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搜索文档
报告显示: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宁波在长三角城市中“最休闲”
中国新闻网· 2025-11-15 13:50
报告显示: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宁波在长三角城市中"最休闲" 中新网上海11月15日电 (记者 李佳佳)"第十届中国休闲与旅游发展论坛暨2025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发 布会"15日在沪举行。会上正式发布的《2025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显示,从城市休闲化指数来 看,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和宁波位列前五。这5座城市均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城市 休闲化水平较高,体现出经济与休闲协调发展的特征。其次,无锡、合肥、绍兴、温州和金华进入城市 休闲化指数评价前十。 该指数报告研究对象涵盖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上海市、江苏省13个 城市、浙江省11个城市、安徽省16个城市)。纳入监测的41个城市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3.74%,人口总量 约占全国的16.89%,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24.59%。由此可见,研究长三角41个城市的休闲化发展状 况,对引领和示范全国其他都市圈及城市群实现城市休闲化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品质城市生活,具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 报告指出,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特征呈现核心增长极引领,梯次分化态势凸显的整体格局;绝对性指 标分化显著,休闲消费成为均衡发展重要支撑的局 ...
首届火炬论坛在河北雄安新区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11-07 00:50
论坛基本信息 - 2025火炬论坛于11月6日在河北雄安新区开幕 [1] - 论坛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 [1] - 论坛主题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论坛核心观点与目标 -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对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转型升级提出更高要求 [1] - 需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高水平载体,推动国家高新区向“高”向“新”发展 [1] - 需优化发展生态,促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 - 目标是打通政策、技术、资本与市场的连接通道,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1] - 旨在构建更加开放、更加高效的创新生态体系 [1] 论坛主要活动与举措 - 论坛期间现场点燃“数字火炬”,启动“国家高新区对口协作机制” [1] - 推动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头部国家高新区与河北雄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产业协作、结对共建 [1] - 本届论坛还将举办高新技术产业与集群创新发展论坛等5场平行论坛 [2] - 平行论坛邀请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高新园区、技术转移机构、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及投融资机构等有关负责人参与探讨 [2]
制造强市”无锡强势撬动航空万亿“新赛道
新华日报· 2025-11-03 05:45
产业战略定位与目标 - 无锡正积极打造长三角大飞机零部件产业集群新高地,从零部件配套向系统级攻坚升级,以“小部件”撬动“大系统” [1] - 出台《无锡市大飞机零部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与《无锡市促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为产业向“自主引领”跃升提供政策动能 [1] - 目标到2027年培育大飞机零部件产业链企业超200家,带动航空关联产业产值达500亿元 [5] “3+X”产业体系布局 - 构建以航空发动机制造、特色机载系统、航空新材料为三大核心的“3+X”产业体系,叠加高附加值子产业链,形成覆盖“研发—制造—服务”的全链条布局 [2] - 航空发动机领域形成材料到系统的完整链条,产业链完整度居全国首位,集聚规上企业近40家,包括2家单项冠军、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5家上市企业 [3] - 特色机载系统领域企业近70家,在通信导航、显示系统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 [4] - 航空新材料领域企业达30余家,在钛合金、铝锂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形成区域协作网络 [4] - “X”领域拓展航空工业软件、发动机智能维保等高附加值环节,瞄准千亿级后市场 [4] - 截至2024年末,无锡航空产业链企业达223家,带动全产业链营收近300亿元,44家企业融入中国商飞供应链 [4]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构建“基础研究—中试转化—产业应用”的创新闭环,已集聚3个国家级研究中心、11个联合实验室和4个院士工作站 [7] - 无锡航空发动机基础部件产业创新研究院自2022年成立以来已推动12项重点技术突破 [7] - 数字化转型激活产业效能,例如雪浪数制与中国商飞联合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无锡透平叶片将叶片加工精度控制在0.02毫米内 [7] - 适航认证是关键突破口,目前无锡五成以上航空企业获专业资质 [7] 人才引育策略 - 大力引进培养顶尖人才(团队),实施全权负责制,经评审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支持 [8] - 目标到2027年引培高端人才500名以上,目前航空航天领域已集聚博士200余人,形成“院士领衔、骨干支撑、青年储备”的人才梯队 [8] 政策与资金支持 - 明确“一核引领、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惠山、滨湖、新吴为核心承载区,宜兴、锡山、江阴形成差异化互补发展格局 [9] - 创新“产业基金+财政补贴”支持模式,设立多只航空航天专项基金,总规模超过150亿元 [9] - 对企业取得适航证书给予累计最高500万元奖励,对进入供应链的企业按订单规模给予累计最高500万元补贴 [10] - 推动与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协同发展,例如与上海港实现“沪苏同港”通关一体化,与合肥、宁波共享适航测试平台 [10]
2025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在苏州开幕
扬子晚报网· 2025-10-28 10:01
10月27日下午,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2025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开幕式在苏州举行。江苏—非洲高校联盟正式成立,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 十大合作成果发布。教育部副部长任友群、省教育厅厅长江涌发表视频致辞。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省内相关厅局负责人、本科高校 分管负责同志及外方合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参加开幕式。 任友群在视频致辞中指出,本届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充分体现江苏产学研用工作特色,在过往两届国际产学研用交流周活动成功举办的经验基础上, 精心设计相关议题,进一步深化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进一步发挥高新区和高校两大创新主体"双高协同"的优势,为地方产业发展引入全 球先进生产要素,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能。他提出四点倡议:一是加强平台建设,深化合作伙伴关系;二是聚焦产业需求,加快发展范式 转型;三是促进成果转化,释放合作互促红利;四是强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创新发展。 江涌在视频致辞中指出,希望中外各方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让平台成为集聚全球智慧的"引力场";健全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书写教育国 际交流合作新篇章;共同探索科技成果国际转移转化的新模式 ...
澳优与江南大学签订六年战略合作 成立两大创新中心
证券日报网· 2025-10-26 20:13
大会概况 - 第十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于10月23日至10月26日在西安召开 总结行业十年发展成就并探寻高质量发展路径 [1] 公司战略合作 - 澳优乳业与江南大学签署六年战略合作协议 共建两个创新中心并获两个菌株及其专利转让 [1][2] - 合作以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为主线 多维度打造创新协同新范式 [2] 合作具体内容 - 成立江南大学-澳优乳业微生态及功能乳联合创新中心 旨在通过技术融合与产业协同提供更安全精准的营养方案 [2] - 成立江南大学-锦旗生物益生菌协同创新中心 以婴幼儿级标准探索原料开发、产品创新及市场推广新模式 [2] 合作方背景 -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6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第一 [2] - 澳优为中国乳制品行业头部企业 产品服务覆盖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 [2] 合作影响 - 合作将为澳优微生态及功能乳、益生菌业务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3] - 双方优势资源强强联合为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升级提供持续动力 [3]
