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产业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积极助力绿色转型与生态修复
金融时报· 2025-10-30 08:25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提出20周年。近年来,中国信达旗下的信达资本深入贯彻 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在绿色金融领域勇探新路、实干争先, 积极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通过基金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持续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能源产业发 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金融实践案例,为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贡献智慧力量。 面对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外部环境,中国信达旗下各子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守正创新,深 化协同合作,持续夯实基础能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金融强国建设贡 献信达力量。 拓展绿色产融路径,赋能区域发展。信达资本组建专业团队,在绿色金融领域持续布局深耕,通过 设立绿色产业基金、开展直接投资等方式,探索绿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助力经济绿色转型。信达 资本牵头设立延安南泥湾高质量发展基金,聚焦农业绿色发展方向,协助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全面 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南泥湾开发区快速发展。积极参与上海电气风电科创板上市战略配售,推动国有资本 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助力上海电气风电聚焦主业,显著提升风电整机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截至 2025年9月 ...
金融机构以绿色金融践行“双碳”战略
证券日报· 2025-09-23 00:13
文章核心观点 - 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 在实现“双碳”目标五周年之际 金融机构正从多维度发力支持经济绿色转型 [1] - 金融机构通过全周期赋能、产品服务创新以及强化风险管理与国际合作 为绿色新动能和传统产业转型提供金融支持 彰显其在现代经济治理中的战略价值 [1][3] 金融机构推动绿色转型的维度 - 第一 全周期赋能打通绿色转型“产业血脉” 构建完整金融服务链条以支持产业转型的全生命周期 [1] - 第二 创新破局构建绿色金融“现代生态” 通过产品创新与科技赋能 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3] - 第三 强化风险管理与国际合作 将气候风险纳入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并开展国际合作以应对全球气候挑战 [3][4] 全周期赋能的具体举措 - 在支持绿色新动能方面 金融机构提供系统化支持 包括初创期的绿色产业基金和信贷 成长期的IPO承销保荐 以及成熟期的绿色债券和并购重组等服务 [2] - 在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方面 金融机构针对高碳行业转型的巨大资金缺口 大力发展转型金融 设计创新金融解决方案以推动其向绿色低碳方向迈进 [2] 绿色金融的创新与科技赋能 - 在产品创新层面 金融机构致力于丰富产品体系以打破同质化 发展品种包括绿色票据、绿色供应链金融、ESG主题理财产品、碳中和债券及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 [3] - 在科技赋能层面 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绿色识别以防范“洗绿”风险 并借助区块链技术构建资金流向监控平台 确保资金用于绿色项目 [3] 风险管理与战略规划 - 金融机构将气候风险纳入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增强对气候相关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能力 以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4] - 通过深化国际合作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气候挑战 推动全球绿色金融体系的协同发展 [4]
气候变化威胁能源安全,如何应对和评估
第一财经· 2025-08-10 12:07
