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搜索文档
国际先进材料协会亚太总部落地浙江江北 链接全球智汇新材料
搜狐财经· 2025-09-26 21:24
当前,江北区正推进"133"产业集群建设,其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光学反射膜材料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 全球前列,还打造了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等高能级平台。江北区委主要负责人 称,IAAM攻坚方向与区域产业战略高度契合,将借其资源深化全球人才合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IAAM亚太总部已制定五年规划,凸显"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特色——重点强化与工业企业联动,既助力 科研人员对接企业需求,又加速成果转化,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最后一公里",同时还将推进机构建 设、重点项目及国际交流。 会议期间,近120位中外顶尖专家齐聚,江北区解读"人才+科技+产业"政策矩阵,辖区企业与专家精准 对接技术需求,专家团还走访科研院所与企业研讨人才引育与技术转化。 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26日电 (张斌)25日,以"智汇北岸聚联世界"为主题的国际先进材料协会 (IAAM)首届产业创新发展会议在浙江宁波江北举行,标志着IAAM亚太总部正式落户江北。这一国 际标杆组织的落地,通过"学会协会引才"创新模式,为江北链接全球高端智力资源、推进科创产创融合 注入强劲动力。 活动现场。江北官方 供图 总部位于瑞典的IAAM成立于2010年, ...
金川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金川集团铜贵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邢晓钟一行到兰石中科参观交流
经济网· 2025-09-23 17:25
邢晓钟对兰石中科在纳米材料技术与资源循环利用融合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金川集团铜贵公司与兰石中科在前期科研合作中已建 立起坚实的互信基础与协同机制,双方共同推进的工业化试验项目成效显著,为后续产业化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金川铜贵将持续与兰石中科携 手,在技术研发与原料供应等领域深化合作协同,共同拓展新材料在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助力产业链价值提升。 康向京对金川集团及铜贵公司长期以来给予的信任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兰石中科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持续深化与金川铜贵在纳米材料改性、 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向的联合攻关,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共同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典范,为我国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注入新动能。(乔娅妮) 9月22日,金川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金川集团铜贵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邢晓钟一行到兰石中科参观交流。兰石集团副总经理高峰,兰石 中科董事、总经理康向京,总工程师侯晓刚等陪同接待。 邢晓钟一行参观了兰石中科展厅及纳米材料小试生产线,详细听取了关于公司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纳米材料制备工艺路线、科技成果转化进展以及重 点项目推进情况的汇报 ...
浙里创业营如何将“研值”变“产值”
杭州日报· 2025-09-18 11:25
"我们不培养创业者,我们陪伴创业者成长。"创业营班主任、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章丰 介绍说,创业营组建了一支特殊的"陪跑官"团队——除科技型企业家、投资人、科学家导师外,还有萧 山区人才办、经信、科技、科协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为学员提供从政策解读、人才对接到融资路演、 技术合作的全链条服务。 杭州聆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彭程程这几天正忙着备赛。他的光子科学控制系统项目以 总分第二的成绩,从800多个竞争对手中突围,晋级浙江省"火炬杯"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这位曾在美国、德国等地工作多年的科学家,是"浙里"科学家创业营的首期学员之一。"在外资企 业干了10年,技术我熟悉,但如何让项目在市场上找到精准定位,是我在创业营最想学的。"与彭程程 一样,许多手握硬核技术的科学家在创业之初都面临相似难题。 为此,"浙里"科学家创业营应运而生——项目由浙江省科协指导,萧山区科协联合区委人才办、江 南科技城管理局、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共同发起,以"Link & Inspire"(连接与启发)为核心理念,围绕 战略与方向、产品与IP、组织与团队、客户与增长、财务与融资五大模块,构建起"诊断—赋能—陪 跑"闭环培育体 ...
