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莫匹罗星软膏
icon
搜索文档
药师帮(09885):25H1业绩增长3倍以上,“业绩高增+AI科技”两手抓
信达证券· 2025-07-31 21: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上次评级也为买入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正面盈利预告显示,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不低于7000万元,是上年同期2180万元的3倍以上 [1] - “规模效应+高毛利业务+数字化赋能”助力业绩高增长,自有品牌业务表现突出,业绩增长具持续性,2025H2关注自有品牌、AI&机器人、回购等催化剂 [3]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08亿元、235亿元、26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约为16%、13%、14%,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9亿元、3.2亿元、5.5亿元,同比分别约增长395%、116%、71%,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增长因素 - 核心因素包括稳固行业领先地位保持收入稳健增长、自有品牌产品需求旺盛提升毛利率、数字化能力提升带动运营效率提升 [3] - 自有品牌业务中,藿香正气口服液单日销售额峰值突破500万元,2025年上半年第三终端客户销售贡献占比达41.2%,较2024年提升6.2个百分点,新增买家约40000家 [3] - 核心单品驱动下平台生态协同效应释放,龙虎人丹单月销售额突破260万元,消暑饮片乌梅6月采购客户数逼近5000家,“乐药师”皮肤用药系列发力,莫匹罗星软膏与盐酸特比萘芬喷雾剂单月销售额均破百万,增幅超50%,覆盖终端药店均突破10000家 [3] 业绩持续性及催化因素 - 业绩具备持续性,规模扩张带来费用率下降提升净利率,自有品牌业务具“三赢”特征 [3] - 2025H2关注自有品牌业务持续放量增长,因销售旺季和前期投入显效有望延续高增长 [3] - AI医疗主题催化,公司通过AI技术与即时检测、诊所SaaS系统融合构建服务闭环,与越疆科技战略合作推进智能解决方案落地 [3][5] - 公司回购仍有空间,5月7日提及动用最多1亿港元回购股票,截至7月31日已累计回购约4430万港元 [5] 重要财务指标预测 | 指标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 | 17904 | 20828 | 23510 | 26697 | | 增长率YoY % | 5% | 16% | 13% | 14% |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 | 30 | 149 | 320 | 550 | | 增长率YoY% | 101% | 395% | 116% | 71% | | 毛利率% | 10.13% | 10.89% | 11.28% | 11.82% | | 净资产收益率ROE% | 1.29% | 6.14% | 11.68% | 16.68% | | EPS(摊薄)(元) | 0.05 | 0.22 | 0.47 | 0.81 | | 市盈率P/E(倍) | 103.23 | 42.92 | 19.90 | 11.60 | | 市净率P/B(倍) | 1.50 | 2.64 | 2.32 | 1.93 | [6] 研究团队简介 - 唐爱金为医药首席分析师,有药物化学专业背景和医药市场经营运作经验,曾就职于多家机构负责医药团队卖方业务超9年 [9] - 贺鑫为医药分析师、医疗健康研究组长,5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主要覆盖医疗服务等细分领域 [9] - 曹佳琳为医药分析师,3年医药生物行业研究经历,负责医疗器械设备等领域研究 [9] - 章钟涛为医药分析师,超2年医药生物行业研究经历,主要覆盖中药等领域 [3][9] - 赵丹为医药分析师,2年创新药行业研究经历,主要覆盖创新药 [9]
羚锐制药(600285):业绩增长稳健 产品线持续丰富
新浪财经· 2025-05-30 20:26
公司业绩 - 2024年实现营收35.01亿元,同比增长5.72%,归母净利润7.23亿元,同比增长27.19% [1] - 2025Q1实现营收10.21亿元,同比增长12.29%,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13.89% [1] 产品表现 - 2024年贴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其他类别产品分别实现收入21.15/3.56/7.52/1.28/1.48亿元,同比+3.35%/+35.60%/+5.66%/-7.09%/-1.20% [1] - 毛利率分别为78.95%/69.94%/75.79%/75.17%/45.87%,同比+3.27/+4.32/+1.13/+0.22/-0.14pct [1] - 片剂收入增长主要系丹鹿通督片销售收入增长所致 [1] 市场地位 - 通络祛痛膏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两只老虎"系列产品年销量超10亿贴 [1] - 多款贴膏剂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前列 [1] 研发与并购 - 2024年研发费用率为3.76%,同比+0.45pcts,聚焦骨科、呼吸、皮肤、消化系统等领域 [2] - 取得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莫匹罗星软膏药品注册证书 [2] - 2024年12月拟收购银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控股权,已完成股权交割 [2] - 收购补充了鼻喷剂、吸入剂等外用制剂剂型,丰富产品矩阵 [2]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1/9.32/10.56亿元,同比+15.0%/+12.2%/+13.4% [2] - 公司在中药贴膏剂领域品牌优势领先,多款产品市占率稳固 [2]
全球与中国褥疮类药物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025-2031
QYResearch· 2025-04-28 17:30
褥疮类药物行业现状分析 - 市场需求增长:人口老龄化导致长期卧床患者增多,褥疮发生率上升,治疗药物和敷料需求持续增长[1] - 产品种类丰富:主要分为敷料类(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银离子敷料等)和抗生素类药膏(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新型敷料如生物可降解敷料不断涌现[1] - 技术创新推动:水凝胶、泡沫敷料和银离子敷料等高科技产品提升吸湿性、抗菌性和创面保护性,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带来创新机会[1] - 医院与家庭护理市场并重:医疗机构占主要市场份额,但家庭护理需求快速增长,尤其是老年人和长期卧床患者[1] - 行业挑战:技术创新难度大、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压力大,疗效、质量和价格问题制约发展[1] 褥疮类药物发展趋势 - 个性化治疗:结合大数据与AI技术,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提供精准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并降低医疗成本[2] - 多模态综合治疗:结合药物、物理治疗和创面护理等多种手段,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2] - 营养与创伤愈合:未来治疗将更注重患者整体营养状态,结合高蛋白、高维生素补充促进伤口修复[3] - 家庭护理市场崛起: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患者增多推动家庭护理需求,敷料和药膏将更便捷、易用且价格更具竞争力[3] - 国际化与全球市场:全球老龄化问题加剧,亚洲、非洲等地区对褥疮治疗产品需求大幅增长[3] - 全产业链发展:企业可能扩展到护理方案设计、患者教育等服务领域,形成更完善的产业链[3] 全球褥疮类药物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市场销售额达16.49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20.5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86%(2025-2031)[6] - 中国市场2024年规模为1.73亿美元,占全球10.49%,预计2031年达2.41亿美元,全球占比提升至11.74%[6] - 敷料类产品占据重要地位,预计2031年份额达73.59%,包括水凝胶敷料、泡沫敷料、纤维敷料等[6] - 医院和诊所为主要消费场所,2024年医院份额约49.36%,未来几年CAGR约2.73%,线上渠道逐步成为重要销售渠道[6]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核心厂商包括3M、Mölnlycke、Smith & Nephew、Convatec和B. Braun等[6] - 2024年第一梯队厂商(3M、Smith & Nephew、Glenmark Pharmaceuticals、Mölnlycke和中美天津史克制药)占49.23%市场份额,第二梯队厂商(Convatec、Medline Industries等)占20.21%份额[6] - 主要厂商还包括Paul Hartmann、Coloplast、Urgo Group、Cardinal Health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