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OTA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比亚迪称老车主OTA后油耗可降10%
第一财经· 2025-10-24 08:17
新产品发布与性能 - 公司发布2026款秦L DM-i、宋L DM-i和宋Pro DM-i三款新车,补贴后限时起售价分别为9.28万元、9.98万元和9.98万元 [1] - 2026款秦L DM-i百公里亏电油耗为2.79升,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达2148公里 [1] - 2026款宋Pro DM-i百公里亏电油耗为3.2升,纯电续航提升至133公里 [1] 现有产品性能升级 - 2025款秦L DM-i车主可通过OTA升级,将百公里亏电油耗从2.9升降至2.6升,降幅约10% [1] - 以满电满油2100公里续航和92号汽油每升7元计算,升级后单次加满油可节省约40元 [1] 技术实现路径 - 油耗降低通过软硬件协同实现,第五代DM车型的智能电控系统能通过云端数据和AI学习动态调整算法 [2] - 系统可提升发动机与电机协作效率,例如根据路况预判模式切换时机或针对用户驾驶习惯调整能量回收力度 [2]
坦克300蝉联CACSI硬派SUV用户满意度榜首,多维实力诠释硬核座驾
搜狐网· 2025-10-18 20:04
文章核心观点 - 坦克300在2025年中国燃油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测评中蝉联“硬派SUV满意度第一名” [1] - 测评覆盖149个品牌车型,涉及35个汽车生产企业和41个汽车品牌,指标体系包含总体满意度、质量可靠性、性能设计、售后服务及销售服务五个维度 [1] - 坦克300的满意度得分为82分,在硬派SUV细分市场中位居榜首 [2] 产品技术与可靠性 - 坦克300依托长城汽车35年越野技术积累,提供Hi4-T混动、柴油及汽油三大动力路线,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4] - 公司投入约10亿元打造行业前沿实验室体系,包括中国自主品牌首创的高海拔实验室与环境风洞实验室 [6] - 柴油版发动机在研发阶段进行30余次台架测试,累计运行14000小时(约480万公里),单台最长运行超1000小时(约34万公里)无性能衰退 [6] - 车辆完成“两冬两夏”的“三高”环境测试,足迹遍及45℃高温的吐鲁番、严寒地区及海拔4700米的昆仑山口,故障率显著低于行业水平 [6] 赛事与国家任务实证 - 坦克300 Hi4-T在2025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中获得量产组冠军和3个新能源量产组赛段冠军 [7] - 同年获得2025敦耐赛T2E组别冠军,征服超1000公里复杂地形赛道 [7] - 2025年10月被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授予“中国南北极考察选用产品”身份,将执行极地科考任务 [9] - 在2024年嫦娥六号返回任务中作为特警巡逻车保障样本运输安全,并广泛参与救援及军方、警方任务 [9] 用户体验与服务保障 - 坦克300自上市以来已完成14次OTA升级,近期升级新增哨兵模式、Apple CarPlay与荣耀车联及技能智造功能 [12][13] - 为家用汽车提供严谨质量保障:三包有效期2年或5万公里,整车包修期5年或15万公里,燃油车型及PHEV车型核心部件为首任车主提供终身保修 [14] - 建立高效配件供应体系,更换配件享受1年或20000公里质量担保,售后服务网点及官方热线提供7x24小时全天候支持 [16] 市场表现与用户生态 - 坦克300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47万辆,稳居中国硬派越野市场销量榜首 [17] - 用户群体中女性车主占比35%,形成“越野+露营+改装”社交生态,催生百万级UGC内容 [17] - 公司创新“主机厂+改装厂”共创模式,坦克300已延展出13个版本,并发起“柴油南极版”共创计划 [19] - 品牌与Zippo、猫王音响等潮流品牌推出联名产品,拓展潮玩、机车等多元圈层,深化用户情感连接 [19]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21:49
产业发展现状 - 2025年1月至7月,中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累计销售756万辆,渗透率达到62.6% [1] - 同期具备领航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实现销售266.9万辆,渗透率达到21.5% [1] - 行业累计培育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400家 [1] - 已建成国家级测试示范区17个,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3.5万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超过1万张,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2亿公里 [1] - 车端5G与C-V2X装载量超过300万辆,各地开通5G基站超过450万座 [1] 未来政策与工作重点 - 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电子电气架构等关键技术 [1] - 开发更多智能交互、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等新功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全链条的应用 [1] - 完善政策法规标准,协同相关部门推动准入管理、交通管理、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法律法规的制订修订 [2] - 强化对搭载组合驾驶辅助车辆的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规范企业OTA升级活动,加快推动机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出台 [2] - 持续完善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2] 产业化应用与国际合作 - 深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产业试点,加快网联基础设施和云控平台建设 [2] - 鼓励汽车前装V2X、5G等高性能通信模块,推进车路云协同能力实现突破 [2] - 深化推进智能网联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的生产准入 [2] - 支持汽车、信息通信、交通等行业企业以数据为纽带,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加快多元化价值链培育 [2] - 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深度参与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国际组织相关工作 [3] - 鼓励支持中外企业在智能网联关联领域务实合资合作,促进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跨境流动 [3] - 积极与各国加强沟通,围绕试点示范、产品准入等复杂议题分享中国管理经验 [3]
工信部:研究制定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规范企业OTA升级活动
第一财经· 2025-10-17 09:54
政策规划 - 工信部将研究制定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1] - 加快推动机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出台 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1] 行业监管 - 强化对搭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车辆的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 [1] - 规范企业OTA升级活动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1] 标准体系建设 - 持续完善驾驶辅助系统 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安全 信息安全 数据安全等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1] - 持续完善汽车电子 智能座舱 网联通信 人工智能等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1]
工信部郭守刚:研究制定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规范企业OTA升级活动
第一财经· 2025-10-17 09:42
行业政策规划 - 工信部将研究制定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1] 行业监督管理 - 工信部将强化对搭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车辆的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 [1] - 工信部将规范企业OTA升级活动,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1] - 工信部将加快推动机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出台,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1] 行业标准体系 - 工信部将持续完善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1] - 工信部将持续完善汽车电子、智能座舱、网联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1]