让“特钢更特”,抚顺特钢“十四五”创新一路开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0:37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坚持特钢更特发展战略 重点布局航空航天 核电 风电等新兴领域 [1] - 公司加入沙钢集团后引入高效管理机制 拥有国内规模最大 国际领先的特冶炉群 具备粗钢产能95万吨 钢材产能70万吨 [2] - 公司以三高一特产品为主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 能源电力 石油化工 交通运输 机械机电 环保节能等领域 [2] 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 - 公司开发高氮高强马氏体不锈钢 用于航空关键零部件 高抛光模具 耐蚀轴承 打破进口垄断并填补国内空白 [1][3] - 2022年大规模量产压铸模具钢FS450 成功应用于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一体化大型压铸模具 实现国产替代进口 [3] - 2024年利用15吨加压电渣炉研发高氮高强马氏体不锈钢棒材和丝材产品 并开发N10276 4J36 N09925 NC30Fe等耐蚀合金新产品 [3] - 2025年联合钢铁研究总院申报大尺寸高铌高温706合金铸锭及其冶炼工艺发明专利 获得欧盟和德国专利授权 [3] - 2025年上半年完成首试制产品数量达109个 多项高精尖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 2025年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公司参与牵头的技术成果斩获5项大奖 [1]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始终保持在3亿元以上 [5] - 公司技术人员由2020年491人增至581人 [5] - 技术中心为1993年首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现有科研人员近百人 其中博士6人 硕士22人 6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5] - 技术中心按研究室方向分为高温合金一室 高温合金二室 高强钢室 不锈钢室 工模具钢室 合金结构钢室 钛合金室 [5] - 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钢铁研究总院 东北大学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5] - 2025年上半年新承接国家科研课题4项 在研科研课题项目达44项 [7] 市场地位与行业贡献 - 公司高温合金 超高强度钢产品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 在国内占有举足轻重地位 [2]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特钢产品营收占比始终保持在90%以上 [3] - 公司主编GB/T1299工模具钢 GB/T34474钢中带状组织的评定方法等6项国家标准在2025年上半年顺利审定 [6] - 公司承担大量国家标准 军用标准 冶金行业标准制修订任务 推动行业整体标准提升 [6]
研发投入超15%:康缘药业的攻守之道
凤凰网财经· 2025-09-15 22:27
核心观点 - 公司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通过高研发投入和丰富管线布局实现攻守兼备的战略平衡 在中药 化药和生物药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1][2][5][6][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42亿元[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5.02% 保持行业较高水平[1][2] - 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 研发投入与团队 - 研发团队规模达782人 研发人才储备和投入强度行业领先[2] - 建立三级研发体系:前沿技术探索(中药创新药 生物药新靶点) 核心产品开发(现有大品种二次开发 化药仿创药) 现有产品技术升级(生产工艺优化 质量控制提升)[3] - 通过研发决策专家委员会评审制度 风险管控与效益评估体系优化研发资源配置[3] 研发管线进展 - 在研新产品包括临床前28个 I期15个 II期12个 III期8个 覆盖多个治疗领域[2] - 中药新药玉女煎颗粒获批上市 为古代经典名方现代化开发典范[5] - 全球首个CCR8多肽抑制剂KYS2301凝胶获临床试验批准 拟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5] - 通过并购中新医药强化生物药布局 4个生物药进入临床阶段 重点产品ZX2021(三靶点减重降糖融合蛋白)和ZX2010(双靶点降糖减重药)均处于II期临床[5] 产品组合优势 - 拥有58个中药新药 其中47个为独家品种[5] - 通过桂枝茯苓胶囊和热毒宁注射液等传统品种的二次开发延长产品生命周期[6] - 采用"老药新研"策略降低研发风险并提高投资回报率[6] 研发体系与合作 - 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研发体系 与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顶尖机构密切合作[2][3] - 