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型
搜索文档
最后一块电动车新大陆,中国先上岸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1-19 07:08
南美电动车市场概况 - 拉丁美洲电动车市场份额从约2%翻倍至4% [4] - 南美电动车市场增速明显快于全球平均水平 [4] - 巴西2024年电动车销量超过12.5万辆 占当地乘用车市场比例超过6% [7] - 乌拉圭 哥斯达黎加 哥伦比亚等国家电动车渗透率已达到一成以上 [7] 南美各国电动车渗透率 - 智利2025年9月新车注册中电动车占比达到10.6% [7] - 巴西2025年8月电动车占比达到9.4% [7] - 乌拉圭2025年三季度电动车在新车中占比达到28% [7] - 秘鲁前九个月混合动力和纯电车型售出7256辆 同比增加44% [7] 消费者需求驱动因素 - 新玩家提供价格更便宜的产品 标价约为特斯拉的六成 [8] - 电动车使用成本明显低于传统汽油车 特别是在城市通勤场景 [8] - 购买成本下降和使用成本优势让电动车成为中产阶层的现实选项 [9] 供应链与产业布局 - 昌凯超级港口启用后亚洲整车运抵时间缩短一半 成为区域分拨中心 [12] - 秘鲁昌凯港口7月通过整车达到3057辆 而1月只有839辆 [12] - 巴西计划到2026年将电动车进口税率提高到35% [12] 本地化制造趋势 - 长城汽车巴西工厂正式竣工投产 首台哈弗H6 GT下线 [13] - 长城汽车预计2027年向墨西哥 智利和南方共同市场其他成员国出口整车 [15] - 本地制造和区域辐射能力成为长期竞争力关键 [15] 市场竞争格局 - 特斯拉在南美市场存在感不强 秘鲁没有展厅和官方进口渠道 [18] - 中国品牌在巴西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和乌拉圭等地占据电动车销量前列 [18] - 日韩与欧美车企通过混动 插混车型利用既有销售网络守住传统优势 [19] 市场特征与前景 - 南美电动车市场增长主要来自价格更亲民 网络铺得更深的品牌 [18] - 巴西2024年电动车销量中混动车型占相当比重 反映用户偏好过渡方案 [19] - 新进入者在价格 渠道和产品形态上的优势正在改变传统品牌主导格局 [21]
继吉利后,奇瑞或将与雷诺“牵手”在南美生产汽车
经济观察报· 2025-10-10 21:21
合作概况 - 奇瑞汽车与雷诺汽车正洽谈在南美开展制造和销售合作,合作计划聚焦于哥伦比亚和阿根廷 [1] - 合作模式为雷诺提供当地工厂设施和销售渠道,奇瑞投入资本并提供产品设计 [1] - 针对合作消息,雷诺和奇瑞双方均表示暂无相关信息可以分享 [1] 合作具体内容 - 在哥伦比亚恩维加多工厂,奇瑞计划生产燃油车,大部分挂雷诺车标销售,少部分使用奇瑞品牌 [1] - 在阿根廷科尔多瓦工厂,奇瑞考虑投资插混皮卡生产线,由雷诺负责总经销 [1] - 雷诺在哥伦比亚恩维加多的工厂具备完整整车生产能力,年产能约10万辆 [2] 合作战略意义 - 合作将使奇瑞以轻资产模式运作,避免建厂等重资产投入,降低进入南美市场的时间与成本 [2] - 对雷诺而言,合作有助于借助奇瑞在技术及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优势,加速开拓南美市场 [3] - 奇瑞与雷诺的合作不会影响雷诺与吉利的现有合作项目 [4] 公司近期表现 - 2024年奇瑞汽车海外销量达114.5万辆,同比增长21.4%,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2] - 2024年1-8月奇瑞汽车已销售新车172.7万辆,同比增幅超14%,出口汽车79.88万辆,同比增长10.8% [4] - 雷诺集团2024年上半年共售出117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3%,电气化车型占比从不足30%跃升至44% [4] 行业背景与趋势 - 国内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中国车企加快全球化步伐,南美洲因市场潜力大成为出海热门地 [1] - 中国车企出海进程中,与国际车企合作已成为新模式,例如吉利与雷诺、零跑与斯特兰蒂斯的合作 [3] - 奇瑞去年在拉美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2%,但主要集中在墨西哥和智利,合作有望进一步打开南美市场 [2]
继吉利后,奇瑞也将与雷诺“牵手”在南美生产汽车? 雷诺中国:确有沟通
经济观察网· 2025-10-09 17:11
