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

搜索文档
红火的“村”子,带红了谁?
人民网· 2025-10-07 16:04
核心观点 - 贵州“村字号”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如村BA、村超、村T、村晚等)不仅提升了当地的文化活力和居民精神面貌,更显著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产业链形成和多元化增长极的加速形成 [1][2][3] 经济影响 - 村BA带动台盘村副食店日均流水从过去约100元人民币暴涨至千元以上 [2] - 榕江县2024年农产品线上增速超过87%,全县新增市场主体7700余户 [3] - 榕江县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的5890万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的1.21亿元人民币,其中经营性收入较2022年增长3倍多 [3] - 台江县青年返乡创业就业比例从2021年的不足30%跃升至2024年底的70%以上 [2] 产业发展 - 三都水族自治县围绕“村马”推动形成涵盖“育种、训练、赛事、文旅”的完整产业链 [3] - 黎平县将“村歌”产业化、市场化,在肇兴侗寨等热点景区使其成为旅游新吸引物 [3] - 凯里通过“村T”秀场采用“传统技艺+现代设计+时尚传播”模式,使苗绣、蜡染等传统文化获得新生,相关话题全网流量突破120亿次 [2] 社会与文化效应 - “村字号”活动为村民提供了精神寄托和展示家乡的平台,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 [2][3] - 活动培育了“一座城、一群人、一条心”的团结精神,在应对榕江罕见洪水灾害后的快速重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3]
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 比2020年增长37.7%——文旅产业发展蓬勃兴旺(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30 05:55
9月2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 就。 文旅融合持续深化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介绍,"十四五"以来,文旅产业发展蓬勃兴旺。文化产业 体系更加完善,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规模稳步扩大、效益明显提升,扩大内需、带动消费、稳定预期等 作用得到彰显。 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37.7%;规上文化企业7.8万家,比2020年增 加1.3万家。旅游业产品供给、服务质量持续优化。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32.85亿人次、总花费 达到3.15万亿元,又创新高。 孙业礼表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一大亮 点。 提升了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质量、效益。优秀文化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地挖掘、利用,更多的文化创意元素 有机融入旅游开发。 丰富了文化和旅游产品及服务的供给。"跟着演出去旅行"已经成为新风尚,"文物游""非遗游""考古 游""博物馆游"持续升温。 有效发挥了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乡村游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作用非常明显,形成了浙江安吉余村、 湖南花垣十八洞村等经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央视网· 2025-08-11 19:59
乡村旅游政策导向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乡村振兴需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 要求民族地区保留特色文化并通过旅游显现其价值 [1] -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 精品化 规范化水平 [2] - 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各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绿色生态资源 民族特色文化等独特优势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1] 乡村旅游市场表现 - 今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达7.07亿 总收入4120亿元 [2] - 湖北利川今年以来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540万人次 带动就业10万人 [2] -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重点镇数量分别达到1399个和198个 [3] 乡村旅游产品创新 - 贵州黎平肇兴侗寨推出30多个非遗体验和研学项目 带动餐饮 民宿和土特产消费 [1] - 涌现出旅拍 咖啡馆等新业态 并形成村晚 村超 村戏 村咖等村字号品牌 [1][2] - 新疆奇台县将A级旅游景区与农业观光示范点串联 形成一村一特色发展格局 [2]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 - 全国3万多个乡镇和50多万个建制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 [3]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左右 数字新基建加快布局 [3] - 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技术普遍应用提升了乡村旅游舒适度和便利性 [3]
从“相加”到“相融”:贵州文旅体融合的“破界”实践
新华社· 2025-06-01 14:27
文旅体融合创新 - "村"系列品牌(村马、村超、村BA、村T、村晚)成为贵州文旅体融合的核心驱动力,三都县"村马"赛事单月旅游综合收入超4亿元[2] - 榕江县"村超"2023年吸引游客1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00亿元,带动地方特色餐饮业发展[3] - 非遗元素(苗绣、侗布、银饰)通过时装周等平台实现破圈,45名儿童在中国国际时装周展示"村T"文化[3] 科技赋能传统文旅 - 黄果树瀑布通过全息投影、雾森系统等技术升级夜游项目,2024年安顺市过夜游客增长20%至1300万人次[5] -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运用全息影像、VR等技术沉浸式演绎红色历史,《红飘带》系列演出成为文旅新标杆[6] - "天文小镇"围绕"中国天眼"打造科幻主题乐园,2024年接待游客129.83万人次[7] 业态升级与品牌创新 - 民宿经济崛起,惠水县"寂村"民宿吸引四川客群,丹寨县将传统苗居改造为运动员民宿,毕节民宿房价涨幅达123%[8] - 酱酒文化跨界旅游,赤水河沿线酒厂转型"卖生活方式",推动产业融合[8] - 贵州推出"小车小团""支支串飞"等创新行程,吸引50多国28支国际球队参与"村超",国际旅行商合作拓展至60余家[9] 数据增长与市场表现 - 2024年前两月贵州接待游客1.03亿人次,同比增长7.9%,入境过夜游客增长92.3%[6] - "村超"全网流量数百亿次,"村马"场均吸引游客2万余人[2][3]
“五一”假期消费强劲 “流动的中国”涌现澎湃活力
央广网· 2025-05-07 09:29
文旅市场表现 - "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 [1] - 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1] - 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3.35万场,票房收入21.59亿元,同比增长3.60% [1] - 乡村游成为文旅市场新风尚,更多二三线城市加入演艺游阵营 [1] - 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6049.19万人次,同比增长17%,创历史新高 [2] 消费行业增长 - 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2% [3]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电及通讯器材类商品消费需求旺盛 [3] - 家居用品及珠宝首饰消费增幅较高 [3] - 上海近百场新品首秀轮番上演,"首发经济"释放集聚效应 [3] - 某商业综合体"五一"期间客流增长15%至20% [3] 支付与跨境消费 - 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234.39亿笔、金额7.64万亿元,分别增长20.49%、3.21% [3] - 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金额分别增长244.86%、128.04% [3] - 全国边检机关保障1089.6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外国人出入境111.5万人次,增长43.1% [4] - 入境外国人中免签政策入境38万人次,增长72.7% [4] 物流与综合消费 - 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投快递包裹超48亿件,同比增长超两成,创历史同期新高 [4] - 邮政快递业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等多业态融合,支持多元化消费场景创新 [4] -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食品小吃、文创、住宿等服务产品销售同比增长超12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