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运输船

搜索文档
*ST松发: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0:41
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业务转型 - 公司于2025年5月16日完成重大资产重组,通过发行股份购买恒力重工100%股权,主营业务由陶瓷制造变更为船舶及高端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1][18][24] - 控股股东由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苏州中坤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1][19] - 重组后公司成为国内"民营造船第一股",化解退市风险并实现向高端制造领域战略转型[7][19] 财务表现与经营数据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667,978.91万元,同比增长315.49%[3][13] - 利润总额87,772.34万元,同比增长16,156.55%[3][13] - 归母净利润64,709.97万元,扣非净利润11,578.55万元,均实现大幅扭亏为盈[3][13] - 总资产3,437,778.02万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6.8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176.20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88,077.03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83,843.66万元[3][22]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恒力重工跻身全球船舶制造业"第一方阵",成为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新标杆[4] - 具备VLCC、VLOC、VLGC、LN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舶生产能力[4][8] - 拥有国内领先的造船基础设施,包括大型现代化船坞船台和行业领先的钢材加工能力[19] - 具备船用发动机自主生产能力,年产量可达180台,覆盖LNG、LPG、甲醇、氨四种双燃料发动机[7][21] 订单与市场表现 - 手持订单覆盖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等多种船型,生产排期已安排至2029年[14] - 新签订单数量位居全球大型远洋船舶制造商前列,实现"集、散、油"全面发展[14] - 与新加坡韦立集团、地中海航运(MSC)等国际领先船东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6][13]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研发设计团队规模超过500人,其中引进韩国专家22人[17] - 已完成17.5万立方米LNG运输船基本设计,Suezmax油船已实现接单[17] - 研发费用4,867.26万元,同比增长52.10%[22] - 实现多项行业突破:全球最大容积C型双燃料罐(1.3万立方米)、国内首例船台建造18.1万DWT散货船[6] 产能建设与生产交付 - 募投项目全面投产后钢材年加工量可达230万吨,实现各类型船舶同步建造[7] - 报告期内交付里程碑:首艘30.6万载重吨VLCC超大型原油船、8.2万吨散货船提前160天交付[6][15] - 采用自动焊接机器人、钢板动态自动化印字等先进技术建设智能产线[14]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船舶制造业三大指标持续增长:2024年造船完工量8,650万DWT(+3%)、新接订单量15,256万DWT(+43%)、手持订单量33,078万DWT(+30%)[9] - 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全球占比均超50%,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创历史最好水平[10] - 行业向绿色化(IMO 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高附加值船舶、智能化三大方向发展[9][12] 地理与产业集群优势 - 造船基地位于大连长兴岛,属于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具有天然港口条件及深水岸线优势[20] - 全年不冻、少雨,无极端天气,可保障全年开工时间,提升造船效率[20] - 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央企与民企高效协同[12]
*ST松发上半年盈利达6.47亿元 造船订单已排期至2029年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21:08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6.8亿元,同比增长315.49% [1] - 利润总额8.78亿元,同比增长16156.55% [1] - 归母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大幅扭亏为盈 [1] - 业绩增长源于船舶开工数量及建造投入大幅增加 [1] 重组转型进程 - 2024年10月发布重组公告,拟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 [2] - 2025年5月重组完成,主营业务由陶瓷制造变更为船舶及高端装备研发生产销售 [2] - 业务涵盖发动机自主生产、船舶制造等多个环节 [2] - 主要产品包括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及气体运输船 [2] 产能与技术建设 - 恒力重工打造国内领先造船基地,可同步建造多艘30万载重吨级以上整船 [2] -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升级工艺实现原有产能满负荷运转 [2] - 全速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引入自动焊接机器人、钢板动态自动化印字等先进技术 [2] - 致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2] 订单与项目进展 - 手持订单量和新签订单数量位居全球大型远洋船舶制造商前列 [3] - 生产排期已安排至2029年 [3] - 手持订单覆盖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等多种船型,实现"集、散、油"全面发展 [3] - "绿色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及配套项目"预算167亿元,累计投资54.12亿元,投资进度32.40% [3] - 项目达产后预计正常年营业收入140.94亿元,净利润17.58亿元 [3] 战略规划 - 公司将把握重组转型契机,汇聚资本势能,筑牢技术壁垒 [3] - 以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标杆 [3] - 盈利能力实现根本性改善,未来随着募投项目投产及订单结构优化,盈利能力将大幅提升 [2][3]
扬子江船业上半年净利润增长37%,中国龙头船企业绩普增,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
华夏时报· 2025-08-11 17:1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总收入达129亿元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7%至42亿元 毛利率提升7.8个百分点至34.5% [2] - 船舶制造板块收入122.5亿元 航运板块收入5.1亿元同比下降15.4% 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53.2%达1.17亿元 [3] - 联营公司和合营企业利润份额同比大增79.0%至4.814亿元 其中扬子三井造船贡献利润3.2亿元 常石舟山贡献利润1.6亿元 [4] 订单与交付 - 新签订单14艘价值5.4亿美元 仅完成年度60亿美元接单目标的9% 手持订单236艘价值232亿美元 最远交期排至2030年 [2][4] - 绿色清洁能源船型占订单总价值的74% 包括集装箱船107艘 散货船39艘 气体船26艘 油轮64艘 [4] - 完工交付23艘新船 实现全年56艘交船目标的41% 所有船舶交付计划均处于正常执行状态 [5] 产能扩张 - 投资30亿元打造扬子泓远绿色高技术清洁能源船制造基地 计划2026年底完工 首艘新造船预计2027年交付 [5] - 完成对舟山常石造船注资 现持有34%股权成为联营公司 [4] 行业动态 - 中国船厂上半年新船接单量达1004万CGT 全球市场份额占比约52% [7] - 全球新船订单量以CGT计同比锐减54% 但替代燃料船舶占比达55.5% 超过去年全年的46% [7][8] - 国际海事组织推进净零排放框架 推动强制性排放限制和温室气体定价机制 [7] 同业比较 - 中国船舶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8-31亿元 同比增加98.25%-119.49% [6] - 中国重工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5-18亿元 同比增长181.73%-238.08% [6] - *ST松发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80-7.00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6]
