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资产支持证券
搜索文档
贯彻落实“双碳”目标 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附英文版)
新浪财经· 2025-11-04 10:27
◇ 作者:钟言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双碳"目标,持续推动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让绿色金 融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 本文原载《债券》2025年10月刊 2025年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我国正以坚定的步伐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绿色债券市场在引导社会资 本投向绿色产业、支持经济结构转型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绿色债券是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优化资金供 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自2016年起步以 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与绿色信贷共同构成绿色金融 的主渠道,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重点逐渐从关注"量"向关注"质"转变。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绿色债券市 场的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一是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及标准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 版)》的出台,进一步统一了各类绿色金融产品的界定标准。二是绿色债券发行成本优势日益凸显。根 据《中国绿色 ...
今日视点:券商“十四五”答卷彰显行业高质量发展成效
证券日报· 2025-10-24 06:57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回顾了中国证券行业在“十四五”期间(截至2025年上半年)取得的发展成就,核心观点是行业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功能提升的结构性转变,资产与盈利显著增长,并在服务国家战略、优化行业格局和加快国际化方面取得关键进展 [1][2][3][5] 行业规模与盈利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150家券商总资产达到13.4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2025年上半年,证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510.36亿元,同比增长23.47%;实现净利润1122.8亿元,同比增长40.37% [1] 行业结构与格局优化 - 行业发展理念从规模扩张转向功能性优先,强调维护市场稳定、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核心功能 [2] - 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券商形成竞争优势,中小券商通过差异化发展在细分领域(如代理销售金融产品、财务顾问)跻身行业前十 [2] - 行业并购重组案例频现,如“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国联证券+民生证券”等,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头部引领、各有特色”的格局 [2] 服务国家战略与金融“五篇大文章” - 行业聚焦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重点领域,2025年上半年承销相关主题债券超7200亿元 [3] - 在绿色金融领域,上半年承销绿色债券金额达594.44亿元 [3] - 在普惠金融领域,上半年承销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30只,注入资金118.2亿元;承销民营企业债券229只,融资规模同比增长30.32% [3] - 在科技金融领域,行业强化“融资+投资”双轮驱动,助力科技企业发行债券并联合设立母基金 [3] 国际化进程与双向开放 - 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扩大,监管部门优化境外上市监管制度和互联互通机制 [5] - 中资券商通过设立境外子公司、参与境外市场业务拓展国际布局,跨境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业务成为业绩增长重要驱动力 [5] - 中资券商作为双向开放“桥梁”,助力国内企业“走出去”并吸引境外投资者,为打造一流投行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5]
券商“十四五”答卷彰显行业高质量发展成效
证券日报· 2025-10-24 03:21
行业总体表现与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150家券商总资产达到13.4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2025年上半年,证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510.36亿元,同比增长23.47% [1] - 2025年上半年,证券行业实现净利润1122.8亿元,同比增长40.37% [1] - 行业经历深刻结构性变革,从规模竞赛转向功能提升 [1] 行业结构与格局优化 - 行业发展理念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向强调功能性优先转变 [2] - 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券商在盈利效率、业务协同和风险抵御方面形成显著优势 [2] - 中小券商通过差异化发展,在代理销售金融产品、财务顾问等细分业务中跻身行业前十 [2] - 行业并购重组案例频现,如“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国联证券+民生证券”、“浙商证券+国都证券”等,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 证券行业逐步形成“头部引领、各有特色”的良性发展格局 [2] 服务国家战略与金融“五篇大文章” - 行业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引导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重点领域集聚 [3] - 2025年上半年,证券行业承销与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的主题债券超7200亿元 [3] - 在绿色金融领域,2025年上半年券商承销绿色债券金额达594.44亿元 [3] - 在普惠金融领域,2025年上半年证券公司承销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30只,注入资金118.2亿元;承销民营企业债券229只,融资规模同比增长30.32% [3] - 在科技金融领域,券商强化“融资+投资”双轮驱动模式,助力科技企业发行债券并联合设立母基金 [3] 国际化发展与资本市场开放 - 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证券行业国际化步伐加快 [4] - 监管部门持续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优化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机制 [4] - 中资券商通过设立境外子公司、参与境外市场业务等方式拓展国际布局,跨境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5] - 国际业务成为券商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5] - 中资券商国际化布局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 [5]