国际先进材料协会亚太总部落地浙江江北 链接全球智汇新材料
搜狐财经· 2025-09-26 21:24
事件概述 - 国际先进材料协会(IAAM)首届产业创新发展会议在浙江宁波江北举行,IAAM亚太总部正式落户江北 [1] - 活动主题为“智汇北岸聚联世界”,通过“学会协会引才”模式链接全球高端智力资源,推进科创产创融合 [1] IAAM组织背景 - IAAM总部位于瑞典,成立于2010年,已汇聚125个国家8万余名会员 [3] - 协会在石墨烯、纳米发电机等20多个前沿材料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 [3] 选址江北原因 - 亚太地区被视为全球新材料产业核心潜力区 [3] - 宁波作为长三角关键节点城市,科研实力突出且产业链完善 [3] - 江北区在新型功能材料领域已形成产业优势,为总部落地奠定基础 [3] 江北区产业基础 - 江北区正推进“133”产业集群建设,其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光学反射膜材料等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居前列 [3] - 区域打造了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等高能级平台 [3] - IAAM的攻坚方向与区域产业战略高度契合 [3] IAAM亚太总部规划 - 总部已制定五年规划,重点强化与工业企业联动,助力科研人员对接企业需求并加速成果转化 [3] - 规划旨在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最后一公里”,同时推进机构建设、重点项目及国际交流 [3] 会议活动详情 - 会议期间近120位中外顶尖专家齐聚 [3] - 江北区解读“人才+科技+产业”政策矩阵,辖区企业与专家进行技术需求精准对接 [3] - 专家团走访科研院所与企业,研讨人才引育与技术转化 [3] 区域发展战略 - 江北区以建设“产才融合引领区”为核心,此前已引进中国航空学会相关中心 [4] - 区域将以IAAM亚太总部为载体,深化“四链融合”,攻克核心技术,为新材料产业创新基地建设筑牢根基 [4]
金川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金川集团铜贵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邢晓钟一行到兰石中科参观交流
经济网· 2025-09-23 17:25
公司合作与交流 - 金川集团高层管理人员于9月22日到访兰石中科进行参观交流 [1] - 双方围绕有色冶金固废资源化高值利用技术路径和产业协同创新展开深入交流 [3] - 双方就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达成多项共识 [3] 技术成果与评价 - 兰石中科展示了其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纳米材料制备工艺路线及科技成果转化进展 [3] - 金川集团对兰石中科在纳米材料技术与资源循环利用融合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3] - 双方前期共同推进的工业化试验项目成效显著,为后续产业化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3] 未来合作方向 - 未来合作将聚焦于技术研发与原料供应等领域的深化协同 [3] - 合作目标包括共同拓展新材料在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以提升产业链价值 [3] - 兰石中科计划深化与金川铜贵在纳米材料改性和金属资源循环利用方向的联合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3]
浙里创业营如何将“研值”变“产值”
杭州日报· 2025-09-18 11:25
"我们不培养创业者,我们陪伴创业者成长。"创业营班主任、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章丰 介绍说,创业营组建了一支特殊的"陪跑官"团队——除科技型企业家、投资人、科学家导师外,还有萧 山区人才办、经信、科技、科协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为学员提供从政策解读、人才对接到融资路演、 技术合作的全链条服务。 杭州聆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彭程程这几天正忙着备赛。他的光子科学控制系统项目以 总分第二的成绩,从800多个竞争对手中突围,晋级浙江省"火炬杯"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这位曾在美国、德国等地工作多年的科学家,是"浙里"科学家创业营的首期学员之一。"在外资企 业干了10年,技术我熟悉,但如何让项目在市场上找到精准定位,是我在创业营最想学的。"与彭程程 一样,许多手握硬核技术的科学家在创业之初都面临相似难题。 为此,"浙里"科学家创业营应运而生——项目由浙江省科协指导,萧山区科协联合区委人才办、江 南科技城管理局、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共同发起,以"Link & Inspire"(连接与启发)为核心理念,围绕 战略与方向、产品与IP、组织与团队、客户与增长、财务与融资五大模块,构建起"诊断—赋能—陪 跑"闭环培育体 ...
