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经开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600亿
北京商报· 2025-09-04 21:32
在9月4日召开的"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北京经开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GDP以 12.3%的增速领跑国家级经开区,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15%;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600亿元,商业航天规模超 300亿元;人才总量达40万…… 经济"加速度":GDP上半年增长12.3% 超500家人工智能企业集聚北京经开区,产业规模超600亿元,全域人工智能之城正在加速崛起。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介绍,经开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集聚企业近200 家,产业规模超百 亿元。落地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挂牌全市唯一类人机器人未来产业育新基地。这里不仅打响了机 器人"半马"的全球第一枪,还诞生了世界首个机器人半马冠军。同时,全市首个智算服务器"黑灯工厂"将于年底 正式投产,智算产业以每年百亿级增量持续跃升。 刘力表示,到2025年底,北京经开区计划建成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集群,面向社会开放100个标志性人工 智能应用场景,聚集人工智能产业链核心企业600家,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 在商业航天领域,北京经开区同样展现出强大的集聚效应。商业航天产业集聚企业170余家,产业 ...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为何反复强调?
齐鲁晚报· 2025-08-15 08:49
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信部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监管征求意见稿 - 文件旨在规范车企对L2级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宣传和使用 [1] - 新增软件升级(OTA)监管要求 防止企业通过无序升级掩盖产品缺陷 [1] - 要求企业充分验证新功能 避免因竞争压力仓促推出存在缺陷的升级 [1] 智能网联汽车驾驶员培训新要求 - 需建立驾驶员对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意识 避免过度依赖系统 [2] - 新增针对人机交互操作的专项培训 包括系统接管提示等特有功能 [4] 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竞争优势分析 - 产业链优势显著 拥有全球最完善的传感器/控制器/网联系统供应链 [5] - 人才储备雄厚 自动驾驶领域工程师数量居全球首位 [5] - 政策连续性保障 国家层面长期稳定的产业规划支持技术迭代 [6] - 市场充分竞争环境加速技术突破 有望引领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6]
新闻1+1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为何反复强调?
央视网· 2025-08-15 06:24
新规监管框架 - 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起草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管与宣传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旨在进一步规范车企L2级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宣传和使用 [1] - 文件将软件升级(OTA)要求纳入监管范围 针对企业可能通过OTA掩盖产品功能缺陷及无序升级行为的问题 [1][3] OTA升级规范 - 新规旨在防止企业在缺乏充分验证的情况下通过OTA升级掩盖前期功能缺陷或新增功能缺陷 避免无序竞争导致安全隐患 [3] - 规范要求企业深究缺陷根源并上报 而非依赖后续OTA升级循环掩盖问题 [3] 驾驶员培训要求 - 需加强驾驶员对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意识培训 避免盲目信赖系统而放松监管 [4] - 驾驶员需掌握辅助驾驶系统特有的交互操作技能 例如系统发出接管提示时的应对方式 [6] 产业链与研发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包括底层执行系统、传感器(雷达、摄像头)、网联系统及域控制器等 [7] - 中国具备全球最丰富的自动驾驶及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储备 工程师数量最多 研发力量雄厚 [9] 市场竞争与政策环境 - 中国汽车市场属于充分竞争市场 企业全力投入研发推动技术快速迭代 有望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位居世界前列 [9] - 国家层面长期稳定推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规划 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9]
东风奕派科技成立并发布 “未来之翼” 战略 整合资源推进转型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3 19:41
