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合成氨

搜索文档
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年内投产,助力吉林“中国北方氢谷”建设
央视网· 2025-09-02 23:36
项目概况 - 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是全球体量最大的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总投资296亿元[1] - 项目为国家发改委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和国家能源局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项目[1] - 规划分期建设3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置及年产80万吨绿色合成氨和绿色甲醇装置[1] 技术路线 - 采用新能源发电直供化工用电模式 应用源网荷储精准匹配和新能源直供电技术[3] - 采用新型储氢和多稳态柔性合成氨技术 解决新能源波动与化工稳定生产的协调问题[3] - 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合成氨工艺包和智能生产运行管理系统[3] 建设进度 - 一期项目总投资69.46亿元 建设8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置[1] - 配套建设年产20万吨绿色合成氨和绿色甲醇装置[1] - 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 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含风电端)[3] 战略意义 - 项目是吉林省构建"中国北方氢谷"战略的核心引擎[1] - 探索电-氢-氨(醇)跨行业联动 为绿氢规模化应用提供实践参考[3] - 中国能建与北京大学合作成立氢能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推动技术落地[3] 社会效益 - 项目投产后将为当地新增300个就业岗位[3] - 项目采用绿电直连制绿氢合成绿氨工艺 规模全球最大[3]
白山松水育出绿色能源 吉林推动"风光氢储"并进
中国新闻网· 2025-08-05 15:24
吉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 - 截至6月底吉林省发电装机容量达4880 94万千瓦 同比增长9 62% 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3120 53万千瓦 同比增长15 79% 占总装机容量的63 93% [1] - 吉林省能源结构从"一煤独大"转向"风光氢储"多元发展 在建拟建的绿色合成氨 绿色甲醇和绿色航煤项目数量及产能居全国前列 并入选全国氢能平台首批5个试点省份 [1] 重点项目进展 - 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于7月15日竣工投产 产出全国首批规模化绿色甲醇 [3] - 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7月26日投产 年产18万吨绿氨为全球最大规模单体项目 预计年减碳65万吨 [3] - 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风机吊装和储罐安装进入尾声 预计9月底投产 [3] - 中广核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0万千瓦光热项目采用"光热+新能源"模式 为东北首座光热电站 投产后年均提供1 8亿千瓦时清洁电能 [3] 能源产业转型特征 - 吉林省能源产业实现三大转变:传统能源保底转向新能源牵引 新能源基地建设转向全产业链延伸 新能源单体项目转向关联产业耦合 [3] - 全省打造10个省级统筹绿能产业园区 形成"三新一强"特征(新结构 新形态 新体系 强供应链) 新型能源体系加速成型 [4]
吉林“绿氢+”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中国化工报· 2025-08-05 10:56
中化新网讯 7月28日,从中共吉林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近年来该省"绿氢+"产 业发展成效显著。 一方面,系统构建产业政策体系,先后出台《"氢动吉林"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氢动 吉林"行动实施方案》和《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政策文件,为产业科学 有序发展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依托政策环境、资源禀赋和消纳场景等优势, 以"绿氢+"为纽带,开创性地打通了新能源与传统化工产业的连接通道,年内将有包括中能建松原绿色 合成氨项目、国电投大安离网制氢项目等多个绿氢化工项目建成投产,全省在建、拟建和谋划推动的绿 色合成氨、绿色甲醇和绿色航煤项目数量和产能均位居全国前列。 据悉,吉林省绿氢产业发展获得国家高度肯定,入选全国氢能平台首批次5个试点省份之一。下一步, 该省能源局将加速壮大吉林"绿氢+"产业,全力构建"一区、两轴、四基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中国北 方绿色氢谷"建设。 一是强化工作统筹,推动协同发展。推动全省东中西部新能源资源开发与多元场景应用需求实现动态平 衡,深化东北"三省一区"合作,打通绿色燃料出海通道,实现共建共享、共创共赢。二 ...
赤峰的氢能“远景”
经济观察网· 2025-07-12 11:28
远景能源赤峰绿色氢氨项目 - 项目首期工程于7月8日建成投产,采用电解水制氢工艺,配套143万千瓦风电光伏及680兆瓦时储能系统,年产绿色合成氨32万吨 [2][3] - 项目选择内蒙古赤峰市的原因包括当地自然资源禀赋优越(风电光伏发电效率高)及政策支持(内蒙古政府2024年5月发布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通知)[3] - 远景能源通过自产自研率80%的设备和动态合成氨工艺降低成本,并将绿氨通过国际大贸易商(如日本丸红株式会社)销往日本及亚太地区 [6] 绿氢行业现状与挑战 - 行业处于早期阶段,工艺、设计、装备制造成本高,部分玩家已退出 [4] - 氢气储运难题:常压下需零下252度液化,管道稀缺(国内首条掺氢高压管道2024年8月投运),远景采用合成氨(零下33度液化)降低运输要求 [5] - 绿氢/绿氨价格高昂(绿氨欧洲售价8000元/吨 vs 液氨3000元/吨),应用场景受限 [6] 赤峰市新能源与氢能规划 - 新能源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2024年),风/光年等效利用小时数最高达4000/2000小时,年外送能力500万千瓦(规划特高压通道将增至1000万千瓦)[9] - 重点推进三大工程:800万千瓦大型风光基地、400万千瓦防沙治沙与风光一体化项目、1500万千瓦市场化并网项目,目标年底装机2000万千瓦 [9] - 远期目标打造千亿级氢能经济生态圈("十五五"期间),2024年推进8个风光制氢氨醇项目,力争绿氢/绿氨产能达6万吨/32万吨 [9][10] 技术路径与应用拓展 - 远景构建赤峰市12县区绿氢联网输送工程,规划"一环四出口"管道联网(如至辽宁锦州港、京津冀),并建成全球最大绿氨储存罐 [5] - 开拓氢氨燃气轮机等新场景,投资慕帆动力公司 [7] - 内蒙古计划2025年绿氢产能达20万吨/年,制氢装备550台/套,截至2024年11月已建成绿氢产能3万吨(全国第一)[3]
【国最大绿色氢氨项目正式投产】7月9日讯,昨天(7月8日),我国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一体化项目在内蒙古赤峰正式投产,项目一期年产32万吨绿色合成氨,标志着我国绿色氢氨产业从示范探索迈入规模化商业运营的新阶段。
快讯· 2025-07-09 08:55
绿色氢氨项目投产 - 我国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一体化项目在内蒙古赤峰正式投产 [1] - 项目一期年产32万吨绿色合成氨 [1] - 标志着我国绿色氢氨产业从示范探索迈入规模化商业运营的新阶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