让“特钢更特”,抚顺特钢“十四五”创新一路开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0:37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坚持特钢更特发展战略 重点布局航空航天 核电 风电等新兴领域 [1] - 公司加入沙钢集团后引入高效管理机制 拥有国内规模最大 国际领先的特冶炉群 具备粗钢产能95万吨 钢材产能70万吨 [2] - 公司以三高一特产品为主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 能源电力 石油化工 交通运输 机械机电 环保节能等领域 [2] 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 - 公司开发高氮高强马氏体不锈钢 用于航空关键零部件 高抛光模具 耐蚀轴承 打破进口垄断并填补国内空白 [1][3] - 2022年大规模量产压铸模具钢FS450 成功应用于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一体化大型压铸模具 实现国产替代进口 [3] - 2024年利用15吨加压电渣炉研发高氮高强马氏体不锈钢棒材和丝材产品 并开发N10276 4J36 N09925 NC30Fe等耐蚀合金新产品 [3] - 2025年联合钢铁研究总院申报大尺寸高铌高温706合金铸锭及其冶炼工艺发明专利 获得欧盟和德国专利授权 [3] - 2025年上半年完成首试制产品数量达109个 多项高精尖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 2025年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公司参与牵头的技术成果斩获5项大奖 [1]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始终保持在3亿元以上 [5] - 公司技术人员由2020年491人增至581人 [5] - 技术中心为1993年首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现有科研人员近百人 其中博士6人 硕士22人 6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5] - 技术中心按研究室方向分为高温合金一室 高温合金二室 高强钢室 不锈钢室 工模具钢室 合金结构钢室 钛合金室 [5] - 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钢铁研究总院 东北大学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5] - 2025年上半年新承接国家科研课题4项 在研科研课题项目达44项 [7] 市场地位与行业贡献 - 公司高温合金 超高强度钢产品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 在国内占有举足轻重地位 [2]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特钢产品营收占比始终保持在90%以上 [3] - 公司主编GB/T1299工模具钢 GB/T34474钢中带状组织的评定方法等6项国家标准在2025年上半年顺利审定 [6] - 公司承担大量国家标准 军用标准 冶金行业标准制修订任务 推动行业整体标准提升 [6]
研发投入超15%:康缘药业的攻守之道
凤凰网财经· 2025-09-15 22:27
核心观点 - 公司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通过高研发投入和丰富管线布局实现攻守兼备的战略平衡 在中药 化药和生物药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1][2][5][6][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42亿元[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5.02% 保持行业较高水平[1][2] - 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 研发投入与团队 - 研发团队规模达782人 研发人才储备和投入强度行业领先[2] - 建立三级研发体系:前沿技术探索(中药创新药 生物药新靶点) 核心产品开发(现有大品种二次开发 化药仿创药) 现有产品技术升级(生产工艺优化 质量控制提升)[3] - 通过研发决策专家委员会评审制度 风险管控与效益评估体系优化研发资源配置[3] 研发管线进展 - 在研新产品包括临床前28个 I期15个 II期12个 III期8个 覆盖多个治疗领域[2] - 中药新药玉女煎颗粒获批上市 为古代经典名方现代化开发典范[5] - 全球首个CCR8多肽抑制剂KYS2301凝胶获临床试验批准 拟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5] - 通过并购中新医药强化生物药布局 4个生物药进入临床阶段 重点产品ZX2021(三靶点减重降糖融合蛋白)和ZX2010(双靶点降糖减重药)均处于II期临床[5] 产品组合优势 - 拥有58个中药新药 其中47个为独家品种[5] - 通过桂枝茯苓胶囊和热毒宁注射液等传统品种的二次开发延长产品生命周期[6] - 采用"老药新研"策略降低研发风险并提高投资回报率[6] 研发体系与合作 - 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研发体系 与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顶尖机构密切合作[2][3] - 牵头组建"中药制药过程控制与智能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解决制药过程关键技术难题[3] - 通过中药科技创新基金加速基础研究成果产业转化[3] 发展战略 - 坚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以中药为主体 化药与生物药为两翼[6] - 重点布局妇科 呼吸 心脑血管等疾病领域[6] - 采用中美双报策略推进国际化 KYS202004A注射液已实现"中美双报"[6] 未来展望 - 2025-2026年为研发成果产出重要时期 ZX2021 II期临床数据读出 首个生物药上市等里程碑事件值得关注[7] - 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升级 通过数字化提取工厂 智能化制剂车间建设实现降本增效[7] - 在带量采购政策背景下 创新研发投入成为行业共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