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利低波ETF基金(159547)
icon
搜索文档
快来一起抄作业!平安和中国人寿中期业绩发布会透露2个投资重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19:15
险资投资策略 - 中国平安下半年将适度加大权益配置 重点布局新质生产力成长板块和高分红价值股 [1] - 中国人寿对A股投资保持乐观 认为A股估值总体合理且市场底部夯实 [2] - 险资采用哑铃策略平衡风险与收益 一端配置成长板块(如人工智能/创新药)一端配置高分红资产 [1] 市场配置方向 - A股和港股市场均受到险资青睐 哑铃策略成为重要配置逻辑 [1] - 港股投资机会受关注 中国人寿获批QDII额度将重点配置港股新经济和高股息板块 [2] - 具体配置工具包括A股红利低波ETF(159547)、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及恒生科技指数ETF [1] 资金动向 - 长期资金配置逻辑通过保险资金投资动向显现 部分投资者可能效仿险资策略 [1] - 险资投资策略体现风险偏好与收益目标的动态平衡 通过红利资产打底结合成长板块配置 [1]
ETF投资,如何提升“获得感”?
搜狐财经· 2025-08-13 09:00
投资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持有体验、心理感受的长期过程。 华夏基金曾基于大量调研,提取了16个"获得感因子":除了收益率,还包括行为增益、下行波动率、预期收益实现率,还有产品的分红率、费率等等。 调研还发现:指数基金和资产配置型投资者,获得感相对更好。 ETF作为指数投资工具,优势在于成本低、风险分散、操作简单。如果想进一步提升获得感,可以从下面这几方面入手: 01 巧用策略,提升"收益潜力" 1、 定期投资 (定投) + 动态平衡 获得感来源: 降低择时难度、摊薄持仓成本、持续的"参与感"。 提升方法: 坚持纪律: 设定固定日期(如发薪日)自动扣款买入,感受"积少成多"的力量。 获得感来源: 兼顾"攻"与"防",组合式应对多变的市场。 提升方法: 核心 (大部分资金):负责"防",风格相对保守,底仓配置均衡型宽基ETF(如沪深300、中证A500、标普500、恒生等),追求市场"平均收益",并且维持 组合稳定性; 卫星 (小部分资金):负责"攻",旨在增厚业绩"弹性",风格相对激进,对选基、择时能力有一定要求。适合选择科技成长类宽基ETF(如科创200ETF、恒 生科技指数ETF),或行业/主题ETF(如人 ...
震荡市避险首选!红利低波ETF基金(159547)低费率+高股息构建安全垫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11:17
红利低波ETF基金(159547)资金流入情况 - 7月21日单日资金净流入313万元,过去五天累计净流入3879万元,成为市场震荡中防御配置的热门权益ETF之一 [1] - 资金持续流入反映投资者对红利低波资产防御属性的认可,尤其在市场波动加剧、情绪谨慎的背景下 [1] 红利低波资产的投资优势 - 华泰证券指出红利低波资产具备三重优势:政策催化(国央企市值管理新政强调稳定分红回报)、高配置性价比(股息率与国债利差扩大)、险资配置需求旺盛(债市性价比下降推动转向高股息) [1] - 高股息、低波动板块因稳定的现金流和分红能力,成为资金避险的"避风港" [1] 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及基金特点 - 红利低波ETF基金(159547)跟踪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该指数精选50只流动性良好、持续分红、股息率高且波动率低的证券,采用股息率加权方式构建 [1] - 基金费率优势显著:管理费0.15%/年、托管费0.05%/年,均为市场最低费率档位 [1]
热点解读:长钱入市,基本面筑底,关注银行红利板块投资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6-25 10:07
银行板块表现 - 银行(申万一级)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14.11%,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二季度以来银行股持续上涨,一批银行个股连续创出历史新高 [1] - 高股息策略继续强势演绎,资金面催化下银行板块绝对收益、相对收益明显,在全球宏观事件频发、市场风险偏好下移背景下,获取稳定绝对收益成为主流投资选择 [1] - 银行板块估值在基本面未见明显改善情况下实现稳步复苏,目前交易拥挤度指标未达前期高点 [1] 资金流向 - 险资对高股息权益资产配置需求大,银行板块估值在0.6-0.7倍间,配置性价比高,股息率保持在4%以上 [2] - 南向资金持续买入港股及H股银行,国有大行H股兼具稳定基本面与高股息,工行、建行、中行等国有大行港股通占比较年初显著提升 [2] - 沪深300获中央汇金多次增持,多家银行调入重要跟踪指数,沪农商行和渝农商行调入沪深300和上证180,兰州银行调入中证100,成都银行调入上证180 [2] - 公募基金对银行存在严重低配,2024年公募基金配置权重为3.84%,低于沪深300权重13.67%,低配程度达9.83% [3] 基本面分析 - 信贷增速保持7%-8%左右,存款定期化趋势逐步放缓,期待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落地后中小企业、零售信贷需求改善 [4] - 负债端成本优化对冲LPR下调影响,息差降幅有望继续收窄 [4] - 中收边际改善但其他非息明显拖累,资本市场回暖带动中收改善 [4] - 不良率保持稳定,得益于房地产风险持续出清和城投化债平稳落地,零售贷款资产质量仍存在边际恶化可能 [4] 交易特征 - 国有行A股成交额占比和换手率明显低于2024Q3、2024Q1、2023Q2等前期行情高点 [5] - 城商行换手率和成交额占比上升,是本轮机构加仓银行股主力品种 [5] - 农商行换手率显著提升,二季度以来迎来交易性行情,沪农商行、渝农商行受纳入沪深300指数利好催化 [5] 相关ETF产品 - 银行ETF基金(515020)跟踪中证银行指数,截至2025年6月23日股息率5.19%,PE7.21倍,PB0.72倍 [5] - 港股通金融ETF(513190)跟踪中证港股通内地金融指数,内地银行权重占比超60%,截至2025年6月23日股息率8.18%,PE6.48倍,PB0.58倍 [6] - 红利低波ETF基金(159547)跟踪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银行占比49.2%,截至2025年6月23日股息率5.29%,PE8.25倍,PB0.84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