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

搜索文档
点赞!大国重器,捷报频传
中国能源报· 2025-10-06 11:49
国庆假期大国重器捷报频传 。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我国多领域捷报频传,多项大国重器实现重要突破。 中国核聚变装置BEST主机全面开建 10月1日, 中国核聚变装置BEST建设取得关键突破, 重达400余吨的底座成功安装就位,将用来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 标 志着这一大国重器主机全面开建。 未来,该装置在国际上将首次验证演示核聚变发电, 有望在2030年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西塔调试成功 10月1日, 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进入最后调试阶段, 即将全系统试运行。 这座电站由两座高达200米的吸热塔、近27000块定日镜组成, 全系统调试成功后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电。 每一面定日镜都像"追光的向日葵":上午太阳偏东,镜子就朝东给东塔送光;下午太阳偏西,它们立刻转头服务西塔, 让阳光"两头不 跑空" 。 我国双潜器在北极深海实现多个首次 在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完成考察任务中,"蛟龙"号在北极冰区实现首次下潜。 AG6 00 "鲲龙"批产第三架机总装下线 近日,我国大型民用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批产第三架机(1103架)总装下线并圆满完成生产试飞 ...
一批大国重器与“工业地标”化身“文化会客厅” 科普范儿扮靓“工业游”
央视网· 2025-10-05 17:21
央视网消息:当"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工程不断取得进展和成效,一批承载着共和国辉煌的"大国重器"与"工业地标"也正以开放的姿态, 从生产现场变身成为热门的"文化会客厅"。这其中,作为新中国水利史上里程碑的三峡大坝已不仅是一座"世纪工程",在这个假期,它更化身 为一座生动的"活态课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人们在此触摸工业遗存,体验智能的脉动,从一座大坝的今昔中切身感受国家工业的飞跃发展与能源安全的坚实保障,读懂背后那份深厚 的制造智慧与家国情怀。 在三峡工程博物馆,讲解员指着陈列的工业遗存,以时间为轴,带领游客见证三峡工程从梦想照进现实的全过程。作为全球最大水电专题 博物馆,馆内汇集库区文物、工程图纸、机组部件等2000余件展品,结合声光电技术,全景展现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建设征程,让游客感受背后 的科技实力与民族智慧。 在"三维立体景观"多媒体展区,通过投影和裸眼3D技术等光影特效,以影片与沙盘同步演绎的方式展示大坝的建设过程,游客可以沉浸 式体验大坝选址、截流施工、机组安装等历史性瞬间,深度参与这座超级工程的建设链条。 国庆中秋假期,三峡大坝旅游区化身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巨型科技体验馆。在博物馆二楼的好奇 ...
苍穹有鸣、深海有应,看大国重器“上天入海”
央视网· 2025-10-05 16:22
央视网消息:"上天它比天要高,下海它比海要深",多年来,这句话一直是我们对中国神话故事人物的致敬,如今它正被两样大国重器写 就新的注脚。一边是万米高空的战鹰轰鸣,歼-20长空破风,用14年沉淀的突破,守护着头顶的空天疆域;一边是千米深海的"蛟龙"号在深海 筑梦,双潜器相伴,以首次协同的勇气,拓展着海底的探索边界。 北纬75°以上 双潜器首次"携手"闯深海 歼-20的腾空起飞把"比天要高"的深意刻进了蓝天。而在北冰洋的极区深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与无人遥控潜水器的首次"携手",则 将"比海要深"的答案写进了海底。近日,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完成,此次考察由"雪龙2"号、"极地"号、"深海一号"和"探索三号"四 船共同实施,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北冰洋科学考察。这次考察任务中尤为引人关注的,除了"蛟龙"号在北极冰区的首次下潜,还有另一 个突破,就是完成了全球首次极区载人与无人潜水器的水下协同作业。我们来看看它们在深海是如何默契合作的。 两船协同 同步观测 让数据可比性大幅提升 歼-20战斗机14年前首飞官方画面首度公开 歼-20,是我国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搭载国 ...
