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交易
icon
搜索文档
电力行业点评报告:重视RWA与虚拟电厂、电交易、碳交易融合的产业链机会
东吴证券· 2025-07-16 14: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甘肃执行330元/KW·年,容量回收固定成本100%,容量电价超市场预期 [6] - “碳中和”进程进入深水区,电的绿色价值提上日程,火电容量价值超预期,反映“绿色电力”“碳中和”进度或超预期,电价改革或进入绿色价值改革阶段 [6] - 重视RWA与虚拟电厂、电力交易、碳交易融合的产业链机会,虚拟电厂通过RWA将分散资产通证化,光伏电站未来发电收益可拆分为小额代币降低投资门槛 [6] - 投资意见为关注火电容量价值提升对板块估值的提振,关注甘肃能源等公司;继续关注特定区域火电配置机会;关注RWA与相关交易融合的投资机会,推荐南网能源等 [6] 相关目录总结 重点公司估值 |代码|公司|总市值(亿元)|收盘价(元)|EPS(2024A)|EPS(2025E)|EPS(2026E)|PE(2024A)|PE(2025E)|PE(2026E)|投资评级| |----|----|----|----|----|----|----|----|----|----|----| |000600|建投能源|144.56|7.99|0.29|0.74|0.86|27.22|10.80|9.29|买入| |002015|协鑫能科|213.14|13.13|0.30|0.52|0.61|25.76|25.03|21.50|暂未覆盖| |003035|南网能源|178.79|4.72|-0.02|0.13|0.15|——|36.31|31.47|买入| |601222|林洋能源|119.90|5.82|0.37|0.41|0.46|15.93|14.20|12.65|买入| |300682|朗新集团|225.77|20.90|-0.23|0.42|0.54|——|49.47|38.70|暂未覆盖| [5] 行业动态 - 7月14日,甘肃省发改委指出2026年起煤电机组、电网侧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标准暂按每年每千瓦330元执行,执行期限2年,100%容量回收固定成本超国家发改委预期 [6] - 甘肃风光火现状下火电容量价值超预期,电量功能属性下降,反映“绿色电力”“碳中和”进度或超预期,电价改革或进入绿色价值改革阶段 [6] - 虚拟电厂通过RWA将分散资产通证化,如协鑫在江苏聚合550MW可调负荷,光伏电站未来发电收益可拆分为小额代币 [6]
远光软件(002063) - 002063远光软件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9
2025-06-19 17:24
发展机遇 - 数字经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企业数字化需求增强,公司助力企业数字化升级大有可为 [2] - 国产替代迎来重大风口,信创产业成为国家核心战略方向 [2] - 新型能源体系数字化平台业务市场空间巨大,能源电力市场化业务将成公司新增长点 [3] 行业拓展 - 公司在建筑、装备制造、医疗等行业建立标杆项目,今年将在医疗行业推广标杆项目并打造新行业标杆 [4] 低碳业务规划 - 构建全链条碳市场服务体系,提供“碳排双控”服务,依托区位优势支撑国际绿色能源组织运营,参与标准编制与认证服务 [5] 人工智能业务布局 - 2015 年开启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形成 3+N 业务模式,研发上千款 RPA 机器人,发布智能设备 [6] - 重点研究 RAG、AI agent 等技术,发布远光智言 2.0 等平台和应用,提升 DAP 产品智能化程度,有大量应用案例 [7] 电改影响 - 电力市场深化推进,市场主体需数字化和信息化支撑手段,公司电力交易信息化迎来重大机遇 [8] - 重点落地场景包括基于 AI 的预测、多能源协同交易决策、储能成本测算等 [8] 客户需求与未来布局 - 各行业客户对人工智能技术关注度显著提升,聚焦大模型技术与垂直业务场景深度耦合需求 [9] - 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研发投入,构建分层研发体系,推出系列化智能应用 [10] - 秉持自研创新与生态合作并重策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 [10]
全链条AI赋能!TCL光伏科技创新AI+光伏融合新图景亮相SNEC2025
财经网· 2025-06-14 18:34
行业发展趋势 - 光伏产业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也是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经济转型的核心力量 [1] - 光伏产业正由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 - 行业当前处于高速增长与深度调整并行的关键阶段,面临政策收紧、产能过剩、行业竞争、技术迭代等多重结构性挑战 [5] - 光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从"产能规模"逐步转向"AI渗透深度",拥有数据主权、算法迭代能力与生态整合力的企业将主导碳中和时代的能源新秩序 [9] TCL光伏科技业务布局 - 公司深度参与SNEC展会,展示商用、户用、海外、运维、电碳五大核心业务矩阵 [1] - 重磅发布工商业零碳转型全场景解决方案、全新电碳交易业务、一站式户用能源解决方案 [1] - 推出绿电、绿证、碳普惠、碳认证电碳产品,建立自动化系统与绿证交易划转系统 [3] - 正式发布AI电碳交易系统,整合绿电生产、碳配额管理与虚拟电厂调度,打通"绿电生产-绿证认购-碳普惠开发"全链路 [3] AI技术应用 - 公司通过AI重构光伏产业核心竞争力,赋能全链条,实现从制造到运维的智能革命 [1] - 打造"设计-建设-运维-交易"闭环智能体系,将AI科技渗透到光伏电站全产业链 [2] - 在智能运维方面构建AI光伏电站数字模型,实时精准进行运维管理,借助巡检无人机等AI科技进行数字检测 [2] - 在设计建造领域通过户用AI智能审核缩短审核时间,运用AI科技实现极速出图,设计效率显著提升 [2] - 使用AI+大数据技术完成建筑屋面空间数据分析、遮挡分析等多维度内容分析,优化组件排布设计 [3] - 通过AI数智化实现光伏组件自动排布、自动组串及编号,自动统计工程量清单,大幅提升电站施工图设计时效 [3] 数字化平台建设 - 公司建立三大数字化优势平台:极光系统(户用业务一站式展业平台)、逐光系统(商用业务一站式展业平台)、巡天系统(数智化能源运维管理平台) [5] - "极光"系统通过微服务系统架构应用结合低代码配置化管理能力,快速响应前端市场需求 [6] - "逐光"系统为工商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时查看项目情况并快速处理问题 [6] - "巡天"系统具备智能预警功能,利用智能云平台进行全流程管理,实现快速数据采集、故障诊断、故障定位 [6] 竞争优势 - 依托TCL集团强大的资金实力、品牌实力和渠道实力 [5] - 针对不同客群推出多层次定制产品体系与能源解决方案 [5] - AI实现全流程精准优化与高效协同,从项目设计到运维环节全面提升效率 [6][7] - 在巡检中采用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红外相机自动航拍,大幅提升巡检效率 [7] - 通过AI实现"源网荷储"智能协同,动态调整能源分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与稳定性 [7] - 在户用领域依托AI驱动打造家庭能源全生态解决方案,实现"发电-储电-用电-交易"一体化智能交互闭环 [7]
40万亿+,创纪录
和讯网· 2025-06-09 22:28
政策动态 - 2025年前五个月绿色金融政策密集出台,中央与地方协同推进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上海构建"1+N+X"绿色金融组织架构,江苏推出"1+N+N"转型金融支持目录覆盖八大高碳行业 [2] - 国家发改委发布新版《绿色技术推广目录》涵盖7大类112项低碳技术,证监会联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明确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路径 [2][15] - 中国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60亿元绿色主权债券,利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显示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绿色资产的高度认可 [2][69] 市场数据 - 2025年前5个月国内新发绿色债券236只,发行规模达4110.26亿元,其中5月发行56只规模607.57亿元,票面利率集中在1.67%~3.30% [34] - 截至2025年3月末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0.61万亿元,同比增长34.2%,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18.11万亿元)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贷款(8.13万亿元)领跑 [36][37] - 全国碳市场1-5月碳排放配额成交量2274.02万吨,成交额17.51亿元,5月综合价格较上月下跌4.20% [42] 产品创新 - 浩吉铁路发行全国首单"绿色+乡村振兴+双流域"三贴标债券,规模20亿元票面利率1.79%,资金投向黄河流域及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 [62] - 农发行首创"孪生绿债"机制,南方电网与华能澜沧江同步发行普通债券与绿色债券对比市场定价偏好 [55][58] - 工行发行全球多币种碳中和境外债规模17.2亿美元,资金专项用于清洁交通和可再生能源项目 [61] 国际合作与标准建设 - 中英经济财金对话达成绿色金融多项共识,将在可持续信息披露、转型金融等领域建立新工作小组 [65] - 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目标到2030年建成国家统一披露准则体系 [27] - 香港金管局举办2025绿色金融科技比赛聚焦碳市场分析、可持续投资等五大主题 [72] 指数表现 - 国金绿色金融100指数5月上涨0.59%,成交量303.58亿股成交额5811.74亿元,显示市场流动性良好 [74] - 中债-中国绿色债券指数5月微涨0.17%,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77]
2024年欧盟新电池法应对关键和新趋势报告