公司战略发布 - 东风汽车旗下奕派科技正式推出"未来之翼"战略计划 通过技术、品牌、产品、海外四大战略方向推动转型 [1] - 奕派科技定位为"以用户为本、技术为基的科技公司" 目标是成为科技驱动的全域智慧出行伙伴 [2] - 公司坚持"变与不变"发展思路 在机制创新、用户服务上寻求优化 在安全标准、技术品质上保持坚守 [3] 技术研发 - "十四五"期间东风研发投入超500亿元 研发人员达1.2万人 新能源智能网联相关专利超5000件 [2] - 量子架构、马赫动力、天元智舱、天元智驾等核心技术将提升产品竞争力 16000吨一体化压铸、固态电池等计划2026年应用 [2] 品牌与产品 - 提出"奕派向上、风神向新"双轨路径 整合东风纳米资源强化年轻化特征 与华为合作开发高端智能产品系列 [3] - 到2028年产品矩阵将扩展至20款 覆盖A0到C级全系列 计划每款车型每年进行迭代优化 [3] - 与华为合作的首款高端智能全尺寸SUV预计2026年上市 [3] 销售表现 - 2024年三大品牌销量达21.3万辆 同比增长82.4% [2] - 2025年前7个月奕派科技累计销量13.46万辆 同比增长32% [2] 海外布局 - 计划2027年海外车型达30余款 覆盖多种动力形式和车型级别 [3] - 全球销售服务网点计划扩展至2000家以上 重点市场本地化制造比例2030年提升至50% [3] - 目前产品已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行业专家观点 - 奕派科技成立是东风汽车深化国企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 有助于形成差异化特点 [4]
追风逐光,行稳致远——鄂尔多斯构筑“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矩阵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1 17:41
新能源产业布局 - 鄂尔多斯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突破口,全力打造国内标杆性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应用基地 [1] - 当地风能、太阳能开发潜力达1.5亿千瓦以上,已批复风电光伏大基地超6000平方公里,获批新能源装机超8000万千瓦,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2] - 新能源产业和防沙治沙有机结合,"光伏长城"总长400公里、平均宽5公里、场址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建成后可实现光伏治沙300万亩 [3] 新能源装备制造 - 风电产业拥有中车和株洲时代2家公司,形成以整机和叶片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大功率智能风机、百米级叶片生产等领域"智造"水平全国领先 [3] - 光伏产业拥有晶澳、亿利新能源、晶旭新能源3家公司,全力构建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生态 [3] - 形成风电装备10GW、光伏电池及组件85GW、储能装备37GWh、正负极材料70万吨、氢能装备超2万台套产业体系 [6] 氢能产业发展 - 全球首套"千标方级别的方形插片式带压制氢系统"在鄂尔多斯正式下线,目前全市共有氢能装备制造项目12项 [3] - 实现绿电开发潜力在16.5亿千瓦时以上,绿电消纳总能力在36亿千瓦时以上,通过绿电变绿氢 [3]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落地,园区80%能源来自风电、光伏和储能,20%通过电网回购绿电,实现100%绿电供给 [4] - 园区打造以远景为龙头的电池及储能产业链,以隆基绿能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以美锦国鸿为龙头的氢燃料电池及绿氢设备制造产业链,以上汽红岩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 [4] - 引进奇瑞、厦门金龙、东风柳汽等7家龙头企业,吸引配套企业150余家,涵盖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销售维保、回收利用等全产业链 [7][8]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 康巴什区建成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开放测试道路355.75公里,打造全息感知智能化路口110个,部署智能网联车辆33辆,测试里程突破4万公里 [10] - 国内自动驾驶头部企业卡尔动力部署166辆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用于煤炭运输,累计运力达680万吨,平安运营590万公里 [10] - 成功获批全国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组织开展无人重卡、无人出租车、无人物流配送车等无人驾驶试验 [11] 产业规模与目标 - 今年一季度鄂尔多斯汽车制造业增长35.8%,全市力争2025年底形成5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 [8] - 高新区入驻企业2398家,拥有专利数2386件,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高新技术企业 [9] - 以奇瑞、金龙为代表的头部企业累计申报各类专利650余件,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近500件 [9]
中国一汽将在香港布局产业 投放红旗品牌新能源的士产品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12 18:15
