要等待至少15至20年 [8] - 临床花费取决于手术复杂程度、产品成本和样本量大小,已公布临床研究的样本量在数十人规模 [8] - "脑脊接口"技术被认为比全新脑机接口技术路线更容易实现和商业化 [9]
脑机接口技术进入“元年”,投资人直呼“估值太高”
第一财经· 2025-06-25 14:45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 - 目前技术主要集中于临床问题解决,消费级应用短期内难有重大突破[1][6] - 2025年被视作国内行业"元年",多个团队宣布进入或即将进入临床阶段[1] - 国内已出现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患肢运动功能修复案例(南开大学团队完成)[3] - 侵入式技术取得关键进展:中科院团队试验中患者植入后2-3周实现下象棋、游戏操作等功能[3] - 半侵入式技术即将临床:"北脑一号"完成5例患者植入,针对脊髓损伤等疾病[4] 资本市场动态 - Neuralink本月完成6.5亿美元融资,估值达90亿美元[1] - 国内阶梯医疗完成介入式脑机接口最大规模单轮融资(3.5亿元人民币)[1] - 头部企业估值普遍达20亿元人民币,最高超十亿美元[5][6] - 投资人认为10亿元人民币以内为舒适估值区间,超1亿美元项目吸引力下降[5] - 临床需求推动融资需求激增,样本量规模约数十人/项目(如清华团队计划入组30-50人)[7] 商业化前景与挑战 - 帕金森、癫痫等疾病治疗被视作最可能实现商业化的领域[6] - 医疗应用注册证成为投资争夺焦点,预计获批需3-5年[6] - 消费级植入设备商业化预计需15-20年[6] - 部分投资人转向"脑脊接口"等基于临床循证的技术路线[7] - 行业仍处早期阶段,通用技术爆发点尚未到来[6]
全产业链生态激发生物医药创新活力 ——探访北京昌平“生命谷”
中国经济网· 2025-06-25 11:27
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概况 -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昌平区创新药产业主要聚集地 总面积7 2平方公里 聚集800余家创新型医药企业及高水平研发机构 在新药研制 医疗器械 精准医疗服务等领域具有优势 [1] - 昌平区1-4月医药健康规上企业实现收入337 9亿元 同比增长15 1% 1-5月实现产值170 7亿元 同比增长8 8% 累计孵化科学家创办企业112家 获批创新医疗器械29个 [7] 精准医学产业发展 - 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 聚焦精准诊断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等方向 重点布局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 合成生物学 AI医疗等前沿技术 [2] - 精准医学产业面临产学研合作深度不足 资源共享率低 科技成果转化待提高等问题 园区致力于搭建从科研孵化到规模量产的产业升级生态体系 [2] 脑科学与基因治疗突破 -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引进37位高水平科学家 建成11个国际一流技术平台 发表362篇顶级期刊论文 申请53项专利 [3] - "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为国际首个百通道以上半侵入式系统 已启动IIT临床试验 适应症包括截瘫 脑中风等 基因治疗药物在失明 癫痫 疼痛领域成果显著 [3] 创新药研发进展 - 诺诚健华专注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 奥布替尼是中国首个针对边缘区淋巴瘤获批的BTK抑制剂 坦昔妥单抗为中国首个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CD19单抗 [4] - 新一代泛TRK抑制剂zurletrectinib获优先审评 有望成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TRK抑制剂 [4] 产业服务生态建设 - 北京飞镖国际创新中心累计服务6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 融资总额超30亿元 获知识产权300余项 未来将打造研发 中试 生产一体化基地 [6] - 宜明生物拥有50余条生产线 总面积超3000㎡ 助力60余个创新药物完成IND申报 曾创下9个月完成中美双报IND获批记录 昌平基地将扩大GMP产能 [6]
5例患者植入,“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新京报· 2025-06-19 23:09