牵头组建"中药制药过程控制与智能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解决制药过程关键技术难题[3] - 通过中药科技创新基金加速基础研究成果产业转化[3] 发展战略 - 坚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以中药为主体 化药与生物药为两翼[6] - 重点布局妇科 呼吸 心脑血管等疾病领域[6] - 采用中美双报策略推进国际化 KYS202004A注射液已实现"中美双报"[6] 未来展望 - 2025-2026年为研发成果产出重要时期 ZX2021 II期临床数据读出 首个生物药上市等里程碑事件值得关注[7] - 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升级 通过数字化提取工厂 智能化制剂车间建设实现降本增效[7] - 在带量采购政策背景下 创新研发投入成为行业共识[7]
聚焦科教融汇创新 复杂气象环境“探-算-造-管”技术研讨与成果发布会在津召开
中国民航网· 2025-09-12 17:10
行业技术发展 - 会议聚焦复杂气象环境下探测反演 仿真计算 模拟再造 运行管控等关键技术 致力于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1] - 专家学者围绕低空经济全球发展趋势 低空飞行器测试风洞集群 复杂风场技术及低空气象探测应用等专题进行汇报 [3] - 会议聚集航空气象领域政产学研用资源 为技术创新 标准制定与成果转化提供高水平交流平台 [3] 产学研合作 - 北京聚恒博联科技向中国民航大学捐赠航空气象自动观测设备 天津东腾科技与校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并捐赠阵列式商用风洞 [2] - 中国民航大学拥有交通运输工程博士点及气象专业硕士点 坚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2] - 风洞落地和算法应用是响应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深化天开园科创平台建设的重要举措 [2] 参会规模与背景 - 会议吸引来自政府 高校 科研机构 行业协会 企业及金融投资机构的百余位代表参与 [3] - 会议由中国民航大学主办 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和天津东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3]
琴澳大健康产业加速走向全球,共探跨境协作新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7 15:05
论坛背景与定位 - 第四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于9月3日至7日以“一会展两地”模式在横琴与澳门举办 [1] - 大健康主题论坛于9月6日举行,主题为“健康新生态,湾区共未来”,由南光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澳门中医药大健康产供销商会等机构主办协办 [1] - 论坛旨在探索粤澳在制度、科研和产业层面共建健康新生态的路径,聚焦世界级湾区的高层对话、产业协作和经济新图景 [1] 政策与制度支持 - 澳门特区政府持续推出政策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国际注册与产学研协同,为大健康产业创新和国际化奠定基础 [2]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探索中药+生物科技、跨境数据协同、监管沙盒等创新机制,为中医药国际化和细胞治疗临床转化提供政策与空间载体 [2] - 澳门设有药物特别许可制度,在出现紧急或缺乏药物时,可依法批准未注册药物进口以保障临床需求 [3] 产业发展优势与方向 - 澳门拥有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多重优势,包括政策、区域、科研、注册、旅游发展和市场优势 [3] - 澳琴将发挥内引外联作用,引入国内外企业开展研发试点和国际转化,并助力大健康产品服务借助澳门平台走向“一带一路”及全球市场 [2] - 澳门中医药大健康产供销商会将支持会员单位对接标准,推动中医药注册及在澳琴生产,提升国际认可度以开拓境外市场 [2] 前沿科研与技术进展 - 干细胞技术在全球开展了覆盖140多种疾病的系列临床试验,应用前景广阔 [4] - 2025年上半年,国家CDE新受理25款干细胞药物临床实验申请,27款进入临床试验,涵盖糖尿病、肺脏疾病、肝脏疾病等 [4] - 七角丹枫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超90%,神经酸含量约5%-7%,成为开发神经酸的重要新资源,将填补市场缺口 [4] - 纯度为98%以上的神经酸每千克售价为90万元,因从深海鱼油及鲨鱼脑提取困难且成本高,导致国内外市场缺口很大 [4] 跨境合作与产业生态构建 - 探讨以澳门为枢纽、横琴为基地,推动粤澳医疗科研资源与“一带一路”国家医疗需求精准对接的路径 [5] - 未来可依托横琴产业政策与澳门国际医疗认证优势,研究“科研成果输出+技术合作+学术交流”的跨境协作模式 [5] - 澳门种远科研大健康制造厂与澳门华圣中医生命科学研究院进行战略合作签约,整合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5] - 签约是澳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6]
成为200万创业青年心中的圣地,光谷做对了什么?|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8-26 10:18