合作概况 - 奇瑞汽车与雷诺汽车正洽谈在南美开展制造和销售合作,谈判聚焦于哥伦比亚和阿根廷的合作计划 [2] - 合作模式为雷诺提供当地工厂设施和销售渠道,奇瑞投入资本并提供产品设计 [2] - 奇瑞计划利用雷诺在哥伦比亚恩维加多的工厂生产燃油车,大部分挂雷诺车标销售,少部分使用奇瑞品牌 [2] - 在阿根廷科尔多瓦工厂,奇瑞考虑投资插混皮卡生产线,由雷诺负责总经销 [2] 合作战略意义 - 南美洲因市场潜力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空白,成为众多中国车企的出海热门地 [2] - 凭借雷诺在南美深厚的根基和现有设施,奇瑞能以轻资产模式运作,避免重资产投入,降低进入市场的时间与成本 [3] - 合作有助于奇瑞进一步打开南美市场,奇瑞去年在拉美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2%,但主要集中在墨西哥和智利 [3] - 对雷诺而言,合作可借助奇瑞在技术及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优势,加速开拓南美市场,短期内拓展产品线、降低成本 [5] 双方业务现状 - 奇瑞汽车2024年海外销量达114.5万辆,同比增长21.4%,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3] - 2025年1-8月奇瑞汽车已销售新车172.7万辆,同比增幅超14%,出口汽车79.88万辆,同比增长10.8% [5] - 2025年9月25日,奇瑞汽车在港交所上市,募资规模91.4亿港元,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5] - 雷诺集团2025年上半年共售出117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3%,电气化车型占比从不足30%跃升至44% [5] 行业合作模式 - 中国车企出海进程中,与国际车企合作已成为新模式 [4] - 吉利汽车已与雷诺达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2025年6月计划在巴西生产车辆,8月签署备忘录合作开发混合动力车型 [4] - 零跑与斯特兰蒂斯在海外也采用类似合作模式,双方成立合作公司推动全球化布局 [4] - 奇瑞与雷诺的合作不会影响雷诺与吉利的现有项目 [5]
保时捷因缩减电动车业务股价暴跌9.3%
新浪财经· 2025-09-22 20:09
公司战略调整 - 缩减电动车业务并调整高成本战略[1] - 搁置一款未来电池动力豪华SUV计划[1] - 增加更多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型以充实产品组合[1] 财务业绩影响 - 战略转向导致营业利润减少18亿欧元(合21亿美元)[1] - 公司被迫下调年度业绩预期[1] - 上周五发布的利润预警是公司今年第四次下调业绩指引[1] 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盘中最大跌幅达9.3%,创下约三年前上市以来最大单日盘中跌幅[1] - 公司股价今年已累计下跌近30%[1] - 母公司大众集团股价最大跌幅达8.4%,为两年多来最大跌幅[1] - 公司股价已跌至低位,即将被剔除出德国基准股指DAX指数[1] 行业背景 - 德国汽车行业正应对高成本与销售疲软[1] - 欧洲汽车制造商面临电动车需求低于预期的困境,尽管已向电动车技术投入数十亿欧元[1]
J.D. Power研究:燃油车质量抱怨激增,质量全面承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8 15:31
行业整体新车质量表现 - 2025年行业整体新车质量每百辆车问题数(PP100)为229个 较2024年显著上升17个PP100 质量水平下滑严重 [1] - 三大品牌阵营燃油车新车质量均明显下降 自主品牌和主流国际品牌质量抱怨较去年上升18个PP100 豪华品牌增加13个PP100 [1] - 燃油车产品魅力指数(APEAL)得分显著增加 但质量抱怨连续两年增加 反映"体验提升"与"质量感知"矛盾加剧 [1] 质量问题类型分析 - 设计缺陷与故障/无法操作类问题质量抱怨显著增加 分别较2024年增加9.0和8.8个PP100 [2] - 智能化加速带来新质量风险 信息娱乐系统 座椅和驾驶辅助的质量抱怨分别增加5.2 3.3和1.8个PP100 [2] - 信息娱乐系统抱怨集中于人机交互设计缺陷(语音识别 触控逻辑)和硬件性能瓶颈(屏幕响应 蓝牙连接) [2] 核心设计与工程问题 - 功能设计易用性 NVH工程和核心部件故障相关质量抱怨显著增加 反映研发端用户场景映射不足和供应链协同效率下降 [3] - 行业恶化突出问题包括安全带不舒适增加1.4个PP100 风扇/鼓风机噪音过大增加1.1个PP100 内置语音识别不易使用增加0.9个PP100 [3] 混合动力车型市场表现 - 混合动力车型(包括油电混合动力和48V混合动力)在燃油车市场销量占比从2024年14%上升至2025年18% [4] - 豪华品牌和主流品牌分别贡献混合动力车型50%和47%份额 [4] - 混合动力车型平均成交价从39.0万元下降至33.1万元 同比下滑15% [4] - 混合动力车型在新车质量和产品设计表现上均优于传统汽油车 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4]
