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电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环保产业协会郭承站:共享减污降碳技术成果,推动全球节能减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1:26
行业合作路径 - 环保产业未来合作的重要路径是"走出去、引进来" [1] - 技术装备材料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具备走出去能力 [1] - 核电技术全球领先 光伏风电技术先进且成本较低 [1] 技术输出优势 - 中国环保产业具备减污降碳技术装备材料的输出能力 [1] - 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形成走出去优势 [1] - 通过服贸会加强国际合作共享先进技术装备材料 [1] 全球合作共识 - 减污降碳和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任务 [1] - 需要统筹共享全球技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创新 [1] - 欢迎全球环保技术专家开展合作 [1]
一个月光伏装机量就超过澳洲装机总和,澳媒称我国正加速终结化石燃料时代
搜狐财经· 2025-08-15 01:22
中国新能源电力发展速度 - 中国2024年4月太阳能发电月新增装机容量达45.2GW,超过澳大利亚过去所有时间累计装机容量40GW [1][4] - 中国风电装机容量从7600多万千瓦增长至4.4亿千瓦以上,稳居全球第一 [7] - 中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突破30亿千瓦,相当于134个三峡工程装机量,超越所有发达国家总和 [15] 清洁能源技术领先地位 - 中国主导全球清洁能源技术行业,推动化石燃料时代终结和电气化国家时代来临 [3] - 中国光伏技术在晶体硅电池和钙钛矿电池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产品大量出口全球 [9] - 中国自主研发"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建成全球首座四代核电商业示范工程 [13] 发电规模与全球占比 - 中国2024年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发电总量近33%,接近美国发电量的1倍 [17] - 中国发电量超过美国与欧盟发电总量之和,且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持续快速增长 [17] - 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位居世界前列,大型水电工程在电力供应和综合利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1] 未来发展前景 - 中国将继续加大对清洁能源投资,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17] - 风电和光电装机规模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储能技术将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问题 [17] - 能源科技创新将持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19]
韩国称,对美投资中,2000亿美元将用于芯片、核电、生物技术。韩国的3500亿美元基金可能由贷款构成,主要是担保贷款。
快讯· 2025-07-31 07:30
投资规模与结构 - 韩国对美投资总额达3500亿美元[1] - 其中2000亿美元将用于芯片、核电、生物技术领域[1] - 基金主要由担保贷款构成[1] 重点投资领域 - 芯片行业获得重大资金注入[1] - 核电技术被列为核心投资方向[1] - 生物技术领域获得专项投资支持[1]
美企对中国稀土宣战,一年逆袭?中哈连签10份协议,拿下关键订单
搜狐财经· 2025-06-19 16:21
稀土行业 - 中国掌控全球70%稀土矿开采、85%精炼产能以及90%稀土金属合金和磁铁产量 [1] - 美国缺乏成熟分离提纯技术链 需依赖中国冶炼设备进口 [1] - 美国能源部资助的15个稀土项目均未实现商业化量产 [1] - 全产业链重构需十年以上周期 美国短期难以摆脱对中国技术依赖 [1] 医药行业 - 美国60%日用药物和80%阿莫西林等基础药物原料依赖中国供应 [3] - 制造业回流政策可能导致美国药企放弃本土市场 [3] 核能行业 - 中核集团获哈萨克斯坦超百亿美元核电订单 提供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3][5] - 中国技术击败俄罗斯 赢得哈萨克斯坦第二座核电站项目 [3] - 中国通过"技术+资本"组合拳获取高端制造订单 [5] 战略布局 -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将稀土、医药、核能优势转化为标准制定权 [5] - 哈萨克斯坦铀矿供应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提供双保险 [5] - 中国在东南亚铁路网、非洲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领域持续扩张 [7]
深度丨福山对话彼得蒂尔:关于经济不平等、政府效率、技术进步和全球化
Z Finance· 2025-03-04 13:22
核心观点 - 文章记录了彼得·蒂尔与弗朗西斯·福山关于社会、经济和技术问题的深度对话,聚焦于不平等加剧、政府低效、技术停滞和全球化影响等核心议题 [1][2][3] - 双方认为当前社会面临的根本挑战是技术减速和经济增长停滞,而非单纯的不平等问题 [6][7][11] - 全球化创造了赢家通吃的局面,但技术进步未能惠及广泛群体,导致政治体系压力增大 [12][22] 不平等问题 - 1973年至今美国收入不平等增速超过19世纪,当前水平接近1789年革命前高点 [2] - 右翼否认不平等问题,左翼忽视政府再分配的低效性,形成双重盲点 [5] - 没收全美亿万富翁财富仅能弥补六个月财政赤字,显示经济停滞是比不平等更根本的问题 [11] 政府效能 - 现代政府效率显著下降:金门大桥辅道修建耗时(6年)是1930年代主桥(3.5年)的1.7倍 [3][4] - 医疗和教育支出失控,政府以更高成本实现相同或更少成果 [5] - 监管过度导致基建、能源等领域创新受阻,FDA新药审批成本达10亿美元 [18][19] 技术停滞 - 除计算机和金融外,交通、能源等领域技术突破显著放缓 [6][9] - 1973年以来美国平均工资年均增幅仅0.6-0.7%,远低于历史水平 [11] - 清洁能源技术因成本过高无法市场化,需政府干预但缺乏系统性规划 [14][15] 全球化影响 - 中国劳动力套利(工资为美国1/10)对发达国家中产阶级冲击远超1970年代日本竞争 [21] - 全球化创造的财富中仅1%与科技相关,多数来自政治关联性行业 [12] - 服务业就业偏向导致政治阶层对全球化免疫,加剧社会分化 [22] 教育与创新 - 高等教育泡沫类似1999年互联网泡沫,学生债务达1万亿美元但实际价值被高估 [27][28] - DARPA等政府科研机构因官僚化导致科学家人均产出仅为1920年代的1% [17] - 风险投资更倾向年轻创业者,但公共部门资源仍过度集中于资深群体 [26] 长寿研究 - 人类预期寿命每十年增加2.5岁,现行65岁退休制度已不匹配生物学现实 [23] - 长寿技术可能延长健康寿命,但需同步解决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疾病 [24][25] - 生物医学创新与科学进步本质关联,放弃长寿研究等于放弃技术发展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