光谷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 光谷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吸引约200万青年人才其中35岁以下占比超70% [1] - 光谷青创园聚集254家硬核科技企业提供分层孵化服务覆盖孵化器到加速器 [5] - 园区累计提供精准服务2000余次帮助企业获得投融资及银行贷款超2亿元 [6] 企业孵化与成长路径 - 谦达智能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实现氨气传感器等产品材料端到智能端的自主研发 [5] - 园区推动20余家产业链企业合作带动青年就业2500余人58家企业完成孵化毕业 [6] - 武创院设立90余家创新单元孵化900余项科技成果和400余家科技企业 [7]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 武创院链接产业资源推动项目与龙头企业合作对接订单加速商业化进程 [6] - 精诊科技与医疗机构建联合实验室将AI算法与湖北高发疾病深度融合 [7] - 光谷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 [7] 创新生态建设成效 - 光谷搭建政策精准、要素多元、文化包容、市场有序的创新创业乐园 [8] - 通过政策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和人才全周期关怀增强人才黏性 [8] - 形成热带雨林式科技创新生态发挥1+1>2乘数效应 [7]
【宝鸡】秦创原(宝鸡)产业创新研究院揭牌
陕西日报· 2025-08-06 08:38
研究院成立背景与定位 - 秦创原(宝鸡)产业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并落户中国石油集团宝石管业有限公司 旨在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1] - 研究院由宝鸡市科技局 宝鸡文理学院 宝石管业三方协同共建 通过政策资金支持 人才智力供给 开放技术场景与实践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级 [1] - 宝鸡市作为西部工业重镇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正处于动能转换与转型升级关键期 需通过新型研发平台破解发展瓶颈并培育科技领军企业 [1] 战略目标与实施路径 - 研究院聚焦宝鸡市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 以需求牵引创新 全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 [2] - 积极探索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路径 通过机制改革汇聚优势力量 加大人才智力供给并开放技术场景与实践平台 [2] - 研究院被定位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试验田 是政校企协同创新的重要结晶 为全市科技单位及产业链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的平台 [1][2]
吸引海外名校人才,武汉启动2025“名校菁英武汉行”
第一财经· 2025-07-26 13:04
名校菁英武汉行活动 - 2025"牛津-剑桥-新加坡国立名校菁英武汉行"活动于7月26日在武汉会议中心启动,28位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的博士及博士后参与 [1] - 参与者拥有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教育背景,专业领域涵盖生物医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武汉"965"重点产业急需的前沿领域 [1] - 活动吸引了武汉市40余家重点用人单位代表参与现场对接,包括东风集团、烽火通信、长飞光纤、华工科技、汉江实验室等 [4] 武汉产业与人才政策优势 - 武汉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厚的人才政策以及宜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在光电领域与部分研究人员的专业方向高度契合 [4] - 牛津大学工程系博士韩启昊表示,武汉的产业生态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落地的闭环,非常适合科研成果转化 [4] - 武汉市人才工作局介绍,"名校菁英武汉行"是武汉市倾力打造的引才品牌,旨在为海外名校菁英与本地用人单位搭建高效对接桥梁 [4] 活动内容与产学研合作 - 活动聚焦"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通过三天深度参访带领学子走进光谷生物城、岚图汽车、康圣达医学等标杆企业 [4] - 参访还包括华中科技大学、九峰山实验室、协和医院等高校院所和科研高地,全方位展示武汉的产业实力、科创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 [4] - 海外学子与本地企事业单位展开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武汉的产业优势、人才环境和岗位需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