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键合机

搜索文档
这些芯片设备,销量持续攀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31 09:20
半导体晶圆制造设备(WFE)市场 - 全球WFE收入2024年预计达1400亿美元,2030年将增长至1850亿美元(2024-2030年CAGR 4.8%)[2] - 收入结构:设备出货量占比82%,服务与支持占比18%[2] - 技术领域主导:图案化设备(2024年)、沉积设备、蚀刻/清洗设备、计量/检测设备等[2] - 资本支出方向:先进逻辑设备、DRAM、NAND主导2024-2030年投资,传统逻辑和专用设备进入消化阶段[2] 地域分布与供应链 - WFE收入地域来源:2024年1150亿美元出货量主要来自美国公司,其次为EMEA、日本、大中华区[5] - 制造地域集中:EMEA、日本、东南亚、美国为主要生产地[6] - 客户地域分布:大中华区芯片制造商贡献最大收入,其次为韩国、中国台湾、美国[6] - 供应链特点:顶级供应商通过子系统控制和库存管理保持领先,导致WFE与子系统市场趋势脱节[6] 技术创新驱动因素 - 逻辑设备架构演进:FinFET→GAA→带PDN的GAA→CFET[8] - 存储技术变革:EUV光刻2D DRAM、4F2架构、NAND超晶格层增加及多堆栈转型[8] - 材料与封装创新:非硅材料应用、先进封装方案激增、光掩模行业突破[8] - 设备供应商角色:提供完整工艺解决方案,需协调上下游需求,目标实现多功能集成[8] 半导体后端设备增长 - 核心增长领域:芯片键合机、倒装芯片键合机、引线键合、晶圆减薄/切割、计量/检测设备[12] - 高速增长技术:TCB和混合键合技术(因先进封装/HBM需求)[12] - 下游应用驱动:汽车电子、消费设备、AI/HPC推动设备需求[12][17] - 技术升级:激光/等离子切割提升精度,超薄研磨/CMP改善晶圆均匀性,混合键合实现超高密度堆叠[17] 供应链转型与竞争格局 - 主要供应商:K&S、Besi、ASMPT、DISCO、Hanmi加速地域多元化[15] - 代工厂/IDM布局:台积电、英特尔、三星重点投入混合键合技术[15] - OSAT厂商策略:日月光、安靠、长电科技等拓展倒装芯片/先进封装能力,强化技术合作[15]
中旗新材子公司签署采矿权出让合同 扩大资源版图和生产能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7-24 19:27
资源储备与产能提升 - 中旗矿业与河池市自然资源局签署《采矿权出让合同》,脉石英矿资源总量从748 6万吨增至825 7万吨,新增空白区资源77 1万吨 [1] - 采矿生产规模从20万吨/年提升至40万吨/年,设计利用资源量达633 23万吨 [1] - 2022年7月通过股权收购取得广西罗城县两处脉石英矿采矿权和探矿权,原生产规模合计20万吨/年 [1] 业务发展与战略调整 - 公司为人造石英石领域国内首家上市企业,主营业务为建材用人造石英石 [1]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230万元至342万元,受市场调整及消费结构变化影响业绩承压 [2] - 正优化业务结构并调整经营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2] 控制权变更与转型升级 - 2023年6月完成控制权变更,星空科技成为控股股东,贺荣明出任董事长 [2] - 星空科技核心团队具备20年以上半导体行业经验,主营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产品填补国内大芯片光刻机等空白 [2] - 未来将重点发展石英硅晶新材料,协同拓展高端光学镜头材料等半导体领域业务 [3] 资源整合与协同效应 - 采矿量提升有助于增强资源储备和生产能力,强化可持续经营能力 [1] - 新控股股东计划依托半导体产业经验,推动公司向集成电路新材料领域转型 [3]
【私募调研记录】石锋资产调研中旗新材
证券之星· 2025-06-05 08:13
公司调研信息 - 知名私募石锋资产近期调研了中旗新材 通过线上路演活动参与 [1] - 中旗新材与星空科技合作 旨在从传统建材向半导体材料转型 [1] - 星空科技提供高端装备技术支持 产品涵盖光刻机 芯片键合机等 主要用于先进封装和人工智能芯片制造 [1] - 星空科技产品已初步形成多个系列 部分产品已投放市场 未来将继续开发高性能设备 [1] - 星空科技团队以研发为主 未来将保持一半以上员工专注研发 [1] - 公司在供应链方面保持较高国产化率 但仍保留部分国际供应商 [1] - 证券化将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坚持自主研发和持续发展 [1] 机构背景 - 上海石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 实缴资本1000万元 [2] - 公司为协会观察会员 具备"3+3"投顾资格 [2] - 已获四大报股票策略全满贯 包括2座中国证券报金牛奖 2座上海证券报金阳光奖 2座证券时报金长江奖 2座中国基金报英华奖 [2] - 还获得金樟奖 金鼎奖 东方财富 好买基金 金斧子 Wind等多项大奖 [2] - 公司多位合伙人在大型保险 券商资管 公募基金从事投研工作十年以上 [2] - 专注二级市场股票投资 与国内知名银行 券商 第三方均有合作 旨在为客户创造长期稳健复利 [2]
