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稀土橡胶
icon
搜索文档
传化集团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激活企业发展新动能
AI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 公司通过AI工具显著提升生产一线管理和效率,员工参加"AI大数据与数字化工具运用"培训后反馈积极[1] - "黑灯工厂+AI助手"成为制造业标配,公司每年投入超1亿元用于职工技能培养,2024年人均学习时长75小时同比翻番[3] - 公司推动全员参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通过智能化改造使劳动效率成倍提高,产品质量和交付及时率等行业领先[4] 人才培养与组织变革 - 公司打造"传化技能学院"体系,每年培养技能人才超3500人次,建立2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大比武覆盖31个专业超1.5万人次[3] - 推动产业工人从"蓝领"向工程师转变,职能类人员向领域专家转变,每年100余名中后台人员到一线锻炼,新招聘300余名大学生先到基层培养[3] - 公司连续7年召开战略研讨会,鼓励员工建言献策,推动从"要我变"到"我要变"的文化转变[2] 科技创新与研发突破 - 公司每年增加50%科研投入,与浙江大学共建创新研究院,与20余家顶尖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4] - 历经7年突破稀土橡胶"卡脖子"技术实现进口替代,10多年研发实现前纺油剂重大突破打破国外垄断[4] - 充分发挥专家、工程师、科学家核心作用,推动管理者从领导向导师转变,实施"1对1带教"制度[4] 员工关怀与激励机制 - 建立覆盖所有岗位的分享机制,包括营销提成、生产计件、技术创新和管理绩效分享,创新合伙人二元机制[5] - 投资百亿元改善工作生活环境,搭建就医绿色通道,解决职工子女就学问题,建立"传爱计划"提供紧急救助[6] - 集团工会每年为1.6万名员工提供免费体检和子女暑期托管服务,建设职工心声平台落实"一访三问"[6] 战略布局与全球化发展 - 公司业务布局涵盖化学、新安、物流、科技城、农业等多个领域,拥有全球化布局[2] - 连续派出大批职工到标杆企业学习现代治理模式,在科技创新、数字化、全球化等战略主战场向世界一流企业攀登[4]
传化集团徐冠巨:科技创新是能源转型关键,终端应用创新蕴含巨大价值
新浪科技· 2025-06-20 10:14
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建立在能源有效利用基础上,能源革命和科技革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1] - 亚洲资源多样性为发展提供优势,将石油等资源转化为高价值产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1] - 科技创新是能源转型的关键,终端应用创新蕴含巨大价值 [1] 传化集团的实践与战略 - 公司坚持在功能化学品和新材料领域攻关新技术新产品,提高能源和产品价值,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 [1] - 近年研发的稀土橡胶、电子化学品、有机硅新材料突破欧美竞争壁垒或完全自主原创,提升能源化工附加值 [1] - 公司积极推进与马石油在橡胶材料、有机硅材料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基于零碳目标与可持续发展共同追求 [2] 行业趋势与合作 - 绿色低碳是全球共识、国家战略和企业责任,能源化工行业需在能源结构、低碳技术和产业创新上发力 [2] - 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开放合作,包括区域战略协同和上下游企业相互赋能 [2]
传化集团:打造以成长为核心的能力矩阵
中国化工报· 2025-06-20 10:05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应用 - 传化智联物流员工通过智能问答系统"传化小智"进行工作策划,显著提升效率[1] - 化学业务基地采用AI视觉检测系统,实现单日32次不同规格产品切换[1] - CRM系统实现客户数据全景视图,帮助业务员深度挖掘潜在客户并降低运营成本[1] - 12大领域58个场景的AI+建设推动劳动效率成倍增长[9] 研发与技术创新 - 新安股份研发团队注重技术与市场结合,通过与客户深度交流提升研发导向性和效率[2] - 冯一峻团队开发的环保型亲水硅油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并带动师弟师妹加入公司[3] - 公司延伸至芯片、半导体、光伏等高科技领域,多项技术实现突破:稀土橡胶打破40年技术瓶颈、无氟抗芯吸剂全球首创等[8] - 每年科技投入增长50%,优越的软硬件条件支持创新[9] 人才培养体系 - 建立员工技能矩阵图,划分1-3星成长阶段(善学→善思→善育)[4] - 叶安娜4年内从硕士毕业生成长为质量技术主管[5] - 每年投入超1亿元用于职工技能培育,2024年人均学习时长翻番至75小时[6] - "传化技能学院"年培养超3500人次,2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能大比武覆盖31个专业[6] - 每年100名中后台人员到一线锻炼,300余名大学生首先到基层培养[6] 组织变革与岗位创造 - 推动产业工人从"蓝领"向工程师转变[6] - 高层管理者实施"师带徒"制度,1对1带教纳入绩效评价[7] - 1.6万人员工规模通过创新延伸至高科技领域,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8] - 采用项目制、揭榜挂帅等模式让青年骨干参与前沿攻关[8] 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 - 强调"以安全为基座的稳态生产、以成长为核心的能力矩阵"[1] - 业务专家、管理专家、IT专家合力推动数字化转型[9] - 打造企业和员工双能力矩阵,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迈进[9]
三维化学(002469) - 2025年5月21日-2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2 16:4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是集化工石化技术和产品研发、工程技术服务、催化剂及基础化工原材料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特色化学集团公司,业务包括工程、化工、催化剂业务 [3] 投资者关系活动信息 - 活动时间为2025年5月21 - 22日,地点在三维化学公司总部,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张军和证券事务代表刘财 [2] - 参与单位有中泰证券、湘财基金、中信证券等多家机构 [2] 工程业务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新签约工程咨询设计类和总承包类订单金额30,232.80万元,截至3月31日累计已签约未完工订单金额167,064.56万元,在手订单充裕 [5] - 