五菱汽车盈喜后涨超10% 中期净利同比飙升近三倍 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
智通财经· 2025-08-06 10:15
业绩表现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约人民币8400万元 较2024年同期人民币2112.5万元增长298%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大幅增至约人民币3800万元 较2024年同期人民币158.6万元实现显著提升 [1] - 盈喜公告发布后股价涨超10% 盘中涨幅达9.62%至0.57港元 成交额803.52万港元 [1] 新能源战略布局 - 形成传统动力技术升级与新能源动力集成开发双轨产品布局 [1] - 持续开发高效低排放发动机 重点推广电动汽车发动机及控制系统相关零部件 [1] - 成立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联营公司 整合新能源整车业务并作为零部件主要客户 [1] - 通过新战略持续布局新能源赛道 实现战略转型以适应市场需求 [1]
港股异动 | 五菱汽车(00305)盈喜后涨超10% 中期净利同比飙升近三倍 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8-06 10:11
股价表现 - 五菱汽车盈喜后股价涨超10% 截至发稿涨9.62%报0.57港元 成交额803.52万港元 [1] 财务业绩预告 - 2025年上半年预期净利润约8400万元人民币 较2024年同期2112.5万元增长298%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预计大幅增至约3800万元人民币 2024年同期为158.6万元 [1] 新能源战略布局 - 公司形成传统动力技术升级与新能源动力集成开发的双轨产品布局 [1] - 持续开发高效低排放发动机 推广电动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及相关零部件 [1] - 推出不同类型混合动力车型 通过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整合新能源整车业务 [1] - 联营公司未来将成为零部件产品主要客户 公司借助新战略持续布局新能源赛道实现战略转型 [1]
深读100:县域消费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品质重塑汽车行业价值坐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3 21:39
县域消费市场 - 县域消费者购物习惯和消费观念正加速向一二线城市靠拢 主要受互联网普及和物流体系完善推动 [1] - 未来县域零售将呈现线上线下融合 差异化定位 社区化服务三大特征 [1] 汽车行业品质升级 - 汽车行业需通过品质极致测试突破安全信任危机 而非仅追求纸面参数 [1] - 品质建设是汽车公司实现长期发展的核心要素 短期参数优势难以持续 [1] 科技投资方法论 - 科技投资需具备产业派思维 历史感认知和逆人性操作能力 [1] - 因科技领域不确定性高 投资者需保持定力进行逆向布局 [1] 混动车型市场趋势 - 全球车企电动化战略出现调整 多家公司放缓纯电路线转向混合动力 [1] - 市场数据显示混合动力车型关注度显著提升 成为电动化过渡期关键支点 [1]
五菱汽车(00305.HK):转型深耕汽车全产业链 产品升级客群拓展促增长
格隆汇· 2025-08-02 03:32
公司业务结构 - 公司专注汽车零部件、汽车动力系统及商用整车设计与研发 其中零部件业务贡献69%主营收入 车桥、车架类为核心产品 动力系统占比22% 商用整车占比9% [1] - 公司为国内外数十家主机厂提供高价值零部件产品 为超1000万终端客户提供动力系统 为超过100万用户提供商用车和出行服务 [1] 2024年财务表现 - 2024年总收入79.49亿元 同比减少24.17% 主要因商用整车策略调整及动力系统业务量减少 [2] - 营业成本70.89亿元 同比减少24.96% 净利润1.11亿元 同比+60.19% 归母净利润0.51亿元 同比+115.59% [2] - 毛利率从2023年9.89%提升至2024年10.82% 