杭州艾科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2025-04-27 17: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欧盟新电池法展开,介绍其背景、立法进程、配套法规,分析新法下出口欧盟的具体义务影响,探讨电池合规关键点与新趋势,并对艾科森环境技术进行介绍,助力企业应对欧盟新电池法挑战 [10][21][4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欧盟新电池法背景 - 2019 年 12 月欧盟委员会发布“绿色协议”,新电池法旨在解决当前电池行业缺乏信息共享、物流价值链在循环经济策略中价值骤降等弊端,通过统一电池产品要求、鼓励回收等措施,促成闭环,最小化电池环境影响,确保欧洲可持续电池发展 [6][9][10] - 立法进程:2020 年 12 月提交建议,2022 年 3 月 10 日欧洲议会通过,2022 年 4、6、10 月举行三方会谈,2022 年 12 月 7 日确认最终谈判,2022 年 12 月 9 日达成临时性政治协议并推进立法 [12] - 配套重要法规: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欧盟 REACH 法规 [17][18] 新法下出口欧盟具体义务影响分析 - 有害物质:2027 年 12 月 31 日前出具评估报告,对汞、镉、铅等物质及其化合物有限制条件,且有害物质联动欧洲化学品管理局 ECHA 动态调整 [25][26][28] - 碳足迹:适用于特定电池,分阶段实施,需带有标签表明碳足迹性能等级,自 2024 年 7 月 1 日起部分电池适用碳足迹声明要求 [29] - 回收利用率:增加要求,如便携式电池 2023 年回收率 45%,2027 年 63%,2030 年 73%等 [30][31] - 标签要求:法规实施后 18 个月或 36 个月,新增电池关键原料超 0.1%需标注等信息,2027 年 1 月 1 日起必须标注必需信息 [32][34] - 电池护照:自 2026 年 1 月 1 日起,2KWh 以上工业和电动汽车电池需具备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创建电池护照 [35] - 注册义务:生产者需注册并提供相关信息,若任命生产者责任组织,该组织比照履行义务 [39] - 注册后义务:国防武器类且军事用途唯一的电池生产商需提供在线注册号和授权代表信息,部分指令相关义务有时间限制 [40] - 可拆卸可替换:新电池法实施后 42 个月生效,便携式电池终端用户可拆换,LMT 电池由专业人员拆换,部分电池可豁免 [42] - 尽职调查:覆盖所有类型电池,法规生效 24 个月后生效,年销售额小于 4000 万欧元且不隶属于集团公司可豁免 [45][46] 电池合规的关键点探讨和新趋势 - 配套重要法规: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到 2030 年,至少 10%关键原材料在欧盟境内开采,40%在欧盟内加工,15%来自欧盟回收利用;欧盟新电池法中关键元素超 0.1%需报备 [49][52] - 注册难点:建立欧盟层面可信任的押金及退还系统 [57] 艾科森环境技术介绍 - 愿景:让中国品质影响全球,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68] - 服务内容:全球材料环保法规服务,包括欧盟标准制定等;碳中和/碳足迹解决方案,如碳核算等;欧盟电池指令/新电池法服务,如电池注册等 [71] - 参与活动:参与联合国 GHS 专家组成员及 LCA 大会等活动 [72]
任泽平年度演讲金句
泽平宏观· 2024-12-23 22:14
新周期与长期乐观主义 - 顺应新趋势把握新机遇,强调长期乐观主义的重要性[2] - 成功公式为勤奋加顺势而为,认知边界决定成功上限[2] - 团队价值高于平台,同行者与过程比目标更重要[2] 全球降息周期与制度经济学 - 全球进入降息周期,特朗普政策或加剧经济分化[7] - 包容性制度促进繁荣,掠夺性制度导致贫困[7][13] - 中国需经济刺激与制度改革并行释放增长潜力[7][10] 第四次科技革命突破 - 人工智能、新能源、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领域加速突破[19] - 中国商业航天快速追赶,生物制造技术可"制造万物"[19] - 活跃资本市场为科技革命提供资金支持[19] 中国经济刺激与新质生产力 - 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窗口开启,重点发展新基建[23][26] - 保护民营经济效果堪比十万亿刺激[23] - 新基建是拉动经济最优路径[23] 企业全球化与出海战略 - 亚洲尤其东南亚是出海主要目的地(越南3.2%、印尼4.2%)[30][31][32] - 全球化本质是本土化,中国企业进入大航海时代[30] 人工智能寒武纪大爆发 - 2025年为AI超级应用元年,图像识别、人形机器人等将爆发[34] - 科学家与企业家精神是AI决胜关键[34] 新能源革命双阶段 - 上半场电动化(汽车/锂电),下半场智能化(智能驾驶/储能/氢能)[37][38] - 2021年提出"不投新能源如20年前错过房产"[37] 消费升级与国潮趋势 - 消费回归以人为本,兴趣消费、文化消费崛起[42] - 国潮出海风头正劲,竞争重点转向品质创新而非价格[42][45] 后房地产时代特征 - 市场进入分化阶段,人口向都市圈集聚[46][52] - 改善型需求主导,品质成为核心竞争力[47] - 行业模式转向"三高"(质量/科技/能级)[49] 银发经济与人口战略 - 应对老龄化需发展银发经济,提振生育率[54] - 儿童早期发展受重视,代际特征划分社会群体[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