中国一汽与香港合作计划 - 公司将通过产业合作、新能源的士投放、金融合作和科技创新四大领域深化与香港的合作 [1] - 加大在香港投资力度,以高端智能绿色制造技术推动香港新型工业化发展 [1] - 计划投放红旗品牌新能源的士产品,并加快换电站布局建设运营,助力香港智慧绿色出行生态 [1] - 将在香港设立财资中心和全球投资中心,促进人才资本市场融合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1] - 依托香港国际化创新优势,建设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研发与转化平台,支持香港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1] 红旗品牌全球化战略 - 2024年红旗品牌销量达411777辆,同比增长17.4%,连续7年保持正增长 [2] - 未来五年计划布局超1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1000家渠道和服务网点 [2] - 2024年下半年将启动右舵基地等全球化产能项目建设,欧洲和中东区域运营总部即将投入运营 [2]
打破巨头垄断,中国车芯突围之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2 09:15
行业背景 - 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汽车芯片荒持续约三年,导致整车厂减产减配,中国新能源汽车因车规级芯片进口依赖度高而受波及 [1] - 传统汽车一般有五六百颗芯片,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需要数千颗,其中座舱芯片相当于"大脑" [1] - 2018年汽车产业正从传统燃油技术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化转型 [1] 公司创立 - 2018年6月,仇雨菁(前恩智浦车规级芯片研发总负责人)带领几十位老将创立芯驰科技 [1] - 团队因相互熟悉信任且默契十足,从一开始运转就高效 [1] - 创业团队最早启动的项目瞄准了座舱芯片这一关键领域 [1] 技术突破 - 国内当时没有企业能自主设计、量产高性能座舱芯片,市场占有率几乎为零 [2] - 团队设定百万颗不合格率为零的目标,采用飞机双引擎式的冗余设计确保可靠性 [2] - 研发历时16个月,推出中国第一款16纳米车规级芯片X9座舱芯片 [2] - 芯片支持"一芯多屏"功能,带动成本大幅下降 [5] 市场开拓 - 2020年初仇雨菁亲自从中国台湾背回第一批芯片样品,避免了疫情导致的延误 [4] - 利用全球缺芯风暴的机会,以14-16周的供货周期优势(外资需50-100周)打动车企 [4] - 经历芯片级、板级、系统级、整车级验证后,进入上汽、红旗等车企供应链 [5] - 2021年实现量产,奇瑞、长安、广汽等陆续搭载X9系列芯片 [5] 发展成果 - 2021年量产不到一年突破100万片,目前累计量产超800万片,覆盖100多款车型 [8] - 稳居座舱芯片本土出货量第一,中国整车出口量前十的车企中80%与公司有合作 [8] - 后续推出E3智控芯片,瞄准智能化趋势下的全场景车规处理器 [8] - 公司估值达100多亿元,成为快速成长的民营独角兽企业 [9] 战略前瞻 - 2018年创业时即预判"一芯多屏"趋势,尽管当时大部分汽车只有简单仪表盘 [9] - 车规级芯片研发需提前4-5年布局,团队对汽车潮流演进有深刻理解和超前预判 [9] - 最新X10系列芯片设计考量AI时代需求,支持AI大模型与传统功能并行运行 [10]
科博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5 08:11
公司财务与分红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65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62,528,695元(含税),现金分红比例为33.99% [14][16][17]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6,791万元,同比增长29.03%,归母净利润77,227万元,同比增长26.81% [12] - 2024年末资产总额713,926万元,同比增长12.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24,114万元,同比增长12.50% [12] 汽车行业概况 -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继续保持3,000万辆以上规模 [3] - 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销量占比超过40%,汽车出口接近500万辆 [3] - 乘用车产销持续增长,商用车市场表现疲弱,未达400万辆预期 [3] 汽车零部件行业 - 零部件企业需通过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提升全球产业链抗风险能力,聚焦业务优化和成本控制 [5] - 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形成全球发展优势,自主零部件企业实力大幅提升,在多个领域涌现全球竞争力龙头企业 [5] - 产业格局加速重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推动汽车产业全面转型,新能源汽车成为能源结构转型重要力量 [6] 公司业务模式 - 采购模式分为前期采购、后期采购和MRO采购,分别负责研发阶段、量产阶段和行政设备采购 [7] - 生产采用"以销定产"模式,通过WMS、MES、ERP系统实现全流程追溯,拥有奥迪、大众等国际整车厂认可的生产技术 [8] - 销售模式为整车配套直接销售,通过技术交流、价格谈判等流程获取供应商资质 [9][10] 产品与市场表现 - 2024年照明控制系统销售289,007万元(+22.15%),电机控制系统96,473万元(+21.43%),车载电子与电器88,397万元(+15.83%),能源管理系统83,180万元(+92.93%) [12] - 国内销售收入383,918万元(+26.48%),国外销售收入192,131万元(+32.14%) [12] 委托理财计划 - 拟使用不超过20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投资固定收益类或中短期较低风险产品,期限至2025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之日 [24][26] - 委托理财旨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不影响主营业务发展 [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