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研AI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探索内生动力 解码经济活力|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搜狐财经· 2025-07-07 16:04
民营经济整体表现 - 今年前4个月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6%,高于全国企业0.9个百分点,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达71.3% [1] - 民营经济涉税经营主体户数同比增长7.6%,占全国涉税经营主体比重97.6% [1] - 截至5月底全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96.76%,同比增长2.3% [1] 政策支持与制度红利 - 2月28日五部门座谈会明确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落实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 [2] - 央行等六部门印发通知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以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2] - 国家发改委宣布在重点领域推出总投资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 [2] - 5月2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填补制度空白 [3] - 民营经济促进法专设"科技创新"章,鼓励民营企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 [10] 地方政策跟进 - 广东省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统筹协调民营经济发展工作 [7] - 北京市出台59条措施支持民营企业,计划2025年推进民营经济地方立法 [7] - 浙江省计划至2025年推动1000家"大企"结对5万户个体工商户,降低市场监管涉企检查总量20% [7] - 吉林省金融机构与民企达成15亿元融资意向签约 [8] - 济南市发布民营企业投资机会清单增加产业类项目 [8] 科技创新领域进展 - 民营企业贡献全国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来自民营经济 [9] - 科技部等七部门政策提及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 [10] - 山东省对企业研发投入最高补助500万元,创新药临床试验企业年支持可达1亿元 [10] - 广东省发布首批"机器人+"应用场景覆盖11个重点领域 [10] - 阿里巴巴投入"云+AI"全栈技术,杭州云深处科技研发工业级四足机器人已实现多行业应用 [11]
微软自研芯片,凉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28 10:21
微软自研AI芯片延迟及性能问题 - 微软首款自研AI芯片"Braga"已推迟至少6个月,大规模量产顺延至2025年,原计划2024年部署[1] - 该芯片预计2026年发布时性能将远不及英伟达Blackwell芯片,研发耗时超预期导致竞争力下降[1][3] - 延迟原因包括未预料的设计变更、人员紧张及高离职率(部分团队流失20%成员)[1][3] 微软芯片研发历史与现状 - 公司自2019年开始研发AI芯片,2023年发布的Maia 100(128核Arm CPU)仅用于内部测试,未实际支持AI服务[2] - Maia 100设计定位过时,专注于图像处理而非生成式AI/LLM,早于ChatGPT引发的技术变革[2] - 目前秘密研发三款芯片:Braga(2025)、Braga-R(2026)、Clea(2027),均面向推理场景[3] - 原计划2024年推出的训练专用芯片已被取消[3] 行业竞争格局与英伟达态度 - 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研发自研芯片以减少对英伟达依赖,但英伟达CEO黄仁勋质疑其必要性[2] - 黄仁勋认为多数自研ASIC性能不及商用产品,微软延迟案例可能印证其观点[2] - 微软需等到2027年Clea芯片才可能抗衡英伟达,但届时英伟达或已实现新突破[3] 技术挑战与项目风险 - OpenAI要求新增功能导致Braga芯片模拟测试不稳定,使进度倒退数月[3] - 尽管设计问题导致延迟,微软仍未调整原定发布日期,团队承受高压[3] - 芯片定位与AI技术发展脱节,Maia系列需迭代至Clea才具备竞争力[2][3]
科德教育(300192):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各项业务稳步增长,中昊芯英AI芯片量产加速