气候变化对能源系统的影响 -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前瞻性挑战,深刻影响能源安全、社会稳定及利益风险分配 [2] - 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上升1.2℃,未来5年有极高概率突破1.5℃临界值 [3] - 极端天气对能源系统构成系统性威胁,包括风速减弱影响风电效率、高温干旱加剧供电紧张 [3] - 极端气候风险指数每上升1单位,总发电量将显著下降,其中风电受风速变化影响最大,火电、水电亦受极端温度和降水冲击 [4] 能源系统转型策略 - 能源系统需从"被动恢复"转向"主动转型",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韧性,例如水上太阳能电站提高土地利用率并降低极端温度对发电效率的影响 [3] - 构建气候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完善跨区域应急物资调配 [4] - 优化能源多元供给,推动风光水火协同 [4] - 建立极端气候下电力市场应急机制 [4] - 创新气候金融产品,如碳资产保险、绿色产业基金等,为能源韧性建设提供支撑 [4] 全球发展指标体系创新 - 现有全球发展指标体系(如SDGs)存在目标间矛盾、数据缺失与更新滞后、对现实问题回应不足等局限 [5] - 提出综合发展目标(CDGs)新框架,以"人的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为核心目标,涵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 [5] - CDGs需强化自然资本纳入核心指标,关注可再生能源、气候变化等环境要素 [5][6] - 增加空间维度分析,利用卫星数据等技术细化区域发展差异 [6] -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预测未来趋势,例如通过建模分析2100年可再生能源需求 [6]
气候变化威胁能源安全,如何应对和评估
第一财经· 2025-08-09 16:34
气候变化对能源系统的影响 - 极端天气对能源系统构成系统性威胁,包括风速减弱影响风电效率、高温干旱加剧供电紧张 [1] - 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上升1.2℃,未来5年有极高概率突破1.5℃临界值 [1] - 极端气候风险指数每上升1单位,总发电量将显著下降,其中风电受风速变化影响最大,火电、水电亦受极端温度和降水冲击 [2] 能源系统转型策略 - 能源系统需从"被动恢复"转向"主动转型",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韧性,例如水上太阳能电站提高土地利用率并降低极端温度对发电效率的影响 [2] - 构建气候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完善跨区域应急物资调配 [2] - 优化能源多元供给,推动风光水火协同 [2] - 建立极端气候下电力市场应急机制 [2] - 创新气候金融产品,如碳资产保险、绿色产业基金等,为能源韧性建设提供支撑 [2] 全球发展指标体系创新 - 现有全球发展指标体系(如SDGs)存在目标间矛盾、数据缺失与更新滞后、对现实问题回应不足等局限 [3] - 提出综合发展目标(CDGs)新框架,强调"自下而上、实践驱动"原则,涵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 [3] - CDGs需将自然资本纳入核心指标,关注可再生能源、气候变化等环境要素 [3] - 增加空间维度分析,利用卫星数据等技术细化区域发展差异,如中国东西部差距研究 [3] -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预测未来趋势,例如通过建模分析2100年可再生能源需求 [3]
金融向善书写国企担当 | 国联民生证券获评“2025无锡市上市公司ESG慈善案例
经济观察网· 2025-05-29 10:20
ESG实践与慈善荣誉 - 公司获评"2025无锡市上市公司ESG慈善案例",将ESG及公益慈善理念融入发展战略[1] - 连续五年编制并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获秩鼎A级、中诚A-级评级认可[1] - 通过发行绿色ABS、绿色债券及设立绿色产业基金等方式推动"双碳"目标实现[1] - 构建智能化数字金融平台与信息安全体系,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1] - 完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与福利机制,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1] 金融赋能与战略服务 - 助力天键电声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江西于都首单IPO[2] - 助力达梦数据科创板上市,成为"国产数据库第一股"[2] - 承销全国首单专项用于集成电路、航空领域的债券"24锡产K1/K2"[2] - 完成豫光金铅可转债项目,助力新能源领域产能提升[2] - 为重庆浦里开发投资集团融资5亿元,形成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良性循环[2] 乡村振兴与教育帮扶 - 设立无锡市首个乡村振兴慈善信托,累计注资220万元[3] - 与宿松县共建创业孵化基地,采用"线上青创课+线下实训"模式[3] - 在巴东县、鄱阳县开展残疾人工艺编结与大棚种植等职业技能培训[3] - 开展"青春自护""青春助学"等项目,累计惠及2000余名学子[3] - 购置"班班通"教学设备改善赫章县教育条件,设立清华英才奖学金[3] 投资者教育与金融创新 - 联合滨湖法院成立无锡首家证券业融合法庭"法官+工作站"[4] - 设立"投资者服务e站"实现精准服务,连续8年举办高校财商大赛[4] - 举办花香投教音乐节,将金融知识融入生活场景[4] - 原创"陶朱见喜"财商桌游与少儿财商公开课,打造启蒙读本[4] - 开展投保脱口秀展演增强互动性,入选证监会重要投教活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