全文丨北交所副总经理周箴: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新浪证券· 2025-10-16 19:23
北交所推动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成效 - 北交所积极引导上市公司贯彻新发展理念、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中小企业的生存之本和构建长期竞争力的关键[3] - 北交所279家上市公司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半数,平均每家公司拥有27项发明专利,研发强度达4.5%[3] - 约九成披露ESG报告的公司设立了ESG专职机构,以保障战略稳步推进[3] - 超10%的北交所公司涉足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领域,2024年全部公司在年报中均披露了社会责任信息,提供约18万个就业岗位[4] - 40家公司主动发布2024年ESG报告,数量较上年增长近一倍,近六成公司参与市场机构ESG评级且均获BB及以上等级,其中两成获A级[4] 北交所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 - 2024年4月北交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推动可持续信披制度建设进入新阶段[4] - 2025年北交所进一步发布两件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并就另两件指南公开征求意见[4] 北交所未来可持续发展规划 - 未来将构建适配中小企业的可持续信披体系,分阶段制定披露指南并提供操作示例,以降低披露成本并推动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体系[5] - 将深化价值驱动,引导企业将ESG因素融入战略与决策,实现从被动合规到主动价值创造[5] - 将加强生态共建,推进北交所ETF开发,支持绿色债券发行,探索绿色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并通过专业培训和交流平台提供全链条支持[5][6] - 北交所将继续发挥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作用,推动企业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6]
解码信托业ESG变革:政策驱动下的产融互驱新范式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4:14
信托业与ESG理念的适配性 - 信托制度长期存续性与ESG长远价值、代际公平理念高度契合 [1][2] - 信托严谨尽职调查传统可系统性纳入环境和社会风险到风控流程 [1][2] - 信托独特制度设计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推动社会影响力投资方面具优势 [1][2] 行业践行ESG的驱动因素 - 落实监管政策的必然要求 [1] - 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1] - 信托业务"三分类"要求聚焦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三大本源业务 [2] 信托公司ESG实践案例 - 五矿信托设立绿色信贷专项领导小组 截至2024年末绿色信托存续项目44个规模64亿元 2024年新成立项目13个新增规模15.2亿元 [3] - 外贸信托发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规模超64亿元 资金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贷款 另投资绿色环保主题基金3只实缴金额近3亿元 [3] - 华润信托聚焦清洁能源领域 2024年末绿色资产证券化业务余额60.06亿元 绿色金融工具项目金额30.83亿元 [3] - 多家公司大力发展慈善信托 山东国信创新设立上市公司捐赠人建议基金模式慈善信托 [4] ESG对行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 ESG从企业"选择题"转变为关乎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2] - 构建"政策引导、机构联动、市场运作"的ESG发展体系 [5] - 将信托资产配置功能、财富管理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各领域 [5]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完成从理念到机制、从机制到实践的系统性跃迁 [4] - 深化政策衔接 锚定国家战略 创新产品服务 拓展ESG边界 [4] - 彻底摆脱传统路径依赖 找准在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的角色定位 [5]
绿色金融工具箱扩容提效
经济日报· 2025-06-03 06:04
ESG理念引领发展 - 绿色金融的核心在于推动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倾斜,支持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 - ESG理念在绿色金融领域被频繁提及,尤其是信贷领域,通过金融手段激励企业提升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表现 [2] - 多家银行已将ESG应用于信贷流程管理,部分银行建立了个性化的ESG评价体系,对绿色信贷业务流程进行改造 [2] - 国家开发银行浙江分行从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3个维度对法人客户开展ESG评级,评价维度包括气候变化影响、污染物管理、社会影响、员工权益保障、管理制度等 [2] ESG评级对信贷业务的影响 - ESG评级结果可作为信贷准入管理和退出的重要依据,银行工作人员需对客户的环境社会治理风险提示事项进行调研并采取管控措施 [3] - ESG评级结果动态更新,每年至少一次,评级较差的企业信用评级下调,直接影响授信额度及免担保授信控制边界 [3] - 银行根据ESG评级结果在贷款"三查"、贷款定价及经济资本分配等方面采取差别化管理措施 [3]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 金融管理部门推动金融机构开发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金融产品和服务 [4] - 国开行甘肃分行发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将农田节水率与贷款利率优惠挂钩,预计年节水量不少于690万吨 [4] - 国开行1月至4月发放绿色贷款超过2500亿元,重点支持绿色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等领域 [4] EOD模式探索 - EOD模式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资源、产业开发项目一体化实施,提升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7] - 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动投融资模式创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金融支持路径 [7] - 洞头区实施"洞头诸湾·共富海上花园"EOD项目,国开行浙江分行为其提供1.7亿元银团贷款支持 [8] EOD项目成效 - 洞头区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海岛海域生态环境有效修复,同时通过海上田园、海洋牧场建设促进传统养殖转型升级 [9] - 国开行浙江分行持续探索金融服务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有效模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