开源证券· 2025-04-29 23: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全年稳中有增,中职竞争加剧2025Q1略有承压,下调2025 - 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考虑到春招有望带动在校人数增长,中昊芯英AI芯片量产加速,维持“买入”评级 [4] 各部分总结 公司基本情况 - 当前股价15.25元,一年最高最低为22.80/8.53元,总市值50.19亿元,流通市值49.28亿元,总股本3.29亿股,流通股本3.23亿股,近3个月换手率458.22% [1] 历史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7.95亿元,同比增长3.1%,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4.73%,毛利率33.37%,同比+0.11pct,归母净利率18.24%,同比+0.28pct [4] - 2025Q1实现收入1.83亿元,同比减少2.27%,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减少6.8%,主要系一季度确认对中昊芯英的投资损失456.66万元所致,若剔除中昊芯英影响收入和利润增速基本持平 [4] 业务情况 教育业务 - 2024年教育板块收入为3.68亿元,同比增长2.94%,毛利率46.28%,同比 - 1.97pct [5] - 西安校区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0.82%,学生规模约8000人,人数较为稳定;天津旅外收入4617万元,同比增长12.47%,在校人数约2500人,比2023年高峰期略有下滑;鹤壁中学收入为655万元,同比增长113.14%,在校人数为600多人 [5] 油墨业务 - 2024年油墨板块收入为4.27亿元,同比+3.24%,毛利率22.27%,同比+1.94pct,环保油墨销量行业领先,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多样化 [5] 中昊芯英业务 - 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9,795.74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90.78万元,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显著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 [6] - 以自研AI芯片「刹那®」,在AI计算场景算力性能超越国际知名GPU芯片产品近1.5倍,能耗较传统GPU可节省30%,可支撑超千亿参数AIGC大模型计算需求,提供“自研AI芯片+超算集群+AIGC预训练大模型”的三位一体化方案 [6] - 截至2024/12/31,公司对中昊芯英的持股比例为5.9933% [6] 盈利预测情况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66/1.84/2.04(2025 - 2026年原预测为1.92/2.25亿元),yoy+14.1%/+11.3%/+11%,对应EPS 0.50/0.56/0.62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0.3/27.2/24.6倍 [4] 财务预测摘要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年流动资产分别为585、651、719、818、1008百万元等多项数据 [9] 利润表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71、795、877、961、1033百万元等多项数据 [9]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274、226、228、187、252百万元等多项数据 [9] 主要财务比率 - 2023 - 2027年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有相应数据变化 [9] 每股指标 - 2023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2、0.44、0.50、0.56、0.62元等多项数据 [9] 估值比率 - 2023 - 2027年P/E分别为36.2、34.6、30.3、27.2、24.6倍等多项数据 [9]
思必驰完成五亿元融资,加速垂域大模型及全链路对话技术的应用落地
IPO早知道· 2025-01-14 17:22