2024款零跑C10/C16 OTA陆续开启推送 新增通勤领航辅助功能等15大项功能
凤凰网· 2025-10-09 17:36
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为2024款C10和C16车型推送了大规模OTA更新,新增15项功能并优化12项体验,重点升级了智能驾驶辅助、泊车辅助、座舱娱乐及用户交互 [1] 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 新增通勤领航辅助功能,系统可学习驾驶员行驶路线,在已学习过的路线上实现点到点辅助驾驶 [4] - 辅助驾驶功能中控开关优化,除前向碰撞预警和AEB紧急制动辅助外,所有辅助驾驶开关均优化为PRND挡可操作 [39] - 主动安全体验优化,包括AEB紧急制动辅助体验优化,以及盲区监测预警和车道保持功能交互逻辑优化 [36] 泊车辅助功能 - 新增路沿检测功能,当低速行车识别到靠近路沿时,自动弹出360影像轮毂视角辅助靠边停车 [6] - 泊车辅助功能优化,增加自定义车位功能,提升车位识别率、泊入成功率和避障能力 [37] - 增加Autohold激活时也可开始泊车 [37] - 增加转向辅助影像,开启左右转向灯时自动弹出360影像3D侧后方视角画面 [9] 座舱娱乐与互联 - 娱乐APP新增QQ音乐、喜马拉雅、车鱼视听(含抖音、汽水音乐内容)及哔哩哔哩 [28] - 爱奇艺优化新增车端会员购买功能 [43] - 新增零跑智投应用,可通过数据采集卡连接车机和设备,实现Switch投屏到车机 [31] - 语音控制优化,增加对喜马拉雅、QQ音乐、哔哩哔哩等生态应用的部分语音控制,并新增语音查询股票和语音反馈功能 [41] 充电与能源管理 - APP增加立即充电和结束充电功能,在已预约充电时可远程提前开始或结束充电 [16] - 新增安全限流功能,用户可将便携式充电枪最大电流限制为8A以保证充电安全 [13] 舒适性与便利性 - 新增主驾座椅三个记忆位置 [18] - Autohold功能增加激活提示音,并在车控中增加开关 [21] - 新增手机NFC钥匙,支持小米、OPPO手机实现NFC解闭锁车辆 [33] - 新增摩斯密码车钥匙功能,未带钥匙时可通过主驾门把手按钮输入密码解锁车辆 [35] - 新增副驾收起功能,副驾无用户时可一键将座椅移至较前位置以提升二排右侧乘坐空间 [30] 空调系统优化 - 空调Auto模式下可调节风量和吹风模式,OFF状态下操作温度/风量/吹风模式可开启空调 [42] - 新增进入隧道和堵车路段自动切换内循环功能 [42] 其他功能与优化 - 行车记录仪支持切换前视、环视视角的录制 [12] - 推出功能地图3.0,展示车辆常用功能的图文使用指导并提供专属用车报告 [23] - 支持手机APP进行零动空间创建和编辑 [25]
雷军的敌人正在变多
商业洞察· 2025-09-30 17:25
核心观点 - 小米汽车业务呈现“冰与火”的双重态势:财务表现强劲,收入和交付量高速增长且接近盈利,但同时也面临产能严重不足、交付周期过长及产品质量争议频发等严峻挑战 [8][15][23][33] 财务表现与业务热度 - 2025年第二季度智能电动汽车收入达206亿元,同比增长230.3%,交付新车81302辆,同比增长197.7% [16] - 汽车业务毛利率持续上升至26.4%,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公司高层表示下半年汽车业务有望实现单季盈利 [15][20] - 新车型YU7上市后18小时锁单量超过24万辆,7月和8月连续两个月交付量跨过3万辆门槛,9月某一周销量达1.08万辆 [19][21] 产能与交付挑战 - 截至9月末,SU7标准版交付时间为35至38周,YU7标准版交付时间长达45至48周,远高于行业数周或10余周的水平 [23][25] - 产能受限被认为是交付周期过长的主因,6-7月YU7累计交付量仅8276辆,与超24万辆锁单量差距巨大 [25][26] - 竞争对手推出针对小米YU7用户的定金报销政策,试图争夺潜在客户,产能瓶颈可能导致用户退订转向其他品牌 [28] 产品质量与舆论争议 - 9月公司通过OTA方式召回超过11万辆SU7标准版,以升级辅助驾驶功能 [10][29] - 多位YU7车主反映提车后发现前挡风玻璃有“测试车”字样痕迹,引发对新车质量的质疑 [30] - 9月集中出现关于YU7车辆后排异响的投诉,结合早前的“碳纤维机盖风波”等事件,外界对小米汽车产品质量的质疑进入爆发期 [33][35][36][38]
第二代秦PLUS上市 起售价下探至6万元区间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15:00
