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乐享

搜索文档
腾讯多业务全面接入DeepSeek R1-0528
快讯· 2025-05-30 13:25
腾讯AI应用接入DeepSeek R1-0528 - 腾讯旗下多款AI应用包括腾讯元宝、ima、搜狗输入法、QQ浏览器、腾讯文档、腾讯地图、腾讯乐享等宣布接入DeepSeek R1-0528模型 [1] - 用户可在不同产品中选择DeepSeek模型R1深度思考功能,体验最新的深度思考、编程和长文本处理等能力 [1] - 该服务免费且不限量使用 [1] 腾讯云上线DeepSeek-R1-0528 - 腾讯云上线DeepSeek-R1-0528模型,企业和开发者可通过腾讯云直接调用API接口 [1] - 开发者可通过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内置的RAG、工作流和智能体开发能力快速搭建专属智能体应用 [1] - 开发者还能通过腾讯云TI平台对模型进行精调 [1]
知识库越智能,组织就越聪明吗?
虎嗅APP· 2025-05-27 22:09
大厂扎堆知识库赛道的原因 - 行业普遍认识到AI搜索存在信息源杂乱和可信度问题 需要专属空间进行信息筛选和管理 解决知识沉淀问题 [3] - 知识库是2B领域AI最容易落地的应用 相比SaaS+AI模式改造周期短见效快 尤其适合云服务大厂的营收结构 [4] - 知识库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转型的急迫需求 将分散资料系统转化为数字资产 例如客户信息统一管理可快速生成报告 [5][7] 知识库的核心价值 - 实现企业内部知识数字化 激活非结构化数据 为垂直小模型建立"知识主权" [8] -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跨部门客户数据整合 销售可快速获取客户全维度信息 提升决策效率 [7] - 大厂将其作为AI商业化突破口 相比算力收费模式回报周期更短 [4][8] 知识库的潜在风险 - 过度依赖历史数据可能导致"AI式平庸" 如家电公司因数据保守错失智能家居转型机会 [9] - AI强化历史最优解但无法预测未来 企业可能忽视新渠道、用户偏好变化等外部变量 [11] - 研究显示依赖传统数据架构会降低市场响应速度 历史经验未必适用于未来 [12] 知识库的运营挑战 - 内容维护成本高企 信息质量参差不齐 更新滞后导致实用性下降 [16][19] - AI治理能力尚未成熟 主流平台仍停留在搜索问答层面 无法有效识别关键版本数据 [20][21] - 个性化服务可能造成"数据鸿沟" 跨部门因信息视角差异导致协作障碍 [25][28][31] 行业实践观察 - 早期知识库以规章制度等静态内容为主 对新人培训有显著价值但缺乏动态更新机制 [17][18] - 当前平台强调千人千面功能 但需警惕非结构化内容引发的认知割裂问题 [23][30] - 市场/销售/运营部门的数据关联性可能被AI筛选逻辑弱化 影响战略一致性 [26][29]
知识库越智能,组织越聪明吗?
36氪· 2025-05-27 13:17
行业趋势 - 大厂如飞书、腾讯Ima、腾讯乐享近期集中发力知识库功能,推动行业竞争加剧 [1] - AI搜索因信息源杂乱存在可靠性问题,企业需求转向专属知识管理空间以解决"知识沉淀"痛点 [2] - 知识库成为2B领域AI落地最快场景,相比SaaS+AI模式具备短平快优势,契合中小企业信息化转型需求 [3][4] 应用价值 - 知识库实现跨部门数据整合,例如客户信息全链路沉淀,AI可快速生成收入贡献、沟通记录等结构化报告 [5] - 激活企业非结构化数据价值,为垂直小模型建立"知识主权",加速决策效率并降低信息孤岛效应 [6] - 信息化转型将分散资料系统化存储,典型场景包括销售数据汇总、跨部门协作等高频需求 [4][5] 潜在问题 - 过度依赖历史数据可能导致"AI式平庸",如家电企业因知识库倾向传统业务而错失智能家居转型窗口 [8][9] - AI强化历史最优解但缺乏前瞻性,易忽略新渠道、用户偏好变化等动态因素 [10][11] - 麦肯锡等机构指出,传统数据架构可能限制创新响应速度,历史经验无法完全预测未来趋势 [11] 技术瓶颈 - 知识库维护成本高企,AI当前仅实现搜索/问答功能,尚未解决版本混乱、内容过时等治理难题 [13][17] - 共享型知识库存在信息冗余问题,人工更新效率低下导致使用率衰减 [16] - 主流平台如飞书、钉钉的AI语义理解能力仍处初级阶段,无法实现智能化的内容筛选与版本管理 [17] 组织协作风险 - 个性化服务可能导致"数据鸿沟",不同部门获取差异化的AI筛选内容,引发认知偏差 [19][21] - 跨部门协作时市场、销售、运营团队因知识库视角不同产生决策分歧,形成新型信息壁垒 [20][21] - 非结构化文档的"视角偏差"问题比结构化数据更突出,可能反向加剧组织割裂 [21]