在手未完工工程项目包括北方华锦联合石化、中石化(天津)石油化工等公司的相关项目 [6] 煤化工领域项目情况 - 已承接神华榆林、宁夏宝丰能源等公司的一大批煤化工领域项目 [7] - 2025年新中标新疆天池能源、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哈密能源化工等公司的新建煤化工项目工程服务、催化剂采购相关工作 [7][8] 化工业务情况 - 主要产品有部分C3、C4、C5、C8醇(醛、酸)以及醋酸正丙酯、醋酸丁酸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 [3][8] - 拥有完善“醛醇酸酯”产业链,生产经营灵活,可根据市场情况切换原料生产高效益产品 [9] - 增量项目包括推进“醋酸丁酸纤维素产品优化提升技改项目”,力争“异辛酸”新增产能(50000吨/年)投产,“纤维素衍生物及其配套装置改造提升项目”进行技术论证和设计优化 [10][11] - 未来规划是整合研发资源,推动产品向绿色、高端方向发展,提升附加值 [11] 合作研发情况 - 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开发的“10万方/年炼化工业硫化氢离场电催化分解制氢气和硫磺技术开发”项目准备中试试验 [11] 催化剂业务情况 - 依托控股子公司青岛联信开展,产品应用于大中型煤基合成气项目 [11] - 青岛联信是国内重要的耐硫变换工艺技术和催化剂产品提供商,拥有国际领先技术和持续研发能力,科技带头人纵秋云教授为业界领军人才 [11] - 经营模式不仅可销售催化剂,还可提供工艺包、专有设备及其他技术服务 [11]
扎根一地着眼全国走向世界——浙江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
人民日报· 2025-05-18 06:02
地瓜经济理论 -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地瓜经济"理论,强调"必须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利用外部资源实现更大发展 [1] - 理论揭示"扎根一地"与"开放发展"的辩证关系,形成更具韧性、更富活力、更显竞争力的发展模式 [1] - 600多万浙商遍布国内,200多万浙商走向全球,如同地瓜藤蔓汲取更多养分 [3] 开放发展举措 - 浙江今年组织"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计划组织超1000个团组、1万家次企业"走出去" [2] - 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全球第一,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1万列,杭州萧山机场货邮吞吐量全国前列 [6] - 浙江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200多项全国首创成果,3家国家级经开区跻身全国10强 [7] 数字经济与跨境电商 - 遥望科技搭建"明星+达人"复合型主播矩阵,创新消费场景推动浙江制造出海 [8] - 菜鸟集团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运营超40个海外仓,为多个行业品牌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 [8] - 浙江推动"直播+平台+跨境电商"模式,优化海外仓布局畅通跨境贸易通道 [9] 营商环境优化 - 上虞区企业服务中心组建跨部门专项小组,帮助企业产品通过认证进入欧洲市场 [13] - 路桥区实施"交地即交证",企业开工时间提前1-2个月 [15] - 义乌海关推行无纸化报关,低风险商品放行最快仅需1秒,2024年市场采购贸易出口4717.6亿元,同比增长21.5% [18] 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 正泰集团在全球有超30个制造基地、20家国际物流中心和2300多家经销商,专注光伏主业发展 [22] - 浙江上规模民营企业第一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近5年保持在90%以上,坚守主责主业 [23] - 传化集团近3年保持年复合增速50%的科技投入,打破国外企业垄断供应全球十大轮胎企业 [26] - "义乌好货"品牌出海集合店3个月内帮助190多个品牌业绩增长1亿多元,合作国家达11个 [28]
扎根一地  着眼全国  走向世界
人民日报· 2025-05-18 05:52
地瓜经济理论 -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地瓜经济"理论,强调"必须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利用外部资源实现更大发展 [1] - 理论揭示"扎根一地"与"开放发展"的辩证关系,形成更具韧性、更富活力、更显竞争力的发展模式 [1] - 600多万浙商遍布国内,200多万浙商走向全球,如同地瓜藤蔓汲取养分 [3] 开放发展实践 - 浙江组织"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2024年将组织超1000个团组、1万家次企业"走出去" [2] - 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全球第一,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1万列,杭州萧山机场货邮吞吐量全国前列 [6] - 2024年义乌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4717.6亿元,同比增长21.5%,占全市出口总值80.1% [18] 产业升级与创新 -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构建万亿级油气产业链,形成特色制度创新成果330项,全国首创146项 [7] - 浙江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200多项全国首创成果,3家国家级经开区跻身全国10强 [7] - 2024年浙江排名前200的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总额2659.53亿元,户均13.3亿元 [26] 数字经济发展 - 遥望科技成长为浙江直播电商行业首屈一指的企业,搭建"明星+达人"复合型主播矩阵 [8] - 菜鸟集团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运营超40个海外仓,为多个行业品牌加速出海 [8] - 浙江推动"直播+平台+跨境电商",加速建设数字贸易市场新平台 [9] 民营经济发展 - 截至2024年底,浙江民营企业在册总量达350.53万户,占企业主体总量92.06% [19] - 正泰集团从8名员工发展到全球5万余名员工,在30多个国家建立制造基地 [22] - 传化集团近3年保持年复合增速50%的科技投入和30%的创新投资 [26] 品牌建设 - "义乌好货"品牌出海集合店3个月内帮助190多个品牌业绩增长1亿多元 [28] - 浙江形成"品字标浙江制造"、"浙江出口名牌"等品牌矩阵,提升产品竞争力 [28] - 义乌小商品通过品牌化转型,从代工批发价20多元提升到品牌价60多元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