船舶制造类资产注入 *ST松发上半年扭亏为盈
经济观察网· 2025-07-14 18:25
公司业绩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 8亿元至7亿元 同比大幅扭亏为盈 [1]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 75亿元 同比增长33 34% 但净利润仍亏损7664 24万元 [1] - 20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5 17% 主要得益于产品创新设计及产能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 [1] - 公司因连续多年亏损于2025年4月29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 [2] 业务转型 - 公司于2024年12月1日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草案 拟置出陶瓷业务资产 置入恒力重工100%股权 [3] - 恒力重工专注于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 具备多种高端船舶生产能力 2023年新接订单量位居中国第六 全球第九 [3] - 2025年5月重组完成 恒力重工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公司总资产规模增至188 73亿元 [4] - 根据业绩补偿协议 恒力重工2025-2027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48亿元 [4] 行业动态 - 全球造船业三大核心指标(新接订单量 手持订单量 完工量)稳步增长 行业处于景气上行初期 [5] - 截至2025年5月28日 恒力重工手持订单1795万DWT 442万CGT [5] - 2025年1-4月中国造船完工量 新接订单量 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49 9% 67 6% 64 3% [5] - 截至7月14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46 20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5 00% 总市值398 10亿元 [5]
松发股份一季度尚未扭亏为盈,入主恒力重工后盈利能力有望显著增强
华夏时报· 2025-06-19 19:45
公司业绩与重组进展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 34%至2 75亿元,其中陶瓷主业营收2 745亿元,同比增长33 19%,毛利率同比增加5 15个百分点 [2][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64 24万元,同比减亏4035 59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为-7834 37万元,同比减亏4074 93万元 [2][3] - 2025年一季度净利亏损2086 86万元,同比增亏,营业收入5746 06万元,同比增长23 17%,扣非后净利润-2149 74万元,同比增亏 [4]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5 7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 1%,归母净资产为151万元,较上年度末下降98 0% [4] - 2025年5月16日恒力重工完成过户及工商变更登记,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2] - 重组完成后截至2024年末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增至188 73亿元,2024年度营业收入54 96亿元,利润总额3 84亿元 [2][7] 业务转型与重组细节 - 公司拟置出全部资产及经营性负债5 13亿元,置入恒力重工100%股权,交易价格80 06亿元,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6] -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格为10 16元/股,数量为7 38亿股人民币普通股 [6] - 2025年4月18日重组方案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成为2024年9月"并购六条"出台后首单过会的跨界并购项目 [6]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战略性退出日用陶瓷制品制造行业,置入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务资产 [6] - 恒力重工2024年营业收入54 96亿元,净利润3 01亿元,交易对方承诺未来三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48亿元 [8] 行业与市场表现 - 公司主要经营家瓷、定制瓷、酒店瓷、陶瓷酒瓶等陶瓷用品 [3] - 恒力重工具备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及气体运输船等高端船舶的生产制造能力 [5] - 截至2024年末恒力重工新接订单全球排名第4,手持订单1795万DWT(载重吨)、442万CGT(修正总吨) [5]
*ST松发重组置入恒力重工获批 转型绿色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证券时报网· 2025-05-18 20:11
交易方案 - 公司拟以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置入恒力重工100%股权 [1] - 交易包括三部分:重大资产置换(拟置出资产5.13亿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拟置入资产80.06亿元)、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40亿元 [1] - 配套资金中35亿元用于绿色高端装备制造项目,5亿元用于国际化船舶研发设计中心项目 [3] 业务转型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退出日用陶瓷制品制造行业,全面转型为绿色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1] - 恒力重工依托世界级绿色船舶制造基地,拥有156艘近千亿元订单构成的产业护城河 [2] - 恒力重工具备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及气体运输船等高端船舶的生产制造能力 [3] 业绩承诺与市场前景 - 交易对方承诺恒力重工未来三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48亿元 [2] - 2024年恒力重工实现营收54.96亿元,净利润3.01亿元,交付船舶4艘 [3] - 新接订单量位列全球第五、中国第四,在手订单充足且洽谈订单较多 [3] 战略布局 - 重组契合国家"造船强国"战略及"两重两新"政策导向 [2] - 恒力重工聚焦VLCC超大型油轮、LPG/LNG双燃料集装箱船、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等尖端装备 [3] - 恒力集团累计投资133.1亿元(收购STX资产21.1亿元+产业园二期92亿元+配套产业园20亿元)建设制造基地 [2] 产能建设 - 恒力重工产业园2023年初全面运营,二期项目2024年1月投产 [2] - 原STX(大连)资产为中国北方最大单体船厂,2013年后长期停工直至被收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