主要受益于商用整车业务调整及高毛利零部件产品占比上升 [2] 战略布局与业务转型 - 控股股东提出"菱势工程"战略 计划2025-2027年培育3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包括混合动力系统、驱动桥和汽车车架 [3] - 零部件业务向中高端升级 开发热气胀成型、微型整体式电动桥等高附加值产品 进入比亚迪、长城等供应链 [3] - 海外布局持续运营印尼、印度生产基地 推进零部件业务国际化 [3] 新能源领域发展 - 形成"传统动力技术升级+新能源动力集成开发"双轨布局 开发高效低排放发动机及新能源产品 [4] - 成立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作为整合新能源整车业务的联营公司 未来将成为公司零部件主要客户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88.66/97.24/106.72亿元 同比+12%/10%/10%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0.80/1.1/1.44亿元 同比+58%/38%/31% [4] - 给予公司2025年12倍PE估值 联营公司五菱新能源1.5倍PS估值 对应总市值23.1亿元 目标价0.77港元 [4]
李开国:内燃机和电动化结合是必然结果,混合动力要加大发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5 09:32
论坛背景 - 第五届车用动力系统国际论坛在上海松江召开,由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指导,浩思动力承办 [1] - 论坛汇聚政界、产业界、学术界等各方力量,共探全球汽车动力系统多元发展之路 [1]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监事长李开国围绕"汽车低碳技术发展路径"作主旨报告,透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或将于今年9~10月正式发布 [1]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 -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超3100万辆,市场进入平稳增长期 [3] - 2024年天然气重卡增长迅速达17.8万辆,拯救发展低迷的商用车产业 [3] - 2023年燃油新车平均装备质量1.63吨,单位整备质量油耗3.68L/100km/t,较2019年下降约17% [3] - 发动机热效率超43%,混合专用汽油机装车,功率分流、P1+P3等混动技术规模量产 [3] - 与2019年相比,2023年乘用车单车平均排放下降13%~18%,商用车单车排放下降15%~30% [3] 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 2023年发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1.0》,对2040年乘用车、商用车提出明确降碳目标 [4] - 2040年乘用车平均碳排放要减少60%,商用车要降低41% [4] - 2040年混合动力新车型平均油耗下降22%,典型A级EV电耗下降16% [4] - 2040年牵引车(49t)柴油车平均油耗下降14%,EV电耗下降10% [4] - 能耗下降需依靠内燃机和电动化结合,混合动力占比和渗透率将越来越高 [4] 技术发展路径 - 《技术路线图3.0》提出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工具实现节能减碳目标,包括混动化、低碳化、智能化 [5] - 混合动力是节能低碳重要技术路径,2023~2024年混合动力车型销量成倍增加 [5] - 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宽域高效区是混合动力发展的重要抓手 [5] - 低碳零碳内燃机发展需关注燃料问题,2030年氢能将迎来发展拐点 [6] - 2040年低碳零碳发动机目标:最高热效率达52%,升功率35Kw/L,关键部件成熟度达9级 [6] 整车节能要求 - 《技术路线图3.0》首次对A0级、A级、B级、C级、D级五种等级车型分别提出节能和技术要求 [7] - 整车节能要求包括轻量化与可回收材料、低阻低摩擦、智能化能量管理等方面 [7] - 乘用车发展重点在混动技术,商用车将出现多种动力并存 [7] - 柴油机和天然气发动机热效率需进一步提升,混合动力和氢/氨等零碳燃料在特定场景加快示范应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