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A18 Pro

搜索文档
高温补贴来了,快码住这些暑期手机散热小Tips
36氪· 2025-08-21 19:23
高温对智能手机的影响 - 极端高温天气导致手机易触发高温保护机制 包括限频 降低亮度 暂停功能或直接关机 以避免元件损伤[1][3] - 长期高温会导致电池老化鼓包甚至爆炸 屏幕烧屏变色 系统降频卡顿 主板元件老化等硬件故障 直接影响设备寿命和安全性[7][9][10][11] 智能手机发热的结构性矛盾 - 性能跃升与热设计受限矛盾突出 旗舰SoC采用3nm/4nm先进制程虽提升性能但功耗密度同步上升 芯片单位面积热量增加[4] - 高刷新率屏幕 5G网络和大尺寸影像传感器推高系统功耗 而机身轻薄化趋势限制散热空间 部分机型采用低效导热材料加剧发热[6] - 工业设计持续向8mm以内轻薄推进 传统VC均热板和石墨烯散热层被迫缩减体积 热量难以及时释放[6] 厂商技术优化方向 - 探索更精细温控调度策略 新型散热材料引入 以及部分机型尝试主动散热设计[6] - 在极致轻薄与性能释放的结构性张力下 智能手机高负载场景发热仍是当前技术阶段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6] 用户端散热解决方案 - 物理降温采用冰凉贴或湿纸巾辅助散热 但需避开充电口和扬声器且使用不超过3分钟[13] - 重度用户可使用半导体散热背夹 通过TEC致冷片和风扇结构主动降低表面温度10°C以上[15] - 系统优化包括清理后台应用 关闭定位/蓝牙等服务 启用省电模式或低功耗模式控制发热[17][18] - 避免边充电边高负载使用 减少阳光直射暴晒场景(温度可达60°C以上) 更换散热专用手机壳如芳纶纤维或镂空设计[20][22][23]
小米集团(1810.HK)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点评:疾风显劲草 路遥示马力
格隆汇· 2025-05-27 01:44
产品发布 - 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推出三款产品:小米15S Pro、小米平板7Ultra、小米手表S4 15周年纪念版,均搭载自研芯片玄戒O1 [1] - 同时发布第二款新车小米YU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预计7月正式上市 [1][2] - 小米YU7共三个版本,最高续航835km,搭配96.3kWh磷酸铁锂电池,全系搭载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 [2] 自研芯片技术 - 自研SoC芯片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制程,能效表现位列第一梯队 [1] - 玄戒O1的十核四丛集CPU性能和能效表现媲美苹果A18 Pro,16核GPU表现领先苹果A18 Pro [2] - 未来五年(2026-30年)计划投入2000亿元研发费用 [1] 产品战略 - 小米芯片战略明确对标苹果,通过HyperConnect全面支持苹果生态 [2] - 产品高端化趋势有望持续提升消费电子产品单机价值 [2] - 小米汽车2024年交付目标35万辆 [2] 财务预测 - 预测2025-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337.52亿元、426.01亿元和550.64亿元 [2]
这是最「硬」的小米
雷峰网· 2025-05-26 15:12
小米芯片战略 - 公司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采用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集成190亿个晶体管,芯片面积109mm²,CPU采用十核四丛集设计,GPU为16核Immortalis-G925,安兔兔跑分突破300万,CPU单核/多核性能达3000/9500分[12] - 芯片研发历时11年,累计投入超135亿人民币,团队规模2500人,2025年预计研发投入超60亿元,计划十年总投资500亿以上[7][11][12] - 澎湃S1为早期试水产品,2017年发布后验证系统工程能力并积累供应链合作经验,2021年重启大芯片业务明确采用最新工艺制程和长期投入策略[8][9][11] 小米汽车业务 - 小米SU7系列累计交付25.8万台,月均销量超2万辆,其中SU7 Ultra以1548匹马力和52.99万起售价成为性能标杆[17] - 新车型YU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标准版续航835km,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700TOPS算力,预计定价26-30万区间,瞄准Model Y所在的B级SUV市场(占车型总份额17%)[17][19][20] - 汽车研发体系从2021年启动到2024年首款量产,已完成从0到1的体系建设,目前扩建工厂提升产能并组建数千人研发团队[25] 双赛道协同发展 - 公司成为全球少数同时突破芯片与汽车高壁垒领域的科技企业,苹果专注芯片设计未量产汽车,特斯拉未涉足手机SoC[3] - 雷军提出"核与轮"战略:芯片是手机行业制高点,整车智能系统是汽车核心,两者缺一不可[23] - 2026-2030年规划研发投入2000亿元,体现对核心技术长期投入的决心[23][25] 产品市场定位 - 玄戒O1性能达第一梯队但较苹果A18 Pro在单核性能、系统耦合存在差距,行业评价其刚拿到"高端芯片入场券"[13] - YU7凭借长续航+快充+智能化配置组合,有望复制SU7成功并拓展家庭用户市场,分析预计销量可能超越SU7[20][21] - 芯片研发成本高昂,3nm芯片每代投入约10亿美元,按100万台销量测算单台研发成本超7000元[15]
