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汽车

搜索文档
KOL调侃“追觅汽车专门扫马路”,目前高薪招整车人才,PMO岗位年薪近70万,整车销售端直指海外
新浪证券· 2025-08-29 16:29
公司跨界造车战略 - 智能家电公司追觅宣布进入造车领域 对标布加迪威龙等超跑品牌 [1] - 社交媒体出现调侃性评论 质疑清洁设备制造商造车的合理性 [1] - 公司通过高薪招聘快速组建团队 整车PMO岗位月薪达5万元 按15薪计算年薪逼近70万元 [2] - 招聘重点集中在整车研发 海外产品及跨境渠道领域 要求小语种能力和出口认证经验 [2] 人才招聘布局 - 开放多个整车相关职位 包括整车研发工程师 内外饰造型设计 结构工程师等岗位 [2][4] - 薪资范围显示: 结构工程师25-35K 整车电气工程师15-30K 整车研发工程师12-24K [4] - 岗位要求具备跨国项目管理能力 需要同时管理3-5个跨国项目 [2] - 招聘目标包括优化出口项目流程 实现项目周期缩短20-25%的年度目标 [2] 战略实施挑战 - 智能电动车产业链庞杂 研发周期漫长且资金消耗巨大 [3] - 公司核心优势集中在智能家电和小型电机技术 技术转化存在不确定性 [3] - 需要长期重金投入 资本与资源储备成为关键决定因素 [3] - 若创新仅停留在概念层面 可能削弱现有家电品牌优势并导致跨界失败 [4]
对标布加迪威龙,追觅投身造车红海,这一波胜算几何?
36氪· 2025-08-29 11:55
2025年,追觅品牌大步跨界的动作超级激进。继大家电和无人机之后,8月28日,追觅用一篇长文官宣了他们的第三次跨界动作——造车。 中国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又迎来一位新的"破局玩家",但追觅的野心并不小,官方宣称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对标布加迪Veyron(民间多称"威龙",但中国市 场登记名称其实是"威航"),计划在2027年亮相。 造车对于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位公司创始人,都是勇气和毅力的巨大挑战,小米汽车的每场发布会,雷军都不忘诉说造车之困苦,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 也曾打趣地说:如果你想害一个人就劝他去造车。 (图片来自追觅) 现实正如何小鹏说的那样不中听,中国汽车市场淘汰赛一轮接一轮,价格战依旧打得火热,如今能留下来的车企,在体系化、供应链控制、核心技术储备, 以及品牌力等多方面,已经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利润空间极致压缩,运营效率决定车企的生死,造车已然是"地狱级难度"。也正因如此,造车并不是谁都能 脱口而出的"玩笑话"。 中国汽车市场还不至于到了"后路堵死"的阶段,挑战和机遇依旧共存。追觅并没有将大众市场当做起跑线,第一款汽车锚定超豪华市场,避开了竞争烈度最 高的赛道,倒也很符合追觅对超高端品牌定位的追求。 ...
扫地机器人巨头也要跨界造车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21:07
公司战略定位 - 追觅科技正式官宣造车 首款产品定位超豪华纯电车型 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 计划2027年正式亮相[2] - 选择超豪华纯电细分领域进行差异化竞争 避开大众电动车红海市场[2] - 借助高速马达 AI感知 人机交互等技术积累 打造极致性能与智能体验融合的电动产品[2] 技术储备与团队建设 - 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达6379件 已获授权专利3155件 覆盖传感器融合 电机控制 语音交互等关键技术领域[3] - 高速数字马达 AI算法及机器人传感控制技术可迁移至汽车电驱系统 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3] - 组建近千人造车团队 涵盖研发制造与质量控制 融合智能硬件研发人员与传统整车制造专家[3] 产品理念与生态合作 - 首款产品定位为具备持续学习进化能力的AI智能终端[3] - 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与电池 电驱 智能驾驶头部供应商建立深度协同合作[4] - 通过合作模式降低前期投入风险并加速产品落地[4] 全球化资源与市场挑战 - 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超6000家线下门店 服务家庭超3000万 会员数量突破1100万[4] - 超豪华汽车市场需构建品牌历史与文化底蕴 消费者高度关注社会认同感[4] - 超豪华电动车市场规模有限 研发成本极高 用户对工艺品质要求苛刻[4] 行业意义与发展前景 - 代表中国科技企业跨界突围的典型尝试 若成功将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超豪华市场的重要突破[5] - 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 追觅入局时机引发行业质疑[5] - 公司需在有限市场中快速建立品牌认知 实现规模化交付并控制成本[5]