2025协同办公领域AI发展与应用实践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5-26 21:10
协同办公领域AI发展趋势 - AI正颠覆企业协同办公模式,通过大模型技术重塑工作空间、劳动力结构与企业文化,推动办公向智能驱动跃迁 [1][6] - 协同办公呈现五大趋势:AI原生化、智能体重构人机交互、超级助理与数字员工崛起、SaaS化部署普及及安全合规优先 [1][16][17][19][23] - 全球协同应用占比将从2024年7.8%增至2028年8.7%,中国协同办公SaaS化率将从65.4%提升至77.6% [19][20] - 到2030年AI对全球经济累计影响预计达19.9万亿美元,95%工作角色将被重新定义 [12][18] AI在协同办公中的应用场景 - 通用办公场景:在线会议(实时翻译、智能纪要)、文档协作(智能生成、数据分析)、知识管理(智能问答、动态更新) [1][14][16] - 业务场景:HR(智能面试)、研发(代码生成)、法务(合同管理)、财务(预算管控)等提效 [1][28] - 典型案例:腾讯会议AI小助手Pro覆盖会议全流程,腾讯文档实现多品类AI创作,腾讯电子签完成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 [1][33] 企业落地AI的痛点与破局策略 - 六大痛点:场景多样、应用割裂、数据分散、体验分散、安全风险、价值衡量 [31][32][33][34][35][36] - 破局核心:以业务流为核心打通工作流,通过场景能力封装(如会议助手)与应用深度优化(垂类模型、数据安全) [42][43] - 部署建议:宏观战略对齐、中观业务融合、微观体验优化,优先选择技术成熟且安全合规的方案 [2][27] 行业实践与成效 - 太古可口可乐、国信证券等企业通过腾讯会议、乐享、电子签工具在会议协同、知识管理、合同审核场景实现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 [2] - 数字员工已在金融、零售、医疗行业落地,如银行数字人完成账户开设、贷款审批等流程,节省人力成本并提升风控能力 [18] - 30%企业将安全合规列为IT投入重点领域,数据隐私与合规风险成为AI应用关键考量 [23][25]
协同办公领域AI发展与应用实践报告-IDC&腾讯云
搜狐财经· 2025-05-26 09:26
协同办公AI的前沿趋势与核心价值 - 大模型技术推动企业从传统运营向智能驱动转型,成为重塑生产和工作模式的核心引擎[1][12] - AI通过实时翻译、智能文档协作、知识图谱构建打破地域、语言和数据壁垒,提升效率与自动化水平[1][14] - 智能新协同模式实现"人机共生",协同对象扩展至人与人、人与机器、人与AI,协同范围从办公延伸至业务与生态[14][15] - 未来趋势包括AI原生协同办公、智能体驱动交互、超级助理与数字员工、SaaS化部署及安全合规能力[16][18][19] 企业落地AI的痛点与破局策略 - 企业面临六大难题:场景碎片化、工具割裂、系统对接困难、体验分散、安全风险及价值衡量模糊[2][28][34] - 破局关键在于以业务流为核心,打通工作流与业务流,构建端到端协同能力[2][39] - 通过"面向场景的能力封装"(如会议AI助手)和"面向应用的深度优化"(如垂类大模型精调)实现技术与业务融合[2][39][40] AI在办公与业务场景的实践 - 通用办公场景中,腾讯会议实现智能降噪、实时翻译和纪要自动化,腾讯文档AI助手支持智能表格分析与PPT生成[3][14] - 业务场景中,HR领域AI提升面试与绩效管理效率,法务领域合同审查效率从3天压缩至半天,市场领域实现自动化内容生成[3][28] - 知识管理方面,腾讯乐享通过智能问答和动态更新构建企业知识库,支持多部门协同检索[3][15] 企业落地建议与典型案例 - 部署需从战略目标、业务流融合、用户体验三层切入,优先选择高频刚需场景并评估供应商技术成熟度[4][39] - 太古可口可乐通过腾讯会议实现跨区域协同,卫龙日均会议效率提升百场,国信证券打破地域沟通壁垒[4][33] 协同办公市场预测与行业洞察 - IDC预计到2030年AI对全球经济累计影响达19.9万亿美元,2030年95%工作角色将被重新定义[12][18] - 中国协同办公SaaS占比将从2024年65.4%增长至2028年77.6%,25%企业计划增加会议应用[19][20] - 30%企业将安全合规列为IT投入重点领域,数据隐私与合规风险成为关键考量[22][24]