大国重器玩具持续刷屏 30款军模热销 销量暴增175%
中金在线· 2025-09-05 18:07
核心观点 - 中国国防科技展示活动激发消费者对军事装备模型的兴趣 带动京东超市相关模型搜索量同比增长39% 销量同比增长61% [1] - 军事装备类图书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 其中儿童军事百科全书套装成交额同比增长4.5倍 [7] - 京东超市将大国重器类模型纳入重点扶持品类 投入流量和运营团队维持增长 [7] 销售数据表现 - 30款热门军事模型销量大涨 特尔博1:72东风-41模型销量环比增长60% [1] - 特尔博1:48歼-20战斗机模型销量环比增长175% 成为最热爆款之一 [1] - 军模款式涵盖海陆空领域 包括福建号航母模型 直20直升机模型等均实现销量增长 [3] 消费者反馈 - 用户购买正版授权军模后发表数百条评论 提及"感受到挺直腰杆的民族自信" [5] - 京东超市被用户认可为商品价格竞争力最强 品质最有保障的玩具购买渠道 [7] 平台战略 - 京东超市将军事装备模型类玩具纳入重点扶持品类 [7] - 平台投入大规模流量和专属运营团队维持该品类持续增长 [7] - 京东图书数据显示军事装备类图书销售显著增长 [7]
从"卡脖子"到领跑者:中国3.6万吨挤压机的破局之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4 09:58
核心技术突破 - 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实现中国高端重型挤压装备从零到一的突破 打破国外长期独家垄断 [1][3][5] - 采用钢丝缠绕创新技术颠覆传统设计理念 联合清华大学等20余家单位产学研合作攻克总体设计 极端制造和可靠运行三大难题 [4][5] - 挤压机稳定运行15年 年工作时间达8200小时 综合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被中国锻压协会评价为重型装备建造新范式 [5] 产品应用与市场地位 - P92钢管应用于国内189台超超临界火电机组 近三年稳占新增机组85%以上份额 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6] - 率先突破G115马氏体钢大口径管材挤压制造技术 支撑630℃燃煤机组工程 成为国际电站耐热合金管材行业领先者 [6] - 开发大型低塑性锭坯挤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支撑C919大客机航空发动机及四代钠冷堆核能重大工程 [6] 产业发展背景 - 2006年中国高端制造面临卡脖子困境 超临界火电 航空发动机及核电所需大型制件受制于国外技术封锁 [2] - 国内当时仅有3150吨进口卧式挤压机 自主研制面临设计难度大和制造能力极限的双重挑战 [2] - 国外企业曾对P92钢管实施价格倾销 从16万元/吨降至4.5万元/吨 倒逼国内技术升级 [6]
世界第一高桥通过“终极大考”!高清大图来了→
央视新闻· 2025-08-26 14:33
桥梁建设进展 - 花江峡谷大桥完成荷载试验 验证结构安全性与承载能力 [1] - 荷载试验数据分析显示 桥梁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且各项检测指标响应正常 [1] - 试验采用96辆车进行静载测试 于25日下午五时完成读数 [1] 工程规模与地位 - 大桥全长2890米 主桥跨径1420米居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 [13] - 桥面至水面高度达625米 为世界第一高桥 [13] - 被网友称为"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超级工程 [13] 通车计划与效益 - 荷载试验历时5天全部顺利完成 为通车奠定基础 [6] - 大桥计划于9月底正式通车 [6] - 通车后峡谷两侧通行时间将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 [6] 社会反响 - 项目获得"点赞大国重器"的社会认可 [19]
首艘、首台、首个!我国能源领域上新一批“大国重器”
央视新闻· 2025-07-07 08:58
火电行业 - 浙江北仑电厂8号机组投产 成为我国在建最大火电厂 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达60亿千瓦时 [1] - 北仑电厂总装机容量达734万千瓦 成为我国装机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3] 船舶制造与航运 - 全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完成首航 实现首次国产绿色甲醇加注 [3] - 该船舶实现国内船东第一单 国内船厂交付第一艘 国产甲醇主机第一次实船应用三大突破 [5] - 展现国内航运企业从船舶设计建造到绿色燃料供应的全链条自主能力 [7] 水电装备 - 全球首台500兆瓦冲击式水轮机转轮研制成功 转轮尺寸达6.23米 为世界单机容量最大 [7][8] - 该转轮在水力性能 高效运行区间和承压能力方面实现行业突破性提升 将应用于西藏扎拉水电站 [8][10] 天然气处理 - 我国首个天然气全链条多工况深冷处理厂在四川全面投产 [10] - 采用超低温深冷技术 年产商品天然气20亿立方米 同时产出液态乙烷 液化石油气等7种产品 [12][14] - 深冷处理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 资源利用率高的特点 [12] 光伏发电 - 我国首个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在山东青岛建成投用 装机容量7.5兆瓦 [14][15] - 项目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 年发电量1670万千瓦时 [17][19] - 采用漂浮式光伏结构 通过海水冷却效应提高发电效率5%~8% [19]
首艘、首台、首个!本周,我国能源领域上新一批“大国重器”
央视新闻· 2025-07-06 14:04
能源领域重要突破 - 我国在建最大火电厂浙江北仑电厂8号机组投产 单台年发电量60亿度 经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 [1] - 全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首航洋浦港 完成首次国产绿色甲醇加注 [3] - 该船实现国内船东第一单、国内船厂交付第一艘、国产甲醇主机第一次实船应用三大突破 [6] - 项目展现国内航运企业从船舶设计建造到绿色燃料供应的全链条自主能力 [8] 水电技术突破 - 全球首台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冲击式水轮机转轮研制成功 转轮尺寸达6.23米 将应用于西藏扎拉水电站 [8] - 该转轮在水力性能、高效运行区间和承压能力方面实现行业突破性提升 [11] 天然气处理技术 - 我国首个天然气全链条多工况深冷处理厂在四川全面投产 采用自主研发超低温深冷技术 [12][13] - 该厂每年可处理20亿立方米天然气 一次性产出商品天然气、液态乙烷等7种产品 [15] 新能源项目进展 - 我国首个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在青岛建成投用 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 装机容量7.5兆瓦 [15][17] - 项目年发电量1670万千瓦时 通过海水冷却效应提高发电效率5%~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