打破资源瓶颈!华南理工&北航等推出SEA框架:低资源下实现超强多模态安全对齐
AI前线· 2025-05-24 12:56
多模态大模型安全对齐技术 - 北航彭浩团队提出SEA框架,通过合成嵌入技术解决多模态大模型(MLLMs)低资源安全对齐难题,突破真实多模态数据构建的资源瓶颈[1][6] - SEA框架在模态编码器表示空间中优化合成嵌入,替代真实多模态数据,仅需文本输入即可实现跨模态安全对齐[8][10] - 当前MLLMs安全对齐面临三大挑战:多模态数据集构建成本高、文本对齐对非文本攻击防御弱、新兴模态缺乏通用解决方案[4][5][6] SEA技术实现细节 - SEA框架包含三大组件:模态编码器M(・)、投影层P(・)和大型语言模型(LLM),通过冻结模型参数仅优化嵌入向量实现安全对齐[9][14][16] - 嵌入优化过程采用内容控制样本和风格控制样本,最大化模型生成指定内容的概率,平均优化时间在单张3090上不超过24秒[15][16][36] - 安全对齐阶段将合成嵌入与文本数据集整合,通过修改前向传播过程适配现有训练策略,支持与真实数据集混合使用[19] 评估基准与实验结果 - 构建VA-SafetyBench评估基准,包含视频和音频两大模态,覆盖八大安全场景,攻击成功率最高达71.13%(视频)和65.97%(音频)[20][21][28][29] - 实验显示SEA在图像模态将多模态攻击成功率从62.78%降至2.74%,在视频模态从69.24%降至6.35%,音频模态从34.31%降至4.15%[33][34][35] - 嵌入验证成功率(VSR)达87.76%(图像)、69.52%(视频)和97.15%(音频),证明合成内容与模型语义高度一致[36] 行业应用价值 - SEA框架在Llava-v1.5-7b-hf、Qwen2-VL-7b和Qwen2-Audio-7b等主流模型上验证有效,展现跨模态通用性[31][34][35] - 相比传统方法,SEA显著降低计算成本,单个样本合成时间缩短至12-24秒,支持大规模并行处理[36] - 该技术为新兴模态提供前瞻性解决方案,在高质量真实数据集稀缺阶段可作为安全落地的过渡方案[37]
雷军谈“芯”路历程:十年500亿元豪赌SoC,玄戒O1量产背后,手机巨头上演“烧钱马拉松”
华夏时报· 2025-05-23 21:08
小米自研芯片玄戒O1发布 - 公司发布自主研发设计的3nm手机SoC芯片玄戒O1,跑分达300万,与苹果A18 Pro、高通骁龙8 Gen 4等3nm工艺芯片对齐 [2] - 公司成为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SoC芯片的手机厂商,前三位为苹果、华为、三星 [2] - 创始人雷军强调自研SoC复杂度高,短期内难以超越行业领先者 [2] 芯片技术架构与供应链 - 玄戒O1采用ARM X925双超大核架构,性能较上一代提升36% [3] - 芯片采用外挂联发科5G基带方案,未集成通讯模块 [3] - 芯片由台积电代工,已开始大规模量产 [4] - 芯片集成190亿晶体管于109mm²面积,对标苹果A18 Pro的200亿晶体管 [4] 研发投入与行业挑战 - 公司自2021年重启大芯片战略以来已投入135亿元,芯片团队超2500人,2024年研发预算超60亿元 [6] - 公司承诺未来十年至少投入500亿元用于芯片研发 [6] - 行业竞争激烈,过去十几年已有上百家大芯片公司倒闭,目前全球仅三家企业能做先进制程旗舰SoC [6] 市场策略与供应链关系 - 玄戒O1已应用于小米15S Pro手机和小米平板7 Ultra [7] - 公司智能手机年出货量达1.68亿部,全球第三 [7] - 2023年小米手机SoC供应商中联发科占63%,高通占35%,紫光展锐占2% [7] - 分析师认为自研芯片将主要用于高端机型,中低端产品仍依赖高通和联发科 [8]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半导体行业分析师指出手机芯片属于消费类产品,受出口管制影响较小 [5] - 台积电代工标准为单颗芯片晶体管不超过300亿个且不涉及AI计算等场景 [4] - 公司不在美方制裁清单上,这是获得台积电代工的重要原因 [4]
第一颗国产3nm芯片!雷军:已投入135亿,2500人研发
搜狐财经· 2025-05-19 14:32
芯片研发背景 - 小米新一代自研Soc芯片玄戒O1采用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 成为中国大陆首款3nm手机芯片[3] - 公司芯片研发历史可追溯至2014年 2017年澎湃S1失败后转向小芯片路线 2021年重启SoC研发[3][5] - 过去4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35亿元人民币 研发团队规模达2500人[5] 芯片性能参数 - Geekbench 6测试显示玄戒O1单核得分2709 多核得分8125[8] - 横向对比显示其单核性能相当于高通骁龙8Elite的84% 多核性能达骁龙8Gen3的115%[10] - 在3nm工艺芯片中 多核表现优于苹果A18 Pro(95%)但落后联发科天玑9400(113%)[10] 行业技术路径 - 现代芯片企业普遍采用Fabless模式 专注设计环节 制造依赖台积电等代工厂[7] - ARM指令集授权+IP核采购降低研发门槛 公司曾成功研发澎湃S1具备技术积累[7] - 3nm工艺选择台积电系因三星技术不成熟 其他厂商尚无3nm量产能力[3] 战略意义 - 成功量产将助力手机业务提升 可能获得"国产芯片"溢价效应[10] - 芯片可延伸至平板 汽车等产品线 改变"组装厂"市场认知[10] - 标志着公司实现从"小芯片"到完整SoC的技术跨越[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