中旗新材与星空科技深度融合 打造高端装备+新材料双轮驱动
证券时报网· 2025-06-04 22:46
股权转让与战略合作 - 中旗新材控股股东及实控人与星空科技完成23.74%股份过户登记(受可转债转股稀释影响)[1] - 星空科技董事长表示合作将助力中旗新材实现材料高端化突破并逐步具备服务半导体行业能力[1][2] - 合作承载中旗新材主业扩容和产业升级意义,通过星空科技高端装备技术实现向高端制造领域拓展[2] 业务转型方向 - 中旗新材从传统建材转型探索半导体及泛半导体领域服务,寻求新增长点[2] - 星空科技将优先发展上市公司体内石英硅晶新材料,协同发展高端光学镜头材料等集成电路新材料[3] - 未来业务结构将转型为以高科技装备为背景、材料相辅的模式[4] 星空科技技术实力 - 星空科技实控人拥有20年集成电路装备经验,团队具备半导体专用装备全链条专业能力[3] - 公司产品包括AI芯片制造专用大芯片光刻机、芯片键合机等,部分填补国内高端装备空白[3] - 已实现微米级精度,预计2023年下半年达到亚微米水平(先进封装领域高端指标)[4] 市场前景与产品进展 - 星空科技看好AR和AI应用市场前景,AI芯片算力需求带动芯片制造装备增长[4] - 光刻机产品已交付客户,部分设备处于客户试用或工艺实验阶段[4] - 大部分产品实现市场投放,新产品持续研发中[4]
中旗新材(001212) - 2025年6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4 16:36
合作背景与战略意义 - 中旗新材与星空科技合作旨在推动材料高端化转型,探索半导体领域新增长点 [4] - 星空科技在半导体装备研发领域拥有20年经验,产品聚焦AI芯片制造关键设备 [4] - 合作将助力中旗新材从传统建材向高端装备制造拓展,实现产业升级 [4] 星空科技产品与技术 - 主要产品线包括:光刻机系列(含I线/G线/H线)、芯片键合机、硅片键合机、光学检测设备、纳米压印设备 [5][8] - 光刻机精度达微米级,2025年下半年将提升至0.7-0.8微米(亚微米水平) [9] - 产品定位先进封装(2.5D/3D封装)及AI芯片制造,技术路线与主流光刻机厂商差异化 [12] - 60%员工为研发人员,未来将保持50%左右研发人力占比 [11] 市场进展与竞争格局 - 光刻机已交付客户,部分进入工艺实验或量产阶段 [9] - 供应链国产化率较高,但关键环节仍保留国际供应商 [12] - 目标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专用设备供应商 [10] 未来发展规划 - 分阶段整合:先提升半导体材料技术,再融合高端装备业务 [6] - 转型节奏考虑业务稳定性、管理成本控制及协同效应最大化 [6] - 证券化将助力自主研发与战略并购,丰富产品线及供应链 [12]
上市3年多将易主,中旗新材能否华丽转身?
IPO日报· 2025-04-09 18:21
公司控制权变更 - 星空科技以8.03亿元收购中旗新材24.97%股份,其一致行动人陈耀民购入5.01%股份,合计持股比例达29.98%,成为控股股东 [1][5] - 交易完成后,实控人由周军变更为半导体领域知名人物贺荣明 [1][8] - 每股交易均价26.343元,较停牌前收盘价29.27元折价10% [20] 新实控人背景 - 贺荣明为星空科技实控人(持股74.43%),中国光刻机领域核心领军人物,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创始人之一 [8] - 星空科技成立于2021年,专注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产品包括光刻机、芯片键合机等 [9] - 星空科技近期完成近3亿元战略融资,注册资本从1.97亿元增至2.94亿元(增幅49%),获腾讯创投等机构投资 [9] 中旗新材业务现状 - 主营业务为人造石英石板材(建筑装饰)和石英硅晶新材料(半导体电子、光伏等领域) [11] - 受房地产及家装建材市场影响,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7.25亿元、6.57亿元、6.9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41亿元下滑至7944万元 [14] - 20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3250万-4015万元,同比下降49.46%-59.09% [15][17] 战略转型方向 - 布局高纯石英砂及硅微粉业务,广西罗城规划建设年产120万-150万吨石英硅晶新材料基地(一期已投产) [19] - 计划收购集成电路高端芯片制造材料及设备资产,构建综合解决方案 [19] - 新实控人将重点发展石英硅晶新材料业务,协同拓展高端光学镜头材料等半导体领域 [20] 市场反应与行业前景 - 公告后复牌首日股价涨停至32.20元/股,市值39亿元 [1] - 人造石英石行业受绿色建筑政策推动有望回暖,但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承压 [12] - 此次交易被视为贺荣明半导体版图扩张的关键落子,可能带来业务协同效应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