腾讯首次晒出大模型战略:加速智能体落地,加码知识库赛道
南方都市报· 2025-05-21 22:56
腾讯AI战略与产品升级 - 公司提出"每个企业正在成为AI公司,每个人也将成为AI加持的'超级个体'"的核心理念,强调生成式AI已跨过"可用性"门槛,未来需向"好用"和"人人能用"发展 [2] - 公司首次全面公布大模型战略,涵盖自研混元大模型、AI云基础设施、智能体开发工具、知识库及场景应用的全矩阵产品升级 [2] - 混元TurboS在全球权威评测平台Chatbot Arena排名全球前八(国内第二),代码与数学能力进入全球前十 [3] - 混元图像2.0实现"毫秒级"生图,3D v2.5采用稀疏3D原生架构实现代际飞跃,开源社区下载量超160万 [3] - 混元已实现图像/视频/3D/文本全模态开源,将推出0.5B-32B的dense模型及13B MoE模型适配企业需求 [4] 技术迭代与客户驱动 - 混元产品迭代速度明显加快,推出视觉深度推理模型T1 Vision和端到端语音模型混元Voice,即将推出实时视频通话AI [3] - 技术节奏加快源于客户需求驱动,公司通过整合视觉/多模态/文本/智能体技术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 [4] - 公司强调技术堆栈优化并非孤立演进,而是基于多年能力积累借助大模型/Agent等新范式重新激活 [4] 智能体平台创新 - 2025年被定位为Agent智能体元年,公司认为智能体将降低AI应用门槛成为企业创新利器 [5] - 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整合RAG技术/Agent能力,支持零代码多Agent协同与工作流模式,实现任务自主拆解与工具调用 [5] - 平台创新性地在工作流中引入"全局视野"智能体节点,兼顾流程确定性与智能体灵活性 [6] - 当前智能体落地面临技术层面自主规划准确性不足与客户认知鸿沟的双重挑战 [6] 知识库战略布局 - 公司认定"大模型+知识库"为当前AI落地最佳路径,升级腾讯乐享和ima知识库产品 [7] - ima面向个人用户支持课程作业/论文写作等场景,乐享服务企业客户已累计覆盖30万包括比亚迪/清华大学等行业代表 [7] - 知识库产品在知识整合/更新/权限管理/AI问答等层面提升流转效率,适配政务/法律/教育等知识驱动领域 [7] 云计算基础设施 - 智能时代云计算正从"资源供给"转向"智能服务",公司推出智算系列产品在效能/可靠性/易用性三大方向升级 [8] - 基础设施升级旨在应对AI应用和模型爆发对算力性能提出的全新挑战 [8]
腾讯大模型战略首次全景亮相:自研混元大模型、知识库、智能体开发、工具箱一应俱全
新浪科技· 2025-05-21 13:30
腾讯AI战略升级 - 公司全面升级大模型矩阵产品,包括混元大模型、AI云基础设施、智能体开发工具、知识库及场景应用,致力于打造"好用的 AI" [1] - 公司高层提出"每个企业都将成为AI公司"、"每个人将是AI加持的超级个体"的愿景 [1] - 业务已全面拥抱AI,未来将加速大模型创新、智能体应用、知识库建设和基础设施升级 [3] 混元大模型技术进展 - 混元TurboS在Chatbot Arena排名全球前八(国内第二),代码/数学能力进入全球前十 [3] - 推出视觉深度推理模型混元T1 Vision和端到端语音通话模型混元Voice,即将推出实时视频通话AI [3] - 混元图像2.0实现"毫秒级"生图,混元3D v2.5采用稀疏3D原生架构实现代际飞跃,Hugging Face下载量超160万 [3] - 实现全模态开源(图像/视频/3D/文本),计划推出0.5B-32B dense模型和13B MoE模型 [4] 智能体平台发展 - 大模型知识引擎升级为"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整合RAG技术和Agent能力 [4] - 平台支持零代码多Agent协同、工作流模式拖拉拽,降低智能体搭建门槛 [5] - 智能体具备自主任务拆解、工具调用能力,成为企业执行复杂任务的助手 [5] 知识库产品布局 - 升级知识库系列产品(腾讯乐享和ima),服务企业/组织/个人用户 [5] - 乐享知识库累计服务超30万客户,覆盖比亚迪、友邦保险、清华大学等行业标杆 [5] - 提供知识整合、AI问答等功能,提升企业知识流转效率 [5] 行业应用落地 - 代码助手CodeBuddy升级为Craft软件开发智能体,支持自然语言需求到代码全流程生成 [6] - 企点营销云发布"营销云智能体",实现从人群洞察到效果追踪的全链路智能决策 [6] - 办公协同产品全面AI化:腾讯文档支持AI生成内容、腾讯会议接入DeepSeek双模型、电子签实现AI合同管理 [6]
