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驾驶辅助
icon
搜索文档
华创证券:维持比亚迪电子“强推”评级目标价56.4港元
新浪财经· 2025-11-03 17:11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32.85亿元(YOY+0.95%),归母净利润31.37亿元(YOY +2.4%)。公司2025年单三季度实现营收426.79亿元(YoY-1.99%),实现归母净利润14.07亿元(YoY-8.99%)。 华创证券发布研报称,比亚迪电子(00285)为全球领先平台型制造企业,消费电子业务受益于大客户体系内品类扩张+AI终端升级,汽车电子持续加快产品拓展,AI业务端云协同。根据三季报 事项 汽车电子:比亚迪电子背靠母公司产品品类持续扩张,公司智能座舱、热管理、智能驾驶辅助等产品的出货量将保持增长,智能悬架产品将配套至更多车型中,推动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持续 AI业务:组装与液冷、电源协同布局。公司已形成涵盖通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AI服务器以及浸没式液冷方案等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布局,目前已成为英伟达在数据中心领域合作伙伴,AI服务 消费电子:收购捷普进一步深化大客户业务,大客户新一轮创新周期公司有望受益。2023年底公司收购捷普移动制造业务,捷普为iPhone 15 Pro钛合金框架主要供应商,中框业务并表标志着公司在大客户最大品类手机产品的突破,除了中框业务公司积极拓展其 ...
华创证券:维持比亚迪电子“强推”评级 目标价56.4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1-03 14:23
事项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32.85亿元(YOY+0.95%),归母净利润31.37亿元(YOY+2.4%)。公司2025 年单三季度实现营收426.79亿元(YoY-1.99%),实现归母净利润14.07亿元(YoY-8.99%)。 华创证券发布研报称,比亚迪(002594)电子(00285)为全球领先平台型制造企业,消费电子业务受益 于大客户体系内品类扩张+AI终端升级,汽车电子持续加快产品拓展,AI业务端云协同。根据三季报情 况,该行下调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6.83/58.08/67.13亿元(51.9/61.94/71.06亿元),目标股价56.4 港元,维持"强推"评级。 华创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消费电子:收购捷普进一步深化大客户业务,大客户新一轮创新周期公司有望受益。2023年底公司收购 捷普移动制造业务,捷普为iPhone15Pro钛合金框架主要供应商,中框业务并表标志着公司在大客户最 大品类手机产品的突破,除了中框业务公司积极拓展其他产品品类,大客户Apple Intelligence加速AI终 端布局,同时折叠等新品有望加速消费电子业务增长,公司有望深度受益。 消 ...
华创证券:维持比亚迪电子(00285)“强推”评级 目标价56.4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1-03 14:19
智通财经APP获悉,华创证券发布研报称,比亚迪电子(00285)为全球领先平台型制造企业,消费电子业 务受益于大客户体系内品类扩张+AI终端升级,汽车电子持续加快产品拓展,AI业务端云协同。根据三 季报情况,该行下调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6.83/58.08/67.13亿元(51.9/61.94/71.06亿元),目标 股价56.4港元,维持"强推"评级。 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新型智能产品为公司三大业务条线,25H1消费电子(组装+零部件)业务实现营收 609.46亿元(YOY-3.73%);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营收124.54亿元(YOY+60.57%);新型智能产品业务实现营 收72.06亿元(YOY-4.18%)。苹果手机业务方面2025年10月22日国行版iPhone Air正式发售,25年节奏上 较去年有所推迟,Q3营收利润略承压。 汽车电子/消费电子/AI齐发力未来可期 汽车电子:比亚迪电子背靠母公司产品品类持续扩张,公司智能座舱、热管理、智能驾驶辅助等产品的 出货量将保持增长,智能悬架产品将配套至更多车型中,推动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持续快速扩张。 AI业务:组装与液冷、电源协同布局。 ...
财通证券:首予比亚迪电子(00285)“增持”评级 新能源汽车业务快速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14:38
公司财务表现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95亿元、2082亿元、2282亿元[1] - 预计2025-2027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96亿元、61.40亿元、77.49亿元[1] - 1H25收入806.1亿元同比增长2.6% 低于机构预期858.8亿元[1] - 1H25经调整归母净利润17.3亿元 略高于机构预期17.2亿元[1] 业务分部表现 - 新能源汽车业务1H25营收124.5亿元 同比增长60.5%[1] - 组装业务和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略不及预期[1] - 新型智能产品业务收入远低于预期[1] - 零部件业务收入远超预期[1] 盈利能力指标 - 1H25毛利率低于预期0.4个百分点[1] - 销售和管理费用率均高出预期0.2个百分点[1] - 研发费用率比预期低0.8个百分点[1] 新能源汽车业务发展 - 受益于智能座舱产品和智能悬架出货量增长[1] - 智能驾驶辅助和热管理产品市场份额提升[1] - 母公司1H25新能源汽车销量214.6万辆 同比增长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