产品发布与市场策略 - 公司推出第二代秦PLUS三款新车型 包括DM-i 128KM进取型 EV 420KM进取型和510KM进取型 限时起售价6.98万元[1] - 新车型采用怀挡设计并新增星河米车色 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6] - 通过OTA升级新增约20项功能 涵盖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体验提升[7] 技术性能与配置 - 秦PLUS DM-i的NEDC百公里亏电油耗优化至2.69升[4] - EV车型采用刀片电池与八合一电驱总成 配备宽温域热泵系统 支持-30℃至40℃工作环境[6] - 纯电车型续航达420KM和510KM 搭载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及NFC钥匙等配置[6] 市场地位与销售表现 - 秦PLUS累计销量突破150万辆 蝉联2023和2024年度家轿销量冠军[1] - 产品自2021年3月上市后持续超越合资品牌 改写A级车市场格局[1] - 新推长续航版本旨在巩固市场领导地位并致敬240万用户[3] 行业竞争格局 - A级车市场原由合资品牌主导 包括朗逸 轩逸等车型[1] - 自主品牌中帝豪和逸动曾长期维持月销万辆以上[1] - 公司通过纯电与混动双路线实现市场突破 重塑行业价值标杆[1][8]
有路就有秦!第二代秦PLUS加推进取型,致敬秦家族240万用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6 09:13
销量表现 - 秦家族累计销量突破240万辆 其中秦PLUS累计销量超过150万辆 [1][3] - 秦PLUS蝉联2023和2024年度家轿销量冠军 代表中国品牌打破合资垄断格局 [3] 新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三款新车:秦PLUS DM-i 128KM进取型、秦PLUS EV 420进取型和510KM进取型 [1] - 全系车型推出国庆献礼价 限时起售价6.98万元 将高品质家轿门槛拉进6万元区间 [1][13] 技术升级 - 第二代秦PLUS DM-i的NEDC百公里亏电油耗优化至2.69升 创油耗新低 [6] - 油耗优化通过OTA推送 所有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秦PLUS DM-i车型均可升级 [6] - 秦PLUS EV采用刀片电池+八合一电驱总成 配备宽温域热泵系统 工作温度范围零下30℃至零上40℃ [9] - 纯电车型续航达成率高 大幅提升冬季续航能力 [9] 产品特性 - 秦PLUS DM-i 128KM进取型满足大部分用户一周通勤需求 日常可当纯电车使用 [4] - 秦PLUS EV 420KM进取型充一次电可满足大半个月通勤 510KM进取型能拓展生活半径 [9] - 新增怀挡设计和星河米车色 增加个性化选择 [6] - 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 配备NFC钥匙、车载ETC、智能语音、VTOL移动电站等实用功能 [9] OTA升级 - 上市半年经历多次OTA升级 新增约20项功能 [10] - 新增通行效率优先、危险加塞提醒、车头泊入车尾泊出、窄车位自动收后视镜、偏置泊车等功能 [12] - 智能座舱新增手车互联功能 支持镜像模式、大屏观影、音乐接续、导航流转、隐私模式等 [12] - 未来将新增萌宠桌面、游戏中心、无麦K歌、智能语音游戏等功能 [12] 市场定位 - 秦PLUS是目前A级家轿市场的绝对王者 改写市场格局 [3] - 公司精准把握家庭用户需求 重塑A轿价值标杆 为用户提供A级轿车最佳选择 [15]
小米大规模召回,是什么信号
虎嗅APP· 2025-09-20 10:56
小米SU7召回事件分析 - 小米汽车宣布召回116,900辆SU7标准版车型 占累计销量34.4% [2][6] - 召回范围涵盖2024年8月8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98,462辆后驱长续航智驾版 [4] - 召回通过OTA技术实施 用户需升级至Xiaomi HyperOS 1.10.0版本 [4][6] 召回原因及处理方式 - 缺陷源于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在极端场景下识别或处置不足 可能增加碰撞风险 [4][6] - 召回措施为免费远程升级辅助驾驶系统软件 无需硬件更换或到店维修 [4][6] - 投诉仅4次 无事故及人员伤亡报告 影响范围有限 [4] 行业监管趋势 - 监管部门加强智能网联汽车OTA管理 要求未经备案不得开展升级活动 [11] - 新规禁止通过OTA方式隐瞒缺陷 小米此次召回或是新规下的示范案例 [11] - 组合驾驶辅助事故认定团体标准出台 明确事故责任判定规则和数据存储要求 [13] 技术标准升级 - L2级辅助驾驶强制性国家标准预计2026年1月实施 包含系统定义/试验方法/配套要求 [14][15][20] - 新标准增加施工区/纸箱/摩托车等试验场景 要求72小时起试验时长 [14][20] - 强制要求持续用户教育 对不安全操作实施系统使用限制 强化数据记录能力 [20] 行业影响 - 智能汽车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化发展 车企需加强技术安全与用户教育 [17] - OTA更新将更透明 可能伴随公开召回公告 促使企业谨慎部署智驾技术 [11][17] - 小米大规模召回仅是行业规范化进程的开端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