脑机接口技术突破 - "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已完成国际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无线全植入脑机系统的人体植入,进入临床验证阶段,目前已完成5例患者植入 [1] - "北脑一号"系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百通道以上,高通量、无线全植入、准实用化的半侵入式脑机系统 [2] - 系统采用128通道柔性高密度薄膜电极,微米级厚度、4厘米见方,贴敷在患者颅骨内、硬脑膜外收集神经电信号 [2] - "北脑一号"实现了全球同类脑机产品的最大信号通量,信号采集精度、信号传输和处理性能均处在世界先进水平 [3] - "北脑二号"开发侵入式入脑电极,采用柔性材料降低对大脑损伤,去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非人灵长类对二维运动目标的脑控拦截 [6] 临床应用进展 - 首例植入患者已可用脑控机械臂,上肢逐步呈现康复进展,能够完成术前不能完成的手部动作 [2][3] - 国际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中文言语解码临床试验成功,渐冻症患者能解码输出近百个常用语句 [4] - 胸椎段脊髓损伤患者通过"北脑一号"和脊髓电刺激装置联合植入,大小便功能改善,下肢肌力提升 [4] - 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将电极贴敷在硬脑膜外,不触及脑组织,生物相容性高、信号质量优异 [5] - 清华大学研发的无线微创植入式脑机接口已完成3例人体植入,帮助脊髓损伤患者实现喝水等脑控功能 [7] 研发与产业生态 - 北京市启动"智能脑机系统增强计划",由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牵头,成立芯智达公司推进研发 [2] -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成立于2018年,已在脑机接口等重点领域产生一批重要成果 [6] - 在脑机接口、基因治疗领域已批准14项IIT临床研究,适应症包括截瘫、脑中风、渐冻症等 [6] -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7%,11款创新药械产品获批上市 [7] - 北京持续开展脑科学前沿研究,推动脑重大疾病基因治疗技术临床转化 [7]
当科幻照进现实 脑机接口临床应用还有多远
政策支持与价格落地 - 国家医保局3月印发《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设立脑机接口相关价格项目 [1] - 湖北省医保局3月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侵入式置入费6552元/次、取出费3139元/次,非侵入式适配费966元/次 [4] -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表示希望通过价格政策推动新技术快速进入市场,带来新市场增量 [6] 技术研发进展 -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等联合研发的"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完成第三例人体植入手术 [1] - 天津大学脑机海河实验室与天津市环湖医院合作启动脑机接口综合临床试验病区建设 [1] - 上海脑虎科技宣布癫痫患者植入其柔性脑机接口后实现脑控玩游戏 [1] - 北京天坛医院脑机接口临床与转化病房5月揭牌成立 [1] 技术路线比较 - 脑机接口分为非侵入式、半侵入式和侵入式三种技术路线 [2] - 有创脑机接口已实现打字、写字和语音功能,但三项功能尚未同时完成 [3] - 无创脑机接口实现打字和写字功能,语音功能待突破 [3] - 侵入式技术信号更强但覆盖有限,无创技术更适用于全功能实现 [3] 临床应用现状 - 无创脑机接口做失能康复训练在中国已有上万案例,与传统康复相比时间缩短1/3,效果提升1/3 [8] - 全球有创脑机接口人体植入案例不足百例 [8] - "北脑一号"已完成3例人体植入手术,帮助瘫痪病人控制机械臂和言语障碍患者重建交流能力 [10] 产业化挑战 - 脑机接口临床成本每例约30万-50万元,当前收费标准仅覆盖部分服务费 [7] - 国内可研制高通道电极但系统集成面临体积过大、功耗过高等工程化难题 [9] - 长期植入存在生物相容性和信号稳定性问题待解 [8] - 电极材料验证、电器安全保障和系统功耗控制是关键挑战 [8] 临床试验规划 - "北脑一号"计划2026年启动注册临床试验,目标3年内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10] - 行业预计最快还需2-3年脑机接口才能用于临床治疗 [11] - 大规模注册临床试验需至少50例样本量,目前尚无企业开展 [11] - 药监部门对脑机接口技术的审批标准尚未确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