腾讯加码知识库赛道 腾讯乐享全面升级企业AI知识库
快讯· 2025-05-15 11:33
腾讯乐享知识库升级 - 腾讯乐享知识库升级至2.0版本 提供开箱即用的知识库产品 [1] - 升级后的乐享知识库在知识整合沉淀、知识更新、权限管理、AI问答等层面提供丰富功能 [1] - 乐享知识库帮助企业整合私域知识 提升企业内部知识流转效率 [1] 企业知识管理 - 腾讯通过乐享知识库助力企业知识管理 [1] - 乐享知识库功能覆盖知识整合、更新、权限管理及AI问答等环节 [1]
腾讯李强:国产软件不是“消费降级”,2025年产业迎爆发临界点
钛媒体APP· 2025-05-15 08:44
行业政策与趋势 - 国家政策持续加码融合创新产业,明确要求央国企在2027年底实现信息化系统100%自主创新,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专项基金等方式鼓励国产软硬件采购 [2] - 2025年被视为产业爆发的临界点,技术难题已解决且财政支持到位,行业形成从基础软硬件到核心应用系统的完备生态体系 [2] - 大模型技术应用需求推动央国企、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加速国产基础软硬件的采购与部署,国际头部大模型未对中国开放进一步强化本土化需求 [3] 国产软件需求与市场动态 - 除政策鼓励的2+8行业外,制造业和中大型民营企业主动拥抱国产化模型和软件,国产基础软件因性能提升成为优选而非备选 [5] - 国产数据库TDSQL覆盖超1000家金融机构,国内前10大银行中7家采用,40多家金融机构核心系统完成替换,打破国外数据库长期依赖 [5] - 行业对国产软件替代的争议减少,成功案例增强客户信心,科技竞争升级背景下需求显著增长 [5] 腾讯云的生态布局与成果 - 腾讯构建全链条生态合作体系,包括咨询规划、项目交付、系统运维等,并牵头组建融合创新联盟解决兼容性难题 [6] - 腾讯云全栈融合创新软件体系"6T"适配主流国产软硬件生态,应用软件包括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 [6] - "6T"与60家生态伙伴的254个核心应用完成前置适配认证,联合50多家合作伙伴打造65个行业解决方案,覆盖30多个行业 [7] - 腾讯提供覆盖28个省的一站式服务,105款产品进入工信部软硬件图谱,完成2100项互认证,推动生态开放兼容 [7][8] 技术替代与生态战略 - 国产软件替代需从单点突破转向全生态构建,解决用户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并培养完善生态 [6] - 腾讯坚持开放兼容原则,硬件不绑定、软件全兼容,专注擅长领域如AI、数据库、操作系统,推行一云多芯策略 [8]
腾讯副总裁李强:今年将是融合创业产业爆发的临界点
华尔街见闻· 2025-05-14 16:48
腾讯云融合创新战略 - 公司将融合创新与AI、出海并列为未来增长主航道 目前正处于收获期 [2] - 腾讯云属于少数在融合创新领域投入较多的云服务商 主要发挥软件侧优势而非全面参与硬件环节 [2] - 已构建全栈融合创新软件体系 包括基础软件"6T"和应用软件如腾讯会议等 适配主流国产生态 [2] 市场地位与生态建设 - 截至3月公司105款产品进入工委会软硬件图谱 产业供给能力居行业最前列 [3] - 取得2045项互认证证书 成为国产生态链核心厂商之一 [3] - 联合50多家合作伙伴开发65个行业解决方案 覆盖30多个垂直领域 [3] 行业落地与渠道布局 - 全栈软件体系已在金融、政务、医疗等六大行业建立标杆案例 [4] - 组建覆盖28个省的经销商体系 计划两年内实现全国全覆盖 [4] - 市场策略采用"标杆复制"模式 通过合作伙伴加速区域下沉 [4] 政策驱动与市场前景 - 国资委79号文要求2027年前央国企100%完成信创替代 涵盖全产业链 [6] - 行业从2023年起进入全产业链升级阶段 构建国产IT标准生态 [6] - 预计2025年将达到产业爆发临界点 当前处于"纵向深化+横向拓宽"阶段 [7] 研发投入与产业趋势 - 国内厂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生态链能力整体攀升 [2] - 行业已形成从基础软硬件到应用系统的完备生态 国产软件从"可用"向"好用"演进 [7] - 当前市场竞争不激烈 因涉及面广且厂商各有侧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