公司融资与战略 - 公司完成五亿元融资,由知名产业基金、国资平台、私募基金共同参与 [2] - 融资将围绕"云+芯"战略,加速垂域大模型与全链路对话技术在汽车、IoT等领域的规模化落地 [2] - 融资得益于公司在端侧应用场景的规模化商业能力及大模型人机对话技术创新能力 [2] 业务表现与增长 - 公司营收持续增长,过去几年跑出"加速度" [2] - 智能汽车领域近五年复合增长率接近80%,合作全球60多家知名汽车品牌,推出200多款量产车型,累计"上车"超1500万辆 [3] - 智能IoT领域近五年复合增长率接近40%,与近200家客户合作,打造450多个标杆案例 [3] - 自研AI芯片年均出货量超过2000万颗,2024年新增IoT类设备达1.6亿台 [3] 产品与技术 - 会议办公场景产品矩阵丰富,高端吸顶麦进入60多所高校、100多家企业,AI办公本好评度近100%,月销量持续增长 [2][3] - 垂域大模型DFM-2覆盖20个专业垂直领域,端到端耗时<2s,系统拒识准确率、召回率均达95%,对话成功率>95% [3] - 2024年DFM-2调用的月均增长率超60%,日使用量增长300倍 [3] - 全链路对话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近两年发布专业期刊及国际顶会论文近70篇 [3] 行业地位与标准 - 2024年新能源车型销量TOP100中,公司实现"车型覆盖"和"终端销量"双第一 [3] - 牵头制定全球首个汽车语音交互ITU国际标准,参编国内第一个"汽车大模型标准" [3] - 联合中国信通院、美的、海尔、中国移动制定中国智能家居大模型标准 [3] - 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拥有近100项全球独创技术,已授权知识产权1597件,其中发明专利633项 [3]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继续推进全链路人机对话及大模型技术创新,赋能汽车、IoT等智能终端领域及会议办公、金融等行业场景 [3] - 目标是成长为有持续技术创新力、行业影响力的国际化企业 [3]
第三个万亿美元芯片公司;肯德基中国两年来首次涨价;特朗普在硅谷招了批顾问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4-12-25 20:17
博通市值突破万亿美元 - 博通市值突破万亿美元,主要得益于AI业务收入增长220%至122亿美元 [1] - 博通与英伟达同为AI算力投资受益者,但商业模式不同:英伟达出售GPU,博通提供自研AI芯片方案 [1] - 博通正在为Google、Meta、苹果、字节跳动等公司开发AI芯片,尽管字节跳动否认合作 [1] - 今年以来博通市值上涨128%,英伟达上涨182% [1] - 博通CEO透露客户正在规划未来3-5年AI基础设施投资,预计2027年将出现百万AI芯片集群 [1] 特朗普组建科技行业班底 - 特朗普任命a16z管理合伙人Scott Kupor为人事管理局局长,负责政府招聘工作 [2] - a16z普通合伙人Sriram Krishnan被任命为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AI高级政策顾问 [2] - 其他科技行业任命包括:PayPal联合创始人Ken Howery任驻丹麦大使,Scale AI董事总经理Michael Kratsios任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Uber前首席商务官Emil Michael任研究和工程副部长 [2] - 此前特朗普团队已吸纳多位科技高管,包括马斯克密友David Sacks [2] OpenAI模型测试争议 - OpenAI的o3模型在ARC-AGI测试中得分87.5%,较9月o1模型的32%大幅提升 [3] - 测试前o3使用了75%的ARC-AGI公开数据集训练,而其他模型未采用此方法 [4] - OpenAI CEO称未对o3做特殊处理,引发AGI进展讨论 [3] 微软减少对OpenAI依赖 - 微软尝试用自研和第三方大模型驱动365 Copilot,以降低对OpenAI依赖和成本 [5] - 2023年3月微软曾以使用GPT-4作为365 Copilot卖点,但一年半来OpenAI基础模型性能提升有限 [5] - 在某些特定任务如文档总结中,低成本模型表现不逊于OpenAI [5] 餐饮行业动态 - 肯德基中国两年来首次涨价,平均涨幅2%(0.5-2元),优惠套餐维持原价 [6] - 星巴克美国罢工扩大至300多家门店、5000多名员工,因工资谈判分歧(星巴克提议未来几年加薪1.5%被拒) [7] - 库迪咖啡暂停"店中店"招商,该模式曾计划与美宜佳、华莱士等合作,目标2025年5万家门店(目前8170家) [8] 科技与出行行业 - 滴滴上线拉黑异味车功能,用户可12个月内拒乘该车,对差评率高司机采取降分或暂停服务措施 [9] - 菜鸟CFO刘政加入蚂蚁集团将任CFO,曾主导菜鸟IPO筹备工作 [10] - 小红书上线AI搜索产品"点点",基于笔记内容和公开信息提供生活场景答案,日均搜索量达6亿次 [11] 新能源与汽车行业 - 特斯拉上海储能工厂7个月建成,规划年产1万台Megapack(40GWh),2025年Q1投产 [12] - 宁德时代发布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磐石",称能在120km/h碰撞后保证电池安全,阿维塔将采用该技术 [13][14][15] - 丰田计划在上海新建雷克萨斯电动车工厂,预计2027年运营(官方称非官方消息) [16] - 北汽新能源获宁德时代等81.5亿元增资,与华为合作推出享界S9(起售价40万元)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